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

“大人,京裡急報!”門外有人在着急地輕輕敲打着。

劉玄一下就醒了,正要起身,旁邊一麗人伸過一條光溜溜的胳膊,抱住了他的腰,喃喃地問道:“什麼事?沢王叔不是都自盡了嗎?”

“是我朝京師傳來了急報,”劉玄一邊說道一邊穿上上衣,“天色還早,你繼續睡吧。”他下了牀榻,把被褥重新紮好,然後躡手躡腳走了出去,在經過屏風處,輕輕抱起自己的外襖。

走出內屋,劉玄在外屋迅速穿好了衣襖,頭髮隨意一紮,然後打開了門。韓振站在門口,一臉的焦急。

“大人,是李大人從京師裡發來的急報,連夜發到漢陽。”

劉玄接過一看,是一根上了火漆的竹筒,撕開後倒出一卷薄紙來。他細細看完後倒吸了一口氣涼氣。

“振哥兒,信我收到了,你下去歇息。”

關上外屋的門,劉玄已經睡意全無,自去找到羊呢絨大衣披上,坐在外屋正堂椅子上,默然沉思起來。

他的消息渠道比李公亮等人要靈通得多,對宮裡和幾位王爺的訊息掌握得更詳細些,所以推測出來的東西更加驚心動魄。這些人爲何這時候發作呢?他們到底爲什麼等不得了?

正想着,牀榻上的女子也起身了,穿好了衣襖裙裾,走了出來看到劉玄的模樣,便去摸到了火柴,點燃了堂上的明燭。跳動的燭光映着高麗監國,德真郡主的花容月貌。

“四郎,怎麼了?”

“京裡急報。”劉玄也不避諱,直接遞了過去。

德真郡主接過來很快就看完了,擡起頭對劉玄道:“這等機密你敢給我看。”

“自從你我滾到一張牀上去了,還分什麼彼此?”劉玄笑呵呵地說道。

德真郡主臉色一紅,連忙轉移話題道:“四郎覺得此事的幕後黑手是誰?”

“我想問你,你卻又來問我?”

“妾身知道的訊息不多,只是直覺判斷的話,應該是宮裡皇貴妃下得手。”

劉玄愣了一下,心裡在嘀咕,你這是瞎猜給撞到的呢?還是憑真本事推測的?他斟酌了一下,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宮內外情況簡要說了下。

“妾身覺得主謀應該是皇貴妃沒錯了,且皇太后也在其中幫手了。”

“爲何如此判斷?”

“皇貴妃在宮裡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掌宮時短,能辦這等隱秘事的心腹怕一時難有。如果有皇太后就不同了。她執掌天朝後宮多年,一些心腹能夠躲過新朝淘換,想必隱藏極深。一明一暗自然能辦了這事。”

“她們聯手爲了什麼?”

“一是剷除田妃。想必她和她肚子的孩子是皇貴妃最大的威脅。不管廣安郡王、廣平郡王和吳國公怎麼爭,皇貴妃和她所生的皇四子都能穩收漁翁之利。畢竟前三位皇子母妃都不在,母憑子貴,何嘗不子憑母貴。而田妃要是誕下皇子,對她威脅就大了,甚至超出前三位皇子。所以先下手爲強。”

“二來可以除掉廣安郡王,想來她們還有下一步,可以將此案牽連到忠順王。到時候忠廉以皇叔輔政,擁戴皇四子繼承大統。最重要的一點,天子一旦病倒,就有機可趁了。”

聽到最後一句,劉玄都嚇住了,這小娘子可真敢說,幸好德真郡主只是點了一句,也沒敢往下細說。

“你可真敢說!不過你想想,你我都能想到,聖上和朝中那些老狐狸未必想不到?”

“這世上能想到的事多了去,可能落到實處的有幾件?沒憑沒據的,說誰都逃不離有嫌疑了!關鍵是天子信哪一個。”

“沒錯,你這句話說到要害上了。我們聖上會相信,或者說是他願意相信哪一個。”劉玄沉默了一會,開口道:“不管如何,高麗的事我們要加快了,省得夜長夢多。只要這邊安穩了,管它朝堂上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能立於不敗之地。等他們爭明白了,我再回去述職表功,安安穩穩地繼續熬資歷。”

“好,明天我就上書,以我那侄兒身體病羸,求天朝名醫診治,將其送回天朝上國去求醫。四郎,我那侄兒真的難治了?”

“孃胎裡就帶着病,先天不足,生下來又是一路顛沛流離,最好的診治挽救機會都喪失掉。病根已經入臟腑骨髓,神仙也難以挽回,預估着也就半年的時間。你看他臉色,已經很差了,又夜咳不止。”

“唉,我這苦命的侄兒,還是去天朝享享福,也省得死在高麗,我們難逃干係。”

第二天,德真郡主抱着侄兒坐殿臨朝。先宣佈上書求醫之事。衆人知道高麗世子身體羸弱,劉玄都醫治不好,去天朝上國求診也算是一條生路吧。

接下來是政務大事。

“餘觀高麗,德化不全,未脫粗鄙,爲早離茹毛飲血之狀,當行全盤教化。說官話,行官文,教誨人人知書達禮。”德真郡主拋出了第一條,官文官話就是天朝話和天朝文字。對於這些,衆人倒也不排斥。

現在高麗國讀書都是在讀漢書,士子們都會說漢話。而且他們也覺得現在高麗國的土著話太多了,有時候不同村話音就不同,加上村民絕大多數不識字,對於傳達政令簡直就是噩夢。真的有必要要統一哈。

“正當如此。”衆人紛紛點頭。

“其次,高麗官制混亂,重重疊疊,除了分一府六道,下轄州、府、郡、縣、鎮,十羊九牧。所以我決定將高麗分爲六道,開京、漢陽合爲京畿道;其餘西海道和平安道合併爲平海道,其餘江原道、忠南道、全羅道和慶尚道不變。”

“每道設分撫某某道宣政使,主理民政庶務;分巡某某道觀察使,主理司法刑名;分守某某道鎮守使,主理地方備軍防務。道下設縣,設縣令、縣典、縣尉,分理民政、司法、防備。縣以下爲鄉鎮村莊。”

“中樞分東府西署北院南司。東府爲參議府,以參議政事領諸曹政務,指導各道宣政使;南司爲通政司,以通政使領督察廳與監察廳,督察廳負責察覈審計諸曹政務,監察廳負責監察地方諸道縣。”

“我觀高麗,禁網不張,緩刑數赦,律法刑名幾近廢除,毫無章法可言。故設北院奉政院,掌出納王命,典理律法。奉王命修治典律,頌布全國執行,以奉政大夫分治各道縣觀察使、縣典。直轄大理寺,總理全國刑名審判,以奉政院副使兼署大理寺正。”

“西署爲督軍署,掌兵籍虎符,領全國軍務事宜。高麗軍分兩種,衛軍爲常備軍,精銳之師;備軍,地方防務兵力,衛軍後備。衛軍分前後左右中十衛,定額每衛五千人。”

德真郡主林林總總說了十六條。她看了一眼坐在旁邊的劉玄,掃了衆人一眼問道:”諸位可有什麼疑惑?”

“郡主,如此清晰職責,各司其職是不錯,只是這觀察使、大理寺歸奉政院所轄,與參議府刑曹有權責重疊之嫌。”樸獻瑀開口問道。他是劉玄與德真郡主合議的奉政大夫。

“樸奉政,刑曹與觀察使、大理寺還是有區別的。奉政院負責修定頌布律法,觀察使和大理寺有按律審判的權力;參議府按律法行民政,刑曹是其中一環,如負責社會治安維持,刑事等違法案件偵緝,犯人收押監禁,以及公訴。通政司負責監督奉政院、參議府、督軍署對律法的執行。其中細則我這裡有《機構組織和流程律》草案,你們一看就一目瞭然。”

衆人默然了許久,鄭續然開口道:“郡主,你這是將行政、立法、監察以及軍務分立,各自制衡。”

他是預訂的參議政事,破落兩班出身,做過知縣州尹。

“沒錯!”德真郡主當即應道,隨即又說道:“高麗延續至今,國祚艱難,故而近三十年有五次大難,動盪難安。爲求社稷宏圖,國祚重熙,本宮決定改國號,先初擬昱韓、朝鮮、熙寧三個國號,上書天子欽命定奪。”

其餘高麗衆臣都默不作聲。他們都是被從微寒之末提攜上來的,對什麼高麗、李氏沒有什麼太多感情,只要讓他們繼續做官,叫什麼國號都可以。

孫傳嗣等援徵軍行營的人默不作聲,他們知道,德真郡主這些舉措,應該是跟劉玄在一個被窩裡想出來的,自己有什麼好反對的?

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一)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七十三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獻功求伊祜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