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

參觀完了現場之後,詹天佑隨姚善學來到現場指揮部,瞭解膠濟鐵路工程的施工組織管理安排。穿越者的施工管理,是以項目負責人爲項目總負責,整體控制管理項目的進度、質量、造價;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的施工管理,下設有施工、監理、材料、資料、安全五個大部門,各部門均直接對項目經理負責,各施其責,各管一塊,由項目經理負責總協調。

而且每週、月、季均招開項目會議,讓各部門全面瞭解工程進度情況,對前期工程中發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對下一步的施工提前佈置準備,做爲事先防範,極時發現,迅速處理,總結經驗,對重點、難點施工段提前準備,集中力量,做到工程順利進行。

聽完了姚善學的介紹之後,詹天佑也佩服不己,因爲他也搞了幾十年的工程,而這樣完善的施工組織管理制度,卻真的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果說剛到青島時,詹天佑只是佩服海外華人建設現代工業化的理念,那麼現在詹天佑對海外華人的執行、管理、甚至是工程技術能力也是由衷的敬服,如果不是有極高明的工程技術能力,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工程管理制度的。

其實在穿越者中有大量的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因此工程管理的經驗極爲豐富,雖然沒有專業的修建鐵路技術人員,但工程管理的制度和方式卻是相通的,完全可以將穿越者的這些經驗應用到鐵路工程上來,而且穿越者的工程管理經驗要比這個時代領先一百餘年,無論是施工組織計劃,工程管理組織構成、安全施工、後勤保障,都極爲完善成熟,決不是這個時代所能相比的。詹天佑本身既是工程技術人員,也是工程管理人員,自然是十分清楚穿越者的管理制度的先進性,如果自己能夠在這種工程管理制度下進行工程建設,自己恐怕是可以節省大部份的管理精力,而將主要的精力都投入了工程技術方面來。

一直在鐵路施工現場留到下午三點多鐘,詹天佑才和姚善學一起離開施工現場,回到青島。而當天晚上,詹天佑也思考能不能將海外華人的施工管理制度引用於清廷的鐵路工程上來,就算是不能完全引用,但也力爭能夠做到部份移植,不也經過一番思考之後,詹天佑十分悲催的發現,海外華人的這些施工管理制度幾乎都不可能引用到清廷中來,既使是引用一部份,在俱體的施工中恐怕也是有名無實,成爲一紙空文。

而原因就在於海外華人是全部都認同這一套施工管理制度,因此能夠在工程建設中完全慣徹實施;而在清廷一邊,能夠接受這些觀念的人恐怕只有自己,其他人那怕是盛宣懷,也是指望不上的,但自己僅僅就是一個技術人員,最多隻能算項目經理,還不是項目負責人,更不是投資方,根本不能決定在工程中全面慣徹這些管理制度。

想通了這一點,詹天佑也不覺有些情緒低落,這才發現想在清廷的體制下做些實事確實是太難了,以前是沒有海外華人做對比,到還不怎麼覺得,而現在看了海外華人的工程建設和發展規劃之後,詹天佑才真真切切的有了強烈的感覺。

隨後的幾天,詹天佑又在青島陸續參觀了發電廠、造船廠、希望學校等地。

發電廠也是華東政府五年計劃中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華東政府趕超歐洲,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建設項目,因爲這個時代正是以煤碳能源、蒸汽機動力爲標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尾聲,而以電力、內燃機爲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纔剛剛開始,各國幾乎都在同一起跑線上,而穿越者還有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現在發電廠是釆用火力發電技術,這也是目前世界最普及、技術水平最低的發電技術,發電機組當然都是從德國進口。華東政府共計進口了8套發電機組,每套發電機組的發電的容量爲2500千瓦,現在己安裝好了4套發電機組,以2套爲一組,進行交替發電,總髮電容量爲5000千瓦。等全部8套發電機組全部安裝到位之後,將以4套發電機組爲一組,總髮電容量將達到1萬千瓦。而在五年計劃內,發電廠還有第二期建設,將再引進8套發電容量爲5000千瓦發電機組,將使發電總容量達到3萬千瓦。

而在加上在濟南,天津建設的發電廠,預計在五年計劃結束之後,華東政府的發電總容量將達到4-5萬千瓦,併力爭將電力通到山東省的主要城市。

雖然在穿越者的那個時代,4、5萬千瓦的發電量也就只是一個大型社區的用電量,但在這個時代的中國,這卻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因爲在舊時空裡,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前,整個中國的發電容量也只有2.7萬千瓦左右。

其實現在青島的用電需求並不大,主要還是照明用電,只有穿越者纔有少量的電器,而發電大多都是接在幾艘穿越軍艦上,使這幾艘軍艦在靠泊的時候不用開啓發動機供應軍艦的電力,這樣也可以減少軍艦發動機的消耗。而在發電廠建成以前,這幾艘現代軍艦在靠泊時,都是接在客滾船或是太湖艦的電源上,因爲現在主要是要保障五艘軍艦的使用壽命。

當然這幾艘軍艦也用不了多少電,目前的發電能力也就夠了。但從長遠來看,電力的發展畢竟是大勢所趨,而且在未來的工廠中,也要逐步多釆用電力設備。而工業用電纔是真正的用電大戶,因此現在也是爲了將在大規模使用電力做好充份的準備。

電力傳輸技術方面,華東政府暫時釆用的是直流輸電技術,因爲目前發電廠主要是在青島範圍內輸電,釆用直流輸電技術也是夠了,而且直流輸電技術還有造價低,結構較簡單,輸電的功率和能量損耗小,通信干擾小,輸電線的功率和電流的調節控制比較容易並且迅速,可以實現各種調節、控制等優點。

而在下一步的電力發展中,將採用交、直流輸電線的並列運行,以交流輸電技術用於遠距離的電力傳送,而短距離內,則仍然釆用直流輸電技術,利用直流輸電的快速調節,控制、改善電力系統的運行性能。

電纜的鋪設方式爲,在人口居住區在原則上是採用地下管道鋪設,但在一些老城區,也可以釆用電線杆架設的方式;而在城市之間的電纜則採用高壓電線杆架設的方式。由於青島是一座新興的城市,因此在城市規劃中,己經設計了電纜的管網,雖然實現了電力照明化,但在城區裡是看不見電線杆和凌亂的電纜。

而青島造船廠的一期建設己經全部完工,並且建造了一座180*36米、160*32米的船塢各一座,6000噸級的船臺2座,3000噸級的船臺2座,只從硬件設施來說,青島造船廠己經能夠建1.5萬噸的大型艦船,當然技術能力又另當別論了。

現在船廠的主要工作是對現有的軍艦、運輸船進行修護和改造,另外幾艘現代軍艦也將輪流進塢進行全面的維護保養,畢竟穿越己有1年半的時間,幾艘穿越軍艦的狀態也差不多到了極限,好在是穿越軍艦出動的機率還並不大,因此機械損耗還不算嚴重,只要進行一次全面保養,當然也需要更換少量的零配件,也就基本可以恢復到比轎好的狀態。而維護保養所用潤滑油、清洗劑、防鏽劑、防凍劑等物資,在各艘軍艦上也帶了一些,有些在這個時代能夠找到代替品,也基本夠用了。

不過接受維護保養的只是5艘作戰軍艦,補濟艦太湖艦和船塢登陸艦長白山艦不做保養,而是做拆除處理。因爲這兩艘軍艦的體型太大,現有的船塢都容納不下,而如果僅爲這兩艘軍艦的維護而修建的船塢,則太不划算,以長白山艦爲例,全長210米,寬28米,如果要建船塢,尺寸將在235*40米左右,在這個時代,這是可以建造3-4萬噸級的戰列艦了,在舊時空裡,即使是英國也要到一戰前才建造出3萬噸級左右的戰列艦,因此現在建造這麼大的船塢完全就是浪廢。

事實上對目前穿越者的造船能力來說,180*36米的船塢都有些偏大了,畢竟這樣的船塢,己可以建造接近2萬噸級的戰列艦了。但這是昆明艦必須的尺寸,而昆明艦是5艘作戰軍艦中最強的一艘,必須維護保養好。而且太湖艦和長白山艦畢竟不是作戰軍艦,對穿越者的幫助並不大,因此將這兩艘軍艦拆除,將所有資源都用來保障5艘軍艦的維護,確保華東政府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用得上。

軍艦的維護,還有另一個重點項目,就是消磁,由於軍艦上有大量易磁化的鐵,而上面的很多儀器帶有人造磁鐵(如電流表、電壓表等),這些人造磁鐵的綜合磁性較強,容易把軍艦磁化。磁化後的軍艦不僅電磁信號増強,容易被雷達發現,而且影響設備、儀表、儀器、特別是武器的精度,不利於安全。

雖然在這個時代不用但心雷達,但艦載設備武器的安全仍然是要保證的,因此必須要進行消磁處理。當然,在穿越者那個時代,消磁技術己十分成熟,原理是利用繞組或線圈,通入直流電,使繞組產生一個與艦艇磁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場,從而抵消艦艇磁場,從而實現對既有磁場消除的目的,在這個時代也並不難實現。

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八十三章 成師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五二零章 叛逃事件(上)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三一三章 錦州(一)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六零二章 應對計劃(下)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四四四章 遼陽之戰(六)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一四六章 北倉之戰(五)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開(一)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五七九章 袁世凱來訪(三)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一九三章 訪問英法(四)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