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

“父親,劉家和劉四郎這些年到底藏了多少東西?”過了好一會,楊翯才感嘆道。

“我攜家在遼陽偏居了近十年,更是劉四郎的恩師,關係密切。此前我們以爲劉家只是好利之家,遍開商社工廠,耳聞的私下培養工匠、賬房等,只是以爲逐利之舉。卻不想裡面另有玄機。三郎,這些年在遼陽,我們一家與劉家往來甚密,你又與四郎時常結伴讀書,你我都看不出來。除了你我父子愚鈍,就是他劉家父子心思縝密,深不可測。”

說到這裡,楊慎一往椅子後背一靠,眼睛裡有些失落,“每每想起這些,我就芒刺在背,心口發涼。回過頭去再看孝廟先皇病重、駕崩,到廣平郡王遇刺,忠廉王裹魯國公外逃,忠順王興風作浪,恭廟先皇崩殂,甚至溯洄到仁廟先皇病逝,都能看到一隻巨獸若隱若現的影子。”

“父親,這話傳出去會生起大波瀾的。”

“我們能想到,其他人就想不到嗎?我不是說軍將世家親自下場做了這些事,他們只是洞若觀火。他們盤踞朝堂上百年,哪裡沒有他們的細作耳目。只怕忠廉、忠順、廣平、北靖、東平這些人的鬼蜮伎倆,早就被他們看得一清二楚。”

“軍將世家不乏才高智絕,卻偏偏裝出粗鄙之狀,讓旁人輕視忽略。十幾家世家,百年韜光養晦,代代蘊養,出一個劉四郎不易,但出數十個次於劉四郎的人才卻是可得的,可被我們知道的有幾個?”

“軍將世家這般處心積慮,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這都是拜我們前輩所賜。當初軍將世家與外敵浴血奮戰,文官在後面搗亂,結果造成宣同大敗,不僅半壁江山盡失,周室只能偏安金陵,軍將世家菁華更是幾乎全軍覆滅,在添補兩淮世家後,花了數十年才慢慢恢復過來。”

“後來軍將世家想擁立軍功顯赫的武烈昭王,卻被文官坑死了。前週末年,軍將世家有機會問鼎,卻被文官勾連地方世家,推舉太祖皇帝。”

聽到這裡,楊翯忍不住接言道:“聽聞父親此言,兒子想起此前讀前人筆記,發現劉家先祖安信公陣前病故,果毅公英年早逝,有些蹊蹺啊。”

“知道就好。當初一力推舉太祖皇帝的袁文肅公,在給好友的書信就曾經言及,當初他最怕的就是軍將世家不甘心,發起狠來跟他們爭戰到底。有識之士心裡清楚,真打起來,文官加地方世家不一定打得過非常抱團的軍將世家。於是袁文肅公連夜拜見果毅公,以大義相告。後來在軍將世家聚會謀定時,果毅公苦苦相勸,說而今紛亂十幾年,國窘民困,再爲一已數家之利崩亂天下,軍將世家將成爲千古罪人。故而軍將世家才退守關東九邊。”

“果毅公果然是深明大義之人。”楊翯感嘆道。

“這等深明大義之人,卻難容與某些人,不到二十四歲就英年早逝。果毅公一亡故,袁文肅公就擢升宰輔。”楊慎一冷笑道。

“想必從果毅公亡故開始,軍將世家就不再有任何冀望了。”沉默許久,楊翯纔開口道。

“是的。而今看來,他們默默地準備了數十年,等待着時機來奪回屬於他們的。只是他們隱秘到瞞過了朝廷和天子,瞞過了天下人。”

“更甚者,上天在這個時候下賜劉四郎與他們,看來是老天爺也覺得虧欠他們,要加以補償了。”

“三郎說得沒錯。劉四郎出世,可謂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只是這三者中,有多少是他以及背後軍將世家的良苦用心。”

“父親,那我們該怎麼辦?”

楊慎一默然一會道:“是的,三郎,就算如此,我們也要再爭一爭。這天下百姓,沒有我們儒生,如何能得教化?如何能識人倫天理?如何得享大同之世?軍將世家再才高智絕,也逃離不了銅臭利慾。你看劉四郎,看上去文采冠絕,可實際上,工匠商賈,全是奔着利去的。滿腹經濟之才,全用在與民爭利,要是沒有我們約束輔佐着,這天下就成了逐利腥臭之地了。”

“父親,兒子曾細細比較過,父親與杜宰輔的變法,在嶺東、在河南、在河東、在兩湖、在江西,一力推行後,遭人非議,說名爲利國,實爲害民。但是在南直隸、兩浙,劉四郎稍加變化後,變法就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穫。比如以稻改桑,比如官貸法,劉四郎直接改成商辦官督,頓時效果就出來了。稅收上來了,百姓們也不鬧騰了。”

“兒子曾經就此事問過劉四郎,他言道,朝廷官府當做自己的事情,不能因爲稅收不足就下場做經營謀利之事。這樣的結果是朝廷只能得一分利,經辦人卻墨了九分。經濟之事就當用經濟之法,以利相驅勝過以權相逼。”

楊翯看了一眼父親,繼續說道,“四郎說,父親要是還堅持如此變法,最後的結果就是變法的人越變越鉅富,朝廷財賦開始是有緩解,百姓卻家家盡破,民力被竭澤而漁。過幾年朝廷稅賦會越收越少,越來越難收,百姓們也越來越窮,最後一起完蛋。”

“荒謬!一派胡言!劉四郎不過寫了幾首詩詞,就充起大儒來了?我在遼陽苦讀了十年,上萬冊書纔想明白這經濟大計的道理。他讀過幾本書?居然敢妄談天下經濟?”楊慎一被戳到了最痛處,勃然大怒道。

楊翯坐在那裡,沒有做聲。

他跟劉玄相交十年,常在一起讀書,一起辯論。劉玄的有些想法,他能夠理解,覺得有道理。加上這些年來事實擺在那裡,楊慎一、杜雲霖親自主導的變法,弊端重重,各種問題不斷,被義理派和老臣派抓到了各種把柄,批得體無完膚。但是有劉玄插手的南直隸和兩浙變法,卻異常地穩定有效。所以也有些問題,但都是癬疥之疾,加以調整下就好了。

可是父親的這種態度,讓楊翯保持了沉默。

“我今日舉薦鞠中玉爲河南左參議。”楊慎一突然說道,“魯學良,我讓他進了兵部,充任右侍郎。我的學生中,能超越劉四郎的沒有,能與他抗衡一二的,也只有這麼幾位了。希望他們能助我一臂之力。”

楊翯聽完後,知道父親下定了決心,他沒有做聲,只是繼續保持着沉默。

“三郎啊,爲父我奔波二十多年,兩鬢已成霜,卻一事無成。再不搏一把,怕是再也沒有機會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三百八十八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四百三十九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