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

半山堂又吵了起來。

“後漢前唐諸代帝王多有昏弱,天下十分財賦,未有一分入於王室。前唐德宗皇帝,行獵樑、洋州,公私窘乏。時韓滉節制鎮海,積聚財貨,德宗遣皇子皋前去求貸,得百萬斛,以救艱危,即時朝廷時勢可見。地方權重,財貨積於臣下。而今楊宰輔收拾天下遺利,以養軍國、以濟窮困。豪戶猾民,徇私舞弊,不可不重罰!仁廟先皇、孝廟先皇,力行數十年,行清弊除私、釐清積欠之舉,方得國庫盈足,歷經援徵、平逆諸事而度支不缺。前師之鑑,歷歷在目。”

說話的是文華殿學士、禮部尚書董惜文。

“去歲國庫入稅合銀五千七百二十萬兩,絹帛三百五十九萬匹,糧三千四百九十二萬石。援徵、平逆支出,含撫卹犒賞,用銀七百四十六萬兩,絹帛一百五十萬匹,糧一千零四十萬石。此外,組建北洋水師、各省團練軍,含新添艦炮、軍械等,用銀七百二十五萬兩,糧五百二十萬石。平定南海、兩廣現在已經用銀三百五十七萬兩,糧二百九十萬石。”

杜雲霖唸完後,看了一眼衆人,尤其是在劉玄身上停了稍息,搖着頭道:“花錢如流水啊,這樣耗費下去,到明年這度支就不堪了。”

“財賦度支問題大家都知道,可問題是理財手段,不過是朝廷從民間各種搜刮而已。”丘繼良毫不客氣地說道,“而變法,則是給這些搜刮手段巧立名目,變本加厲。河東、河南、嶺東已經被官貸法、均稅法、官市法搞得怨聲載道,朝廷不加以糾正,還要加行均輸法、水利法,是不是覺得平逆之役打得不過癮,還要再打幾回?”

“怎麼會呢?理財不是通過民間搜刮增加稅賦,而是通過各種調節手段達到增加稅賦,做到國用充足。”杜雲霖解釋道。

“笑話,這話哄哄小孩子還行,不要拿到這閣堂上說。田地產出、工場百姓產出,就是那麼多,不是在百姓們手裡,就是被搜刮到朝廷手裡。杜大人,你所說的不剝奪民間財物,依靠理財生錢,只不過是前漢桑弘羊用過的伎倆罷了。”

都是飽讀史書的人,這些花樣誰還不知道?

很明顯,半山堂分成兩邊,杜雲霖和董惜文一派,楊慎一站在他們背後。而另一邊是周天霞和丘繼良,他們都是宰輔,二對三並不落於下風。

坐在旁邊看熱鬧的是劉玄和韋正孝。這位體仁閣學士、刑部尚書韋正孝走了大半年,終於上月趕到了京城,入閣赴任。

“漢王殿下,你真的想着要援徵伊爾利汗國嗎?”韋正孝在旁邊低聲問道。

“是的,九邊軍鎮的兵馬,總該動一動。東邊、北邊都沒有敵手了,就去西邊練練唄。沒有戰事,九邊軍鎮的兒郎怎麼建功立業。”

韋正孝一聽,不由笑了,只是這笑意裡包含着太多的意思。

“還有北海、陰山、關東草原上的男丁,這些年無災無難的,增長了不少,該遷出去些了。我跟八大廟的大和尚們都說好了,他們動員牧民們去拯救那邊的釋門弟子,朝廷幫他們跟伊爾利汗國說說,在河中地區多開設寺廟。”

“好是好,就是安西太遠了。”韋正孝語氣有些飄忽。

“是啊,卻是太遠。騎馬坐車,正常時間要一年時間,就算是快馬加鞭,也要半年時間。不過韋閣老,時代在變,或許只要三五十年,會有好東西出來,會大大縮短安西到中原耗費的時間。”

“是嗎,那在下拭目以待了。”韋正孝明顯不大相信。

劉玄笑了笑,回到前面的話題,“屆時援徵伊爾利汗國,還要韋閣老你這地頭蛇幫忙啊。”

“漢王殿下客氣了,這是臣下義不容辭的職責。”

楊慎一耳朵聽着兩邊的爭吵,眼睛卻盯着劉玄,突然間他開口了。

“不增加財源,就必須節省開支。”楊慎一開口了,整個半山堂頓時寂靜下來,只有他一個人的聲音在迴響着。大家都把目光投到了劉玄身上。這對師徒,真的要對上了嗎?

“官貸法、均輸法、均稅法、官市法、水利法,都是前漢唐周室有過的。以均輸法爲例,恩師的目的是節省官府的運力,允許漕司更靈活地處置稅賦,可以將大米變賣成重量更輕的土特產,方便運到京師來。”

“結果,現在地方出現了囤積居奇,強買強賣等各種不法行爲。比如官貸法,河東、河南等州縣百姓,剛經歷兵亂,缺糧缺錢,官府出面,貸錢給他們,用去買種子耕作,等糧食熟了再歸還。百姓不至於餓死,官府還能得部分利。看上去不錯。”

“可是戶部直接下指標到省,省藩臺漕司又下指標到州縣,爲了完成上司的任務,各州縣的官吏是不擇手段。真正需要官貸的百姓他們懶得去找,只是隨意找些百姓,把官貸攤派下去,不要也得要,秋收再還,還要承擔五六成的利息。那些需要官貸的百姓餓死了,不需要官貸的百姓卻被搞得破產了。”

“還有官市法,更是不堪。官商勾結拿到低價格,到市場上高價拋出。利,不法商賈拿到了,虧,百姓們吃下了。官府呢,拿着些微不足道的賦稅在那裡洋洋得意,吹噓爲政績。”

大家靜靜地聽着劉玄的話,杜雲霖不知不覺地端起茶碗,藉以掩飾臉上的驚悚。這個劉四郎,在地方的耳目怎麼這麼靈?他是理財高手,又通曉地方事務,知道劉玄說的這些東西,句句說到根子上了。

楊慎一臉色只是微微一變,沒有什麼大波瀾,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子的手段。

“只有這些嗎?”楊慎一不動聲色地問道。這些情況大家都知道,只是沒你說得這麼細這麼深。只是現在說這些,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楊慎一在催促弟子的下一張牌。

“弟子說得有些囉嗦,讓恩師等急了。”劉玄笑着說道,“變法除了亂子,首先是手段不行。而今吏治不清,昏庸貪酷的官吏遍充地方。朝堂壓下去,他們轉手就攤到百姓頭上去了,出了亂子,又是朝廷背罵名,他們卻是上下其手,撈足了好處。這樣的變法,再想得端正,再設計得精巧,最後還是被歪嘴和尚念成了邪經。”

“所以朝廷纔要下大力氣整飭吏治,只要澄清了官場,變法就不會被人曲意歪解。”楊慎一撫着鬍鬚,淡淡地說道。

半山堂裡又陷入一片寂靜,陽光透過花叢樹蔭和窗格投射進來,有光也有陰影。光正好投在劉玄上半身上,居然照出一圈光暈。楊慎一卻正好在旁邊的陰影裡,明暗之間,恍如隔世。

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二)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