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

俄國的計劃是把錦州交給華東政府,將華東政府的軍事力量引入到中國東北地區,這樣一來華東政府和日本的合作關係肯定就徹底破裂,而中國東北地區則成爲三方勢力互相牽制的局面,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也不能再肆無殫的進攻俄軍,對持恐怕會長期存在下去,因此日本有很大的可能會選擇以現在狀態停戰。這也是俄國能夠獲得的最體面結束戰爭的方式。

如果引入了華東政府進入東北地區之後,日本還不打算住手,俄國還可以想辦法和華東政府聯手,只要再向華東政府讓出一些利益也就夠了。當然,這些都是俄國的想法,但未來的發展未必會朝俄國希望的方向發展,因爲俄國和華東政府之間也矛盾也是不可調合的,這次完全是互相利用,隨時都可能翻臉,讓華東政府進駐錦州之後,也許華東政府還會和日本聯手對付俄國,或者他們雖然不聯手,但仍然各自對俄作戰;或者華東政府仍然按兵不動,坐視俄國和日本繼續火拼下去,因此俄國對進駐錦州的人民軍數量提出了限制,也控制介入東北地區人民軍的力量,可不希望在東北地區己經有了日本這隻狼,又引進來一隻虎。

但現在俄國又急切的希望人民軍儘快進駐錦州,好平衡日本的優勢,改變東北的局勢。因此對推進談判十分積極,就差求人民軍快點進駐錦州了。

由於華東政府對外的信息不暢,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還以爲俄國是有什麼陰謀,但後來從德國知道俄國國內己經亂了,這才知道俄國要急着將華東政府拉入東北的用意,而且從舊時空的經驗要看,這次俄國的內亂動靜確實不小,沙皇羅曼採夫王朝還真就差一點挎了臺,也就放了心。

而俄國提出的進駐錦州的人數限制,華東政府認爲也是可以接受的,反正先把錦州拿下來再說,以後再向錦州增加兵力,還不是自己說了算,華東政府纔不會真的守着這個協定。

既然雙方都沒有異議了,自然立刻就簽定了協議,俄國要求華東政府在5天以內就進駐錦州,而華東政府也是怕夜長夢多,因此也答應了下來。

協議簽定之後,華東政府立刻着手製定進駐錦州的計劃,雖然從山東到錦州的距離並不算遠,如果走海路大約300公里,而且渤海又是內海,因此在5天內把軍隊運送到錦州,時間是完全足夠的。

但錦州並非臨海城市,雖然離海邊並不遠,還需要在錦州附近找一個港口,做爲海路的靠岸點,當然這個地點也並不難找,華東政府最終選定的是錦州西南約50公里的葫蘆島。在舊時空裡,葫蘆島就是遼西走廊上最主要的港口,水深港闊,可以停泊萬噸級別的船隻。雖然現在葫蘆島還只是一個小碼頭,但目前也夠用了。

進駐錦州的軍隊到並不難,至少現在陸軍的15個常備師都在集中訓練,隨時都可以拉出幾個師來,運輸也不是大問題,海軍的軍艦也是隨時可以出動。但儘管錦州不是華東政府加入戰爭的介入點,但由於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在華東政府正式加入戰爭以後,肯定會是一個戰鬥的發起點,因此在錦州的駐軍絕不會是1、2個師的兵力,至少是野戰軍的編制。

雖然現在陸軍還沒有設野戰軍的編制,但如果真的參戰了,是肯定需要這一級編制的,而且在擴軍的時候就己經考慮好了,一個野戰軍的編制爲3-4個師,加上1-2個軍屬獨立作戰團,2-3個預備團組成,兵力大約在5萬左右,以1個甲種師,1-2個普通師爲核心,鋪以部份後備軍隊,這樣整個陸軍可以編制出5-6個野戰軍,作爲參戰部隊的主要編制。而5個甲種師的師長,實際就是當未來野戰軍的司令員培養。

按照計劃,野戰軍應該是在3月份左右開始編制,但現在因爲突然出現了進駐錦州的機會,因此野戰軍的編制也要提前了,軍委討論之後決定,首先由第2師,第6師,第10師組成第一野戰軍,以後再配備1個後備師和團級部隊。司令員暫時由第2師的師長丘亞輝兼任。

本來第一支野戰軍的編制先應是由第1師爲核心組建,但原第1師的師長羅嶽去了海軍陸戰隊,繼任師長的是原副師長劉鐵,在資歷上和其他甲種師的師長相比,顯然要差了一截;而且第1師被抽調到海軍陸戰隊的骨幹人員是最多的,對戰鬥力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只能先以第2師爲核心成立第1野戰軍。

當然現在不可能將第1野戰軍都拉到錦州去,首先只出動第2師,而且由第2師的副師長冉潤峰代理師長的俱體工作。邱亞輝留在青島負責第1野戰軍的編制工作。

而第2師的俱體安排是,由第1團進駐錦州,這樣也滿足俄國提出的3000人的限制,由第3團駐守葫蘆島,第2團和師屬的其他部隊則駐紮在錦州以西的塔山地區,這裡即可以保護錦州的側翼,也能掩護葫蘆島的。

而除了軍事人員以外,還組織了300餘名行政人員,500餘名警務人員一起去錦州,一方面是在錦州立足,另一方面也是以錦州爲跳板,爲以後進入東北地區作準備。另外還需要大約1500名工程人員,用於擴建碼頭,修建從葫蘆島到錦州的鐵路、道路,以及沿路的要塞。

1905年2月4日晚,海軍派山第1巡洋艦分隊和第1驅逐艦分隊擔任護航,從煙臺港出發,護送第2師第1團進駐錦州,隨行的共有12艘運輸船,除了1團之外,還有約500餘名工程人員和相應的工程材料。第二天中午12點到達葫蘆島。

這時俄軍在葫蘆島駐守的軍隊只有60人,兩艘還不到100噸的小炮艇。原來日俄開戰以後,清廷宣佈中立,並且劃定了交戰區,基本將整個遼東半島都劃爲日俄兩國的交戰區,而遼西地區則不在交戰區內,則計劃在遼西地區駐軍,以防戰火蔓延到關內。但俄國並不承認清廷劃定的交戰區,也堅持拒絕清軍在遼西地區駐紮,禁止清軍越過山海關,並且威脅清廷,如果清軍出關,那麼俄國將出動大軍進駐關內。

清廷唯恐觸惱俄國,真就不敢派軍隊出山海關駐紮,一直到1904年5月,俄國的戰事不利,清廷才又和俄國進行交涉,俄國才讓步允許清軍出關,在朝陽縣、古北口等一帶地區駐紮,但只許駐紮一個營的軍隊,而且不得越過駐紮範圍。其實這時俄國在遼西地區的總兵力還不到1千人,如果清廷稍稍強硬一點,就可以將俄軍全部趕出遼西地區去。

而看見了人民軍的船隊之後,守衛葫蘆島的俄軍也不禁嚇了一大跳,因爲俄軍已經接到了通報,知道要讓人民軍進駐錦州,但總兵力只有3000人,怎麼來了20多艘船,而且其中的軍艦有10餘艘,這到底是有多少人?肯定不止是3000人的。

這時艦隊己經駛近到距離碼頭4、5公里的地方,向碼頭髮出旗號,一面表明身份,一面要求碼頭派引導船來引導軍艦船隻停靠。

但負責守衛葫蘆島的中尉杜達耶夫這時卻有些遲疑了起來,心裡隱隱的感覺到對手似乎來者不善啊,因此杜達耶夫下令,要求對方先派代表上岸,和自己交涉清楚再說。

岸上的旗號發出之後,時間不長,只見對方的不少船上都放下了小艇,裝載着士兵向岸邊划行過來,杜達耶夫數了數,共有10艘小艇,每艘艇上大約有30人左右,而且都是全副武裝,就是用腿肚子想,也知道他們絕對不是上岸來交涉的。

這時身邊的一個俄兵道:“中尉,他們好像並不怎麼友好,要不要開火阻止他們。” 而其他幾名俄兵聽了,也都有些躍躍欲試的樣子。

好在是杜達耶夫的頭腦還算清醒,阻止對方?怎麼個阻止法,現在碼頭上的俄兵一共才30多個人,連碼頭都站不滿,而對方這一輪就有300人左右?阻止得了嗎?雖說在碼頭上還有兩座簡易的炮臺,有幾門前裝式的老舊火炮,而對方有10餘艘軍艦,這時的炮口全都指向碼頭,至少有3、4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杜達耶夫毫不懷疑,對方一輪齊射就可以將碼頭徹底催毀,而且自己是確實收到了命令,要將錦州移交給對方,因此在這個時候還是不要多事爲好。

其實在出發的時候人民軍一團團長鄧忠漢、第1巡洋艦分隊司令路凱都己經得到了軍委的授權,如果俄軍阻止人民軍上岸,那麼也就不用客氣,立刻強行登陸,甚致不惜和俄軍開戰,畢竟己經走到了這一步,華東政府也沒有可能回頭,反正留守在遼西的俄軍也不多,如果真的打起來,也就當是華東政府提前參戰吧,而俄國的態度更是不用考慮。因此俄軍沒有派出引導船,反而要求人民軍派人上岸交涉時,人民軍一口氣就放下了兩個連的部隊登岸,並且還放下兩艘小艇,測量水道,爲船隻靠岸做準備。

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六五三章 撤僑(五)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四七六章 山海關之戰(五)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四七八章 山海關之戰(七)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區(八)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戰(八)第一章 最終協商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六零一章 應對計劃(上)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四四三章 進京(十)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