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

戰場突然寂靜,槍炮聲不響,人聲也不沸騰了。這突如其來,十分詭異的安靜讓僞軍大吃一驚。

尹耀祖和鄭永川心裡一驚,還沒來得及傳令調動兵馬,只見到一隊騎兵衝到援徵軍前,舉刀齊聲高呼道:“神兵鬥者皆陣列前行!”

這聲音如同是給燒紅的鍋裡澆了一瓢油,頓時就炸了。援徵軍隊響起了排山倒海的歡呼聲,在歡呼聲中,各隊各營開始整隊結陣。就連正在包紮的傷員也匆匆趕到各自軍陣中,手持兵刃,等待着命令!

只見數十支銅號吹響,一面北極星旗在衆多將旗、軍旗的簇擁下緩緩而出,各軍齊聲高呼“萬勝!萬勝!萬勝!”所到之處,軍士們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就地滿血復活。

中間的各部紛紛向兩邊讓開,只見一支重甲騎兵緩緩出現。他們從頭到腳着黑甲,連一人多高的坐騎也披着皮甲,但外面披着一件紅色袍衣。馬尾後面的寄生是兩面赤色豎旗,在風中獵獵做響。

德真郡主看着這些,心神皆蕩。劉玄卻繼續傳令。

“春霆、蘭瑜,你們倆帶五千騎兵,只奔開京。現在城裡空虛,你們繞過軍陣,動作要快,趕在敵軍敗退之前控制開京。”

“遵命!”

很快,常豫春帶着一千重甲騎兵來到援徵軍最前面,對面的僞軍看到嚴實的披甲,猙獰的面具,有知道情況的人扯着嗓子驚叫道:“赤旗玄甲,關東鐵騎!”

普通士兵不明就裡,軍官將領們卻知道厲害,慌不迭地跑到中軍稟告道:“大監,兵曹,關東鐵騎出動了,兩位快撤吧。”

“什麼回事?”尹耀祖喝問道。

“關東鐵騎,赤旗玄甲,是重騎兵,目標直奔敵軍中軍,帥旗不倒誓不罷休。而且鐵騎一出,意味着援徵軍要總攻了。對面北極星旗都亮出來了。”

軍官帶着哭聲的話剛落音,對面上百支牛角號被吹響,雄渾悠長的號聲如同遠古的兇獸,邁着沉重的腳步,從天地之際滾滾而來,整個山河在號聲中寂靜顫抖。

“咚咚咚!”上百面戰鼓,沿着地面向四面八方傳去,尹耀祖和鄭永川覺得自己的心都被這鼓聲震碎了,身後的開京城和清津江,也在這鼓聲中搖晃跳躍。

“火!火!火!”援徵軍萬軍齊聲大吼道。赤旗玄甲的重騎兵紛紛平舉騎槍,催動坐騎,開始緩緩地小步跑動着。各軍陣各自響起戰鼓號聲,歡呼聲彼此起伏,各營各團的旗號紛紛亮出,整隊向前行進。

兩千面赤色寄生旗在風中飄蕩着,如同兩翼火紅的翅膀,推動着這些騎兵向前,真的如同一團熊熊烈火,滾滾而來。

尹耀祖和鄭永川看不到前陣的情景,但看到旁邊水潭上盪漾的波瀾,臉色大變,地面上的顫動已經傳遞過來了,關東鐵騎不遠了。

人馬皆甲的重騎兵不懼任何箭矢,加上兩翼赤旗,帶給對面敵手的威壓就跟滾滾而來的大潮,讓你從心底生出難以抵擋的無奈感。

長長的騎槍如同是尖銳的釘子,狠狠扎進了僞軍軍陣裡,接着洶涌而至的重騎兵從這個縫隙裡衝了進去,像是一把重錘,將前面一切的障礙捶打得粉碎。更像錢江潮,一路席捲而來,將所過之處沖刷得乾乾淨淨。

整個僞軍軍陣眼見着裂出一塊來,緊跟而來的上萬援徵軍反覆捶打着這塊裂縫,很快,裂縫越來越大,最後產生了連鎖反應,整個軍陣雪崩了。

“罪臣尹耀祖、鄭永川拜見監國郡主、上使大人。”

尹耀祖、鄭永川烏紗帽不見了,腰間玉帶也沒了,紅色官服也被扯出幾道口子,顯得有些狼狽。他們端坐在德真郡主和劉玄下首,恭敬地行禮道。

“免禮!你們被留在開京,想必也是棄子之一。”劉玄毫不客氣地說道。

“既然知道是棄子身份,何不早些棄暗投明?非要等到敗局已定再束手求降。”德真郡主毫不客氣地說道。

“兩位老大人想必也是有苦衷。要是不戰而降,世人會說他們是貪生怕死之輩。再說了,他們不是還有家人族人在那邊嗎?投鼠忌器啊。”

尹耀祖和鄭永川聽到兩人一唱一和,不由老臉一紅,低首道:“罪臣昏庸糊塗,萬死難咎其職!”

“爾等好歹也是我高麗兩榜進士出身,更是弘文館學士,熟讀史書經義,知節明義,爲何還附逆助虐?”德真郡主毫不客氣地呵斥道。

罵完之後,德真郡主斟酌道:“見你兩人還知道懸崖勒馬,不願頑抗到底,先充入黃海道觀察尹府行走辦事,以觀後效。”

“謝監國郡主寬宏仁德!”尹耀祖和鄭永川知道自己死不了,北面需要千金買馬骨,要是見面就把自己殺了,以後誰還願意降?只能死扛到底了。聽到德真郡主鬆了口,上使也默認了,兩人不由地長舒了一口氣,吊在嗓子眼的心也放回到胸口裡。

過了兩日,德真郡主和劉玄,在大軍護送下,進入到開京,收拾行宮,祭拜宗廟祖陵。高麗烈祖大王這一脈的祖陵在開城,宗廟也修了一座在這裡。

開京收復,消息傳出,臨津江以南,漢江以北,江原左右兩道諸多州縣紛紛響應,或遣人來輸誠,或乾脆殺掉僞王李沢的官吏,舉旗反正。

“寫奏章給京師,就說僞王李沢開京大敗後,不僅徵集了十萬青壯,更遣使東渡,向東倭九州探題、陰陽太守、四國探題、京畿守護求援,募得倭兵精銳三萬。趁我北洋水師輪換之際,分批渡海高麗。”

“再往南,高麗三道,是李沢舊封地,經營多年,根深蒂固,民衆從者數以十萬計。援徵軍目前四萬五千人,要分守光復之地,要南下破敵,已經難以支應,所以請調撥河南、嶺東、河東團練軍兩萬一千人,以爲增援。”

“四郎,我援徵軍有關東軍一萬五千,兩淮、南直隸、兩浙團練軍四萬五人,差不多六萬人。而且開京一戰,僞軍最精銳的倭兵都難敵我軍萬鈞一擊,怎麼還要調援軍嗎?倭兵來援的消息,靠不靠得住?”李公亮遲疑地問道。

孫傳嗣等心腹也是一臉的疑惑。

“這些日子的朝廷邸報,你們看過了嗎?”劉玄淡淡地問道。

想不出什麼話了,書友們你們看着投吧。

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九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