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

金州南關集市,在金州城以南,碼頭的北邊,熱鬧非凡。這裡聚集了關東、北直隸、嶺東、高麗、東倭乃至淮東江南的貨品,熙熙攘攘的商人操着各方口音,在那裡討價還價一番,然後把買下的貨品裝上僱來的車子,差不多時,便叫人趕着車先去舶務司完了商稅,領了憑證。回到碼頭上把貨品裝上各自的船隻,等到艙位裝滿,在靖海軍關防驗過憑證,便可揚帆離港,自回各自的地方。

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臉色黝黑,穿着一身普通商賈的衣衫,穿行在南關集市的商鋪中。一雙不大的眼睛從堆積如山的皮草、羊絨呢、人蔘、銅器、鐵器、絲綢、茶葉和瓷器等貨品上掃過,閃爍着壓抑不住的貪婪。

走到一處茶館裡,掃了一眼,找到了一個二十多歲,臉色灰白的男子。左右看了一圈,沒有發現可疑之人,便走了過去,坐到男子跟前。

“三掌櫃的。”慘白男子的臉上堆着討好的笑容。

“鄭書辦。”三十多歲黝黑男子也低聲打着招呼。

兩人同時向各自左右看了一圈,沒有發現可疑,便又湊到一起繼續交談着。

“鄭書辦,可有好消息?武爺可是日夜盼着你的信啊。”

“三掌櫃客氣了,也有勞武爺牽掛了。我這不一接到消息就着急地跑來見三掌櫃,這回可是有大魚。”鄭書辦小心地說道,眼睛使勁地在那裡眨巴。

“大魚?什麼大魚?”三掌櫃追問了一句。鄭書辦卻舉起手,招呼一聲:“夥計,給爺上壺好茶,必須是江南的雨前。”

“好咧,馬上就來!”茶館夥計拖着長長地尾韻,高聲呼應道。

不一會就過來了,先從端着地銅盆裡掏出兩盞遼東朝陽州鐵山窯的茶碗擺在桌上,再擺上一尊河西耀州同官窯的花釉茶壺。從懷裡掏出一小包,小心打開外面的紙皮,將裡面的二兩太湖合溪雨前茶倒進茶壺裡,再拎起放在地方的開水大壺,先倒入三分之一的滾水。洗過一遍茶後將那還滾開的水先倒到兩盞茶杯裡,燙過之後又倒到手邊的銅盆裡,再用大壺倒入滿滿一壺的滾水。

夥計提起茶壺,給兩盞茶杯倒入碧綠的茶水,略一躬身道:“二位爺,江南雨前茶,請慢用。”說後便端着銅盆,拎着大水壺離開了。

三掌櫃的端起茶杯,先湊到鼻子底下,吸了幾口熱潤的水氣,品嚐了那綠茶清香之味,再細細地抿了幾口,才緩緩長舒一口氣道:“還是得這太湖的雨前,香得通透!”

鄭書辦眼睛裡閃過一道不屑,隨即繼續堆着諂笑,卻沒有做聲。

三掌櫃鼻子一哼,甕聲道:“我信不過,我們武爺你信不過嗎?事成少不了你的好處!”

鄭書辦連忙奉承道:“我怎麼信不過三掌櫃的?”說完又左右看了看,用更低的聲音說道:“關東諸軍鎮今年的採辦批下來了。內閣和軍機班合議批覆,宮裡也批了紅。度支司和國庫司合勘行文到遼東,從遼東藩庫裡撥了十一萬六千兩官銀,現在已經解運到了靖海軍指揮司衙門,就等着裝船,趁最後一輪東北風,運到金陵,由體仁院、南都戶曹一併採辦若干貨品。”

鄭書辦的語氣裡滿是炫耀,彷彿他不是一個小小的書辦,而是經辦此事的後軍都督。三掌櫃卻眼睛越聽越亮,最後嘴裡喃喃地念道:“銀子好啊,還是銀子好啊。”

“可不是嗎。三掌櫃的,還是銀子好。貴寨有高麗人投效,人手糧草都不愁,唯獨這銀子,可以買船,買兵甲,甚至可以買火銃火炮。搶了這銀子,只要那麼一化,誰知道它是乾淨的還是髒的?”

“鄭書辦,人不要太聰明瞭。”三掌櫃陰森森地說道。

“呵呵,三掌櫃的,小的就剩下這麼點小聰明瞭。”

三掌櫃見鄭書辦來來回回就是不肯往下說詳情,不由臉色一沉,猶豫了一會,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布袋裡,嬰兒拳頭大小,抖動幾下,裡面嘩嘩作響,有金石之聲,然後遞了過去。

鄭書辦慌忙地接了過去,急切地打開,露出一撮金光,他的眼睛全是金黃之色,沉醉了十幾息,猛地清醒過來,左右看了一圈,小心地捏出一小塊,用牙輕輕咬了一下,眼睛迸出驚喜之色,然後放了回去,把布袋口纏好,小心地放回懷裡去。

“放心,東倭的甲斐金豆,足足五十兩。事成之後,你那兩成也少不了。”

“三掌櫃見笑了,我就是這麼目光短淺之人,有了這五十兩黃金就好說,至於那兩成,呵呵,小的實在不敢奢望。”

“嗯,你還怕武爺黑了你?”

“豈敢,小的豈敢。這海上的買賣,誰說得定呢?萬一一個不好,銀子隨船一塊沉了,到時我還能咬了武爺不成?”

三掌櫃臉色一陰,語氣不善道:“廢話少說,收了錢趕緊說正事。”

“三掌櫃放心,我都打聽清楚了。這銀子四天後一早出發,其它的都好說,就是這船可是快船,要武爺多想辦法了。”

“快船?什麼快船?”三掌櫃有些不在意地問道。

“海鷗快船,靖海順風號。”

聽完這話,三掌櫃臉色陰沉似水。

鄭書辦卻像是在幸災樂禍,繼續說道:“這海鷗快船可裝兵丁水手兩三百人,火炮十六門。這些倒罷了,就是這船實在太快了。據說是四千石以下爲數不多的三桅船。船型修長,酷似海鷗。除了三桅杆的六面軟橫帆,前桅杆跟船首豎杆之間還有兩面軟橫帆和兩面軟三角帆,要是讓它順風滿帆,只怕是海鷗都追不上了。”

“夠了!”三掌櫃的臉幾乎裹上了一層寒冰,“這些我都知道,用不着你提醒。”

“三掌櫃的知道就好,我只是好心提醒一下。”

“哼,謝過鄭書辦的好心了。要是再往前三四個月,東北風盛行之時,我們還真拿這船沒有絲毫辦法。可現在已然開春,北風、南風轉向不定,我信它能掛滿帆?”

“這個小的就不知道了,這都是武爺和三掌櫃操心的事了。小的現在只想着去春秀樓睡幾晚,再去如意坊耍幾把,快活些日子。小的先告辭了。”鄭書辦一口飲盡茶水,拱拱手,飄然而去。

三掌櫃陰沉着臉看着鄭書辦的背影,狠狠地說道:“你個敗家子,早晚讓你死在爺的手上。”說罷,從布囊裡掏出幾十文銅錢,排在桌子上,拂袖而去。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九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三十九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