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寒不悔鞭撻將臺前

九月的寧城已是天寒地凍,辜卓子手裡卻煞有介事地搖晃着一把羽扇,聽說要啓程返回晉原,他不無顧慮地扇起一股涼風:“可遼東那邊的戰事……”

晉王一撩大氅四平八穩端坐到了椅子上:“你看本王氣色如何?”

辜卓子略一遲疑,即刻悟出了晉王話中深意,奸笑着拿腔作調地答道:“王爺被困三月有餘,連日來睡不安寢,食不甘味,故而心力交瘁身染重病,連路都走不了,又如何去遼東督戰呢?”

晉王讚許地點了點頭:“何止是重病,簡直是沉痾難愈命不久矣。如此大快人心的消息,要儘早傳到小皇帝耳朵裡讓他舒坦舒坦纔好。”

辜卓子是晉王身邊一得力的謀士,最善揣摩主上心意,晉王不去遼東督戰或許是害怕再着了算計,但這“途經”宜州府,就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王爺人品貴重,有些話不方便直接講出來,此刻他這樣的人就該派上用場了。辜卓子揮舞羽扇眼珠兒一轉:“王爺,屬下有一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晉王翻了翻眼皮,唉,又來這一套,讀書人身上的窮酸氣真真惱人!他擺擺手趕走幾名侍從,又耐着性子笑道:“阿淵但說無妨。”

辜卓子確認過四下無人,這才關起門窗壓低嗓門分析起來:“小皇帝登基以來,對我們晉王府一向頗爲忌憚,只不過從前都是暗地裡有所舉措。這次他變了招式,公然下旨不許各處發兵增援寧城,擺明了是想置王爺於死地。究其根由,宜府衛駐紮着沈威的二十萬大軍,是他的一顆定心丸,而左軍都督顧明璋又是他的親信寵臣,有這二人互爲照應牽制晉原兵力,小皇帝才愈發有恃無恐了。”

“唉,這話不假,”晉王凝眉輕嘆,“那依你之見有何良策呢?”

“當務之急王爺有三件事要做……”辜卓子兩根手指輕撫着脣上短鬚,娓娓道來,“其一,沈威與顧名璋素來不睦,我等大可製造事端從中挑撥,令其嫌隙漸生,無法一致對外。其二,既然拉攏顧明璋無望,便索性與沈威扯上些關係,不論真假,只要做出樣子給小皇帝看看,諒他也再不敢輕舉妄動了。其三,沈威爲人剛直不阿,又不貪名利,想收買他委實不易,只能找出其弱點死咬不放,而現如今正好有個‘弱點’主動送上門來了……”

見他兜了一大圈總算說到了點子上,晉王不禁微微一笑,明知故問道:“你指的弱點難道是……沈念卿?”

辜卓子兢兢業業配合主上演着戲:“屬下斗膽提議,莫若王爺將那沈念卿收爲義子,如此一來,既可以保他平安使他心存感激,又可以藉由他處處轄制沈威,同時也可以讓小皇帝看到您與沈家關係匪淺,是爲一石三鳥之計也。”

辜卓子所言,正是晉王心頭所想。

一旦大周風調雨順天下太平了,小皇帝就會騰出手來處置他這個皇叔。沈威與顧明璋一個能征善戰屢建奇功,一個奴顏媚骨深得聖寵,這二人若是鬥起來,定能將朝野上下攪個山呼海嘯。到時候幾方互相掣肘,困得誰也動彈不得,還哪顧得上他這個天高皇帝遠的晉王呢?

收回思緒,晉王哈哈笑道:“阿淵,以你的性子,既然能提出這樣的計策,想必手裡已然握着幾分勝算了吧?”

辜卓子羽扇一收,抓住時機奉承道:“王爺果然料事如神,屬下一舉一動都逃不過王爺法眼。前些時候屬下收到消息,原來歸降了叛軍的指揮僉事霍端是沈威同鄉,兩家素有來往,霍端的兒媳還是沈老夫人的遠房侄女。”他頓了頓,笑容裡平添了幾分狡詐,“若是霍端修書一封寄與沈威,大肆遊說其領兵謀反,而這信又恰好落入了顧明璋手裡,想來以顧都督爲人定會好好爲難沈老將軍一番吧。”

“不好,不好不好……”晉王連連搖頭,“我那皇帝侄子生性多疑,若是信上言辭太過直白,他反倒不會輕易信服了,倒是些家常問候的話更顯逼真。由着他自己去胡亂猜想,牽強附會,比我們說出來的倒有效許多。”

一旦信裡明明白白提到“反”字,就是板上釘釘,再無斡旋餘地了。晉王只想利用沈威自保,不想害他被滿門抄斬——畢竟他兒子剛剛纔救了自己一命。至於顧明璋那頭晉王倒絲毫不擔心,看得出衛悠與沈思交情甚篤,衛悠的弟弟衛謙如今是皇帝跟前的紅人,顧明璋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萬一有何對沈威不利之處,衛悠兄弟定然不會袖手旁觀的。

聽了晉王的話,辜卓子連忙點頭稱頌:“還是王爺處事周全、心思縝密,吾輩萬不及一。”

辜卓子是個真正的聰明人,懂得要適當僞裝得沒那麼聰明。他心裡雖有十成算計,卻只道出了九成,剩下一成故意賣個破綻,由王爺點出來,這樣既表現了自己,又擡舉了王爺。否則樣樣做到完滿,豈不是顯得比王爺還要高明?

諂媚也是一門學問,起碼辜卓子這一記馬屁拍得潤物細無聲,令晉王很是受用:“好了好了,閒言少敘吧,先派一路人馬趕赴宜州府,替本王探探虛實……”

在距寧城六百里之遙的宜府衛,沈思剛一趕回大營便被人拿下,五花大綁押進帥帳,又像個糉子似的被丟在了地上。

彼時父親沈威正伏案批覆着公文,哥哥們都並排垂首站立一旁,三哥還不斷朝他擠眉弄眼打着暗語,示意父親正在氣頭上,教他諸事小心應對。

聽見動靜,沈威頭也不擡地沉聲問道:“可是逆子沈思帶到了?”

不等左右親兵開口,沈思自己坦然答道:“是,兒子回來領罪了。”

聽了這理直氣壯的語氣,沈威越發火大,隨手抓起案頭墨硯就朝兒子擲了過去。那方硯臺擦着沈思額頭飛過,“啪”一聲落了地,摔得粉碎。從始至終,沈思都跪得筆直一動未動,連眼皮都沒多眨一下。沈威瞭解兒子的脾氣,知道這小子是斷然不會躲閃的,所以往外丟硯臺的時候他直接偏出了寸許。

“好,好,既然你是回來領罪的,我也不再與你多費脣舌,來人吶,拉下去……”沈威深吸一口氣,卻斷了下文,他竟有些拿不準主意該如何處置小兒子了。帶兵幾十年,他向來胸有成略指揮若定,唯獨這一次卻變得優柔寡斷起來,唉,許是年紀大了吧。

呼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之罪,犯者當斬。可讓沈威親自下令斬了自己的兒子,他如何下得去手?

沈思這次不但罔顧軍法,還公然違抗聖命,亂子惹得太大了,萬一被有心人拿去大做文,搞不好會禍及全家老小。若是輕易繞過了他,不但在將士們面前無法服衆,更加不好向皇帝交代。手握重兵本就容易受到猜忌,小兒子去救誰不好,怎麼偏偏救了小皇帝的心腹大患晉王呢!

思前想後斟酌再三,沈威揚手下令:“將這孽子拉下去,着軍法官鞭笞一百,捆結實了吊在轅門上示衆三日,以儆效尤!”大哥在一旁剛想開口,父親又補充道,“凡有代其講情者,以同罪論處!”

幾個哥哥彼此交換過眼神,都縮回原處默不做聲了。

沈家子弟自小混跡軍營,同普通士兵一樣風餐露宿、飲冰臥雪,早早都練就了渾身的銅皮鐵骨,抽頓鞭子算不得什麼,可這樣的天氣抽了鞭子還要在寒風裡頭吊上三日,定是凶多吉少。沈威也只能爲兒子通融到這一步了,至於三日後是生是死,就看他個人的造化了吧。

鞭子是上好牛皮扎的,泡過了水,韌性十足,舞起來虎虎生風,抽在脊背上“啪啪”作響。

一鞭下去,立時腫起手指粗的一道紅印子,再一鞭子,皮肉綻裂血珠兒迸濺。每捱上一鞭子,沈思都會咬着牙朗聲大喝:“父帥教訓得好!兒子謝過父帥!”

這是沈家祖上傳下來的的規矩,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長輩責罰孩子不但不許反抗,還要磕頭謝恩,謝父母教導之恩。

三個哥哥對此早都習以爲常了,只有世家出身的姐夫頭一次見到這種場面,那些鞭子明明是抽在沈思身上,可是隨着鞭梢起起落落,姐夫也跟着一下下幾不可察地顫抖了起來,臉上佈滿了恐懼和疼惜。

沈威在帳內聽着猶不解氣,厲聲示下:“不得留情,給我着實了打!”他是真被氣極了。

沈威膝下四子一女,長子沈觀,次子沈聞,三子沈執,女兒沈奺,最小的兒子便是沈思。以前家人常常玩笑說,這兄妹幾個裡頭只有小五兒是有“心”的,也是最得父母歡心的。沈思既是幺兒,又是老來得子,做父親的難免偏疼一些,所以對他的管教也不及三個哥哥那般嚴厲。誰成想,縱得他生就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野性子,以至今日釀成大禍。

鞭子足足抽了半個多時辰,結束之後沈思後背已經血肉模糊了。不等他趴着喘口氣,就被即刻拴住兩手吊上了轅門。身體像塊臘肉乾一樣垂在半空蕩來蕩去,不時牽扯到背上縱橫交錯的傷口,帶來一陣火辣辣的刺痛。血漬順着皮膚滴滴答答往下流,浸透了衣褲,風一吹全都黏糊糊貼在身上,冰涼透骨。

入夜之後,疼痛漸漸被寒冷所取代,後背和四肢都麻木了,恍若根本沒長在自己身上。他不停微微戰抖着,眉毛和睫毛處都凝結了一片細密的水霧。

父親帳內的燭火一直亮着,大哥在陪他下棋。大哥深諳兵法之道,懂得迂迴行進,避實擊虛。他執黑棋子,先在棋盤上擺出了一定數目的子,再由父親執白棋開始,這種行爲就叫做“讓子”。

讓子,讓子,父子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盡皆悶聲不語。

姐夫藉着掌管軍需之便,指揮人手來來回回搬運着炭火,只希望經過沈思身邊的片刻功夫能幫他增添幾分暖意,這做法雖然是杯水車薪,卻也聊勝於無。

見四周沒什麼人留意,三哥提着一隻瓷壺晃晃悠悠走了過來,不等他靠近,遠處負責執法的衛兵便出聲喝止,令其速速離開。三哥聞言晃了晃手裡的壺:“沈帥只說要把人吊在這示衆,卻沒說不給水喝。”

衛兵想了想,似乎也有些道理,便站立原地沒再阻止。三哥趕緊將壺口塞進了弟弟嘴裡,還揹着人偷偷朝他眨了眨眼。三哥總是最多鬼主意,也不知這次又在搞什麼名堂。沈思從寧城一路馬不停蹄趕回來,中途只就着河水吃了頓乾糧,受刑至今水米未進,他早就飢寒交迫眼冒金星了。

“咕嚕”一口下了肚,沈思驚訝地瞪大眼睛,那壺裡頭哪是什麼水,分明是濾清了的人蔘熬雞湯。一整壺雞湯灌下去,他感覺自己邁進鬼門關裡那半隻腳又撤回來了。

二哥是兄弟幾人裡最木訥的一個,不善言辭又循規蹈矩。他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弟弟好受些,於是就像木樁一樣站在旁邊,陪着沈思一起吹起了夜風。每隔半個時辰,他會輕輕喚一聲:“小五兒?”

等沈思悶悶地回了個“嗯”,他就又沒了動靜。他是怕這麼冷的天弟弟若真睡熟了,會無聲無息地凍死過去。

迷迷糊糊間,沈思彷彿聽見有誰在叫他:“念卿!念卿!”

他費力撐開沉重的眼皮,視野內出現了一條蜿蜒小路,沿着小路飛奔而去,越過洗心泉,穿過玉湃川,登上紅崖頂,飛流聲如銀鈴響鼓不絕於耳,兩名少年正立於崖頂放眼四顧,一覽羣山之小。

衛悠指着南面問他:“念卿,你看到了什麼?”

他揉揉眼:“看到了山腰的洗心寺,山腳的明德院……”

衛悠笑着搖搖頭:“出了攬月山,再往南呢?”

他想了想:“是濟州府?廬陽府?”

衛悠寬厚地笑着:“再遠呢?更遠點兒!”

他試着問:“京師?”

衛悠仰起頭哈哈笑道:“是萬里江山。”

他聽了又大言不慚地誇下海口:“他年鐵騎平天下,萬里江山送伯齡!”

衛悠趕緊虛捂了一下他的嘴:“這裡只有你我,倒也無妨,出去切莫亂說,是掉腦袋的大罪。”

沈思從來不怕掉腦袋,從前是,現在也是。他只怕沒能完成自己許下的誓言。對於衛悠,他心裡一直埋藏着某種難以言說的情愫。他像對父親一樣敬重着伯齡,像對母親一樣依賴着伯齡,像對姐姐一樣逮着機會總忍不住去作弄伯齡,像對哥哥們一樣信任着伯齡……是啊,那就是他的伯齡啊……

遠遠的,官道上風鐸懸響馬蹄嘚嘚,似乎有大隊車架疾馳而來。他耷拉着腦袋,只聽見隱隱約約的人聲:“我家王爺特來此拜會沈老將軍……”

王爺,哪位王爺?是襄懷郡王衛伯齡嗎?他來幹嘛?伯齡啊,你不勝酒力,這兩日休息得可好?

沈思用力眨眨眼,視線之內冒出了一雙鬆黃色的軟靴,靴面兒上繡的五爪盤龍威風凜凜。靴子的主人伏在他耳畔悄聲說道:“念卿,再忍耐片刻,從今而後你就是本王的人了……” 紅崖頂5 五更寒不悔鞭撻將臺前地址 html/47/47654/

第2章 歸無計長煙落日孤城閉第59章 俱隨風,是非成敗轉頭空第4章 雨森森山迴路轉不見君第3章 威名揚躍馬橫刀少年郎第36章 芙蓉絛不繫明珠系寶刀第41章 旌鼓響將軍百戰生死場第12章 知不知青蟲相對吐秋絲第33章 上眉梢爲誰風露立中宵第50章 千帳燈耳邊金鼓夢猶驚第58章 十年約,而今卻悔當時錯第22章 歌未已劈空一聲驚雷起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第39章 小沙洲兩岸強兵過未休第26章 難難難拔劍四顧心茫然第6章 君莫嘆人生分合常相半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19章 馬踏處擎刀所向皆漢土第24章 寒煙暮天地惶惶神鬼哭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第56章 秋霜起,經年塵土滿征衣第60章 萬重山,九州烽火被崗巒第30章 佳期誤疾風暗卷樓南樹第18章 初點兵朔風吹角響連營第26章 難難難拔劍四顧心茫然第33章 上眉梢爲誰風露立中宵第23章 閻羅殿魑魅魍魎舞繚亂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45章 綠滿枝東風好作陽和使第21章 上元夜願我如星君如月第51章 鴻鵠戀朝朝相看兩不厭第30章 佳期誤疾風暗卷樓南樹第39章 小沙洲兩岸強兵過未休第11章 劉谷山月朗星稀天外天第26章 難難難拔劍四顧心茫然第59章 俱隨風,是非成敗轉頭空第46章 衷情錯夢裡不知身是客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10章 臨風舞塞外秋涼親射虎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第50章 千帳燈耳邊金鼓夢猶驚第39章 小沙洲兩岸強兵過未休第39章 小沙洲兩岸強兵過未休第19章 馬踏處擎刀所向皆漢土第51章 鴻鵠戀朝朝相看兩不厭第52章 何處尋當年共我賞花人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47章 人聚散曲終歌4罷絲絃斷第16章 山公醉玉盤珍饈新酒焙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63章 同歸去,紅崖頂上長相憶第33章 上眉梢爲誰風露立中宵第28章 弄哀箏斷腸聲裡憶平生第51章 鴻鵠戀朝朝相看兩不厭第21章 上元夜願我如星君如月第50章 千帳燈耳邊金鼓夢猶驚第34章 夜未央玉碗盛來琥珀光第2章 歸無計長煙落日孤城閉第4章 雨森森山迴路轉不見君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37章 心憂止疾疾千里如咫尺第57章 雁南飛,日暮鄉關幾時歸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47章 人聚散曲終歌4罷絲絃斷第41章 旌鼓響將軍百戰生死場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41章 旌鼓響將軍百戰生死場第59章 俱隨風,是非成敗轉頭空第29章 春且住殘陽芳草無歸處第23章 閻羅殿魑魅魍魎舞繚亂第17章 情誰訴縱買千金相如賦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33章 上眉梢爲誰風露立中宵第50章 千帳燈耳邊金鼓夢猶驚第36章 芙蓉絛不繫明珠系寶刀第60章 萬重山,九州烽火被崗巒第45章 綠滿枝東風好作陽和使第58章 十年約,而今卻悔當時錯第38章 遊太清樂奏廣寒笑語聲第46章 衷情錯夢裡不知身是客第16章 山公醉玉盤珍饈新酒焙第60章 萬重山,九州烽火被崗巒第8章 琉璃友明月空山一杯酒第58章 十年約,而今卻悔當時錯第59章 俱隨風,是非成敗轉頭空第63章 同歸去,紅崖頂上長相憶第14章 笑浮沉我輩豈是蓬蒿人第3章 威名揚躍馬橫刀少年郎第31章 霜滿頭應悔少年覓封侯第21章 上元夜願我如星君如月第21章 上元夜願我如星君如月第37章 心憂止疾疾千里如咫尺第44章 亂紛紛春風一等少年心第60章 萬重山,九州烽火被崗巒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43章 思何處離人空念無尺素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