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

燕親王爲了復仇用盡底牌,他遺憾沒有辦法給趙鐸澤更多的幫助,但他也不會拖趙鐸澤,費勁心思給他安排得好,解除趙鐸澤的隱患。

同時,他也想讓皇帝知曉,他的兒子是有能力鎮守北疆封地的。

“父王。”

趙鐸澤慢慢的跪了下來,額頭碰觸燕親王逐漸冷卻的手心,淚如雨下。

燕親王給他的東西,是他渴求了一輩子的。雖然只有半年,但相處的這半年是趙鐸澤最愉快的記憶,姜二爺雖然也很疼他,對他好,但姜二爺在政治謀略上的眼光不如燕親王。

同時在陰狠奪位上,無人能同從低谷爬起來的燕親王相比。

燕親王失敗和成功的經驗是他留給趙鐸澤最寶貴的財富。

他手把手的教導趙鐸澤怎麼佈局,教他怎麼做,甚至給他講解如何識破詭異的局面,在亂中取勝。

旁人只看到了趙鐸澤對燕親王的孝順,認爲趙鐸澤的付出比燕親王多,只有趙鐸澤明白,燕親王給了他什麼。

“好孩子……阿澤,你是好孩子……”

燕親王聲音越來越低沉,脣邊扯出一絲滿足的微笑……含笑而終。

他雖然最後只能過繼嗣子,但卻過繼了一個出色孝順的嗣子。雖然他的敵人很多,很強大,但他報復成功,可以無愧的同早逝的兒子們相遇,嘲諷被吝太子殺掉的弟弟們無能。

後世史書對燕親王只留下隻言片語,然他對大明朝的走向至關重要。

後人羨慕燕親王的運氣,他們根本無法從史書上知道,燕親王付出了什麼代價。

燕親王妃進門時,燕親王已然去了,燕親王王妃直接哭昏過去,姜璐瑤讓人扶着王妃回後宅調養,看樣子燕親王妃一時半會無法從悲傷中緩過來,治喪的事情只能靠她了。

趙鐸澤不肯放奴才爲燕親王穿上壽衣,一直跪着。

姜璐瑤看着很心疼,慢慢的走到趙鐸澤身邊,“阿澤,別讓父王走得不放心。”

“瑤瑤,爲什麼他會死?爲什麼他不早過繼我?”

“阿澤。”

“我還沒做夠他兒子……他怎能去了。”

“因爲你長大了,他放心把一切交給你。”姜璐瑤緩緩的蹲□體,輕輕靠近趙鐸澤,輕聲道:“甚至他放心把自己最大的願望交到你手上,阿澤不能讓父王失望吶。”

趙鐸澤閉上了眼睛,淚水還是止不住,“瑤瑤。”

“乖。”姜璐瑤把把趙鐸澤摟在懷裡,“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我曉得這是阿澤最後一次落淚了。”

一直很渴望有長輩真心對待的趙鐸澤驟然失去燕親王,一時承受不住打擊,痛哭失聲也很正常,姜璐瑤不會因爲瞧不起他。

燕親王是一個很有耐心,也很有涵養的人,在他不瘋的時候,是一位慈父,他同姜二爺是完全不同的父親。

他們一樣值得兒女們孝順且尊敬。

姜璐瑤也在燕親王身上學了很多,同趙鐸澤一起爲燕親王穿上了壽衣,趙鐸澤說道:“我想留下陪父王。”

“我去安排治喪的事情,阿澤,仔細身體。”

“我知道。”

姜璐瑤見趙鐸澤不再脆弱悲痛,轉身出了房門,命人給宮中和各處報喪,並且安排人佈置靈堂。

在大明朝,喪禮很講究,姜璐瑤以前總覺得人都死了,喪禮再周全,奢華也挽回不了生命,此時她改變了這個觀點,燕親王——值得最好,最盛大肅穆的葬禮。

她要讓所有人明白,燕親王是大明朝第一王,哪怕他去了,也比其餘皇子,包括吝太子地位要高!

半年積累下的銀子足夠送燕親王最後一程。

各尋了五百道士,和尚,齊聚燕親王府唸誦經文,同時姜璐瑤也請了最有經驗的人指點自己,在喪葬禮上,姜璐瑤絕對不准許自己犯錯。

******

聽到燕親王過世的消息之後,皇帝老淚縱橫,“老大。”口中不停的唸叨着燕親王的名字,皇帝同樣早有準備長子有這一日,會走得比他早,這一日到來時,皇帝除了悲愴外,對燕親王更多了幾分的內疚。

皇帝想到了許多對不住長子的地方,“朕這一輩子最大的錯誤,便是當年沒有冊封他爲太子。”

如果皇帝不是晚年子壯父弱,燕親王纔是太子最佳人選。

皇帝很後悔在燕親王兒子被刺後,對燕親王不聞不問,如果他當時多關心一句,或是讓燕親王調查下去,也許長子不至於死得這麼早。

“陛下,節哀。”

“朕要親自去,親自去送老大最後一程。”

皇帝手臂顫抖幾乎拿不穩摺子,“這是老大的乞骸骨的摺子,是老大寫給朕的最後的摺子。”

“陛下……”

“老大是一個人才,是朕沒看出老大之才,大明朝少了一位明主。”

皇帝對燕親王這句評價可實在是有些高,無人的時候唸叨兩句都會在朝野上下引起一片的紛爭,此時皇帝面前可不是隻有總管太監,還有內閣閣老,六部大臣,以及從江南返回京城的蕭睿華。

所有人都把這句話記在心上。

蕭睿華低垂下眼瞼,一旦大明政局有變,趙鐸澤完全可以憑此佔據帝位,曾經卷進奪嫡的皇子都死了,而他們的兒子也沒了皇孫的身份,誰能同被皇上看重的燕親王一脈爭位?

新冊立的太子年紀尚小,本身又很怯懦,尚沒具有儲君的風度,見皇帝難過,他只能戰戰兢兢的站在原地,毫無主持大局的風範,閣老們對新冊的太子並不怎麼看好。

不過聖命難爲,他們也不敢違背皇帝的旨意。

“燕親王給朕的遺折上寫了懇請其子就藩。”皇帝悲傷的念着燕親王的摺子,“你們意下如何?讓皇子就藩可是良策?”

就藩的皇子按照燕親王摺子裡描述,只是名義上藩地的統治者,官員的任免權,行政權,軍權,財權,藩王都不具備,可以說藩王是被當成豬養的,吃好,喝好,並受地方官員的監督。

吝太子的宮變已經也讓皇帝反思,不是他把皇子們都留在身邊,早一點把他們分封出京,也不至於逼瘋吝太子。

蕭睿華道:“臣以爲此舉爲良策。”

“萬一藩王有謀逆之心呢?”閣老反問道。

“從未聽說過,有藩王敢威脅京城的,況且一年一述職,皇上對藩王有絕對的掌控力度,藩王只有王府,別的什麼都沒有,他們怎麼可能謀反?陛下富有天下,手握雄獅百萬,千萬黎民,何必懼怕藩王?”

蕭睿華分析的頭頭是道,“燕親王世子好戰事,但指揮北疆軍士的人是陛下委任的將軍,他們怎麼可能聽一個藩王的調派?”

“就藩?”皇帝道:“朕還要再想一想。”

“如果留下世子在京城享福……”

“那同把藩王留在京城有何區別?”

蕭睿華回憶起姜璐瑤給他的書信,“以世子爲質子反倒會寒了藩王的心,而且一個有心謀逆的藩王會在意兒子的生死麼?哪個藩王不是兒女成羣?留下世子只會讓藩王心存恨意,反倒會惹出麻煩,皇上的胸襟豈不是被世人議論?同宗同族的血脈,何至於骨血相殘?”

在蕭睿華回京後,姜璐瑤曾經託嫂子給他送了一封書信,言明,如果皇上有意讓藩王就藩的話,一定請他避免世子留在京城爲質子的命運。

蕭睿華曉得趙鐸澤有去北疆的心思,沒想到燕親王會在乞骸骨的遺折上奏請就藩的事情。

以皇上對燕親王的愧疚,既有可能命趙鐸澤就藩,順便皇上也可以利用趙鐸澤善於兵事解決北疆防線問題,只要卡住潼關,大同一線,趙鐸澤縱使有心對抗朝廷,也會堵在外面。

這可比留下質子強多了。

皇上雖然沒有表態,可也把蕭睿華的建議聽進去了,“等治喪後,朕再做出決定。”

“遵旨。”

“朕如今只想安靜的送朕的皇長子最後一程,太子……”

“兒臣在。”

“朕身體不好,你皇兄的喪禮,你多費心些。”

“兒臣領命。”

太子對皇帝畢恭畢敬,皇帝擺手讓朝臣退下,單獨留下了蕭睿華。皇帝同蕭睿華說了什麼,旁人不得而知,只是自此後,蕭睿華成了太子的師傅之一,常伴在太子身邊。

秦王聽聞燕親王新喪,自然領着全家來燕親王府祭拜。

肅穆盛大的葬禮花費不少,秦王頗爲替趙鐸澤心疼,爲了一個嗣父,值得麼?

秦王雖然把趙鐸澤過繼出去了,但依然把自己當成趙鐸澤的父親看待。

“秦王王叔。”姜璐瑤對秦王行禮,讓人把秦王妃和莞娘領到命婦們中間。身穿孝服的姜璐瑤清麗無雙,哭紅的眼睛讓她多了幾分的柔弱憐惜之感。

“阿澤狀況如何?”

“世子爺一直跪在父王靈柩前,不肯起身。”

姜璐瑤淡淡的說道:“太子殿下也勸過世子爺,世子爺同父王感情很深,誰勸也不行,許是隻有皇上才能讓世子爺起身了。”

秦王面上帶了一絲的不滿,她這是在提醒自己已經把趙鐸澤過繼了麼?

還說趙鐸澤已經徹底遺忘掉了生身之父?

在姜璐瑤這裡碰了個不軟不硬的釘子,秦王把目標放在趙鐸澤身上,如果能讓趙鐸澤多幾分留戀,秦王就可以操縱燕親王府了,以前顧及燕親王,他有些事情不好做,如今燕親王死了,反倒給他提供了關心趙鐸澤的條件。

姜璐瑤眼看着秦王接近趙鐸澤,心底忍不住的暗笑,秦王還想同燕親王比?差得不要太多。

她一點不擔心趙鐸澤被秦王哄回去,況且秦王連自己府裡的事情都解決不好,還想着插手燕親王府?

秦王先弄明白冊誰爲世子比較重要,如今莞娘和秦王妃的明爭暗鬥可是京城最熱的八卦消息,不過她們兩個在明面上絕對看不出,她們相處很融洽。

姜璐瑤挺佩服莞孃的,不僅同秦王妃抗衡,還有辦法讓趙鐸溢疏遠了秦王妃,莞娘真的很厲害,就算是姜璐瑤自己都不一定做得到。

果然,秦王在趙鐸澤面前碰壁了,也不曉得趙鐸澤說了什麼話,秦王竟然失控的打了趙鐸澤一記耳光,“逆子。”

“王叔甚言,能說我是逆子的人已經去了。”

趙鐸澤抓住了秦王的手臂,冷聲道:“身爲人子我絕不准許王叔侮辱父王。”

“誰侮辱朕的皇長子?”

“陛下。”

所有人跪地對駕臨燕親王府的皇帝磕頭,趙鐸澤紅着眼圈跪地,“拜見祖父。”

秦王差一點一頭載在地上,對上皇帝冰冷厭惡的目光讓秦王肝膽俱裂,“陛下。”

皇帝擡手給秦王兩記耳光,“再讓朕看到你打朕的皇孫,燕親王之子朕廢了你的王位!”

……

秦王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燕親王府的賓客很多,幾乎雲集了所有的朝臣,他被皇帝教訓了,狠狠的教訓了,他哪還有一點點的臉面?

皇帝沒有再理會秦王,親自到了燕親王靈柩前,含淚爲燕親王上香,送了他最後一程。

“老大,你放心,朕保證不會虧待你唯一的兒子。”

******

隆重的葬禮也有結束之時,燕親王下葬當日,皇上讓趙鐸澤承爵,並詢問趙鐸澤意見,是在京城,還是就藩?

趙鐸澤思考了兩日,當着滿朝的文武的面,對皇帝啓奏,“願遵循父王遺命,就藩北疆。”

皇帝深思了半晌,道:“恩准,恩燕親王舉家就藩,在北疆設立燕親王府。”

“謝主隆恩。”

舉家就藩意味着皇帝不會留下燕親王太妃和趙鐸澤的嫡子在京城,小老虎還很小,留在京城誰來照顧?況且皇上也自信燕親王趙鐸澤不會謀反,他爲了保證太子的地位,在京畿防線上做了很多的手腳。

雖然趙鐸澤在北疆,可想要領兵返京根本就是難於登天的事情。

藩王封地的兵馬多是京城人士,他們的家在京城,親眷也在京城,怎麼可能爲了一點點利益就隨着趙鐸澤反攻京城?況且皇帝給北疆委任的地方官也多是忠誠能幹的人,他們同趙鐸澤都有或多或少的仇怨。

萬一趙鐸澤不老實,皇帝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做了完全的準備,皇帝親自送走了第一位就藩的王爺——燕親王。

女兒隨着女婿就藩,姜二爺總不能跟着去啊,他抱着小老虎哭成了淚人,幾次叮囑瑤瑤要小心,拉着女婿有交代不完的事情,其實歸根到底一句話,不許欺負瑤瑤。

趙鐸澤連忙答應。

“瑤瑤,她想見見你。”

“誰?”

“我病逝的‘嫂子’”

蕭睿華回京後不久,姜璐琪就病逝了,此後姜璐瑤就沒聽說過姜璐琪的任何消息,永寧侯對此事不理不睬,姜璐琪死得悄無聲息,無一人關注。

“她還活着?”

“哥哥始終無法下手,如今她在寺廟裡苦修,法號悔塵。”

姜璐瑤想了想,道:“既然你說了,我就見見罷。”

離開京城的路上,燕親王妃去了一趟感業寺,雖然是輕車簡從,但親王妃駕臨的排場還是很有震撼效果的,尤其是感業寺本就是一家默默無名的尼姑庵。

裡面的尼姑見過的地位最高的命婦可能只是皁隸妻子。

姜璐琪的頭髮已經被被剃掉了,穿着灰布僧衣,頭上帶着尼姑帽,見到姜璐瑤後,眼前不由得有些昏花,今生薑璐瑤一人過得富貴,甚至比前生更爲耀眼。

“你想說什麼?”姜璐瑤讓侍女們退出去,問姜璐琪:“你讓我嫂子給我送信,不單單是看我發呆的吧。”

“爲什麼?爲什麼他會做燕親王?會就藩北疆?他明明是個畜生不如的東西,殘忍弒殺,風流好色……你怎麼做到的?”

這是姜璐琪最無法接受的事情,趙鐸澤怎麼可能功成名就?

“是你看不到他身上的優點而已。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誠然因爲經歷過童年的悽苦,被仇恨充斥着腦袋,王爺是有些偏激,陰狠,但是王爺身上也有很多長處,你沒看到,錯過了幫助王爺的最佳時機。”

“……你看到了?你幫了他?”

“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出來的,以前我就說過,你不會過日子,不明白夫妻之間的相處,所以你落到今日,我一點也不同情你。其實你也是幸運的,碰上了蕭睿華,換一個人就衝你做得那些事情,有可能抱住性命嗎?我不知道你爲何總是執着於那些我不懂的事情,執着於王爺是混蛋,但我知道,你從未想過了解你的丈夫蕭大人,跟沒替他想過。”

姜璐琪絕望的合上了眼睛,喃喃的說道:“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呵呵,原來是我眼盲沒有看到他的好處……”

姜璐瑤自覺沒有理由再待下去,該說的,她都說了,至於姜璐琪是怎麼想的,她已經不想知道了。

在感業寺門口,燕親王抱着世子親自來迎王妃,姜璐琪眼看着,他們夫妻攜手下山,身穿親王蟒袍的趙鐸澤偉岸不凡,冷硬的面容在面對姜璐瑤時會露出膩人爲寵溺和溫柔。

這一點同蕭睿華何其相似?

國舅蕭睿華對政敵以殘忍無情著稱,可面對愛妻時候,總是體貼的,溫存的。

蕭睿華和趙鐸澤的性情各異,可姜璐瑤都能得到他們的真心,姜璐琪苦笑,“也許我真正的不懂怎麼過好日子。”

她此時對姜璐瑤再無怨恨打壓的心思了,在逆境中,姜璐瑤依然可以同趙鐸澤走出來,反而獲得更大的富貴,姜璐琪自覺做不到,前生她同秦王妃交手就沒贏過。

“聽說,皇上已經下旨了,冊秦王嫡子趙鐸溢爲世子。”

“你們聽說了麼?秦王府的換子事情?如今的燕親王殿下以前是嫡子,其實他是庶子,被秦王嫡妃調換了身份,自從知曉換子的事情後,燕親王就懇辭過世子之位了,已故的燕親王的憐憫他,才過繼他爲嗣子。”

“不是憐憫,你沒聽說他們父子感情很好麼?”

“在已故燕親王的葬禮上,燕親王都流出了血淚呢,誰不說燕親王是孝子?”

“如今最後悔的可能就是一隻漠視燕親王的秦王了,聽說因爲皇上冊世子的聖旨,秦王府鬧了好大的熱鬧呢,秦王妃差一點……掀翻了桌子。”

姜璐琪耳邊充斥着山下的議論,慢慢的敲打着木魚,秦王妃敗了,不僅敗給了姜璐瑤,還敗給了莞娘。

原來,趙鐸溢的命運也不是不能改變。

原來,秦王妃也會被打敗。

可惜,打敗秦王妃的人不是她——姜璐琪。

******

“瑤瑤,這裡就是北疆,是我們的領土,我們的藩地,也是我們崛起的根基。”

趙鐸澤和姜璐瑤兩人同乘一騎,姜璐瑤坐在前面,趙鐸澤從後攔住她的腰,停下來凝視着眼前開闊的情景,趙鐸澤完全從喪父之痛緩了過來。

他揚起馬鞭頗有指點江山的氣勢,“今年入秋,我會同蠻夷大戰一場,奪回北疆的控制權,只要有本王在的一日,蠻夷休想再把本王的藩地當作自家後院,出入無人之境!”

“今年就要打嗎?”

“嗯。”

趙鐸澤點點頭,忍住了,他體內好戰的血已經沸騰,“老秦王還在時,蠻族不敢進兵,瑤瑤,在你眼前這篇草地下,掩埋着很多人的屍骨,大多是蠻夷的。”

“既然你有信心,就打。”姜璐瑤回頭笑道,“我相信阿澤能一戰驚天下,領兵作戰的王爺是最吸引人的,最能讓人新生愛慕。”

“沒有你,就沒有我今日。”

趙鐸澤吻住了姜璐瑤的嘴脣,“瑤瑤,能娶到見你,是本王最大的幸事。”

“能嫁給阿澤你,也是我的榮幸呢,所以我們是天生一對。”

在燕親王就藩當年秋,蠻夷大舉進兵時,藩地守備總兵怯戰而逃,在危機之下,燕親王領兵抗擊蠻族,在一線天設伏,全殲蠻夷主力,隨機追敵八百餘里,威名震天下。

這也是三大名帥之後,大明同蠻族作戰取得的最大戰果,一時之間,燕親王的威名傳遍天下!

第十九章 秘籍第八十一章 好處第一百二十三章 兒子第十章 遭遇第六十二章 打聽第七十四章 救駕第三十三章 前緣第四十九章 洞房第四十一章 反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危局第四十四章 出獄第五十七章 往事第四十七章 婚前第一百二十章 血色(下)第五十八章 對決第六章 謀劃第七章 討論第一百二十八章 就藩第十八章 剋星第三章 嫡妻第九十六章 挖坑(捉蟲)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路第九十一章 進程〔捉蟲)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繼第四十五章 定親第六十八章 千鈞第七十八章 神棍第十七章 心思第四十二章 逼婚第五十三章 回報第九十四章 幕後第四章 假賬第二十三章 背後第五十五章 □□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五十七章 往事第七十四章 救駕第十一章 坦白第十二章 攤牌第三十七章 抉擇第二章 親人(改錯)第一百零五章 爆發第一百二十二章 嬰啼第十一章 坦白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五章 生父第四十一章 反擊第四十六章 颶風第二十章 點子第七十五章 先機第二十五章 立威第七十章 野心第五十七章 往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嬰啼第六十三章 端倪第一百零七章 謀子第十七章 心思第七十一章 打架第九十二章 髒病第五十六章 忠僕第三十八章 陷阱第九十四章 幕後第六十七章 鬧鬼第六十九章 罷手第三十章 秦王第四章 假賬第一百零五章 爆發第九十章 互咬第七十章 野心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九十五章 無題第八十二章 預判第三十三章 前緣第八十一章 好處第二十六章 祖父第一百二十二章 嬰啼第三章 嫡妻第八十七章 再娶第五十九章 相處第六十章 心疼第四章 假賬第十七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禮成第十七章 心思第五十章 人心第七十七章 震怒第一章 麻煩(改錯)第十六章 寶藏第七十四章 救駕第一百二十二章 嬰啼第六章 謀劃第七十五章 先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八十五章 秘密第七十五章 先機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六十章 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