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

雖然上海租界的局勢穩定了一些,但上海的清廷官員卻仍然十分緊張,而且他們和租界的外國人一樣,也擔心海外華人進攻上海。⊥頂點小說,..

在上海的清廷官員大都是見過世面,開過眼界的人,並不那麼好糊弄,儘管海外華人確實是華夏後裔,雖然他們也打出“迴歸中華”的旗號,但實際也是一支外來的勢力,他們攻佔了天津以後,並沒有馬上向清廷請求歸復,反而在天津分官設職,招募軍隊,還有斷然進攻威海衛、青島的行爲來看,海外華人其實並沒有把清廷放在眼裡,從這一點看,其實海外華人和洋人並沒有什麼區別。

上海是受外國影響很重的地區,而這裡的地方官員們,多少在都和洋人有一些利益瓜葛,有所甚致和洋人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因此在北方爆發義和團運動的時候,上海道臺餘聯沅卻牽頭出面,代表東南大員與各國領事簽定【東南互保協議】,這幾乎等於是背叛清廷的行爲。那麼一但海外華人攻佔了上海,那麼自己的利益是否還能保得住,誰都說不準,因此最好的結果是上海依然維持現狀。

但上海租界的各國還有本國可以做爲後盾,而上海的清廷官員們靠誰去,朝廷現在還不知逃到那裡去了。當然簽定【東南互保】的清廷東南地方督撫大員們到是一股可以依靠的力量。因此在幾個月前,代表清廷東南地方督撫大員與各國領事簽定【東南互保協議】的上海道臺餘聯沅、大理寺卿盛宣懷連日商議,到也想出一個辦法:也組織一支軍隊來保護上海。當然是從參加【東南互保】的督撫大員那裡抽調軍隊,這樣組成一支聯軍,人數約在五萬左右,進駐上海。

當然,這樣重大的事情,只由余聯沅、盛宣懷兩個人當然是決定不了,因此兩人聯袂來求見李鴻章,將商議的結果向李鴻章講說了一遍。

聽完了兩人的講說之後,李鴻章的臉色一變,搖了搖頭,道:“搢珊(餘聯沅字)、杏蓀,此事萬萬不可。”

餘聯沅、盛宣懷聽了,也都不甴得一怔,互相看了一眼,餘聯沅欠了欠身,道:“還請中堂大人賜教?”

李鴻章道:“先且不論他事,各國是否會答應我們的軍隊進駐上海?”

盛宣懷信心十足道:“中堂大人儘管放心,現在洋人正擔心海外華人進攻上海,如果我們組織軍隊保衛上海,同時也是保護洋人在上海的利益,洋人們正是求之不得。只要是各省督撫贊同此事,宣懷可以承擔去與洋人協商的重任。”

李鴻章看了盛宣懷一眼,心裡嘆了一口氣,盛宣懷有見識、有擔當,能幹實事,只可惜視野太窄小,看不清大局,道:“洋人確實不會反對,但卻會以此爲由,向我們要求各國再向上海增兵,増艦,而且不僅增兵上海,還要進駐長江沿線,杏蓀認爲我們又該如何迴應呢?”

盛宣懷怔了一怔,其實在義和團運動其間,各國就想向上海增兵,増艦,然後佈防整個長江沿線,藉機擴大在中國的勢力範圍,當初是東南地方督撫大員們齊心據理力爭,才讓各國的軍隊只限在上海,不得進駐內地,而現在如果東南地方組成聯軍,洋人們肯定會藉機再提舊事的。那時確實難以答覆洋人。

這時餘聯沅道:“敢問中堂,此事又該如何處理呢?或者可將軍隊駐紮在杭州或鎮江,並不進駐上海,這樣洋人也就無理由向上海增兵,而一但上海有險,軍隊也可以隨時開進上海增援?”

李鴻章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先且不論洋人的問題,你們組織軍隊,爲敵者是何人?”

餘聯沅道:“是海外華人啊!”

李鴻章冷笑了一聲,道:“我們可以與義和團爲敵,但絕不可與海外華人爲敵。”

餘聯沅一怔,道:“卑職實在不懂,還請中堂大人明示。”

李鴻章嘆了一口氣,道:“海外華人非是義和團可比,義和團不過是假託扶清滅洋,實則裝神弄鬼、上欺朝廷下愚百姓,而且行事不顧國禮、挑恤外國、焚燬教堂,殘殺教士百姓,擾亂地方、引來各國聯軍而置大清於危難之境,名爲義民而實爲匪患,以置於弄得天怒人怨,雖然朝廷一時被其矇蔽,但終有醒悟之日,故我們組成東南互保,力保大清的半壁山河,使東南之民也不會受拳匪之苦,而朝廷醒悟之後,必會明白我等之用心良苦。”

餘聯沅、盛宣懷聽了,都連連點頭。盛宣懷道:“那麼海外華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李鴻章道:“海外華人雖然與洋人爲敵,但卻是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攻佔天津之後,對各國之民亦無加害,現在天津秩序井然,中外之民均己安居樂業,如此做爲又豈是義和團所能相比的。”

盛宣懷道:“雖然如此,但海外華人不也是與洋人爲敵嗎?萬一引來洋人再發大軍,豈不也是危害大淸嗎?”

李鴻章連連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此番八國聯軍進犯,雖然是因拳匪而起,但畢竟也是外寇入犯,何況京師失陷、朝廷被迫北狩,實爲我大清之辱,而且我大清自鴉片戰爭以來,凡遇外戰,屢戰屢敗,而自從海外華人來華以後,數勝八國聯軍,一戰而收天津,再戰而收威海衛,三戰而收青島,凡此三地,均爲列國所佔我大清之地,實在大振奮人心之舉,何況海外華人本是我華夏裔,同根同種,因此同是與洋人爲敵,但海外華人卻是深得人心,大義之道,而我們又豈能與海外華人爲敵,必爲千夫所指。悉老夫所知,東南大員之中,己有數人對海外華人心存善意,又豈會參與組成聯軍,與海外華人爲敵。”

餘聯沅、盛宣懷聽完之後才恍然大悟,簡單的來說,義和團之所以成了現在人人喊打,並不是因爲他們幹什麼裝神弄鬼、焚燬教堂,殘殺教士的事情,而是他們沒有打贏八國聯軍。如果義和團戰勝了八國聯軍,那麼他們所做的一切事情也就成爲正確的事情,那麼【東南互保】也就成了叛國之舉,不過義和團己經敗了,因此他們做的一切就都成了害民誤國的壞事,而以反義和團爲名組成的【東南互保】,也就成爲正當行爲,連朝廷都承認【東南互保】保全大清的半壁江山,是有功之舉。

而海外華人和義和團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確實打敗了八國聯國,雖然餘聯沅、盛宣懷並不知道勝利者不被指責的原則,但勝者爲王敗者寇這個道理還是懂的。海外華人能夠打敗八國聯國,自然就是正義的一方,如果【東南互保】的督撫大員組織聯軍與海外華人爲敵,當然就成了反叛的角色,一頂漢奸的帽子是肯定摘不掉的。除非是東南聯軍能夠再打敗海外華人,但連八國聯軍都被海外華人打得慘敗,餘聯沅、盛宣懷都不認爲東南聯軍能夠擊敗海外華人。

李鴻章果然是老謀深算,一眼就看穿了事情的本質,當然參加了【東南互保】的督撫大員也都不是笨人,絕對有人能夠看出這其中的道理,因此東南聯軍根本就組織不起來的。想到這裡,餘聯沅、盛宣懷也不禁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幸好先來找李鴻章商量,否則可就身敗名裂了。

盛宣懷道:“那麼請問中堂,如果海外華人進攻上海,我們又當如此抵禦,難到只能聽之任之,或者只靠各國的軍隊嗎?”

李鴻章擺了擺手,道:“你們放心吧,海外華人是不會來進攻上海的。”

兩人聽了先是一怔,隨即大喜,但卻又不敢相信,盛宣懷道:“此言當真。”

李鴻章點了點頭,道:“海外華人雖然宣稱是‘心糸華夏,迴歸中華’,但他們仍是前朝遺民,並非是真想要歸復大清。”

餘聯沅立刻道:“那麼海外華人來我大清,又是何目地?難道是想取大清而代之?”

李鴻章搖了搖頭,道:“那到也不盡然。我大清建國二百五十餘年,己是根深蒂固,人心歸復,早己不復思前朝,海外華人雖然船堅炮利,但想取大清而代之又談何容易,據老夫看來,海外華人其實是想在我大清佔得一塊土地,割據一方、裂土封王,以爲大清藩屬,然非爲臣下。先前海外華人雖佔天津,但天津並非割據立足之地,而現在海外華人攻取威海衛、青島,應是打算在山東立足,故此絕不會再進攻上海。”

餘聯沅、盛宣懷聽了,也是半信半疑,餘聯沅臉色凝重,道:“中堂,若如中堂之言,海外華人佔據山東,到未必利***。”

盛宣懷搖了搖頭,道:“那到也未必,若是朝廷善加驅使,讓海外華人與洋人互相牽制,也未必不利。”

李鴻章嘆了一口氣,道:“火燎眉毛先顧眼前,以後的事情,就非是我們所能知了。”

其實李鴻章的這一番推論,主要是建立在張佩綸帶回來的信息,因爲知道海外華人建國的島被毀,這一批海外華人實際己沒有立足之地,再加上海外華人佔領天津之後封官設職,完全是一付建立政權的樣子,以李鴻章的閱歷、見識,那還看不出海外華人的打算。

而對盛宣懷來說,海外華人佔不佔山東並不重要,只要他們不來攻佔上海就行了。

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四十六章 錦州之戰(四)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三十七章 造艦計劃(一)第四七七章 山海關之戰(六)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四三二章 進攻北京(十一)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戰(十五)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第四三五章 進京(二)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一五五章 新農村建設(六)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一八七 封存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三八六章 對馬海戰(十二)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二六七章 根據地(九)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擊(三)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