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

“老佛爺這是不是老糊塗,怎麼能答應這樣的要求呢?朝廷一但立憲,可是後患無窮,今後這江山還是不是姓愛新覺羅了。老佛爺精明一世,怎麼這時糊塗起來了。”

“是啊,現在漢臣己經是尾大難掉了,東南之地都是隻知有督撫,而不知有朝廷,如果再行立憲之制,豈不是早晚都要把祖宗的基業都給敗光了。”

“我看袁世凱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分明是包藏禍心,以立憲爲名,圖謀奪權纔是真。”

“嗯!我早就說過袁世凱其人,鷹視狼顧,有莽操之像,不可付之以兵權,久必爲國家大禍。今日的袁世凱反情已萌,理應當速誅之方是。可恨奕劻、端方這些人,不僅還和袁世凱勾結,竟然也支持立憲,如果不是他們兩人在傍唆使,老佛爺也未必會受袁世凱的矇騙,實在是可恨。”

“我看老佛爺也是一時受了矇騙,不如大家一起進宮去見老佛爺,哭述陳情,請老佛爺收回成命爲是。”

“對對對,我看這樣很好,肅親王,你到是發個話啊,以爲如何?”

肅親王善耆看了看衆人,搖了搖頭,道:“我看我們就是進宮去求老佛爺,也是沒有用的,老佛爺是絕對不會收回成命,相反還會痛斥我們,所以我們就別去找這個沒趣了。”

聽了肅親王的話,房間裡頓時炸了鍋,在場的共有8人,除了主人肅親王善耆之外,其他7人是恭親王溥偉、貝勒載潤、良弼﹑溥偉﹑鐵良、榮慶、蔭昌、毓朗等人,都是滿族權貴派的骨幹人物。

在清廷下旨,決議派大臣出洋考察各國的政體經濟的當天,肅親王就這7個人招集到自己的府邸裡,協商對策。雖然在軍機改組中,滿族權貴派遭到了重創,鐵良、榮慶都被排出軍機,現在軍機處裡沒有一個人,但滿族權貴派並不太在意,畢竟現在的清廷還是滿族在當家,而滿族權貴派的絕大部份成員不是宗室,就是世襲的爵位,進不進軍機,他們對朝政都有巨大的影響力。

清廷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基本繼承了中國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但由於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因此和漢族建立的王朝還是有些不同之處。最大的特點就是還保留着一些部落政治的特色,滿族是做爲一個整體,對王朝的統治都有一定的義務和權力,並且對君主也有相當的影響力。

簡單來說清廷的皇帝首先是滿族的部落酋長,其次纔是王朝的君主,因此清廷皇帝的統治基礎是滿族權貴的支持,沒有這個支持,清廷皇帝就難以保持自己的皇權;而滿族權貴的權勢,也是建立在皇權的基礎上,只要皇權還在,那麼滿族權貴的權勢也就有了保障,雙方互相扶持,形成了一個共贏的局面。儘管在太平天國之後,漢臣崛起,但漢臣的勢力主要是在地方上,而在朝廷中樞,仍然是由滿族掌控,咸豐以後,軍機領班均由親王出任,也可以作是滿族對自身權力的鞏固。

而立憲制度,就是要限制皇權,而一但皇權受到了削弱,滿族權貴也就失去了權勢的根本,而失去了權勢的滿族會是什麼結果,只看華東政府的排滿行動就知道了,因此滿族權貴纔要竭力的阻止清廷立憲。總之袁世凱力主立憲,是爲了自保,即保住自己的權勢,也保住自己的性命,滿族權貴反對立憲,同樣也是爲了自保。

肅親王舉了舉手,道:“你們大家都聽我說,立憲的事情沒有那麼容易,老佛爺也只是答應派大臣出洋考察,並未說就要立憲,何況考察的內容也包羅萬向,並非只爲憲制,因此我以爲老佛爺是看到輿情洶洶,只能順水推舟,先派大臣出洋考察,使的是一個緩兵之計而己,這一出洋,至少也是1、2年的光景,如果遇到洋人國內有什麼事情,就是拖到3、4年也不是可能的,那時國內說不定又有其他的變動,早就忘了。要知道立憲仍是動搖我大清的根本,以老佛爺之精豈有不明白這個道理的。”

其他人聽了,也都連連點頭,認爲肅親王說的有道理,鐵良道:“王爺,我看這次立憲之計,未必那麼簡單,而且袁世凱包藏禍心,不可不防,還應極早圖之爲是。”

肅親王道:“袁世凱有野心是不假,不過要除掉袁世凱,我看到也不難,只需一獄吏既可,大清真正的威脅不在其內,而在其外啊。”

良弼道:“王爺指的是海外華人?”

肅親王點了點頭,道:“海外華人現在以然是公然割據,自設官職,那把朝廷放在眼裡,其勢之大,比當年長毛更盛,這纔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而且據我所知,在我朝中的漢臣多有和海外華人有勾結,李鴻章便是其一,他在青島投資數十萬,開了兩個工廠,可見其心意,而袁世凱和海外華人亦有交情,怕就怕朝中的漢臣和海外華人裡應外合,共同圖謀我大清的江山啊。”

這話說完後,有幾個人也緊張了起來,蔭昌道:“確實如此,不知王爺有什麼好辦法嗎?”

肅親王道:“還是那個辦法,我們要說動老佛爺,出兵遼西。”

榮慶皺了皺眉,道:“王爺,請恕我直言,出兵遼西,勢必會和日、俄兩國,及海外華人正面衝突,以我大清現在的力量,單獨對付一家都難有勝算,何況是以一敵三呢?”

肅親王呵呵笑道:“我就知道你們會擔心這個,現在俄國己被日本擊敗,因此不足爲慮,以去其一。而日本你們也大可以放心,我和日本政府的代表川島浪速己經談過了,日本不會與我大淸爲敵,而且也支持我大清出兵遼西,並承諾在擊敗俄國之後,將遼東之地歸還給我大清。”

鐵良道:“只怕日本是存心不良,大概他們是怕海外華人趁勢進攻遼東,因此才鼓動我大清出兵遼西,牽制海外華人吧。我們也不可不防啊。”

肅親王道:“昨天英國公使朱爾典也和我談過,說英國會保證在日俄戰爭結束以後,促使日本退出遼東,將東北之地仍然歸還給我大清。但要求我大清馬上派兵進駐遼西,以壓制海外華人。”

鐵良道:“王爺,洋人之言,俱不可輕信。”

肅親王道:“我也知道洋人之言都不可輕信,但現在日俄雙方在遼東爭鬥,我們如果再無做爲,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祖宗的龍興之地落入日俄之手,再不就是被海外華人所取,而朝廷出兵進駐遼西,一則可壓制海外華人,二則無論日俄那方獲勝,我們都可以趁機收復一些地方,甚致收回東北之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三則可以趁機總攬兵權,只要我們有兵權在手,又何懼袁世凱呢?”

鐵良聽了也不禁有些心動起來,他是滿人中少有的軍事人材,而慈禧也將他作爲牽制袁世凱的一枚重要棋子,因此儘管將鐵良罷出軍機,但還是讓他改任兵部尚書,仍然掌管兵權,只是鐵良一直苦於自己手裡沒有軍隊,如果能夠趁着出兵遼西的機會,掌握一支軍隊,對鐵良是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不過鐵良畢竟是有些真材實料的人,就算是日俄均不會與清廷爲敵,但海外華人也不是好惹的,別看鐵良在軍機處裡叫得兇,要求朝廷出兵遼西,但一來是知道李鴻章必會阻攔;二來出兵遼西也不是要和海外華人爲敵,只是控制錦州以外的地區。而真要和海外華人爲敵交戰,鐵良還真沒這個膽量。

於是鐵良道:“王爺,各位,不是我長海外華人的威風,以朝廷現在的實力,要和海外華人爲敵,恐怕還有些力所不逮啊。”

肅親王呵呵笑道:“鐵良說得不錯,不過我己早有安排,不瞞你們說,我己安排人手暗中潛入山東聯絡各地府士紳鄉豪,準備舉旗起事;在上海則是佈置下了一批江湖奇士、武林豪傑,只等時機成熟,就要在海外華人的上海新區裡大鬧一場,最好是能夠殺死幾個海外華人,一則是讓海外華人知道我們的厲害,二則是在海外華人的老家裡鬧,讓他們分不開身來管別的事情,那時我們出兵進駐遼西,還怕海外華人嗎?”

其他人聽了,也都大爲意外,因爲誰都沒有想到,肅親王竟然還有這麼一手,這些人裡面,以鐵良、榮慶、良弼三人算是有些才幹,這時也都不禁暗自驚訝,肅親王雖然在幼年有尚武之名,但由於和皇宮的血脈較遠,因此成年之後,並沒有向恭親主、醇親王、禮親王、慶親王那樣擔任重職,一直到庚子國變之後,纔出任崇文門正監督、工巡總局管理事務大臣等職務,但這幾年來,除了博得一個爲官廉潔、體恤下情的名聲之外,到也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卻沒有想到競然有這樣的氣魄,在暗中幹出這樣的事情來。

而毓朗還有些遲疑,道:“這樣就行嗎?”

肅親王道:“如今我大清正是多事之秋,國家動搖,我等身爲朝廷宗室、勳臣,當竭盡全力,保全大清江山,共渡危機,現在正是一個大好機會,如果還敢放一搏,而是仍然畏首畏尾,等到大廈傾倒,只怕是悔之晚矣。”

鐵良聽了,也不禁豪氣上涌,道:“好,王爺,我贊同你的建議,這次怎樣也要搏一搏。”

鐵良這一帶頭,榮慶、良弼也立刻道:“我們也同意王爺之議。”

其他人見了,也都紛紛表示對肅親王的支持,肅親王也不禁大喜,道:“好,我們馬上聯名給朝廷上折。”

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一九三章 訪問英法(四)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二零七章 奇襲威海衛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五七五章 力排衆議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十七章 海軍編制(一)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