第一章 舊事(上)

春雷乍動,驚蟄初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這時的天候雖還未至陽春三月,鶯飛草長之時,卻也已到了樹吐新芽,萬物復甦之際。

河南省登封地界臨近嵩山南麓的大道上一夥人馬緩緩向西而行。這羣人約有百十來人,男女老幼皆有。一個個衣衫襤縷、蓬頭垢面,神情木然。隊中多人帶傷,卻又人人手執槍棒,不過老人婦孺手中的多爲木棒鈍刀,好一些的兵器皆在男人手中。

行進中隊內突有兩人委頓倒地。身旁之人拉扯他們幾下,但那兩人卻已是出氣多進氣少,眼見不能活了。

隊前跑回三人,其中兩個後生見到倒地之人,哭天搶地呼嚎不斷。同他們一起來的那人顯是個首領,向着隊中之人問了幾句,又看了看那倒地兩人的氣色,嘆了口氣拍了拍那兩個後生。那兩人也不理他,只是大哭。

這般鬧了一番,隊伍才又前行。後隊之人路過那兩人身旁時,有兩個婦人從他們手中拿過鈍刀,將自己手中木棒丟在一旁。有幾人從那兩人身旁走過時,眼中露出森然喜色,呲着黃板大牙嘖嘖有聲,彷彿看到什麼美食大餐一般。擡頭向隊前瞧瞧頗有些顧忌之意,最終搖搖頭,方又動身。

這羣人剛剛走遠,離開大路幾丈處的疏林中忽地鑽出兩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來。其中一個少年青衣小帽一付小廝模樣。他望了望先前那些人遠去方向,呼了口氣,抹了抹額頭冷汗,說道:“少爺,這已是咱們今日遇見的第四撥兒向西去的饑民,前面說不定還有更多。您說這洛陽咱們還去不去?”

那被稱爲少爺的少年,皺眉想想道:“前面再走幾裡應到張家營子,咱家有個表姑住在那邊,咱們去那裡打聽些消息再說。”說罷,重又鑽入樹林。那小廝搖了搖頭,也跟着回身入林。

其時正是大明崇禎十四年,天下之勢紛亂如麻,兼之連年水旱成災,流寇蜂起其內已李自成、張獻忠二賊爲大,外有遼東滿清鐵騎虎視關外。崇禎帝雖然竭精殫慮,力挽將傾之大廈,但天下根基敗壞,大勢早已積重難返,大明王朝的統治內有蛀蟲噬咬,外有風雨侵蝕,實已到了腐朽不堪,行將傾塌之境地。

兩個鑽入樹林的少年家住開封城南十里外仙人莊李家村。那個青衣小廝名叫李安,而被他稱爲少爺的少年姓李雙名慕仙。 其父李喆生性淡泊,乃是萬曆三十九年進士,曾在山東、江浙等地歷任官職,只因他爲官清廉,又不善奉迎,仕途始終不暢,幾載宦海沉浮,更是看盡世態炎涼。時逢廟堂上東林黨人同魏閹之間鬥砭激烈,李喆明哲保身,致仕返鄉,醉心於老莊玄學,幾年間頗有心得,若不是中年得子,或許早已棄家尋道去也。

這李慕仙自小聰慧異常,三歲閱書便已能過目不忘,且也似其父喜好老莊,啓蒙後更是遍讀家中道藏,於四書五經只是略看並不上心。好在家道殷實,吃穿用度盡皆不愁。

這一年正月剛過,厄訊忽至,家中叔父客死洛陽。其父也正病重,李慕仙乃是三堂獨苗,無奈下只好帶着僮兒李安上路,前往洛陽欲將叔父的屍首領會安葬。出門時已聽聞道路不靜(這個字可能不對,但一時想不起哪個字了),多有盜夥。主僕二人提心吊膽地過了鄭州,沿途雖是饑民處處,卻也沒碰上甚麼剪徑的強人。

過鄭州時,二人跟上了一隊西去洛陽的行商,本已爲人多更加無妨,沒成想剛到登封地界,四鄉忽然大亂,一羣盜賊涌出,不由分說見人便砍,幸好他們主僕二人隨在隊尾,又見機的快,躲入山林方免了一刀之厄。

天色將晚,李慕仙主僕在林中鑽了半日,二人又餓又怕,疲累欲死,眼見四周昏黑心中更是焦急。正狼狽間,李安忽地向前一指,道:“少爺,您瞧!”李慕仙順着他手指看去,只見遠處一點火光,喜道:“咱們借宿去。”

當下兩人向前行去,沒走幾步,李慕仙忽道:“倘若那是賊窟,咱們豈不是自投死路麼?”李安嚇了一跳,顫聲道:“那麼咱別了吧。”李慕仙眼見林中愈來愈黑,想了想道:“先悄悄過去瞧一瞧。”於是二人躡足向那火光處走去。

行到臨近,見是一圈籬笆圍着的兩間茅屋。李慕仙正想往裡窺探,忽然一隻狗大聲吠叫起來,兩人毫無防備,被嚇了一跳,幸好有籬笆所阻那狗只是在院中亂叫,並沒撲出院來。這時院中有人開聲問道:“外邊是誰?”話音剛落,柴扉開啓,一個村婦走了出來,手中舉了一盞油燈。

李慕仙忙上前拱手見禮,道:“大嫂您好!我們是過路的客人,錯過了宿頭,想在府上借宿一晚。”那村婦打量他們二人幾眼,道:“請進來吧。”

三人進了院子,村婦將黃狗驅走,引着二人向一間茅屋走去。這時西屋內一人問道:“山花,外邊是誰?沒甚麼事吧?”那村婦道:“媽媽,是兩個借宿的小哥。”那人哦了一聲,再沒言聲。茅屋中只有一張土牀,桌椅俱無。那村婦拿出幾個粗糧餅子饗客,又燒了一壺開水給他們喝,主僕兩個沒口子的道謝。

李慕仙吃了個餅子,問道:“大嫂,不知從這裡到張家營子還有多遠?”那村婦正將抱來的稻草鋪在土牀之上,聽得李慕仙之話,笑道:“哎呦,這冤枉路你們可是走岔的遠了。”李慕仙吃了一驚,忙問爲何?那村婦笑着說了。原來這地方名叫青松嶺,已入嵩山山區,而那張家營子卻在西邊的山麓,二人在林中慌張張的趕路也沒辨明方向,不想卻是走岔了路。

李慕仙心中叫苦,可也無甚好法。當下又謝那村婦幾下,從懷中掏出幾錢散碎銀子以做酬謝。那村婦初時不收,後來兩下里推讓幾回,這才收了銀子。二人又閒聊幾句,那村婦向他們道了聲乏,提着油燈自去了。

二人辛苦半日,李安脫鞋上牀倒頭便睡,李慕仙坐在牀沿,悶悶不樂,憶起一路來的所見所聞,心想:“爹爹常說人心皆善,可這一路來所見多是持強凌弱之事。這亂世何時能完?何時才能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啊?”想到此處,不由嘆了口氣,轉念又想起老父在家中高臥病榻,自己的叔叔客死異地,心中悲傷不已,潸然淚下。李安聽得哭聲,忙起身相勸,可沒勸幾下,自己反倒也哭了起來。直到隔屋村婦尋問是否有事,兩人悲聲方止。李慕仙回說無事後,二人這才相繼合衣倒下睡了。

朦朧間,李慕仙彷彿見到鄰人奔來相告其父病重已死,心中大驚,忙向家中奔去。剛至家門,忽見白日裡碰到的盜賊從自家門內跑出,揮刀迎面砍來。李慕仙側頭躲過,只聽骨碌一聲,腳邊滾來一物,低頭瞧去,卻見是李安的腦袋在地下亂轉,心中更驚。這時耳邊‘轟隆’一聲巨響,李慕仙‘啊’的一聲大叫,驚醒過來,微光中見到李安在自己身旁酣睡,才知原來是夢。耳聽屋外隆隆雷聲遠去,沙沙水聲不斷,不知何時竟已下起雨來。抹了下額間冷汗,才感心神稍定。忽又聽見門外犬吠大作,跟着有人怒喝叫罵,蓬蓬蓬的猛力拍起門來。

(來遲了!來遲了!停筆數日,不知大家等急沒!?望見諒!:)不知這章感覺如何?歡迎大家踊躍留言.)

第十四章 黃泉(下)1第三章 驚聞(下)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八章 元精(上)第一章 舊事(下)2第一章 舊事(下)2第十章 大成第一章 青龍鎮第一章 夜話第七章 入地(下)第七章 拜師第八章 結盟(下)第十二章 祖師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三章 五行(上)第四章 夜鬥(上)第六章 身世第五章 求醫(上)第十五章 上路第四章 初逢(下)第十章 中毒(下)第十一章 地陷(上)第四章 初逢(上)第六章 被擒(下)第五章 求醫(下)第十五章 上路第五章 治病第十章 中毒(上)第十三章 衝陽(下)第五章 求醫(上)第二章 抓僵(下)第一章 青龍鎮第一章 夜話第十三章 衝陽(下)第四章 初逢(上)第十一章 聚陰第九章 拔劍(上)第一章 舊事(上)第六章 身世第十二章 祖師第七章 入地(下)第一章 舊事(下)2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七章 拜師第五章 治病第二章 抓僵(上)第六章 芻靈(上)第八章 元精(下)第一章 脫困(上)第一章 舊事(中)第十三章 衝陽(中)第十四章 黃泉(下)1第六章 身世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十二章 祖師第一章 舊事(下)2第五章 求醫(上)第五章 求醫(下)第一章 脫困(下)第一章 舊事(上)第十三章 衝陽(下)第四章 夜鬥(上)第十一章 地陷(上)第四章 初逢(上)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七章 入地(上)第六章 芻靈(下)第九章 拔劍(上)第六章 芻靈(下)第一章 青龍鎮第六章 被擒(下)第三章 五行(下)第九章 拔劍(上)第五章 紅贗(上)第二章 抓僵(上)第二章 汴梁(中)第六章 芻靈(上)第五章 紅贗(下)第六章 芻靈(下)第八章 結盟(上)第七章 萬仙(下)第七章 萬仙(中)第八章 結盟(上)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三章 五行(下)第十五章 上路第四章 緣由第四章 緣由第十四章 黃泉(中)第十二章 祖師第十四章 黃泉(下)1第三章 驚聞(上)第九章 中途(下)第十一章 地陷(上)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二章 抓僵(中)第五章 治病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九章 拔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