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二十七章 率軍北征

請問將軍,爲何要在塔裡填充填料?”一個生員很是道/首/發

陳晚榮掃視一眼生員們:“問得不錯,有誰知道原委?”

李隆基說話算話,一過了年,立即下旨,從國子監調人,陳晚榮接收完成後,就對他們進行培訓。馬上就要奔赴邊關,陳晚榮恨不得一口氣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他們,緊鑼密鼓的強化培訓。

“將軍,我們不明白!”生員想了想,不解的搖頭。

“吃過豆腐麼?”陳晚榮反問一句,接着道:“快刀切豆腐,一切一面光,這你們是知道的吧?裝入填料,其作用與快刀差不多。只不過,不是用來切豆腐,而是用來切液體。你們想,要是沒有這些填料,液體流下來是不是一個整體?頂多就是濺出些水珠呀什麼的。有了填料,就好象用刀切割豆腐一樣,液體也會給切出很多塊,和氣體的接觸面就多了,效率也就高了。

填充塔裡的填料就好比刀一樣,具有切割作用,目的是增大接觸面積,提高效率。

這個比喻生動形象,很好懂,生員們恍然大悟,不住點頭:“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陳晚榮正待往下講,只聽外面傳來驚天動地的吼聲:“西域大捷!殲敵十五萬!”

“西域大捷!殲敵十五萬!”生員們眼睛瞪得老大,驚奇不置,繼而就是狂喜,噌噌的站起身來,大聲高呼:“大唐萬歲!”

唐朝和大食帝國雖然沒有正面交鋒。不過。大食卻是讓唐人恨得牙癢癢地。在西域地角逐中。大食始終是一股巨大地力量。或明或暗地和唐朝較着勁兒。由於路途遙遠。唐朝沒法出動大軍與之對抗。只能任其橫行。

這讓唐人痛恨。如今。西域大捷不說。還殲滅大食十五萬軍隊。這是破天荒地第一遭。唐人要不興奮都不行。

生員們個個眼裡噴着火苗。臉上泛着紅光。歡呼雀躍。瞧他們這樣子。不把喜悅發揮光是不會罷休地。

“散了!”陳晚榮手一揮。飛也似地衝了出去。剛一出屋。就見葉天衡他們喜悅不禁。笑呵呵地迎了上來:“西域大捷!殲敵十五萬!大食倒血黴了!”

更有人激動得嗚嗚地哭了起來!

“哥舒兄打了這麼大一個勝仗。了不得呀!”陳晚榮也是興奮不已。

李隆基派哥舒翰去西域,雖然底線是保住安西四鎮,不過,能打勝仗,能消滅大食地有生力量,誰也會拒絕。如今,哥舒翰取得如此大捷,陳晚榮這個知心朋友自然是興奮到無已復加了。

“陳將軍,我們軍器監應該好好慶賀!”葉天衡抹着眼淚,激動得跟小孩子似的,手中的柺杖不住在地上點動。

陳晚榮點頭道:“你們張羅,我進宮去。”打了這麼大地勝仗,李隆基肯定有動作,陳晚榮哪能不去瞧個明白的。

也等他們說話,快步離去。出了軍器監,來到大街上,此時的街上,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興高采烈的百姓。

老百姓一邊高呼萬歲,一邊嚷嚷:“這才過了新年不久,西域就打了這麼大的勝仗,天佑大唐!”

不少百姓激動得哭泣起來,雖是在哭,臉上卻是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陳晚榮趕到大明宮,只見大明宮前人頭攢動,到處都是百姓,把皇宮圍了個水泄不通,齊聲高呼:“大唐萬歲!皇上萬歲!”

如此大的西域勝仗,只有蘇定方地西征能與之相比了,老百姓哪有不高興的。

聞訊趕來的臣子們個個臉上帶着喜悅,快步進入皇宮。陳晚榮幾乎是衝進皇宮的,一進了宮,直奔鸞翔閣。

正奔間,只見高力士迎面而來,一臉的喜色,遠遠就嚷道:“陳將軍,你可來了,皇上命我去請你呢。”

“公公,你高興起來很帥!”陳晚榮開句玩笑

高力士的心情也不錯,以玩笑話回敬:“你張着一張嘴樂呵,不也俊?”

“哈哈!”兩人同時大笑,肩並肩的趕到鸞翔閣。

一進鸞翔閣,只見姚崇、宋和一些重臣在座,個個臉上帶着喜色。李隆基臉上堆着笑容,衝陳晚榮招手道:“還說要高力士去找你,你自己就來了,腳挺快的。”

陳晚榮笑道:“皇上,如此大捷,臣也想來分享一份喜悅。”

“喜悅是他們地事情,是老百姓去分享,我們還有大事要議。坐下來!”李隆基臉一肅道:“哥舒翰在西域打了一個大勝仗,拿下了羅斯,固然讓人高興,不過,問題也來了。你先看看哥舒翰的捷報。”拿起捷報,遞給陳晚榮。

陳晚榮接過,瀏覽一遍,大是驚奇,差點尖叫起來:“居然有這等事?連和尚都幫着我們打?”

哥舒翰的捷報不僅僅是報捷,還把整個戰鬥過程作了講述,尤其是有關和尚幫着打大食人一事,更是重點彙報。

這事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卻是真實的存在,由不得人不信。哥舒翰還在捷報中分析了原因。

當唐軍攻入羅斯後,前來助戰的不僅有和尚,還有城裡地老百姓和奴隸。他們爲何要幫助唐軍?這就得從古太白的所作所爲和這裡地風土人情說起了。

羅斯城地處中亞地區,雖然不是唐朝

領土,卻是“中華文明圈”,這裡地老百姓接受中唐朝。他們信奉佛教,在佛教以外,還有祅教和薩滿教,這是當地的三大宗教。

在唐朝,中華文明地影響範圍非常廣闊,中亞在其影響範圍內。不要說中亞,就是近東地區也是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若不是高仙芝在羅斯戰敗,若不是“安史之亂”,憑藉當時中華文明在中東地區的強大影響力,唐朝進一步在西域擴張沒有任何問題。

自從古太白來了以後,強制當地百姓信奉伊斯蘭教。宗教信養哪裡是說改就能改的,爲了讓這裡地百姓信奉穆斯林,古太白不惜殺人,摧毀這裡的寺院。他的所作所爲,自然激起了當地百姓的不滿,只不過,他們敢怒不敢言罷了。

當唐軍攻入城裡,古太白敗局已定之際,不滿就發出來了,和尚也會開殺戒。

當然,幫助唐軍打大食人的還有奴隸。大食帝國其實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古太白從征服之地擄掠了不少奴隸,他曾經一次性擄獲十萬奴隸。羅斯城裡就有不少奴隸。

這些奴隸久受中華文明的影響,當然知道唐朝沒有奴隸,他們自然是心向唐朝。唐軍一進城,他們能不揭竿而起,策應唐軍進城麼?

古太白原本想在城裡和唐軍打巷戰,禍起蕭牆,奴隸、和尚、百姓全力策應唐軍,前後受敵,哪裡抵擋得住,他的軍隊瞬間瓦解。

由於奴隸、和尚、百姓地加入,唐軍的攻城戰異乎尋常的順利。精明地哥舒翰也是過了老大一陣方纔相信這是真的。

把捷報看完,陳晚榮不由得笑了:“真是天助大唐!”

姚崇他們也是這想法,都跟着笑了。

李隆基笑了笑道:“如此美事,朕也沒有想到。對大食的情形,我們所知還是有限,得投入更大的精力好好研究一番,然後才能採取相應的措置。”

唐朝在中亞的影響如何,陳晚榮也不是那麼清楚,羅斯一戰固然讓人高興,卻也暴露出了唐朝對大食的瞭解不夠深入,不夠透徹,地確是應該好好研究。

“皇上聖明!”陳晚榮他們不得不讚頌李隆基的精明。

李隆基接着道:“哥舒翰已經想到這個問題了,他進入羅斯之後,把城裡的圖書全部收集起來,着人送來長安,不久就會到來。他如此處置固然很對,不過,朕以爲光憑羅斯的圖書不能讓我們全面瞭解大食,朕還要下旨給他,要他儘可能多的收集大食方面的書籍。”

陳晚榮眼睛放光,接過話頭道:“皇上,光憑書籍,鞏怕作用不是很大。可以要哥舒將軍在西域高價聘請大食的學者、詩人、良工到大唐來。哥舒將軍說了,據他所瞭解的情況,大食地疆域裡有好多地方是新近併入,還不穩固,要是大唐舉起義旗的話,他們還有不響應的道理?這些學者肯定會蜂涌到長安來!”

唐朝對大食的瞭解主要是在中亞部分,至於近東甚至非洲部分,更是所知不多。要是有了這些深悉其內部情況的學者,再有圖書,唐朝對大食地情況還能不了若指掌?

一旦瞭解了大食情況,就可以採取因應措施,這是富有遠見的前瞻性措置。

“好主意!皇上,臣附議!”姚崇率先附和。

宋馬上跟上:“皇上,臣也附議!”

如此做地好處,是個人就明白,不需要多說,衆人無不是大加贊成。

李隆基指着陳晚榮道:“你的反應也太快了吧?當年漢高祖劉邦攻入咸陽,衆將忙着收集金銀珠寶,唯有蕭何不取財貨,而把秦宮地圖書取走。這爲漢高祖瞭解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具有莫大地意義。如今,我們也來上演這齣好戲。朕馬上下旨給哥舒翰,要他無論如何也要把大食的詩人、學者、良工弄些到長安來。

“皇上聖明!”衆人不得不服氣。

李隆基接着道:“同時,還要加強監管,不能讓大食瞭解大唐。我們能夠了解大食,大食卻不能瞭解我們。如此一來,大唐能瞭解大食,做到知己知彼,而大食卻不瞭解大唐,不過是盲人摸象罷了,將來這一仗,勝算已握三分!”

高明的策略,看得深遠,陳晚榮他們又是一通由衷的讚頌之詞。

“哥舒翰還請求措置之策,朕的回覆很簡單,歸降大唐的厚遇之,與大唐爲敵者,堅決徹底的殲滅!”李隆基最後道。

歸降的厚遇之,不降者堅決消滅,這是從西漢開始處置外敵的傳統策略,再正確也沒有了,誰也不能有異議。

姚崇接過話頭道:“皇上,西域大捷固然是好事,不過,臣以爲大食必然要催默啜發兵。臣想,默啜地大軍很快就會南下了,北地的戰事已經迫在眉睫。”

李隆基點頭道:“說得沒錯!吐蕃一破,大食和默啜都發急了。如今,西域戰事於大唐有利,大食和默啜會更急。默啜一定會想,要是大唐在西域再打上幾個大仗,大食說不定會和大唐講和。到那時,大唐西域的威脅一除,必然會起傾國之兵北上,找他算帳。他的時間不多了,只有儘快拿下受降三城,把大唐趕到黃河以南,他纔有喘息之機。”

看着陳晚榮道:“正是這樣

纔要高力士把你找來。炮兵也該出發了!你說,你間出徵?”

“皇上說什麼時間出發,就什麼時間出發!”陳晚榮想也沒有想。

李隆基略一沉吟道:“給你三天時間準備。”

陳晚榮搖頭道:“皇上,不必,一天就夠了。臣聽說哥舒將軍在西域打了這麼大的勝仗,手有些發癢了,想早點去殺個痛快!”

上過一回戰場,深知戰場對熱血男兒有多大的吸引力,雖然危險,卻也刺激,熱血男兒就應該馳騁在疆場之上,雖死無憾!

“一天?”李隆基眉頭一皺道:“時間有點緊,朕要安排船隻。你們從長安上船,直髮幽州,然後再走陸路去北地。”

唐朝的交通非常發達,從長安上船,經過京杭大運河,可以直去幽州。在幽州轉道,還可以去遼東。

現在地炮兵早已不是最初的一千人,三十五門火炮,而是接近一千一百門火炮,接近兩萬人了。

如此數量龐大的軍隊,要想船運到幽州,需要地船隻不少。

“皇上,臣想走陸路。”陳晚榮說出想法:“走水路固然輕鬆,可是,費時太長,趕到幽州需要差不多一個月時間。若是走陸路的話,雖然累點,十天就能到達幽州。若是弟兄們太累,完全可以讓他們修整兩三天再上路。如此一算,還是節約了不少時間。”

走水路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可以節省體力,不過,時間太長。李隆基想了想:“既如此,就這樣吧!”

“謝皇上!”那種久違的戰場**即將重新品嚐,陳晚榮很是高興,聲調都有點高。

事情議定,又商量了一陣細節,陳晚榮這才辭別李隆基,出了大明宮,直奔軍營。

此時的長安歡騰一片,到處是載歌載舞的百姓,萬歲聲響徹雲霄。陳晚榮也沒有心情去理睬,打馬直趕,沒多久就趕到龍武軍大營了。

一到龍武軍大營,只見龍武軍將士們個個臉上帶着喜悅,高興不已。西域大捷,他們作爲軍人,自然是倍兒高興。

於他們的心情,陳晚榮能理解,來到炮兵營前,翻身下馬。王少華忙迎了上來,笑道:“陳兄,你今天有空來?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吧?”

過了年,陳晚榮一心撲在宏大地化工計劃上去了,很少來軍營,要王少華不取笑都不成。

陳晚榮眨巴一下眼睛,道:“王兄,你要是再取笑我,這次出征,我就不讓你去。”

王少華可不吃嚇:“你要是不讓我去,我可跟你沒完。告訴你,陳兄,你要是不讓我去,我就賴上你,看你要不要我去?”

陳晚榮一拍他的肩頭道:“請楊將軍他們過來,我有事情要說。”

“等着!”王少華二話不說,轉身就去傳令了。

不多久,楊思、劉福清、陳再榮他們這些軍官就來了,陳晚榮掃視一眼,道:“皇上已經下旨,要我們出征,後天出發!”

“好!有仗打了!”衆人非常高興,齊聲歡呼。

王少華更是興奮得直揮拳頭:“北地,我,王少華又來了!”

陳再榮眼睛放光,笑呵呵的道:“哥,我早就想去打突厥人了,現在,終於有機會了,我好高興!”興奮難抑,蹦了兩蹦。

楊思他們馬上就去傳達命令。命令一傳下,炮兵歡呼聲響成一片,忙着收拾,準備行裝。當然,火炮是最重要的事情,前前後後的檢查起來。

有些時間沒來軍營了,出征之前,陳晚榮自然是要視查一番,在楊思勖的陪同下到處查看。陳晚榮雖然不常露面,炮兵並沒有忘記他們的頂頭上司,尤其是那幾百和陳晚榮一道征戰吐蕃的老炮兵,見到他就象見到親人一般,圍了上來。

“陳將軍,你在這裡呀!”一個親切地聲音響起:“陳將軍,你也是的,來軍營也不給我說一聲,我好去迎接你呀。”

陳晚榮一瞧,不是別人,正是葛福順,臉上堆着親切的笑容,眼睛都眯成一條小縫了,右手不住在陳晚榮肩頭拍拍,親切得好象兩人同穿一條褲子似的。

和他認識這麼久以來,就沒有見到葛福順如此可鞠的笑容,陳晚榮有些發愣:“葛將軍,你這是怎麼了?”

“陳兄弟,走,葛大哥有話要對你說。”葛福順這親切勁更上一層樓了,居然稱兄道弟起來了。

也不管陳晚榮地反應,連拖帶拽的把陳晚榮拉到一邊,葛福順笑道:“陳兄弟,你得幫我一個忙,你一定得幫。”

“葛將軍,什麼事,你說吧,能幫地我一定幫!”陳晚榮給他的親熱勁弄得直髮愣。

葛福順左右一打量,見沒有人,這才壓低聲音道:“陳兄弟,大哥是管龍武軍地,你也知道,兄弟樣很少有機會上戰場。這次,你去北地,我能撥出兩千人,你帶到北地去,好好歷練歷練。”

龍武軍是他的心頭肉,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陳晚榮以爲聽錯了:“葛將軍,你這是怎麼了?平日裡,你把龍武軍看得死死地,一個也不給,今兒倒大方起來了,一下子就是兩千。你睡醒了麼?”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閱讀!

VIP卷 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二十八章 北地烽火

陳兄弟,你別說笑,我是認真的!”葛福順一本正經以往,從龍武軍調走的人就不再是龍武軍了,你就調走我四千人,四千人吶!現在,調走了,還會回來,還是龍武軍。.00ks.這主意可是你出的哦,你這次出征,不帶些人去,能說得過去麼?”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他不說還好,他一提起,陳晚榮立時有了主意:“葛將軍,帶他們上戰場也沒有問題,不過,我有什麼好處?”

“我請你喝酒!”葛福順在陳晚榮肩頭拍拍。

陳晚榮搖頭道:“我有酒錢。”

“那你要什麼?你說吧!”葛福順隱約感到不妙。

陳晚榮不懷好意的一笑道:“你給我五百龍武軍,我就帶他們上戰場。”

“你弄走了四千,還想要?不行!”葛福順斷然否決。

陳晚榮嘿嘿一笑道:“葛將軍,你這不是讓我爲難麼?龍武軍那麼能打的軍隊,誰個不想要呢?你不提就算了,你一提起來,你還能撥出兩千人,我這心就癢癢呢。五百,不少。”

這話說得沒錯,對龍武軍的可怕戰力陳晚榮再清楚不過了。葛福順不提,陳晚榮還不會往這方面去想,他一提,就好比把一條活魚在饞貓眼前晃盪一樣,陳晚榮不得不如此想。

“一百,行不?”葛福順想了想,終於還價。

“五百!”陳晚榮肯定一句。

葛福順沒好氣的甩開陳晚榮:“我這去給皇上說,命令你帶兄弟們上戰場。”

借用李隆基來壓陳晚榮,的確是一個高招,不過,陳晚榮可不吃這一套,雲淡風輕的道:“那又何嘗不可呢?我是監軍,如何使用龍武軍得由我決定,讓他們找個風景不錯的地方觀戰,好好揣摩,對他們也有進益。(全格式電子書下載SOSO999.)”

觀戰和親自衝殺,對人的煅煉完全不同。

這話不是威脅,陳晚榮完全可以這麼做,因爲龍武軍事關重大,陳晚榮不到緊要關頭不會使用,李隆基也沒辦法問他的罪。葛福順不由得一下子傻了,愣怔了好一陣,這才一咬牙:“兩百,再多了實在不行。”

龍武軍一頂十沒任何問題,兩百收穫也不小了。要是葛福順堅持不給的話,陳晚榮還是會帶他們上戰場,如此能打的軍隊,陳晚榮沒有理由不帶。葛福順還以爲陳晚榮真地要爲難龍武軍,不得不讓步。

陳晚榮裝模作樣想了想道:“行,就這麼樣吧。不過,這得皇上同意才行。”

“皇上那裡,我去說!”葛福順暗中鬆口氣,陳晚榮沒有把價碼擡得更高:“既然這樣,我再擠一千出來。”

“好象我要少了。”陳晚榮一句話沒說完,葛福順忙道:“不少了,不少了。要不是有求於你,一個人也不給。你可得讓他好好歷練,要不然,我跟你沒完。”

也管陳晚榮的反應,快步離去,進宮去見李隆基。讓龍武軍上戰場歷練,對拱衛京師有莫大的好處,李隆基沒理由不同意。

陳晚榮把好事一說,楊思他們就埋怨起來:“陳將軍,你也真是的,纔要兩百。要是我,他不給五百,我絕對不帶!龍武軍那麼能打的軍隊,誰個不想?”

軍營這邊沒事了,陳晚榮又趕到軍器監。此時的軍器監和大街上一樣,是歡騰地海洋,在忙着慶賀西域大捷。陳晚榮把葉天衡、劉懷德、寇義兵、樑令瓚、僧一行、司馬承禎這些大師召集在一起,把奉命出征的事情一說,大家立時傻眼了。(更多新章節請到、搜/搜/九/九/九/)

“小友,現在就要出征?上元節才過沒多久呢?正月還沒有完呢。”葉天衡還以爲自己聽錯了:“歷來北邊打仗,都要等到春暖花開去了,現在去,太早了吧?”

北地比較冷,一般用兵之際是在春夏之交,正月還沒有過完,陳晚榮就要出征,這事的確是太讓人難以置信了。不僅葉天衡驚疑,就是司馬承禎他們也詫異不已。零點看書

今年這一仗與以往不同,不過,這種機密事情,陳晚榮不能說給他們知道,笑道:“聖旨已下,我不去也不行了。軍器監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

“阿彌陀佛!”僧一行點頭道:“施主但請寬心,軍器監的事情不會出差錯!”

他是不宣佛號的,更不會說施主之類的話,衆人聽得直髮愣,繼而就是放聲大笑。

笑過之後,司馬承禎贊同僧一行的話:“大師說得有理,小友儘管寬心就是了。校舍,工房都在修建之中。生員們我們會培訓好的,不會讓你失望就是了。”

陳晚榮特的叮囑一句:“化工地事情,就請道長多費心了。”

其他的方面,自有僧一行、葉天衡和樑令瓚他們頂起來,化工這邊只能壓在司馬承禎肩上,好在這些天陳晚榮沒忘了教他化學知識。司馬承禎的領悟能力強,再加上有豐富的煉丹經驗,提高很快,陳晚榮一年半載不在,也不會出亂子。

司馬承禎非常認真的道:“這些天,貧道跟隨小友學到不少真貨色,受益非淺,定不誤了小友地大事!”

又費了好大一陣功夫,陳晚榮這才把該叮囑的叮囑完,也不參與慶賀,別了衆人,回到府裡。(更多新章節請到.SOSO999.)

一回到府裡,就給鄭晴和陳老實他們圍

陳老實臉上泛着光輝,笑得眼睛只剩一條小縫了:又要出征了!呵呵!上次你出征,爹沒能給你餞行,這次,爹一定送你!”

上次陳晚榮出征吐蕃時,陳老實夫婦還在寧縣。

不用想也知道,這是陳再榮說的。陳再榮一心去北地打突厥人,去年就曾爲了這事和陳老實沒少爭吵。如今,心願成真,早就跑回來把好消息告訴陳老實夫婦。

“老頭子,你少說兩句!”陳王氏數落一句,笑得眼睛一眯一眯的:“呵呵!晚榮,你和再榮上戰場,娘爲你們高興!不過,戰場兇險,娘也擔心你們呢!晚榮,你一定要照顧好再榮,不能出事啊!”

陳再榮嘻嘻一笑,摟着陳王氏的脖子,在臉上親一下:“娘,您放心,我們是炮兵,突厥人還沒有衝到我們面前,我們就會炸他個人仰馬翻呢!不會有兇險!”

“這孩子!”陳再榮的舉動,讓她着實受用,陳王氏笑着數落一句:“沒大沒小的,這麼大了,還跟長不大似地。”

“婆娘,你還說我,你少說幾句。走!”陳老實不管陳王氏的反應,拉着他,再捎上陳再榮去了,就留下陳晚榮和鄭晴兩人。

這次上戰場,什麼時間迴轉,誰也說不清。打得順利,三五個月就回來,打得不順,就要經年累月,要追到漠北去。陳晚榮和鄭晴的確是有很多體己話要說,兩人回到房間,依偎着,享受這難得的溫馨時光。

鄭晴說得最多地就是要陳晚榮平平安安的回來,這是任何一個出征將士妻子都會說的話。(最新最全電子書下載SOSO999.)這話,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另有一種溫馨,陳晚榮自然是沒口子的答應。

“砰砰!”一陣敲門聲把兩人的甜蜜世界打破。

“誰?”陳晚榮很是不滿。

“陳將軍,是我,王忠嗣。”門外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來。

“這個小傢伙,你真是不長眼,這時節來打擾我!”陳晚榮很是不滿地嘀咕一聲。鄭晴哧一笑,去開了門。

王忠嗣飛也似的衝了進來,一見陳晚榮之面,忙着施禮,恭敬得緊。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王忠嗣,你有話就直說,沒事,走人!”陳晚榮對他太瞭解了,他如此做,肯定沒好事。

要是在以往,王忠嗣肯定會辯駁一通,說什麼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天卻是反常,堆着滿臉地笑容:“陳將軍說得是,我是有事。我想請將軍帶我上戰場。”

陳晚榮沉吟道:“你要協助宋大人設立監軍一事,宋大人會放你麼?皇上會讓你去麼?”

王忠嗣年紀雖然小,才幹卻不凡,宋得他相助,處理常設監軍一事省事不少,沒少對陳晚榮誇他。

“只要將軍同意,宋大人那裡和皇上那裡,我自有辦法。”王忠嗣眨巴着眼睛打量着陳晚榮,很是緊張,生怕他不同意。

“我有什麼好處?”陳晚榮反問一句。

要是在以前,陳晚榮如此說,王忠嗣肯定會說一大堆理由,今天卻不是:“將軍,你的好處多了呢。我隨你征戰過吐蕃,可以出點子,想辦法,沒事地時候,還可以逗笑呢!”

逗笑就是給逗弄的另一種說法,王少華他們沒事做就要逗王忠嗣,結果往往是王忠嗣逗他們。(最新最全電子書下載S/O/S/O/9/9/9/.)這可是王忠嗣最不想做地事情,今天卻拿來當作條件,陳晚榮大是意外,笑道:“說好了,不許反悔!”

“不悔,不悔!”王忠嗣興奮得蹦起來,飛也似的衝了出去。

鄭晴忙走到門口,早就沒了王忠嗣的影子,笑着回頭:“你真帶他去?”

“是啊!”陳晚榮點頭道:“王忠嗣年紀小,真刀真槍的拼殺是不行。不過,他腦子好用,點子多,吐蕃一戰,他出了不少點子,這次,還是讓他來當軍師吧!”

鄭晴一想也是這理,有些不懷好意地道:“你逗弄他的時候,別省力氣,代我逗逗他。”

陳晚榮搖頭:“你真以爲他甘心給我逗弄?那不過是說說罷了。逗弄他,誰有那個本事?”

王忠嗣的機靈是出了名的,鄭晴也沒少吃虧。鄭晴真想看王忠嗣吃癟,聽了這話,一下子愣住了。

僅剩的這一天裡,陳晚榮又是軍隊,又是軍器監,還要和伊人溫存,忙得不亦樂乎。一轉眼,就到了出征地日子。

這天,陳晚榮起個絕早,用過早點,和陳再榮一道奔赴軍營。鄭晴和陳老實夫婦要送,陳晚榮知道他們這一送的話,必然是肝腸寸斷,好說歹說方纔勸住。

趕到軍營時,只見大營裡一片肅靜,炮兵早就準備妥當了,只等着一聲令下。

“龍武軍呢?準備好了麼?”陳晚榮問一句。

葛福順忙站了上來,堆着滿臉的笑容:“陳兄弟,早就好了,就等着你呢。(更多新章節請到、搜/搜/九/九/九/)陳兄弟,你得好好待兄弟們,要讓他們立大功,可不能有太大的傷亡。你是知道的,龍武軍拱衛京師,責任重大,傷亡過大,那可是不行的。”

陳晚榮打量一眼葛福順:“葛將軍,不給馬兒吃草,又要讓馬兒好,這種好事在哪裡去找?打仗就得有傷亡。你要是心疼的話,你就留下來。不過,我那兩百人,你得現在給我。”

又不是那種耍賴地人,你咋老喜歡敲定腳跟呢?”葛不高興:“等回來再給你。要是傷亡大了,直接扣除。要是沒立功,也扣除。

“葛將軍,你夠耍賴的了。”楊思勖忍不住指責起來。

龍武軍那樣能打地軍隊,誰個不想要?王少華巴不得葛福順現在就兌現承諾,也來指責:“葛將軍,你要是不給我們人,這三千龍武軍就歸我們炮兵了。”

“龍武軍歸誰,這得朕說了算!你們以爲那是你們家的物件,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李隆基的聲音遠遠就傳了過來。

衆人一瞧,李隆基身着皇袍,策馬而來。他身後跟着宋,王忠嗣一行。

“參見皇上!”陳晚榮他們見禮。

李隆基飛身下馬,道:“免了!今天是炮兵出征的日子,朕自然是要來爲你們壯行!雖說炮兵是第二次出征,不過,這次出征與第一次出征不一樣了。打吐蕃時,你們只有一千人,只有三十五門火炮,只能用來攻堅,不能進行正面對抗。現在,炮兵有一千多門火炮,近兩萬人,可以進行正面交鋒。

“朕希望炮兵在這一戰中打出威風,打出個非同凡響,讓朕,也讓大唐的百姓瞧瞧,炮兵到底有多厲害!只要你們證明了炮兵在正面交鋒中的不同凡響,朕還會繼續擴大炮兵!”

說一點沒錯,上次炮兵規模小,火炮少,正面對抗地話,效果不大,只能用來攻堅。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炮兵的手腳,如今,炮兵早就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近一千一百門火炮,近兩萬人,規模大了十幾倍。

朝廷投入大量錢財打造出這樣一支炮兵,其威力究竟如何,還有待驗證。雖然陳晚榮一再陳說炮兵的威力,不過,事實才最重要。

炮兵號稱“戰爭之神”,威力有多大,陳晚榮再清楚不過了,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請放心,臣一定把炮兵的威力發揮到最大!一定讓炮兵大放異彩!”

“皇上請放心,一定打出威風來!”楊思他們齊聲道。

李隆基點點頭道:“打得好,炮兵一定擴大,再拉到西域去,和大食好好打上一仗。一個羅斯,朕不會滿足!”

這是對炮兵地最好承諾,陳晚榮他們是大喜過望,齊聲頌揚:“皇上聖明!”

“走,去看看弟兄們!”李隆基手一揮,陳晚榮領着他進入炮兵營地。

此時的炮兵排着整齊地隊列,一尊尊火炮給包裹得嚴嚴實實,整齊的擺放在一起,排成一條條長龍。

李隆基蹲下身,仔細打量一陣,再走到側面,打量老一陣,這才滿意地點頭:“陳晚榮,你說朕看出什麼了?”

這問題陳晚榮哪裡能回答:“還請皇上訓示。”

“訓示沒有,一點想法。”李隆基感慨道:“朕看出了威風!去年你們去吐蕃時,三十五門火炮,太少,擺在那裡,顯得有點孤零零的。如今,一千多門火炮擺放在一起,看起來就是不同,很威風!”

陳再榮接過話頭道:“皇上請放心,我們一定打得更威風!”

“好!夠種!男子漢,就要說這種有豪氣的話!”李隆基擊掌讚賞。

“皇上,請您給弟兄們說幾句!”陳晚榮知道李隆基今天是來鼓勵士氣的,自然是不會錯過這機會。

李隆基點點頭,走到隊伍正前面,道:“將士們:八十年前,在北地發生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衛國公李靖夜襲陰山,端了突厥可汗利地老巢,大唐滅了突厥,活捉了利。”

“大唐萬歲!大唐萬歲!”李靖滅東突厥讓唐人無比自豪,一提起這事,炮兵們精神陡漲,齊聲高呼。

李隆基雙手下壓,等到安靜下來,這才接着道:“三十年前,突厥人背信棄義,扯旗造反,不服大唐管束,滋擾北地,擄掠無數。默啜在北地一次殺了我大唐十萬邊民,十萬邊民吶!這在大唐歷史上還沒有過,在華夏曆史上,也沒有過,這是奇恥大辱,朕決心洗雪這一恥辱!”

當年,默啜把擄掠的近十萬邊民屠殺一空,是震動天下的大事。一提起這事,炮兵們無不是熱血上涌,牙齒咬得格格響,急於復仇:“報仇!報仇!”

等到安靜下來,李隆基接着道:“如今,朕調派大軍,欲與突厥人決死一戰!重振太宗皇上的雄風!你們,英勇的炮兵,將擔負起這一使命!朕,命令你們,開赴北地,與突厥人決一死戰!”

“決一死戰!”李隆基是天生的演說家,他的訓話鏗鏘有力,讓人振奮,陳晚榮是攘臂高呼。

炮兵們齊聲高呼,“決一死戰”地吶喊聲響徹天際!

李隆基衝陳晚榮微一點頭,陳晚榮手一揮,陳再榮走在頭裡,炮兵開出了軍營,踏上了北征的征程。

近兩萬炮兵和三千龍武軍秩序井然的開出軍營,的車輪聲,得得的馬蹄聲,隆隆的腳步聲,匯成一首雄壯的戰歌!

朝前望,不見其頭;朝後望,不見其尾,一條長龍,滾滾北去!()

VIP卷 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二十九章 狼煙滾滾

首發

深處,默啜的王帳,一盆盆炭火燃得甚旺,王帳默啜和一衆大臣正在飲宴,默啜把一塊羊肉塞進嘴裡,一陣咀嚼,再大口大口的喝着滾燙的馬**,很是舒暢的放下銀碗。零點看書/首/發

“自從大雪以來,大漠爲雪災所困,好在十天以前就停了。”默啜緩緩開口道:“雪雖然停了,麻煩卻來了。雪災以來,牛羊、牲畜凍死餓死無數,你們說,我們該當如何?”

“大汗,這還有什麼好說的,自然是發兵漠南,向唐人要損失。”一個將領很是器張的叫嚷起來,嘴裡塞着羊肉,聲音有些含糊。

遊牧民族由於地處大漠深處,生活用品極度缺乏,一旦出現雪災,牛羊牲畜就會凍死無數。每當遇到這樣的年份,他們就會起兵南下抄掠,擄掠人口、糧食。

匈奴如此,鮮卑如此,突厥如此,契丹、女真都是如此,這是遊牧民族的通病。

一句話,他們把農耕的漢人當作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倉庫,予取予求,任其所爲。

“大汗,發兵吧!”這話說到衆人心裡去了,衆將無不是大聲響應。

“左廂察,你以爲呢?”默啜並沒有表態,而是看着咄悉匐。

咄悉匐是默啜的弟弟,性格謹慎,想了想,道:“可汗,我以爲今冬雪災,牛羊死傷無數,不抄掠的話,我們無法過日子,因而抄掠勢在必行。”

“那還說什麼,我們這就打去!”有將領站起身,揮着拳頭嚷起來:“五回道上,有唐人十萬人的屍骨,我們這次再次南去,再添他十萬屍骨。”

698年。默啜大舉南下。大肆抄掠邊關。武則天下旨調集大軍大舉反攻。默啜知道打不過。不得不撤退。當時。他抄掠數州之地。擄掠地邊民接近十萬。在他從五回道撤退時。把這些邊民全部殺死。

這將領說地就是這事。

這是後突厥地一大得意事。將領們無不是大笑。齊聲叫好。

咄悉匐冷視他們一眼道:“我地話還沒有說完。你們想說話。得等我把話說完了再說也不遲。”

對這個左廂察。衆將心裡還是畏懼。聞言不敢再叫嚷。只有乖乖聽着地份。咄悉匐接着道:“要是在以往。我們南下抄掠。必得所欲。如今南下抄掠地話。恐怕有些難處。一是有受降三城橫亙在我們面前。要是拿不下受降三城。我們地抄掠很難有成效。二是吐蕃已破。唐人完全可以把防守吐蕃地軍隊調到北地來。和我們在大漠上決一死戰。”

這地確是後突厥現在面臨地兩大難題。衆將聞不由得一窒。

“左廂察,你何不直說唐人今非昔比,不可攻破。”右廂察默矩盯着咄悉匐,冷冷的道。

默是骨咄祿的兒子,骨咄祿死後,默啜竊取了權力,自立爲可汗。經過一番經營,他地勢力穩固下來,又把骨咄祿的兒子默矩封爲右廂察。

默膽子大,好戰嗜殺,性子急躁,一聽咄悉匐地話就忍不住了,大是挖苦。咄悉匐彷彿沒有聽出他話裡的挖苦意味,接着道:“右廂察說到緊要處了。如今的唐人,遠非十年前的唐人,我們若南下抄掠,必將遭到唐人的打擊。”

“那也總比在這裡等死的好!”默矩右手重重砸在案頭上:“自入冬以來,大雪不斷,我們連出去走走都難,只有窩在帳篷裡飲宴。飲宴一冬,你們誰沒有上膘?要是再這樣下去,你們還能騎馬打仗嗎?”

這是實情,衆人無言以答,羞愧地低下頭顱。

“在這之外,還有一個於我們很是不利的消息,大食兵敗羅斯!”默啜接過話頭:“這是我剛剛收到地消息。”

“大食兵敗了?”衆人驚訝得猛的跳起,一臉地不信。

在當時,雖有後突厥和吐蕃與唐朝爲敵,不過,公認的能與大唐抗衡地只有大食帝國。.00ks.在衆人心目中,大食離唐朝太遠,唐朝要想攻擊大食困難太大,兩國打仗的可能性不大。即使開打,唐朝勞師以襲遠,兵老師疲,戰敗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大食居然戰敗,這消息太具有震憾力了,要衆人不詫異莫銘都不行。

“不僅敗了,還損失了十五萬人!古太白要不是逃得快的話,早就做了哥舒翰的俘虜。”默啜這話足以把他們嚇破膽。

後突厥與大食交好,對大食的事情有所瞭解,知道這個古太白能征善戰,他打造出來的軍隊其戰力相當可怕,要是突厥軍隊對上的話,連一點勝算也沒有。唐軍這次深入大唐的領土打仗,古太白佔了天時地利的優勢,要打敗唐軍並不難。

誰也沒有想到,古太白不僅敗了,還敗得如此之慘,差點做了唐軍的俘虜,這事太難以讓人相信了,衆人盯着默啜,喉頭發乾,很是生澀的問道:“可汗,古太白真的敗了?”

“不是敗了,是敗得很慘!”默啜眼裡神光灼灼,掃視衆臣:“古太白縱橫西域無敵手,就沒有如此之敗仗!”

“絲絲!”衆臣不住吸涼氣。

“右廂察,你說,我們該怎麼辦?”默啜點名了。

默適才還在想着南下抄掠,現在卻沒有這想法了:“可汗,我唯您馬首是瞻。”

節,可不是亂說話的時候,羣臣齊聲道:“唯可汗馬”

默啜放下手裡的銀刀,擦乾手,站起身道:“左廂察說得沒錯,如今的唐人早已非往日的唐人。十年前,我們能夠大肆抄掠,擄獲不計其數的奴隸、財物,在於我們有強大的朋友吐蕃和大食在牽制唐人。如今,吐蕃已破,大食新敗,我最擔心地並不是我們面臨地雪災,也不是唐人對我們的打擊。

“而是大食對我們的態度。要是大食在西域再吃幾個敗仗的話,大食很可能與唐人講和。真到那時,大食就會棄我們於不顧,我們需要的工匠、大馬士革刀和鑌鐵再也得不到了。沒有了大食的支援,我們無法與唐人抗衡。”

咄悉匐接過話頭:“可汗,沒那麼壞。雪災雖然讓我們損失慘重,也能捱過去。我們不去漠南,唐人也拿我們沒有辦法。大漠廣闊,再多的唐軍也填不滿。”

適才那些叫嚷着南下抄掠地大臣們現在的口風完全變了,附和道:“可汗,左廂察說的對,我們不必南下。”

默啜並不急着說話,冷冷的掃視一眼衆臣道:“你們以爲躲在大漠深處安全了?唐人就不會找你們地麻煩了?八百年前,我們腳下這片草原爲匈奴所佔據,當時的匈奴比我們現在還要強大,他們地疆域是我們的幾倍,他們的軍隊比我們更多,然而,他們卻敗給了漢人。

“當時的漢人皇帝叫劉徹,也就是漢人說的漢武帝,此人雄心勃勃,並沒有滿足於佔據漠南的土地,而是出動五十萬大軍,橫絕大漠,追到漠北,就是我們現在所處地位置。衛青打敗了匈奴單于伊稚斜,端了他的王庭。漢人地另一將軍,霍去病更是攻到狼居胥山,把匈奴人祭祖的聖地給毀了不說,還立了一塊漢碑。

“狼居胥山在哪裡,就不必我告訴你了吧?”

漢武帝發動地“漠北決戰”是遊牧民族心中的刺,衆臣默然不語。

默啜森冷着聲音往下說:“如今地唐朝皇帝李隆基其精明不在漢武帝之下,雄心勃勃,你們能保證他不出動數十萬大軍追到漠北來?八百年前,漢人就有如此實力,如今的唐朝比起漢朝更加強盛,他們就沒有這樣的實力嗎?”

秦漢雄風,盛唐氣象是中國歷史的巔峰,不僅後人讚頌,當時的人也是認可。

唐朝的國力有多雄厚,唐軍有多善戰,在座的大臣最是清楚不過了,誰敢說話?就連急躁的默矩也保持了沉默。

過了老一陣,咄悉匐率先打破沉默:“請問可汗,如今我們該如何做?”

“請可汗示下!”衆臣齊聲問計。

默啜不答所問:“左廂察善於明察時勢,這很好,我們的不利情勢要估計足,這是左廂察的長處。右廂察有膽有識,敢於拼殺,這也很好。左廂察要是有右廂察的勇氣,右廂察要是有左廂察的頭腦,就那更好了。”

說了半天卻是不着邊際,咄悉匐和默矩不得不應聲:“謝可汗訓示,我們記下了。”

默啜讚許的點點頭,這纔回到正題:“我們沒有退路,只有進攻,只有在唐人向我們進攻之前率先發起進攻。首先,我們要奪下受降三城,把唐軍趕到黃河以南。然後,我們還要打退唐人的反撲,固守住漠南,我們纔有取勝的機會!”

右手一握拳,恨恨的道:“要不是張仁願這奸猾小人趁我們西征,漠南空虛之際偷襲成功的話,也不會有受降三城,也不會有如今的不利情勢。”

當年,唐朝拿他沒有辦法,他自恃強大,不把唐朝放在眼裡,這才發動對突騎施的戰爭,張仁願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出兵黃河以北,攻佔漠南,築受降三城,阻擋了後突厥的南下之路。

說到底,這是默啜失算,是他心中的痛,一想起來就恨得牙癢癢的。

“可汗,萬一我們失敗了怎麼辦?”咄悉匐遲疑着問道。

“失敗?”默啜冷笑道:“我默啜縱橫大漠,還沒有失敗過!若真有這麼一天,我們只有憑藉大漠與唐軍周旋。若還是失敗了,我們就是第二個匈奴,等着亡國滅種吧!你們是大突厥的好男兒,大漠上的雄鷹,你們願意失敗麼?”

“不願意!”衆臣齊聲回答。

“很好!”默啜神采飛揚的道:“傳我的命令,各部作好準備,三天後起兵南下!”

“遵令!”衆臣聽了默啜的剖析,認同了他的說法,他們真地沒有退路了。

“啓稟可汗,大食使者候賽因求見!”帳外武士進來通報。

“有請!”默啜嘴角掛着一抹冷笑,回到座位上坐好,抓起銀刀割食羊肉。

侯賽因吸着涼氣,大步進來,沖默啜施禮道:“見過可汗!”

“候賽因兄弟,快請坐。”默啜非常熱情地道:“來人,給侯賽因兄弟看座,上一隻全羊,一囊滾燙的馬**。”

“謝可汗!”侯賽因等到傭人準備好,也不客氣的坐了下去,抓起滾燙的馬**喝起來。

默啜放下手裡的銀刀,問道:“侯賽因兄弟,你找我有何事?”

侯賽因一邊吃喝,一邊回答:“可汗,我是來問問可汗,你們什麼時間南下?”

”默啜一臉的愕然,彷彿第一次聽到這話一般:“侯,我們什麼時間說過要南下了?”

“您……”侯賽因爲之一窒,質問道:“可汗,入冬時您就說過呀,怎麼變了?”

“哦!”默啜一副恍然之態:“侯賽因兄弟,情勢有些不同了。當時,我沒有想到雪會下得這麼大。雪災造成牛羊死傷無數,我們已經沒有實力南下了。”

“可汗,您要的投石機我們全做好了,鑌鐵我們也打造成大馬士革彎刀了,你們地實力提升了許多,正是南下的時機!”侯賽因有些發急。羅斯一敗,只有催動後突厥南下,從戰略上牽制唐朝,他能不急麼?

默啜搖頭道:“侯賽因兄弟,你是知道的,我們想南下,可我們也沒有那力量。我們的牛羊凍死太多,我們沒有食物,怎麼通過千里草原?我們地刀不是鐵器,青銅刀挺多,也打不過唐人啊。還有,我們的勇士沒有金銀,用地全是陶器,我也使不動他們呀。”

一個又一個困難,他一口氣居然說出了三十多個困難,侯賽因聽得直搖腦袋。他也不笨,知道默啜是趁這機會要好處,可是要後突厥儘早南下,從戰略上牽制唐朝。雖然這種牽制在戰術上沒有多大意義,可是從戰略上考慮,還是很有必要,可以防止唐朝向西域增兵。

羅斯一戰影響極大,不僅讓古太白損失了十五萬軍隊,更重要的在於那些中亞新收之地爆發了反對大食的起義,他們派人和唐軍聯繫。哥舒翰一天不收到十份友好聯繫,也要收七八份。要是唐朝對西域再增兵的話,這一勢頭就越發不可收拾了。

現在是有求於默啜,侯賽因一咬牙道:“可汗,若是你們現在起兵南下,我們可再給你們三千把大馬士革刀,三萬斤鑌鐵,二十萬第納爾。”

“侯賽因兄弟,你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不過,這是杯水車薪,用處不大。”默啜的胃口不小。

“可汗要多少?”侯賽因知道不滿足他地要求是不行的。

默啜想了想道:“看在大食和大突厥多年朋友地份上,我也不爲己甚,一萬把大馬士革刀,十五萬斤鑌鐵,一百萬第納爾,一千工匠。侯賽因兄弟,這已是最低限度了,要是拿不出來,我們真的沒法南下。”

侯賽因知道他是漫天要價,他可以着地還錢。只是,這口水仗打起來就沒完沒了,時間他是損失不起地,只得狠狠心道:“可以。

可汗,您什麼時間南下呢?”

“東西什麼時間到了,我們就什麼時間南下。”默啜也不是省油的燈。

侯賽因恨不得給他兩個耳光,忍住怒氣道:“可汗,您是知道地,大食和大突厥相距甚遠,就是現在起運,也要費時很長。我現在就向哈里發寫信,我和工匠都留下來,若是哈里發不送東西來,任由可汗處置。”

這是留作人質的意思,默啜很是滿意道:“既如此,我們就三日後發兵!”

原本就議定三日後發兵,現在卻給他拿來訛詐,後突厥的大臣們對默啜的表現很是欽佩,一齊舉杯道:“敬可汗!”

默啜揮揮手道:“敬我做什麼?敬侯賽因兄弟!侯賽因兄弟,來,幹!”

侯賽因不得不舉杯回禮,滾燙的馬**喝在嘴裡,宛如苦酒。

默啜君臣卻是興高采烈,酒到杯乾,直到興盡方散。

三日後,默啜的四十萬大軍在冰天雪地裡集結完成,一隊一隊的軍隊集結在一起,人頭攢動,是人的海洋,根本就望不到頭。

要是從空中望去的話,王帳周圍上百里地方都是軍隊,非常壯觀。

默啜率領羣臣從王帳中出來,大手朝他的軍隊揮動,引起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可汗!可汗!”

骨咄祿是後突厥的創建者的話,那麼默啜其實是把後突厥發揚光大的人物。當年骨咄祿死後,後突厥的根基雖然打下了,卻不穩固,隨時有可能給唐朝撲滅,正是他憑着過人的才具和唐朝周旋,最終得到武則天的支持,才能坐大。

因而,默啜在後突厥軍隊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將士們一見到他,歡呼聲響成一片,再正常也沒有了。

軍隊對他的愛戴之情,默啜很是滿意,臉上放光。率領羣臣朝一座廟宇行去,來到廟前,默啜甩鐙下馬,帶着羣臣恭恭敬敬的進了廟門。

廟裡供奉着的不是佛像,更不是羅漢觀音之類的佛家人物像,而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將軍,不是別人,正是後突厥的死對頭,名將程務挺!

程務挺當年跟隨裴行儉北征,打得突厥人束手無策,在突厥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後來,程務挺奉命鎮守邊關,突厥人約束部衆,不敢剽掠。直到程務挺給武則天殺害,消息傳來,突厥人大喜過望,宰羊殺牛大肆慶賀數日。

最讓人想不到的是,突厥人不僅不恨程務挺,反倒給他塑金身,立廟宇,每當出征之時都要來祭奠一番。

今年這一仗,關係到後突厥的生死存亡,默啜自然是要來親自祭奠程務挺。(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首發首發

VIP卷 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三十章 血債累累

務挺是唐朝大將,和突厥人廝殺了一輩子,死在他手人不下數十萬之衆,按理說,默啜他們應該恨他入骨纔對。零點看書(->//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默啜他們對程務挺極爲尊重,很是恭敬,低眉順目,一副顫顫兢兢之狀,生怕有一點不敬。

從傭人手中接過香燭,默啜小心翼翼的點燃,舉在額頭前,大聲祝道:“程將軍:默啜率軍南下,程將軍在天之靈有知,請保佑我們一戰成功,拿下受降三城,回到河套的家園!”把香插在香爐裡,恭恭敬敬的三鞠躬。

後突厥的大臣們也他一般上香,小聲祝禱。

祭祀完成,默啜這才率領羣臣走出來。侯因賽一臉的不解,遲疑了一下,問道:“可汗,這是唐人的將軍,你們怎麼祭奠他呢?”

默啜打量一眼侯賽因,把他的迷茫樣兒看在眼裡,不由得大笑:“侯賽因兄弟,誰說唐人的將軍我們就不能祭奠了?”

侯賽因更加難以理解了:“可汗,這唐人的將軍對你們可是有恩?”

以他想來,除非程務挺對後突厥有莫大的恩德,否則後突厥君臣不可能去祭祀。然而,默啜的回答大出他的意料,只聽默啜道:“不是有恩,是有仇,有大仇!死在他手裡的我族子弟不下數十萬之衆,深仇大恨吶!”

“這這這……”侯賽因結巴了老一陣,方纔問出來:“那可汗還要祭奠他?用唐人的話來說,該當把他挫骨揚灰。”

“哈哈!”不僅默啜笑了,後突厥羣臣也跟着笑起來。

瞧他們臉上的神色,一點也沒有把程務挺對後突厥的殺戮放在心上,侯賽因徹底迷糊了。笑過之後,默啜這才道:“侯賽因兄弟,你有所不知,我們大突厥人佩服的是英雄,不管是我們族裡的英雄,還是敵人的英雄,我們都佩服。程將軍當年率軍與我族大戰,殺死我族人不下數十萬之衆,我們不僅不恨他,反倒佩服他。只有程將軍這樣的大英雄,方纔有如此能耐!只可惜,唐朝的皇帝不明,把他給殺了。唐人不愛惜將才,我們大突厥人卻憐憫程將軍蒙受不白之冤,這才爲他立廟宇,塑金身!”

作爲敵人。程務挺殺了後突厥數十萬人。默啜他們不僅不恨他。反而爲他立廟宇。塑金身。這事着實讓人能以置信。若不是史書記載得明明白白。我也不會信。

“不明白。不明白!”侯賽因不住搖頭。

“你不明白。因爲你不是我們大突厥人!”默啜也不多加解釋。率領羣臣來到大軍前面。掃視一眼他地軍隊。來到高處。大手一揮。突厥大軍爆出驚天動地地歡呼聲:“可汗!可汗!”

四十萬人爆出地歡呼聲。是何等地雄壯驚人。聲浪直上雲天。震得大地在顫抖。

等到平靜下來。默啜這才提高聲音道:“大突厥地勇士們。今年冬天。我們地牛羊給凍死無數!這不要緊。會有人爲我們補償!我。默啜這就帶領你們去唐人地地盤抄掠。奪取我們需要地糧食、茶葉、瓷器、絲綢。還有唐人水靈靈地女人!”

“可汗!可汗!”這些東西都是突厥人地最愛。無不是振奮不已。齊聲高呼。

默啜接着道:“這一次,我們去了就不會再回來了!我們要拿下受降三城!我們要回到水草豐美的家園,我們祖先居住地河套之地!那裡,纔是我們大突厥人真正的家園!大突厥的勇士們,我們回家吧!”

“回家!回家!”大軍爆出震天動地的吼聲。

關於河套之地,這裡不得不作說明。“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個套字就是指河套之。

河套之地是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的黃河彎曲部分。黃河在這裡先是沿着賀蘭山向北流,由於陰山阻擋向東流,最後沿着呂梁山向南流,形成一個“幾”字形,故稱“河套”。

河套之地土地肥美,水草豐茂,是難得的生養之地,匈奴、鮮卑、突厥都曾以此爲家園,飼養牲畜,富饒一時。零點看書

同時,河套之地又是連結華夏與大草原的戰略要地,是以歷代王朝花費很大力氣來經營。對華夏來說,河套之地地威脅主要在於兩個方向。一是河套之地的正面是關中平原,秦朝的都城咸陽,西漢、隋唐的都城長安都在關中平原上。

河套離關中平原不過七百里之地,騎兵不過數天時間就可以趕到關中,威脅都城,這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只要稍有戰略頭腦的人都會因此而睡不好覺。

盤踞這裡的遊牧民族很好的利用了河套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作爲跳板威脅華夏。西漢時,匈奴就從河套出,向關中進軍,曾經一度把西漢皇帝地行宮“甘泉宮”給燒燬了。這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烽火甘泉”,當是是天下震動,朝野不寧。

“玄武門之變”後不久,東突厥可汗利率領十萬大軍,仍是從河套之地出,兵臨渭水,威脅京都長城,要不是唐太宗沉着應對,會生什麼樣的後果,

不清。

在宋朝以前,關中地區是“天下形勝”,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之一,若關中地區給威脅,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河套之地對華夏的另一個威脅方向就是燕雲之地。燕雲之地是中原腹地的戰略屏障,這裡有我們現在稱之爲“華北平原”地糧倉,還有戰略要地“太行山”。燕雲之地若是給威脅,那麼中原腹地也會受警。

因而,河套之地對於中國來說,非常重要,只有把河套之地控制住,才能保證關中和燕雲之地的安全。正是從這點考慮,秦始皇在統一國家後,立即投入三十萬大軍攻打河套之地。蒙恬收復河套之地後,關中的正面威脅方纔解除。

讓人遺憾的是,那些貶低秦始皇的讀書人把秦始皇這一英明決策斥得一文不值,罵秦始皇是窮兵黷武。

正是因爲河套之地戰略地位極爲重要,漢武帝在衛青收復河套之地後,立即在這裡築城,不僅把河套之地打造成拱衛京都長安的戰略屏障,還在這裡飼養戰馬,積蓄糧草,河套之地成了進攻匈奴地戰略基地。

要是沒有這些努力,規模空前的“漠北決戰”能不能不成功,誰也說不清。

河套之地對華夏重要,對遊牧民族同樣重要。一是因爲這裡是很好地戰略基地,能對華夏構成巨大地威脅,二是這裡水草肥美,宜於生息。

是以,遊牧民族總是不遺餘力地想佔有這塊肥美的土地。

匈奴趁着秦末戰亂之際,重新佔踞河套之地,當時匈奴的戰馬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在這裡飼養的,由此可以看出河套之地對於遊牧民族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河套之地比起苦寒的漠北來說,氣候比較溫暖,遭受雪災的可能性大爲降低。一場雪災,往往使得牛羊死傷無數,幾年也恢復不了元氣。今年遭受了這麼大的雪災,突厥人對河套之地更加思念,無不是想回到這塊風水寶地地曾經家園。

默啜這話說到突厥人的骨子眼裡去了,他們能不驚喜莫名?歡呼聲良久難絕,過了老一陣,這才停歇下來。

默啜雙手一拍,道:“帶上來!”

蹄聲如雷,一隊突厥軍隊趕着上萬衣不蔽體的漢人過來。這些漢人是突厥擄獲的邊民,給罰作苦役,早就給折磨得不成人形,骨瘦如柴,隨時都有可能給風吹倒。

寒風如刀,吹在他們身上,不由得哆嗦起來。

把他們的樣子看在眼裡,突厥兵士沒有一點同情心,臉上是譏嘲之色,眼裡是鄙夷之光,好象這些可憐的漢人是豬是狗一般,一點不值得同情。

默啜只是淡淡的瞄了這些漢人一眼,很是冷漠地道:“勇士們:這些唐人是我們這些年擄獲的。他們,已經沒有用處了,我們不必再象養豬養狗一樣養活他們!我現在帶領你們去唐人的地方,擄掠更多的奴隸,唐人的女人任由你們享用!”

“可汗!可汗!”遊牧民族的特長在於擄獲和破壞,這話正對他們的脾性,無不是興高采烈。

“現在,我們就用他們的血來祭旗!”默啜下達了屠殺令。

一隊突厥軍隊手持大馬士革刀,飛馬馳來,隆隆的蹄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馬蹄濺起地雪花四處飛揚,他們手中的大馬士革刀在日光下出耀眼的光芒。

這隊突厥軍隊是默啜的精銳,裝備了大食人的大馬士革刀和鐵甲。只一會兒功夫,他們就衝入了漢人堆裡,手中的大馬士革刀上下翻飛,劈頭蓋腦的朝手無寸鐵地漢人砍了下去。

這些漢人本就虛弱無力,災禍當前,使出吃奶的力氣想逃走,可是,又能逃到哪裡去呢?不是給砍死,就是給馬蹄踩死。

這是一場屠殺,血腥的屠殺!

沒過多久,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不再響起,所有的漢人都做了刀下亡魂。滿地地屍體,鮮血來不及浸入雪裡,凝結成冰,一塊塊血冰在陽光下格外顯眼。

要是從空中望去的話,這幅雪景地底色是紅色,是鮮血染成的紅色!

突厥軍隊沒少屠殺漢人,當年在五回道上一次性屠殺十萬邊民,一萬人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小意思,人人眼裡泛着紅光,大是興奮,手中地大馬士革刀幻出一朵朵刀花,大聲歡呼:“可汗!可汗!”

默啜策馬來到這支軍隊中,大聲道:“大突厥的勇士們:你們殺得盡興嗎?”

“不!”

“沒盡興,這不要緊!”默啜開始鼓動起來:“唐人地地方有的是人,你們想殺多少就殺多少!用你們手中的彎刀,砍下唐人的頭顱,聆聽他們臨死前的慘叫!”

“殺光唐人!”四十萬大軍爆出驚天的吼聲。

“勇士們,趕緊回家!”默啜大手一揮,突厥大軍就開始出了,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四十萬大軍開動,那種聲勢非常駭人,驚天的蹄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要是從空中望去的話,突厥人覆蓋了數百里方圓。南下的不僅僅是突厥的軍隊,還有婦孺老幼,這是一場大遷徙

遊牧民族的征戰與華夏的征戰大不相同。華夏的征戰除了軍隊,就是運送糧秣地丁壯,婦女老幼是不會跟着去的。

而遊牧民族正好相反,他們沒有後勤,軍隊一動,後面往往跟着不計其數的婦女老幼,因爲他們要逐水草而居。

匈奴是這樣,突厥還是這樣。戰國時,匈奴單于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準備和趙軍大戰一場,他們身後就跟着二十多萬族人,南下的就有五十多萬人口。

不過,這五十多萬人口最終活下來的不過幾萬人而已,都給趙武靈王屠戮一空。當時,匈奴不把趙軍放在眼裡,軍隊在前面打仗,那些族人就在不遠的後方觀戰,以爲這一仗贏定了。哪裡想得到,經過“胡服騎射”的趙軍驍勇善戰,匈奴大軍根本不是對手,潰敗的匈奴大軍踩踏死的族人不計其數。

沒有在混亂中給踩踏而死的匈奴人,最後都做了趙軍地刀下鬼,只有爲數多的人逃掉。

歷史雖然過去一千多年了,突厥人依然保持了這種習慣,李靖夜襲陰山後,唐軍不僅把東突厥的軍隊給滅了,還抓住了不計其數的突厥百姓。經過八十多年和漢人相處,突厥人也學會漢人的一些組織紀律性,默啜的軍隊不再象匈奴人那般宿營時可以和家人住在一起,而是住在專用的帳篷裡。

饒是如此,跟在大軍後面地突厥百姓仍有數十萬之衆。

幾十萬百姓,加上四十萬軍隊,加起來近百萬之衆,要不把數百里方圓給覆蓋了都不行。

說句題外話,中國史書上記載和遊牧民族大戰,遊牧民族一來就是數十萬之衆,好多人以爲在誇大,其原因就在於此。

經過半個月的行軍,默啜大軍離陰山不遠了。默矩飛馬趕來,很是興奮的道:“可汗,快到陰山了。過了陰山,就是唐人的地界了,可汗,您快傳令,要兄弟們加把勁,早點和唐人打上一仗。”

默有勇氣,一說起打仗就手癢,早就盼着趕到受降城大戰一場。

“是該傳令了!”默啜點點頭:“默矩,你去傳令,不再前進了,就在這裡安營紮寨。”

“安營紮寨?”默矩還以爲聽錯了,一臉的錯愕。

“沒錯,是安營。”默啜肯定一句。

“可汗,這是爲何?”默矩想不明白,明明要來和唐朝大戰一場,還沒有到唐朝的邊境就停下來,這太奇怪了。

“快去!”默啜冷喝一聲,默矩不敢不去傳令。

命令一傳下,大軍停止前進,安下營寨。突厥百姓在大軍營後五十里之支好帳篷,趕着牛羊去放牧。幾百裡範圍內都是人,都是羊羣,原本空曠的草原一下子熱鬧起來,牧歌飛揚,飄蕩在草原上空。

衆將也是不解,得到命令後,忙趕到默啜的王帳。此時的默啜已經解下盔甲,身着便衣,坐在王座上喝着滾燙地馬**,很是愜意。

“可汗,爲何停止前進?”衆將齊聲質問起來。

“前面是陰山!”默啜放下酒碗,抓起一塊羊肉吃起來:“八十年前,就是在陰山,我突厥大軍全軍覆沒。我突厥的所有子民都成了唐人的俘虜,給唐人做牛做馬,任其驅使。”

630年,李靖夜襲陰山,端了利可汗的老巢,利可汗給嚇破了膽,倉皇出逃,致使幾十萬大軍沒有人指揮,唐軍抓住戰機,起猛攻,最終滅了東突厥。

陰山既是突厥人嚮往之地,過了陰山就到了他們最想回到的河套之地。可是,一想到利可汗當年亡於陰山一事,又不由得心膽生寒。

衆將倒抽涼氣,只有盯着默啜的份,連話也說不出來了。他們搞不明白默啜這話的意思,還是少說爲妙。

打量他們一眼,接着道:“利可汗當年在陰山敗軍覆師,致使我大突厥滅亡。如今,我大突厥重新崛起,草原稱雄,絕不會再亡於唐人之手!我們不僅要跨過陰山,還要奪回河套之地!”

右手重重砸在几案上,出砰地一聲響。

“可汗,快下令吧!”衆將一聽這話,不由得爲之一振。

默啜沒有理睬他們,往下說:“我們今年南下比任何一年都要早,按理說,唐人不會有什麼準備,可以攻他一個出其不意。不過,我擔心一點,唐人可能料到我們會提前南下。若真如此的話,我們這一去,不正撞進唐人的圈套麼?你們也知道,唐人善長法術詐力,我們不得不防。”

自從東突厥滅亡以後,突厥成了唐朝的藩屬,這在很大程度是促使他們學習漢文明,雖然沒有完全漢化,比起當初的突厥漢化程度相當高了,他們對唐人地權謀之術很是忌憚。

默啜這話很有道理,衆將沉默了。過了一會兒,默矩問道:“可汗,那我們該怎麼辦?”

“投石問路!”默啜猛的把一塊羊肉塞進嘴裡,眼裡精光四射。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閱讀!)

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一0七章 危機重重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九章 第一桶金(三)第九十八章 魔鬼訓練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七十七章 吐蕃使者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七章 課外作業(下)第三十四章 要變天了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三百一十一章 等價交換——第三百一十二章 殘陣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二十八章 巧解難題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二十章 罪有應得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十六章 發家計劃(中)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三十三章 萬事俱備網友上傳章節 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八十八章 往哪裡逃第十六章 真是意外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四章 一舉成名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九章 第一桶金(三)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八十一章 機密外泄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一七 絕地反擊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六十八章 東羅馬帝國的滅亡(結局篇)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六章 仗劍書生第三十七章 翩翩佳公子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三十一章 美麗誤會(上)第六十章 老媽把關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四十四章 少年奇才VIP卷 四卷 帝國碰撞 第三十五章 調敵南下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八十六章 滿足要求第四十四章 宋璟蒙冤第第三卷 長安風雲 六十七章 面對公主第三十九章 太子妙音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七十章 銀子的麻煩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五一 血戰怒江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四章 推銷藝術(中)化工大唐 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五十五章 滿足所有要求第二十四章 君子協定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章 曙光初現(三)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五十五章 功虧一簣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七十一章 你得保密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十八章 偉大發明(三)化工大唐第四卷帝國碰撞第四十六章哀慟天下第五十二章 先輩遺蹟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八十五章 推出香水第二十七章 佳人美意第四十七章 驚喜大發現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十二章 金牌產品(一)第二十一章 又遇伊人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九十章 我的夢想網友上傳章節 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九十二章 炮兵將領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章 曙光初現(三)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十章 原上詩才第五十五章 工業之母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九0 合謀大計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八十一章 機密外泄網友上傳章節 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八十八章 往哪裡逃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五章 滿載而歸(上)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二七 初戰告捷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七章 再榮從軍(上)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五章 生財之道第十一章 商業聯盟化工大唐第四卷帝國碰撞第十三章情意纏綿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七章 大獲成功(下)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十三章 喜獲豐收(一)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十九章 誰強誰弱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二章 畫聖落魄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章 曙光初現(四)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九章 第一桶金(四)網友上傳章節 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二一七 暗潮涌動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一0一章 小小收穫第三十八章 妙手解毒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十三章 喜獲豐收(一)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三章 大唐氣象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一0七章 危機重重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四章 推銷藝術(上)第二十六章 合同制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六十一章 技術難關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十六章 仇人相見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二七 初戰告捷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五十九章 又進一步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七十二章 朝廷格局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四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五十八章 你儂我儂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九章 兄弟論劍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五章 遠眺長安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章 搞個發明第三十四章 要變天了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一0九章 死亡陷阱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十三章 喜獲豐收(三)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九十五章 哥舒翰從軍第二十二章 原來是你網友上傳章節 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九十三章 趕鴨子上架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七十三章 我來革新第二十九章 入住新家第二十四章 君子協定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三八 一場硬仗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七章 大獲成功(上)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三十章 又逢喜事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二十九章 風光喬遷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二十四章 成功運籌VIP卷 第六十章 大破哈查只(中)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九章 大鬧朝堂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六十六章 凌辱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