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

吃到入夜,李公亮、孫傳嗣、徐常符封和韓振酒足飯飽,自有人帶他們去客房歇息,廳裡只剩下劉震和劉玄兩兄弟。

何氏指揮丫鬟們收拾好飯桌,又端上一壺祁紅茶,放在兩兄弟中間的茶几上。

“謝過大嫂。”

“四叔客氣了。”

“我那侄兒侄女可都睡着了?”

“睡着了。拿着你從京師裡帶來的玩意,一直在玩,前兩刻才讓奶媽婆子哄睡了。”

“那就好。對了大嫂,我此去赴任,正好是浙東,你有給世伯的書信和東西,還請儘快備好,我等四日後要出發了。”

“這麼快?不多住幾日?”

“我也想多住幾日,只是皇命在身,不敢耽誤。”

“娘子休怪四郎來去匆忙,他現在是巡察御史,代天巡狩地方,跟一般的地方官吏不同,有欽差皇命在身,更不敢耽誤。”劉震解釋道。

“既有正事,我也不敢強留四叔了。”何氏又問道,“老爺太太可好?我跟你大哥有三四年沒見到二老了?”

“父親和母親都挺好的,氣色紅潤,聲音洪亮,罵起我來還是那麼響徹天地。”

劉震和何氏都不由大笑起來。

“你這促狹鬼,要是讓爹爹和母親聽到了,少不了你一頓排頭。”劉震一邊大笑一邊指着劉玄說道。

“無所謂,我都習慣了。”

笑過一陣,何氏又開口道:“真是想不到,四郎中了狀元,還定下薛家之女,老太太真不知道會怎麼高興!”

“老太太寫過四回信來,確實高興。不過老太太和太太更牽掛侄子侄女。”

劉震和何氏對視一眼,點點頭道:“等明年,崢兒、琴兒有個四五歲,經得起顛簸,就讓你嫂嫂帶着他倆回趟遼陽。”

“那就好。”

說了一會子家常,何氏知道兩兄弟有機密話要談,便起身告辭了。

“四郎,你何必非要趕這攤事。雖然我知道你武藝精湛,可那是海上船上,浪大顛簸,鐵打的漢子也能給你吐成娘們。要是你有個閃失,我怎麼跟父母親交待?”

“大哥,”劉玄臉色凝重,緩緩說道,“你知道我打小就立下大志,要立下一番不世之功。而今我國朝能立此大功的地方,可能只有山海了。”

“山海?哪山哪海?”

“蔥嶺雪山,還有這茫茫東海、南海,遠洋諸海。”

“哦,我們兄弟有些日子沒徹夜細談了,你且細細說說,要是說通了,我就放你自去,否則你休想上船!”

“大哥,我看過前軍都督府和鴻臚寺的詳報,也跟京師裡的胡商細談過。室韋人在西邊建立了四國,溫欽查汗國汗帳在伏爾加河,方圓萬里都是荒涼廣袤之地,民衆也多爲遊牧蠻族,暫且不提。貴霜海都汗國先是以可不裡爲都,分據河中山南之地。後爭敗被逐,便遷至白沙瓦,進軍天竺,五十年前才新定德里爲都。其域大部爲天竺,有理蕃院雪域相隔,也可暫且不提。”

“更西處的帖木泰汗國,以大馬士革爲都,領有兩河之地,往東過來是伊爾利汗國,以大不里士爲都,領有波斯和河中之地。我要說的就是這兩汗國。”

“哦,你且說說。”劉震越聽越感興趣,把頭湊了過來。

“這兩汗國之地原屬大食國。此國信綠教,曾經強橫一時,甚至在前唐年間兵犯過我安西。只是後來衰落分裂,又遇到室韋人整國西進,就此降服。只是室韋人,那怕是他們吹噓的黃金家族,也不過是漠北蠻野酋首,不識文字,以殺戮爲樂。裂爲四汗國後,帖木泰汗國王室貴族迅速大食化,通婚信教,至今百年,與前大食王室貴族無異。伊爾利汗國卻是迅速波斯化。而那時的波斯已然大行綠教,實爲大食波斯混一。照此以往,伊爾利汗國王室和貴族怕是也會信綠教,奉異族爲祖先。”

“不過當初有部分契丹、漢人隨室韋人西進,多安居於伊爾利汗國。這些人察覺有異,便強行推行以漢字改進的伊爾利文字,廣傳華夏先賢之識,又奉拜火教爲國教,這才堪堪保住了伊爾利汗國之根源。只是近數十年,帖木泰汗國與伊爾利汗國因爲信奉國教不同,由兄弟之國變爲敵仇之國,互相攻伐。原本伊爾利汗國實力強盛,累敗西軍。只是綠教在河中、波斯力行數百年,根深蒂固,常有教民暴徒呼應帖木泰汗國。伊爾利汗國內憂外患,漸漸處於下風。最近帖木泰汗國又遣使渡海去天竺勾連,貴霜海都汗國汗王貪圖貨利,以及河中、呼羅珊等地,陰結重兵,意欲東西對進,分佔伊爾利汗國。”

聽到這裡,劉震神情凝重道:“四郎的意思,用不了多久我大秦要舉師西進,援兵伊爾利汗國?”

“是的大哥。伊爾利汗國雖是室韋人立國,奉拜火教,用伊爾利文。可他們的正式官文,還有姓名用的都是我漢字,讀的是聖賢書,說得是京師官話。屆時帖木泰汗國舉綠旗東進,我大秦不幫伊爾利汗國,誰幫他?”

劉震想了一會,最後搖搖頭道:“四郎想得太遠了,西域萬里之地,又是他國戰事,聖上和宰輔們豈能輕擅動兵。”

說到這裡,劉震不由臉色一正,嘆息道:“四郎,原來你自小苦讀經書,鎖廳投試爲的是這般。是啊,我國朝文武分立,兵馬調遣、行軍打仗確實由軍機班和五軍都督府處置,但是否開戰端,跟誰打,卻是由聖上和宰輔們裁定的。”

劉玄笑了笑,不再就此多言,而是繼續另一個話題。

“大哥可知西洋佛郎機人來朝之事?”

“知道。我看過水師海防的邸報輯要。成德二年,有佛郎機大船自星瞻州而來,北上廣州番禺,求地爲要塞,被逐。成德十年,有佛郎機海船六艘,寇擾交州、欽州、廉州和雷州,敗海門軍和海寧軍。朝廷集伏波巡海船隊和瓊州萬安軍,大破之,並傳旨禁防佛郎機片板過星瞻州。成德十五年,佛郎機遣使乞和,太上皇見其意誠,便允了。自此,我國朝開始與佛郎機等西洋國通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十二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一)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引子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