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

事了後的劉玄只是在賈珍出殯那天,在路邊設壇祭拜了一番,其餘的日子就在書房裡閉門讀書,應試秋闈。福伯也嚴令各家僕,膽敢擾了四郎苦讀,先挨一頓劉府的家法,再發賣出去。底下也找了晴雯、麝月、金釧、玉釧四女,細細談了一會,拜託她們日夜細心伺候着。

日子如梭,很快就到了八月二十日,劉玄精神抖擻地去了貢院,韓振等人揹着文房四寶等物件,跟着身後。

到了貢院,沒錯,又是貢院,劉玄這次是二進宮,要是參加明年春闈,就是三進宮了。

門口熙熙攘攘站滿了人,按例秋闈和春闈是由侍衛司的官兵把守,他們比五城兵馬司的人盤查得更苛刻和仔細。不少秀才都怨聲載道,卻只敢私下抱怨,不敢聲張,生怕被這幫子九邊軍鎮輪值過來的武夫丘八們聽到了,尋個由頭,提領到小房裡,把你扒個乾淨,連穀道都要給你捅一捅,查看有沒有違禁品,那才丟人。

有侍衛司的官兵看到了劉玄,笑着道:“原來是劉家四郎來了,這邊,走這邊。”說着便將劉玄引到了特別通道,也就是查驗考官、副考官、監考官、書吏等人的通道。其他的秀才考生看了,那個羨慕嫉妒恨。

正查着,這次帶隊的侍衛司都管領也聞訊趕來,見到劉玄已經按流程查驗完了,拱手道:“劉四郎,好生考,叫那幫子書蟲們看看,我九邊兒郎上馬能破陣擒敵酋,下馬能讀書考狀元!”

“謝承宣使吉言,在下必定竭盡全力,不讓他人小瞧了我等九邊兒郎!”

“好!四郎豪氣!”都管領以下侍衛司官兵齊聲喝道,聲音如雷,驚動了貢院裡面的鐘升等主副考官,連忙派人來打聽,生怕出了亂子。

“這個劉四郎!”聽完小吏的回報,鍾升撫着鬍鬚笑道。

“大人,這劉持明有勾連監守、鼓譟生亂之嫌,大人何不下文訓斥一番?”一位監考官在旁邊開口道。

鍾升只是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毫不客氣道:“劉持明一直按規矩來,毫無逾越之舉,如何訓斥?倒是監守的侍衛司官兵有鼓譟之嫌,王大人可以去找帶隊的都管領訓斥一番。”

王姓監考官臉色通紅,不敢出聲了。他只是七品郎官,託了貴人門路來這秋闈鍍下金,只是個監考官,連副考官都不是,如何敢跟欽點的主考官鍾升頂嘴?叫他去訓斥侍衛司的都管領?萬萬沒有這個膽子,人家可是天子親軍的五品承宣使,負責皇城包括三省軍國堂班的警護,見天遇到的都是中樞三省的相爺閣老,什麼時候給你多一嘴,讓你苦熬半生都出不來頭。

秋闈的考試流程跟國子監一模一樣,只是規矩更多,看守更嚴密。監考官多了一倍有餘,更有侍衛司總旗帶着兵丁來回地巡視穿梭,一旦發現考生有可疑行爲,立即揪出來,搜到證據即行拘押,待解禁院封后遞交都察院。

照例第一天上午是貼題詩詞,只是這次秋闈的詩和詞題目出得有些怪。一般情況下,都是題爲寫四季,然後目爲某古詩古文援引,定下格律和詞牌,且詩詞之間都有相連,絕不像這次,居然有南轅北轍之舉。想必出了這麼些年題目,禮部的老爺們也絞盡了腦汁,現在開始劍走偏鋒了。

劉玄略知一些這裡面的玄機,按制各地秋闈都是當地學政擬的題,報禮部留檔,唯獨南北直隸兩地的秋闈,是禮部堂官擬定五套,呈送內閣,隨機選中一份定下來的。

不過對於劉玄來說,這都不是事。

下午制義,也不在話下。晚上又是一夜無語,第二天上午律算,這是他的好友們,李公亮、潘籍、徐文禎、明國維等人最不擔心的。律學題目,只要用對了大秦律法,做得一手好策論的劉玄能駁得主考官啞口無言。算學題,讓不少考生被考得懷疑人生的難題,劉玄是信手解題,比貼題還要容易幾分。

下午是策論,正是劉玄的拿手功夫。

考完後,李公亮、潘籍、徐文禎、明國維四人,連同徐天德、常豫春、符友德、封國勝、韓振等人,在貢院門口候着。

“持明,考得如何?”

“易如反掌!”劉玄毫不矯情,豪氣地答道。

旁邊的秀才們忍不住翻白眼,你一個國子監年考奪魁的傢伙,跑到我們鄉試來湊什麼熱鬧?那幫子貴勳子弟,真不是玩意,對手沒坑到,卻把我們坑苦了。這秋闈中舉名額是有限定的,一個蘿蔔一個坑,這劉玄佔了一個,必定就要擠下去一個,我們這一科,真是命苦啊。

當晚便開始閱卷,鍾升接到副考官遞交上來被初評爲上的詩詞,讀了一遍,大笑道:“不用他想,這一科秋闈,只有劉家四郎有這個才情!尤其是這闕詞,非九邊歷練過的,是絕寫不出這等意境的。耿大人只想着劍走偏鋒,增加這一科的難度,想不到卻又逼出流傳千古的好詩好詞來了。”

說罷,鍾升擡頭問道:“策論和制義初評爲上的有沒有?”

“回大人,尚無!”

“真是讓人心急啊。”鍾升只得坐下。他這主考官,只是負責初評後的審定,以及抽查、回查等事宜,現在初評,他還用不着下場。

副考官也理解鍾升的心情,其實他們心裡也期盼自己運氣好,選到能被初評爲上的卷子,最好是劉玄的。秋闈和春闈一樣,考生中試後也是要拜師收門生的。鍾升一個座師是跑不掉,初評舉薦上去的副考官,則是房師,這個考生最後要是中了進士,甚至折桂三魁,他們也是與有榮焉。

到了第二日上午,終於有初評爲上的制義和策論出來了,鍾升連忙拿來一看,沉吟不語。

“老大人,可是下官評錯了?”副考官看到這模樣,心裡有些慌。

大秦朝沿襲前周慣例,滿朝上下,對文武科舉極爲重視,一旦發現有徇私舞弊之舉,朝野人人喊打,絕不姑息。不說前周因爲科舉殺了多少頭,充了多少軍。大秦立朝一甲子,科舉二十餘科,前幾科殺了數百人,甚至有皇子牽涉其中,被貶爲庶民,永遠圈禁;有相爺閣老受此牽連,褫職降階,貶竄邊地。雷庭之舉下,很多人都安分了。

想着這些,你如何叫副考官不慌?

**********

謝謝諸位書友的支持!繼續兩更!8點半和13點,也祝諸位新年大吉大利!心想事成!

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四百一十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引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引子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四百零一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四百零一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五十七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二)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