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

袁世凱和李經方回到北京之後,首先將和秦錚會談的結果向軍機處進行了彙報。其實結果早己經用電報發回到北京。幾位軍機大臣看了以後,也都十分高興,因爲按照海外華人的提議,清廷在這一場戰鬥中承擔的風險極底,而大部份的風險都被海外華人擔了,那麼朝廷的日子也就好過些,而朝廷的日子好過了,各位軍機大臣的日子當然也就好過了。

不過在高興之餘,衆人又都不敢太相信,海外華人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好說話了,主動幫朝廷解套,自己去扛風險?這裡面還有沒有什麼別的事情,因此軍機處也就沒有急於向慈禧、光緒彙報,而是等袁世凱、李經方從青島回來,問個詳細情況再說。

當然袁世凱、李經方彙報的情況和電報裡說的差不多,只是詳細了一些,因此等他們說完之後,慶親王道:“你們說這海外華人圖個什麼呢?”

還是李鴻章一語道破了海外華人的目標,道:“還能圖什麼,不就是瞄着東三省呢?”

衆人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如果海外華人真的擊敗了日俄兩國,那麼東三省還不真就是他們的了嗎?他們是肯定不會把東三省再交還給朝廷,最多就是和山東一樣,在表面上受朝廷的節制,甚致找幾個人出來任職,但在東三省卻是另搞一套。

其他人還沒怎麼樣,鐵良頓時就急了,道:“東北乃是我大清的龍興之地啊,豈能讓海外華人侵佔,各位中堂,我們說什麼也不能讓海外華人再把東北變成第二個山東啊。”

他的話剛說完,發現李鴻章、王文韶、張之洞、趙舒翹都用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眼光中帶出情緒有五分不屑,三分嘲弄,還有二分則是惱怒,由其是王文韶,還微微嘆了一口氣。

鐵良心裡也不禁有些惱火,雖然現在軍機處裡的大臣滿漢各佔4席,但由於榮祿在家裡養病,使滿軍機失去了主心骨,儘管4位漢軍機並不是鐵板一塊,但都是老司機,在很多事情上根本就不用商量,幾句話幾個眼神就能夠達成利益交換的默契;而剩餘的滿軍機中,領班慶親王根本就是個應聲蟲,只會利用軍機領班的身份撈錢,而對所有的軍國大事都隨聲附和,從來沒有自己的準主意,而榮慶、鐵良都是新晉,無論是資歷、見識、經驗都不及4位漢軍機,因此經常被4位漢軍機耍得團團轉。

現在鐵良也不知自己是那句話說錯了,惹得他們這樣看自己。因此又忍不住道:“各位中堂,你們這樣看我做什麼,難到我說得不對嗎?”

王文韶道:“鐵中堂,現在東北還是被俄國人佔着吧?海外華人還沒有佔據東北吧?”

鐵良點了點頭,道:“是啊!”

王文韶道:“那不就着了嗎?我們現在能夠趕走俄國人,重新奪回東三省嗎?”

鐵良怔了一怔,終於搖了搖頭,沮喪道:“不能。”

王文韶笑道:“現在東北又不在海外華人手裡,而我們又沒有能力趕走俄國人,還擔心什麼海外華人佔據東北呢?與其操這個心,不如想想我們怎麼才能趕走俄國人,奪回東北,那不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嗎?”

其實李鴻章、王文韶、張之洞、趙舒翹都清楚,現在是俄國、日本、海外華人三方爭奪東北地區,而清廷根本就沒有上牌桌的資格,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拖一天算一天,只是都不說出來裝不知道罷了。只有鐵良傻呼呼的把這層窗戶紙給捅破了。

這時袁世凱道:“各位中堂,現在我大清外有列強環視,內有強藩於榻邊,危急存亡,而唯今之計,朝廷只有成立練兵處,讓各省俱照北洋新軍之法,統一訓練軍隊,以加強兵備,只有將新軍練成,朝廷方纔平亂於內而禦敵於外,在下己經寫好摺子,準備上奏朝廷,還請各位中堂多多扶襯。”

鐵良“哼”了一聲,並沒有說話,其實關於成立練兵處的事情,袁世凱在朝中己經吹過幾次風了,而鐵良是最堅決反對的大臣,原因也很簡單,一但成立練兵處,肯定是袁世凱出任會辦大臣,豈不是執掌了全國的兵權,朝廷好不容易纔解散了湘軍,又瓦解了淮軍,可不能再出一支“袁軍”。

不過慶親王道:“既然是寫好了摺子,就先呈給軍機處吧,等軍機處看了以後,再轉呈給太后和皇上。”

一天的政務處理結束以後,李鴻章纔回到自己的家裡,吃過了晚飯之後,李鴻章把李經方叫到面前,道:“你馬上準備50萬兩銀子,馬上匯到上海,交給杏蓀(盛宣懷)。”

李經方怔了一怔,道:“父親,您突然準備這麼多銀子做什麼?”

李鴻章看了他一眼,道:“再發電報到南京給幼樵(張佩綸),讓他拿30萬兩銀子,到青島去辦個工廠,並且最好在青島買一處房產, 至於工廠經營什麼,可以和杏蓀商量,管理的事務都交給杏蓀處理,他就到青島去一趟,和海外華人見個面,在工廠裡掛個名就行了,也不用住在青島,而以後工廠的股份,幼樵和菊藕(李鴻章之女,名經璹,字菊藕) 各佔3成, 你佔4成, 剩下的20萬嘛,等海外華人蔘戰之後,叫他捐給海外華人,資助軍用。”

李經方不僅身體一震,他也不是笨人,立刻就明白了李鴻章的意思,這是明顯是在對海外華人的示好,甚致可以說是己經站好了支持海外華人的,因爲還有自己也在工廠裡參了股。說得直白一點,一但李鴻章去世了,那麼李經方、張佩綸、李菊藕就可以直接投靠海外華人了。

雖然說李經方對海外華人也有一定的好感,但李鴻章這樣完全一邊倒的做法,還是讓李經方十分意外,雖然李經方知道父親決不會辦冒失的事情,但還是忍不住道:“父親,我看我就不用參股了吧,就讓幼樵和菊藕出面,也就行了。”

李經方在不在工廠裡參股,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因爲女婿畢竟還是外人,如果只有張佩綸和李菊藕參股,那麼只能算是李鴻章對海外華人示好,而李經方參股,就表示李鴻章正式站隊了。

李鴻章瞪了他一眼,道:“你懂什麼?我來問你,如果海外華人和日本聯手對抗俄國,是誰勝誰負?”

李經方想了一想,道:“應該是海外華人和日本更強一些。”

李鴻章又道:“如果是海外華人和日本相鬥呢?”

李經方想了一想,才道:“應該是海外華人要稍性一籌吧。”

李鴻章點了點頭,道:“這就是海外華人的如意算盤,先聯合日本擊敗俄國,再單獨擊敗日本,最終獨佔東北之地。”

李經方道:“就算海外華人佔據東北之地,又當如何?莫非他們就要真的自立爲王了嗎?”

李鴻章嘆了一口氣,道:“海外華人早己不臣於朝廷了,只是表面上維持罷了,而他們若是真的佔據了東北之地,必然不會再求這樣的表面維持,必然會公開自立,何況朝廷還給了海外華人這樣的機會。”

這一句到讓李經方有些摸不着頭腦,道:“朝廷怎麼給了海外華人機會。”

李鴻章“哼”了一聲,道:“日俄兩國交戰,是爲了爭奪東北之地,而朝廷對此卻毫無作爲,置身於事外,若是往日或還可以罷了,但現在海外華人卻出兵東北,抗擊日俄,你叫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海外華人,歷年以來,朝廷屢屢喪地賠款,早己大失人心了,庚子國變,更是失德於天下,而海外華人初來乍到,卻能力抗八國聯軍,保全中華不亡,如果再能擊敗日俄,收回東北,聲望之高己足以壓倒朝廷,那時海外華人又豈還會維持這表面臣服,必會自立爲主,而力指朝廷失德,何況他們本來就善於鼓動人心,又是前朝遺民,非大清治下之民,亦不爲謀反,只要高舉恢復漢統的大旗,還怕人心不附嗎?而且海外華人在山東力主土地改革,此舉雖然得罪地方豪強,卻可以收買天下百姓之心,因此只要海外華人挾收復東北之威,舉旗振臂,衆者必如雲集。”

李經方聽了之後,也不由得驚出了一身冷汗,連聲音都有些發顫,道:“父親,難到海外華人如此舉動,己是爲了日後之舉?”

李鴻章點了點頭,道:“那是自然,只可惜滿朝大臣,竟無一人能夠看透海外華人的用意。”

李經方遲疑了一下,道:“父親爲何不提醒朝廷?”

李鴻章又看了他一眼,道:“提醒了又有何用,難道朝廷還敢出兵東北嗎?你連這一層都看不出來,真是枉跟了我這麼多年?”

李經方也不禁有些尷尬,其實他十分清楚,現在的朝廷根本就沒有勇氣向東北出兵,李鴻章就是提醒了也沒有用,相反還得罪了海外華人。

這時李鴻章又道:“所以海外華人擊敗日俄,收復東北之時,也就是他們完全自立之日。” 說着,又輕輕嘆了一口氣,道:“大淸是保不住了,我這若大的年紀,也沒有幾天活,但卻要給你們,還有李家的子孫留一條後路,你可明白?”

李經方到底也是明白人,雖然他對清廷仍有一定的忠誠度,但也不會陪着淸廷一起殉葬,相反他對海外華人也很有好感,甚致是十分敬服,而且他在清廷的官職都是虛銜,並沒有實際的差使,因此對於轉投到海外華人的旗下,到也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第二天,軍機大臣連袂進宮,面見慈禧和光緒,說明了海外華人的態度。而聽了海外華人的建議以後,慈禧也禁不住喜形於色,當場就決定“照這麼辦”。現在的慈禧不僅是沒有開戰的勇氣,而且根本就不想多事,也就是能安穩過一天就算一天,慈禧也十分清楚,自己都是快70歲的人了,還能活幾天,只要是能夠把安穩的日子熬到自己閉眼,身後的事情自己就不管。而光緒心裡本來還有些不甘,但想到現在淸軍的戰鬥力,根本就沒有資格參與這場賭局,因此也終於沒有開口。

而這時慶親王又呈上袁世凱建議成立練軍處的摺子,慈禧只是道:“這兵是要練的,但怎麼個練法,軍機處也要拿個準主意,摺子先放下吧,等軍機處議好以後再說。”

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六八三章 結束戰爭(四)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二八八章 年終會議(四)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三一九章 騎軍(三)第七二四章 歸國(四)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穿越艦隊簡介一054A型護衛艦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一九三章 訪問英法(四)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一三二章 海軍假期(三)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動(十二)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四四三章 進京(十)第三五七章 徳國特使(五)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十九章 自沉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二章 制度(一)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