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

確認擊斃了林迪漢之後,李立新並沒有對那兩個女人痛下殺手,而是立刻下令撤退,帶領着部隊退出了林迪漢的府宅,並且命人通知其他幾路人民軍,也都全部撤出林迪漢的府宅裡。

等李立新帶領部隊退到大街之後,天色己經放亮了,李立新左右看去,只見大街上盡是村人的屍體,而且這時村裡到處都是火光,有些房屋甚至已經完全燃燒起來。

其他各部隊都從林迪漢的府宅裡撤出以後,互相簡單的進行了碰頭,原來其他幾路部隊也都各有斬獲,擊斃了林迪漢的兩個兒子,李立新對這個結果也十分滿意,這一次出擊的戰略目地己經達到了,再多作殺傷也無益於事,於是李立新也決定全部撤退出烏提那村。因此李立新拔出信號槍,向空中連續打出了三發黃色的信號彈,向全村部隊發出了撤退的信號。

於是各部隊紛紛脫離戰鬥,撤出了烏提那村,並且在昨夜宿民的樹林裡聚集,經過查點之後,在戰鬥中共有1名人民軍戰士和3名農場護衛陣亡,不過遺體均被帶出來,這也是陸軍犧牲的第一名戰士,而且還有5名農場護衛失蹤,誰也不知道他們去那裡了。畢竟農場護衛訓練的時間還短,因此在行動中難免會跟不上人民軍。另外還有20多人受傷。

不過這樣的傷亡己經是微乎其微了,而戰果已經無法統計,但擊斃了林迪漢父子三人,就己經是最大的戰果了。因此李立新也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又等了半個小時,到是有2名失蹤的農場護衛找來,根據他們說親眼看見另外兩名失蹤的農場護衛己被村民所殺,還有一個人則誰都不知道他的行蹤。

而李立新也決定不再等下去,於是下令全軍撤退,帶着陣亡的士兵遺體返回農場。

整個戰鬥過程大約用了1個半小時,而蘇卡部落的其他四個村子卻都沒有一點動靜。其實另4個村子離烏提那村都不遠,最遠的也只有4、5公里,近的只有2公里多,因此也不可能不知道烏提那村裡發生的事情,但在前幾次戰鬥中,蘇卡村徵調的士兵大多都是從另4個村來的,每個村都損失了不少的勞動力,而逃回來的人則極力的宣揚人民軍的可怕,結果這4個村都對人民軍產生了不小的恐懼心理。

另外在部落內部也是分三六九等,也有矛盾,以林迪漢代表的部落權貴階層基本都住在烏提那村,而另4個村子則都是部落平民,雙方天生就是對立的,只是在對外方面還能保持一致。但最近連續三次出擊,不但一點收穫都沒有,反而是損失慘重,要說4個村的村民沒有怨氣,也是不可能的。因此雖然知道烏提那村遭到襲擊,4個村的村民根本不想來救援,雖然有兩個村裡也有人出面組織,但響應的人卻寥寥無幾,結果也只好作罷。

後來經過查點,烏提那村共計死亡了500餘人,酋長林迪漢父子三人全部喪命,不僅使蘇卡部落元氣大傷,還留下了後繼無人的局面,結果不到兩年的時候,蘇卡部落就被周邊的幾個部落給瓜分了。

回到農場以後,人民軍受到了農場華人的盛情歡迎,因爲這是爪哇華人少有的主要對土著發起的報復行爲,因此大多數華人都覺得是爲自己出了一口氣,而且人民軍以200餘人的兵力,竟然挑了一個部落,也讓爪哇華人對人民軍的信心更足。並且又給陣亡的人民軍戰士,

不過兩名指揮官李立新、錢國玉卻並不輕鬆,因爲這場戰鬥中出現的新問題,既對敵對國家或勢力的平民進行打擊,怎麼才能爲自己找到一個讓士兵們信服的理由,但這個問題不是這支人民軍部隊能夠解決的,因此李立新也將這個情況向青島方面進行報告,讓青島方面想辦法解決處。

而在第二天,李立新從荷蘭海軍的俘虜中找了一名上尉,讓他給自己帶一封信給羅斯布魯總督,向他確認人民軍對攻擊蘇卡部落的事情負責,意在報復蘇卡部落對爪哇華人的迫害,並且警告爪哇的各土著部落,立刻停止對爪哇華人的迫害行爲,否則人民軍必將展開報復,蘇卡部落就是例子。

收到了人民軍的信之後,荷蘭殖民政府也不禁大爲震驚,人民軍的手段之嚴厲,行動之果然,都大大超過了殖民政府的預想,整個殖民政府也不禁憂心匆匆,誰知道人民軍下一步還會有什麼更爲激烈的行動。而殖民政府經過協商之後,還是決定將這一事件告訴給英國人。

雖然知道上次會面雙方不歡而散,但現在殖民政府畢竟還需要依靠英國,而且對英國還抱有一線希望,畢竟爪哇真的亂了,對英國也並不是好事。因此殖民政府希望英國艦隊能夠出面,壓制一下海外華人,讓他們的行爲能夠收斂一點。

英國艦隊司令官漢密爾頓收到了殖民政府的報告之後,也沉默了好半天沒有說話,因爲在英國艦隊到達爪哇的第二天,就發生了海外華人主動出擊,進攻蘇卡部落的事情,這明擺着就是打英國的臉,也是告訴英國,海外華人根本沒有把英國艦隊的到來當一回事,該出手就出手,想打誰就打誰。這也表示爪哇的局勢,確實有失控的危險,畢竟如果海外華人這樣隨意攻擊爪哇的土著部落,必然會使爪哇陷入混亂,這對英國當是沒有好處的。

只是現在漢密爾頓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要求殖民政府停止排華行動是不可能的,這到不是殖民政府不願意,其實現在殖民政府也希望立刻停止,但排華行動一但開始了,就很難是說停就停的,因爲排華的主力是地方土著,殖民政府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十分有限,而且殖民政府也不能強迫土著部落停止排華行爲,那樣勢必就將得罪爪哇的地方勢力。

而要求海外華人剋制行動,則更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英國直接干涉,和人民軍直接開戰,但這是對英國最不利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漢密爾頓也只能靜觀其變,耐心的等待着局勢的變化,但有一點底線是不能被突破的,那就是海外華人絕不能進攻巴達維亞。

接下來的三天,雙方都相安無事,殖民政府盡力從各地徵集軍隊,準備和人民軍的戰鬥,而各地的軍隊也都陸陸續續到達巴達維亞,總計己聚集了3500餘名士兵。殖民政府在爪哇的全部正規軍隊只有6000多人,當然絕大多數都是爪哇人,不過畢竟是正規軍人,接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武器裝備也是目前世界的主流武器,因此戰鬥力要遠遠強於土著部落。

而殖民政府也對這樣的兵力十分滿意,認爲力量己經積聚得差不多了,可以向農場發動進攻了,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進攻農場的同時,防止人民軍海軍從海上進攻巴達維亞,雖然英國軍艦駐泊進巴達維亞港口,就己經表示他們不會允許海外華人從海上進攻,但也有必要和英國人再溝通一次,以確定英國艦隊的底線。

於是殖民政府向英國艦隊發出了希望協商的意向,不過英國艦隊回覆殖民政府,原來英國艦隊的後續艦隊將在明天到達巴達維亞,這支艦隊共有14艘軍艦組成,包括9艘軍艦,5艘運輸補濟艦,而艦隊的核心是兩艘老人星級戰列艦,光榮號、阿爾比翁號;兩艘百夫長級戰列艦,百夫長號、巴爾勒號。這4艘戰列艦到來,再加上現有的老人星號,海洋號,英國艦隊集中了6艘戰列艦,實力以經超過了二年以前的德國遠東艦隊。因此漢密尓頓建議殖民政府,等英國艦隊到齊之後再進行協商。

英國艦隊的實力增加,對殖民政府來說當然是好事,雖然英國艦隊不會主動幫助殖民政府作戰,但如果實力增強了,不僅可以壓制住人民軍的海軍,而且還可以對人民軍形成巨大的威攝力。

第二天一早,漢密爾頓就帶領着5艘英國軍艦出港,去迎接英國的後續艦隊,而殖民政府爲了表示對英國艦隊的歡迎,也派出阿姆斯特丹號,隨英國艦隊一起出港,只是和英國艦隊保持一定的距離。

出港之後,向西北方向駛出了十幾公里的距離,就可以看見遠方出現了軍艦的影像,而漸漸近了,可以看淸桅杆上飄揚的英國米字旗和英國皇家海軍軍旗。漢密爾頓的艦隊也趕上去和對方匯合,組成了一支龐大的艦隊。

赫爾維格心裡也不由得感概萬千,以英國艦隊這樣的實力,擊敗人民軍艦隊完全是易如反掌,要是荷蘭也擁有這樣的艦隊該有多好,可惜當年“海上馬車伕”的輝煌時代己經一去不復返了,只能夠乞求英國艦隊的庇護,想到這些,赫爾維格也不禁嘆了一口氣,下令阿姆斯特丹號向對方的旗艦致意,很快就收到了對方的回覆致意。赫爾維格下令軍艦轉向,爲英國艦隊引路。

但就在這時,瞭望臺發來了警告,在北方發現了不明艦隊。赫爾維格趕快向北方看去,果然見在海天交界的地方,出現了十幾艘軍艦的桅杆。

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四十章 火炮陣地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六八六章 結束戰爭(七)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六八五章 結束戰爭(六)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六五一章 撤僑(三)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二四七章 天誅(四)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