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袁夫人的作主張

柳至在二門外面心驚肉跳,輕喚兒子:“尋你母親來見我,要緊。”柳雲若不明就裡,答應着,飛快的走開。

這裡的路可以通往袁訓當作正式客廳的地方,也是一個直視二門,觀察進出人等的方位。

果不其然,很快關安慌慌張張出來,帶着探詢用目光到處搜索。柳至猜到是袁訓打發來的,但他還沒有把話和妻子說清楚,往下一縮身子,錯開幾步避開關安眸光。

關安在明處,他在暗外,他躲避相對容易,就見到關安往別處去了。柳至怕別的人見到自己,原地依着樹根不敢亂動。直到柳雲若帶着柳夫人過來,柳夫人又好氣又好笑:“你今天愈發鬼鬼祟祟,你又怎麼了?莫不是嫉妒袁家得了第七個孩子?”

柳雲若也不解,但見父親吩咐:“玩去吧,我和你母親有話說。”柳雲若卻懂事上來:“我看父親也像避着誰,我把風。”走開十幾步,斜倚着杏樹下面裝着在乘涼。

柳至見他聽不到,一把按住夫人肩頭。用的力氣不小,嚇得柳夫人打個寒噤,撫着胸口覺得魂走了一半,埋怨着:“有話好說,青天白日的,誰能……”

“回家去!把我前幾天吩咐你準備的東西取來!”柳至目光炯炯,認真的好似準備吃人。

詫異就更在柳夫人心頭轉動,下意識的反問:“往這裡再送嗎?咱們的禮物送的不錯……”眼珠子有片刻的不能移動,隨後,她面上的血色唰地如退潮般捲了下去。

“你再說一遍?”柳夫人哆哩哆嗦。

柳至加重語氣,卻放悄語聲,但他嚴厲也加重:“前天,我說的東西,一樣不少的取來。快!趕快!”

柳夫人總算省悟丈夫的話不容忽視,她腿一軟往前摔在柳至胸膛上。手指捏着衣襟不摔倒,但關節因用力全都發白:“你,你說的是真的?”

“雲若,見到你父親沒有?”關安繞了一圈又回來。柳至帶着柳夫人往樹後面又是一躲。

柳雲若泰然自若:“沒有啊,就我自己在這裡吹風。”

關安抓差:“侯爺急着找柳大人,走,你當兒子的興許找得快,跟我一起找他。”

柳雲若說聲好,頭也不回的跟他走了。

兩個人過了小橋,樹後柳至扶着妻子再出來,扳正她到身前正要再說,柳夫人帶着驚魂稍定,喘息着問:“你要我取的,是給雲若定親的東西嗎?”

“是。”柳至鎮定而流利:“取來,不要送到客廳上給稱心如意,想法子送到國夫人面前,或者送到侯夫人面前。”

柳夫人的疑問還需要確認,接着剛纔的話問道:“前幾天你對我說,有人給雲若相中一門好親事,你說對方門第過人,我還說京里門第高的沒有我不知道的,猜來猜去你都說不是,就是指這一份兒備的東西?”

“是。”柳至面無表情:“夫人別耽擱功夫,小袁叫我去呢,想來他正在見太后!”

柳夫人又有一下子哆嗦,戰戰兢兢問道:“我正要問你,太后她能答應,皇上他能答應嗎?兩家外戚結成親戚,皇上難道不擔心?”

“我沒功夫回你,取東西來!”柳至把她輕輕一推,轉身大步走出樹叢。

直到他進二門,柳夫人還沒有平息驚駭,但腿腳上嚇軟的力氣回來。雖然她還是不敢相信,但她默默的往最近的角門去,打算按柳至說的去取東西。

……

柳至一進二門,就讓一個小子揪住。天熱是個原因,小子滿頭大汗:“我的柳爺,你讓我們好找!跟我走,太后這就要見。”

“你家侯爺呢?”

“也在那裡。”

聞言,柳至抿抿脣,知道袁訓言而有信。他挺挺胸膛,大步走去迎接這在他腦海裡轉動十年,終於先來的場面。

……

金絲竹簾內,椅子上放着玉墊,牆角堆的大盆冰。稍稍有一點兒風,就把冰化成水出現的寒氣揚得滿屋都是,讓夏日的暑光卻步在門外。

但柳至一進來,就發現擋住日頭的還有原因。太后滿面寒霜,從他進來就冷冰冰盯着,每一瞬的目光都帶着想凍死一個是一個。

自古有話君威難測,柳至說不怕是假的。而他,卻沒有露出膽怯。

袁訓默默看來的目光裡,不能當着太后表露太多感情,卻已說明他全部的感情。

到此,柳至剋制已久的心潮澎湃像巨浪捲起千堆雪,拍打在他心中久豎的岸壘上。

他紅了眼圈,嗓音隨之有了哽咽。這使得他跪下來時,含泣聲明顯可聞:“臣柳至參見太后。”

“柳至,你好大的膽子!”太后見到他,氣不打一處來。

十數年前接回袁訓,爲掩飾太子時常帶袁訓進宮,太子一帶就是三個。蘇先,柳至和袁訓,太子三近臣先由此出名,也都和太后由此親近。

就在柳丞相對加壽起殺心的時候,太后也沒有在內心裡很憎惡柳至。只在剛纔,和此時,深深的討厭起於太后心頭。

冷笑一聲,太后沒有雷霆大作,卻陰風陰雨般口吻:“好一個精明的世家公子哥兒?你本身不是不能幹,但這攀附的心思,真讓我恥笑與你。”

“太后容稟,”柳至顯然扛不住這尖酸的刻薄話,叩頭含淚:“請太后聽臣一言。”

太后冷笑:“說!”

“臣與小袁定下親事的時候,還不知道他是您的侄子。”精明的柳侍郎,第一句話把這一點突出出來。

太后一愣,對他的怒氣剎那間就要散開。不由得暗想着,是啊,那一年侄子還是袁將軍,而且是個爲女兒上金殿退親,剛降了官職,在別人眼裡看來聖眷減少的將軍。

眼看着,眨眼間太后就要無話可說,那她叫進柳至不是白叫了?太后板一板臉,又恢復冷冰:“哼!那年我沒認下他,但加壽卻定親於皇太孫,你還是攀附與我!”

“那一年,加壽以吉瑞養於太后膝下,那一年,我家丞相見識有差,那一年,太子妃當了加壽的婆婆,太后您是她的長輩,太子妃卻是加壽的長輩。”柳至聽上去,應對還很從容。

太后讓針扎似的怒了:“她是加壽的長輩,卻是我的晚輩!”

“是,但臣不安。臣知太后您眼力不同,您相中的人,只有好的。不瞞太后,皇上爲太子的時候,臣到太子府上跟小袁差不多年紀。此後多次陪伴小袁入宮,臣,算在太后眼前長大,又是君臣,怎麼敢有違太后?臣在家裡勸,但臣又是丞相的晚輩,丞相不聽臣的,要不是小袁英勇,險些讓置於死地。”

太后面容更怒起來:“那個老東西,算他死得快!”

“臣聞訊大驚,臣不能和小袁就此成仇,但小袁在亂中打了臣的父親。三綱五常中,父爲子綱。爲父親,臣理當和小袁斬斷兄弟之交。但臣做不到,小袁是臣的兄弟一般,臣沒有辦法,當時沈渭寫信給臣,說和小袁定下親事,”

這話也惹怒太后,跟着柳至的話,心思在那一年裡的太后怒道:“他定的是二妹!”

“是是,”柳至嚇了一跳,句句當心的他趕緊回想,確定自己沒有說出沈渭在信中有定過加壽的意思,纔敢接着說下去。

“他是個榜樣,臣就學他和小袁定下親事,願知己不變。”

聽到這裡,太后面色陰晴不定,想想那一年他們下定,也確實如柳至所說,有他在乎袁訓的意思。

但因此並不能原諒他們,太后依然不悅:“所以你們就一瞞十年!瞞得好!”勃然又有了大怒。

柳至叩頭有聲:“不是臣要瞞下十年,是臣命苦,本以爲親事定的早,侯夫人是個有福相的,親事早早的能在丞相在世前挑明。哪想到沈渭定在前面,蘇先定在前面,連淵尚棟也因爲在軍中和小袁常相見,也比臣先。到有加福的時候,臣以爲這下子可以說了,又恰好是女兒,不想梁山王跳出來,臣到今天也不明白,他怎麼也跑到臣前頭去了?”

藉此,對袁訓狠看一眼:“小袁,今兒太后在這裡,你把這事說清楚。加福本應該是我家的吧?”

目光閃爍中,袁訓和他交換一個飽含鼓勵的眼神。

“啐!”太后狠啐一口:“你們倆這是打暗號呢?當我看不出來嗎?”大罵道:“梁山王也比你早!這事情不用對你解釋明白,這事情我明白!”

柳至不再說話,這就叩頭。叩到第三個,太后明白過來,敢情剛纔親口認承他定下的是親事。又是一口:“啐!你實在精明!敢讓我上當!你就是早定下,這親事我也不依。叫你來就一句話,這親事散了。”

“太后,當時不知道是今天這局面。而到今天爲止,臣等了足足十年。請太后憐臣十年苦待,允小袁信守前諾吧。”柳至悲聲。

侍立在旁的袁訓也跪下來,和柳至一起哀求:“請太后開恩,我不能當背信棄義之人。不然,還有何面目爲臣爲官,爲您的侄子?”

“我要是真的答應了你們,你們才真的不能再爲臣爲官!”太后怒極。

袁訓還是力爭:“太后,這件事情要以當時的情況來說,不能以眼下我和他俱是外戚來說話。”

柳至也決不鬆口:“太后臣等了十年,”

太后氣的只有聲聲嘆氣的份兒:“我一張嘴說不過你們兩個人,”門外有她的太監宮女早就回來站班,聽太后隔門呼喝:“請國夫人來。”

袁夫人飛也似來了,也是大吃一驚問兒子:“十年前?怎麼我不知道?”太后幸災樂禍:“看看,他把你和我一樣對待。”

袁訓回母親一個苦笑,柳至稍轉個方向,對着袁夫人只是大禮參拜。袁夫人定定神,先順着兒子眼神來安慰太后:“太后不要生氣,有話咱們好說,太后的意思是?”

“我挑開這層窗戶紙,這一個是我的親戚,以後又是壽姐兒的外戚。這另一個不識相的是皇后外戚。他們只能互相牽制,不能成親戚。”太后擺着手中帕子,看得出來她很想揮蒼蠅似的,把地上跪着糾纏到底的兩個人揮走一個。

她肯把這話說到這種地步上,一是這房裡再沒有外人,二是袁訓和柳至全都聽得懂,三是她和弟妹素來情投意合,有話從不藏掖。

這心意總相知,也讓太后大意的疏忽了一點。

這一點,是她以前常誇讚的,但以前就沒有多想,只誇去了。這會兒氣的不行,更想不起來。

她找來的幫手,她的弟妹袁國夫人,不是她心目中所想的,出自輔國公府,知書達理,依法守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雖然袁國夫人的確知書達理,依法守禮。

袁國夫人其人,就其一生的評論來說,是個不折不扣離經叛道之人。

從她毅然下嫁給袁父能知道——難道她當時不知道貴族與平民通婚不好?難道她當時不知道她此後大半生守寡?難道她當時不知道這個,不知道那個?

以她的身份,和受到的教育,和她先天的聰明,她全都知道。但沒有一條是她的阻力,她陷入感情中,她就嫁了。

沒了丈夫,她也能以她優渥的條件,風光的嫁了長女。沒有太后尋來,也安靜的帶着幼子度日。

如果袁訓不是深受輔國公寵愛,往小鎮上一躲不進城,和龍氏兄弟的不愉快都不會存在,將是一段超級安靜的日子。

她守寡前風花雪月,守寡後雪月風花,感情對她比體面還要大。太后對體面的憤怒,袁夫人完全沒有。

這個幫手在很快弄明白“十年”的含意時,她感動了,在她的小天地裡,她正常的感動了。

等了這麼多年?

雲若是個好孩子?多俊不是?又大家公子派頭兒十足?

兒子和柳侍郎的情意,經過那麼多的事也沒有斷?

“幫手”國夫人搖頭,輕嘆,長嘆,深深的嘆息着,心裡滿浸的全是情意無價。

太后誤會,得了意:“是不能定親吧?我說話他們還不肯聽?一個兩個的跟我吵,豈有此理。你趕緊說說他們,拿出道理來壓住他們。也讓他們放心,小七我會細細挑選定下好親事,雲若是個好孩子,我也喜歡他,親事我定下。”

袁夫人微微地笑着,拖長着嗓音:“哦……”沉吟着:“是……啊,這太突然了……十年,一點兒風聲不露……讓您出其不意,我也沒料到……”

“早我要知道,早就讓他們散開!”太后忿忿然說過,意識到自己這話成了對他們隱瞞十年的解釋,再跟一句:“現在說也沒用!”

袁夫人理順思緒,說話流利起來:“是啊,小七還小呢,雲若也不大,”太后打眼風給她:“不是這個意思。”

袁夫人含笑:“我是說,別尋親事有的是功夫,不用着急。”

太后總覺得這話不太對,想想袁夫人性子平和,不輕易讓柳至難堪,這是她的本性,也沒仔細挑剔。

袁夫人對兒子笑吟吟:“看看你把太后氣的,今天加喜進門,你怎麼能氣太后呢?請柳侍郎出去用酒吧,我陪太后坐會兒,就好出去吃酒席。”

知子莫若母,知母莫若子。

由袁夫人的一句“小七還小,雲若也不大,尋親不用眼前着急”,袁訓心領神會。柳至還懵懂,但讓袁訓握住手強拎起來,那手上傳來的溫度,柳至也大約的懂了一些,至少,當下不要和太后硬頂。

兩個人叩了頭一起出去,袁夫人讓侍候的人重關上房門,打迭起耐心勸了太后一通話。

“您的侄子,您還不知道他的個性?打小兒隨父親,最一言九鼎。進京後,是您教導,是皇上教導,大禮兒絕對不失,在結交知己上面,也因此有些人緣兒。不然梁山王就肯早定親事?沈家就肯早定親事?王府、沈家、蘇先連家尚家都早定親事,就是沒有柳丞相,柳至早早定下來,也在情理之中。”

說得太后一絲兒脾氣也無,笑容滿面道:“我沒說全怪他,我就是說按如今來看,不能成親事。”

“依我看,這話得慢慢的說。不然,灰了柳至的心也就罷了,您的侄子從小兒執拗,不是三句五句就能說得轉他。您一通脾氣,壓得他嘴裡服,心裡未必服。”

太后沒有氣的時候,想的就周到:“也是,讓他不要去當兵,他跑去校場上登高臺,滿京裡的人都看着,攔不住,還是去了。給加壽定親事,他不樂意。回信斥責他也是不服,變着法子回京,跑到金殿上再辭一回親,到底把個官職自己弄下來纔算舒坦。”

袁夫人趁勢說話:“您說,他要是跑到皇上面前說守信守諾,堅拗不改,這最後護他的是您,氣的也還是您?”

“那依你說怎麼辦?”太后笑問。

“慢慢的,給柳家物色着人。物色的不好,要傷柳家的心,這一件不能急。再慢慢的給小七定親事,物色的不好,要傷您的心,這一件也不能急。物色上幾年,他們淡下來,就好說的多。”

太后顰眉:“要是不淡呢?”

袁夫人笑道:“有您出面,只要給柳家一個不錯的,他滿意了自然說好。給小七一個不錯的,她的爹也不能說不好。這就如您的願散開來。”

“好是好,只是太便宜這兩個人,他們爲難我,我還要爲他們操碎心,值得嗎?”太后心裡是贊同,就是嘴上還不肯服軟。

袁夫人熱烈地道:“那您這會兒也別想着了,今天是加喜進家門,可是祖父沒有想到的加喜啊?”

太后即刻又生出笑容:“說不好這是祖父特地打發來的。”

這是她愛說的話題,袁夫人也最愛說。隨着太后起身,袁夫人全身上下洋溢出耀人的光彩,興高采烈地道:“這是她祖父特意爲太后打發來的,爲太后添全福祿壽喜。”

這話讓太后悸動,油然的想,如果不是兩家外戚的身份,柳雲若算得上不錯的小女婿。

他今年九歲,生日還沒有過,這個年紀的孩子形容兒長約大半,長大以後的容貌可以看出,是讓人滿意到無可挑剔的俊秀。

沒有袁訓柳至說這件事情,太后給加喜定下小女婿,興許還在襁褓裡,興許腿軟軟的剛學走路。長大以後是不是念書好,是不是體格棒,都看不出來。

沒有袁訓柳至說這件事情,太后定下一個也就定了。

但聽過袁夫人的話,又有袁訓柳至十年舊約在前。把柳雲若想一想,就是以太后之尊,可以挑選的人多如海沙,想再找一個比柳雲若生得好、唸書好、功夫好、小小年紀有功勳的人,她生出棘手之感。

這是先入爲主的力量,也是柳雲若各方面不輸與人。也有袁夫人一番話說得在情在理,柳家不是一般的人家,太后安撫他是可以存在的決定。

不然是個草民,太后早就拂拂袖子把他打到大獄裡。

走出門,太后明顯有了心事,但她幾十年在六宮裡經風經雨,還能遮蓋下來。滿面春風和袁夫人回到客廳上吃酒,就是太上皇也沒有看出來。

袁夫人陪上幾杯以後,女眷們不請自來,你爭我搶,隨時劍拔弩張,都是爲定袁加喜這門親事。太上皇覺得可樂,看得不時呵呵大笑,袁夫人推言幫稱心如意照管,悄悄地出了門。

……

“母親來了。”

袁夫人的正房裡,袁訓對柳至夫妻笑得有神采。柳至在他肩頭上握一握,深籲一口氣:“我出去迎接。”

柳夫人跟隨在丈夫後面,先對袁訓行下大禮:“全仗侯爺了。”袁訓喜氣洋洋,從他面上看不出絲毫觸怒過太后的痕跡,他笑口大開:“夫人不用多說,自然是聽我安排。”

三個人一起跪倒在臺階上面,袁夫人見到,說話的聲調也和兒子一樣快樂極了,大老遠的就說:“起來快起來,咱們房裡說話。”

忠婆今天不做點心,說來的客人多,她守在這房裡預備家常衣裳,抽出更多的人手去客人在的地方幫忙。

聞言,忠婆也出來,送上茶水給袁夫人:“客人和侯爺有了,您趕緊喝一口潤潤,還要再出去吧?”

袁夫人接過茶後,再才坐下來。沒有喝的時候,就對忠婆喜不自勝:“對你說個開心事兒,加喜她呀,有了小女婿了。”

忠婆面上煥發出光彩,讓她的白髮也好,皺紋也好,全看上去驟然一年青。

“這敢情好,是哪家的小爺?”忠婆迫切的追問。

袁夫人對柳至夫妻含笑吟吟:“你見過的,柳大人的孩子。”忠婆順着她的眼光看過去,見到柳至夫妻順着這句話近前拜倒,口稱:“十年之約,請國夫人作主。”

忠婆搶在袁夫人說起來前樂了,她手舞足蹈,全然不管白髮晃動透着滑稽:“雲若小公子?生得好,又能幹,這門親事許的好。”

桌上放着柳夫人先於袁訓柳至過來以前放的禮物,忠婆撲上去打開一個:“我說這禮物送的重,原來有這個原因。”看手中又是一副金釧兒,忠婆樂顛顛兒往外面走:“我給加喜戴上。”

在她的笑語裡,柳夫人機靈勁兒出來十分,對着忠婆後背盈盈行禮:“有勞媽媽。”

“且回來,”袁夫人也是笑,但把忠婆叫住:“太后不答應。”忠婆愕然:“太后爲什麼不答應?”隨後自問自答,對着袁訓笑得合不攏嘴:“訓哥,那你明天再和太后說說。”

袁訓笑道:“明天也未必答應。”

忠婆一揮手:“那就後天說。”還是往外面走:“我給加喜戴上去。”袁夫人還是笑喚她:“太后正不喜歡柳大人家,”

“太后不知道這是誰給的,太后要是問,我說是我給的。”忠婆是犯糊塗的年紀,喜,就很好。不喜,她一概不去想。

繼續出去,自語着:“侍候夫人幾十年,我也是個小財主,難道我給不起?不然就說紅花給的,紅花是個大財主。玉的方的全給得起。”

她帶着比袁夫人還要多的喜歡,就這麼出去了。

柳夫人的擔心又一次落下來,和柳至又一次在袁夫人膝前跪倒:“請國夫人成全。”

袁夫人把對太后的話簡單說過,隨後面龐繼續發亮:“十年?你們竟然等上十年?”

“您的孩子們好,再等幾年,我們也等。”柳夫人福至心靈,好聽話說得又自然又順暢。柳至聽聽不錯,只堆笑候着,交給夫人去說。

“十年?”袁夫人這一生一世都用來深情的人陶醉在其中:“十年光景兒,一剎那也就沒了,但你們牢記着,阿訓也牢記着,加喜這就來了,莫不是這個原因,祖父才把加喜送來?”

對着太后,國夫人說:“爲給太后添全福祿,祖父想着呢。”到這裡就改成這個原因。

這是出自她的本心,她巴着孩子越來越多。

古人有百子之說,寶珠要是生一百個,她都不嫌多。但再幻想也得考慮現實,寶珠生不了一百個,六個全數存活,已經是京裡能生會養第一人。這第七個加喜到來,是太后的意外之想,也是全家的意外之想。

袁夫人早就影影綽綽認定和丈夫有關,誰叫她凡事兒都扯得上她故世的丈夫。

勸太后的時候,還沒有功夫細想。回到自己房裡這可以大想特想,自然就出來:“十年等一個孩子,沒有祖父之功,加喜是來不了。”

袁訓對柳至使個眼色,也走上來跪到母親身前,最知道母親心思的侯爺添油加醋:“這是父親告誡兒子守信守諾,才把加喜送來。不然母親您想,京裡哪有生下七個好孩子的?”

袁夫人悠然,心思在丈夫身上回不來,徐徐道:“京裡也有,但夫妻恩愛生七個的,可不是。生下七個,又個個強壯美貌的,也不多。寶珠是生一胎,就能養活大一胎,又個個都隨祖父。加壽執瑜執璞小六,隨祖父的好模樣兒。二妹,比祖父生得還要好,這是個出挑的。加福,生得隨寶珠。加喜啊,”

她這嫺雅的人笑得格格有聲。

袁訓接話討好她:“母親,父親見沒有一個隨您的,這就送來加喜。加喜,生得隨祖母啊。”

“是啊是啊,你父親疼你,讓你守信。也呢,爲了我”,袁夫人甜甜蜜蜜。

房外猶有開放的桃花,但不管再自然動人,明豔淺紅上也比不上袁夫人雙頰紅暈開。

柳至夫妻到此心更安妥,柳至跪在中間,和袁訓並肩。沒忍住,悄悄伸出手和袁訓握上一握。

袁訓沒有看他,但兩個大手都有力的握着,沒有分開的意思。

又是一盞茶時分,袁夫人從她的情愛中醒來。看到他們的手,也越過他們肩頭把桌上禮物看看。

“你們送來了,我怎麼能不收?我收下來,但親事上面,可不能着急。這不是小事情,而且必然有風雨過來。太后是最疼侯爺的人,皇上卻要爲社稷着想。橫豎加喜還小,她今天才到家,離嫁人還遠,慢慢的來吧。”

柳至夫妻感激不盡,叩了三個頭。袁夫人讓袁訓帶他們出去,分別往男女席面上,自己把東西收起來,隨後出來待客人。

……

太原。

蕭瞻峻從外面回房,問妻子:“京裡弟妹只怕這兩天要生吧?真急人,大哥寫信來問是男是女,還怪我們回來的太早,說我等上一等,可以找他抱抱小七。這是等上一等嗎?這是等上四個月。”

尋思着:“是男孩還是女孩?要是女孩,應該叫加喜?”

閔氏回的急促:“那就福祿壽喜齊全,二爺,”她怯意出來,卻又大着膽子:“衍厚還沒有親事呢?”

蕭瞻峻一愣:“你這樣想?”把眉頭皺了起來。

閔氏舉手放在胸前,好似這樣她就有許多力量,爲了兒子毅然地再道:“二爺,大哥大嫂都疼侯爺,大哥最疼袁家的孩子,那年瑜哥璞哥送念姐兒回來奔喪,二爺你也看到,大哥喜歡他們,親上加親,豈不是好?”

蕭瞻峻有些生氣:“那你就應該答應把衍厚留在京裡唸書,總有青梅竹馬不是?”

他面容一沉,閔氏嚇一跳,隨即爲了孩子敢於爭執,嗓音還是弱的,但迅速回話:“衍勇也沒留在京裡是不是?爲什麼衍厚要留下來。”

“衍勇和衍厚不一樣,”蕭瞻峻冷冷淡淡。閔氏心頭一寒,想自己沒有猜錯,這個人因爲他自己是庶子,他偏心長子庶出的衍勇。

眼圈兒一紅,這就沒有話時,外面走進蕭衍勇。恭恭敬敬行過禮,蕭衍勇問道:“說父親找我是嗎?”

蕭瞻峻露出笑容,起身攬住長子:“隨我來,我有話同你說。”這姿勢親密,語氣也親切。閔氏看在眼中,不由得心又灰一把。

管事媽媽進來一個,陪笑請示:“往京裡去的人回來了,郡王妃喜歡的很,說二夫人想得周到,給壽表姑娘慶生的東西到京裡早了,這就從容。等到五月裡表姑娘生日,郡王妃代您送去。”

說完口信,把一封信呈上來:“這是郡王妃的信,王妃說跟以前一樣,不認得的字,請二爺幫着看吧。裡面,本也就有對二爺的話。”

閔氏接信心花怒放:“是啊,衍厚的話還是要和大嫂去商議,大嫂吩咐下來,這個家裡無有不從。”

她試圖先看着信,這就不再難過。

蕭瞻峻父子,正在園子裡走着。

杏濃柳翠,遊絲拂人。樹蔭下陰涼處,讓蕭瞻峻在外的疲勞一掃而光。他的話,都帶出興致勃勃來:“衍勇,你今年多大了?”

“父親,您忘記了,我比瑜哥璞哥大不到一歲,但跨過年關,所以我大他們一歲,我今年十一歲。”蕭衍勇黯然神傷。

十一歲的孩子懂事不少,又是庶生,有環境上的先天早熟存在,而在他身上也體現出來。

他的生母蘭香也教導他不要指望和衍厚公子一般兒的對待,勸他念書上進,功夫上進,纔是他的出路。

本來蕭衍勇是認真的家裡唸書學功夫,但日子在去年爲他打開另一扇門。

他的父親回京代大伯主婚,執瑜執璞邀請他們去家學裡聽過幾天課,他遇到一直耳聞的國子監祭酒阮二表叔。

阮二表叔出名,在他是天下師以前。他和袁家叔父打了個天下舉子們都知道的賭,一個如約中了探花,一個如約中了狀元。

那狀元中的有波折,小二當時用手蓋住臉,大有羞於見人之勢。但傳到外省呢,就成了他有神助。這狀元本就是阮英明大人的,老天看不下去壓在他頭上的那一個,把他小命收走,把狀元還給阮大人。

傳聞中阮大人是文曲星下凡,纔會別人名次不能壓在他頭上。

蕭衍勇要自立自強纔有出路,又聽多了小二的傳聞,見到二表叔以後神魂顛倒,姑娘犯相思似的不想離開他。還有瑜哥璞哥對他親切,從不拿他當庶生子看待,蕭衍勇想留在京裡唸書的念頭,就這樣出來。

他興沖沖對父親說,蕭瞻峻卻不答應。不敢違父命,蕭衍勇把神魂丟在京裡,身子隨着回家。幾個月裡都不能解開這心事,卻又在今天遇上父親問他的年紀,長公子難掩心傷,父親不在乎我到,把我的年紀也忘記了嗎?

他憂愁上來,垂眸對地。哪怕地上青草紅花生機無限,長公子心頭也一片灰暗。

正難過着,父親的話又到耳邊。

“你知道,大伯父是幾歲到的軍中嗎?”

蕭衍勇啊上一聲,暈暈乎乎的不敢想。好在這問題家裡人人知道,隨口就回答出來:“大伯是八歲隨祖父入軍中,隨後成名,是少年的名將。”

蕭瞻峻愛憐的注視他,嘴角噙着笑容:“你都十一歲了,你敢去軍中,在大伯帳下當兵嗎?”

狂喜,有如狂暴的火焰,把蕭衍勇從身到心猛烈燃燒。他喜歡的繼續暈暈乎乎,但聽到自己大聲回答:“敢!”

“沒有辦法啊,你必須去。你兩個哥哥是駙馬,長伴公主在京中少不了。他們不忍離開大伯,但又是太后親孫,總在軍中,想來太后也不答應。你大伯身邊,這就沒有一個長長久久服侍的人。你九歲那年,我就想讓你去。但當時正打仗,你大伯回信說兇險居多,打完仗再說。去年大捷,我本要去信,又往京裡主婚。回家裡來纔去信,大伯已回信,正在練兵的時候,你去恰好。”

“我去!”蕭衍勇跳上一步,勾住父親脖子放聲歡呼:“父親您真好,我願意去!”有什麼跳到腦海裡,讓他想到他不久前用這個姿勢,勾住的是執瑜。

當時執瑜說:“放心吧,我和二弟都看出二伯父疼你。”

想到這裡,蕭衍勇笑道:“瑜哥璞哥說的真對,父親,他們說對了。”

蕭瞻峻倒疑惑了:“這與他們有什麼關係?”

------題外話------

回到準時這事情,如仔以前所說,完全是作者的意識主導。再次回來。

麼麼噠,重大好事情。

本書出版文,將在本月或下個月在各大網站上架銷售,愛本書的親們,請奔走告之。請多多支持。

求票哈

第204章 ,擔起自己的責任第764章 ,戰哥小柳是個平手第76章 ,天上掉小鬼第217章 ,驚馬第421章 ,尚書侍郎大打出手第672章 ,元皓生日第521章 ,還你的報復第314章 ,主客齊到家第90章 ,討要第378章 ,名醫加壽第37章 ,取笑的姑娘們第503章 ,賽龍舟第253章 ,父女說話第388章 ,防微杜漸第47章 ,母子對話第200章 ,奶奶厲害!第595章 ,事先埋伏忠毅侯第761章 ,柳雲若勝戰哥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760章 ,帝后舊事第826章 ,誰的包圍第773章 ,兩面埋伏第311章 ,姐妹述齒第768章 ,老太太亂點鴛鴦譜第571章 ,害人之心不可有第776章 ,金殿論親事第797章 ,聖旨下第832章 ,侯爺的眼淚第432章 ,要加福就不能有女人第310章 ,司馬砸咣噹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72章 ,遠客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第271章 ,加壽定親第631章 ,太子的領悟第436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263章 ,龍五的敲打第39章 ,失態第343章 ,聞惡耗不見得悲傷的謝氏第369章 ,蒼十七的煩惱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3章 ,安大姑娘第332章 ,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278章 ,確是男胎第291章 ,加壽爭寵第369章 ,蒼十七的煩惱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748章 ,鬥志燃起的柳雲若第724章 ,未婚夫妻新滋味第525章 ,禮佛第755章 ,謠言來自安王府第148章 ,被截胡的金錢第173章 ,郡王妃對寶珠的不滿第822章 ,京中搶功勞第741章 ,集市上的流動軍隊第306章 ,加壽大掌櫃第243章 ,有個好媳婦第321章 ,難以選擇,又必須選擇第151章 ,傾家而出去相看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256章 ,袁訓揍龍大第314章 ,主客齊到家第532章 ,龍氏威武,小王爺難纏第409章 ,一個人的鬧第466章 ,陳年舊事解開第117章 ,難比?第476章 ,水大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第12章 ,餘公子第420章 ,懶貓瞌睡多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29章 ,佈局第748章 ,鬥志燃起的柳雲若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589章 ,梁山王府裡爭功勞第588章 ,牽制的新說法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第104章 ,吐露第721章 ,縣主喜歡的,本王亦喜歡第822章 ,京中搶功勞第35章 ,誇獎第94章 ,神采第660章 ,二殿下相見第684章 ,元皓的新知己第383章 ,牛頭和馬面第428章 ,處罰皇后第499章 ,集市風波第29章 ,佈局第213章 ,諒解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583章 ,年三十的夜晚很美好第800章 ,梁山王真情流露第783章 ,出彩的小尹第834章 ,執瑜去水軍第825章 ,柳大哥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