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天誅(四)

雖然己經過了午夜12點,但山縣友朋的府邸裡依就是燈光通明,由其是在正廳,杯觥交錯、猜拳行令、歡歌笑語之聲不絕於耳,在這靜寂的夜裡,傳遍了整個府邸,而府裡的傭人們這時也都不得休息,只能熬着睡意伺候着。

山本權兵衛終於帶領整個內閣辭職,下一任首相自然鐵定由陸軍系出任,這可是一個重大的勝利,因此在今天晚上,寺內正毅、桂太郎等陸軍系的重要人物在山縣有朋的府邸裡歡飲,以慶賀陸軍系重新奪回首相的寶座。雖然山縣有朋現在也不擔任公職,但和伊藤博文一樣,憑着在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中積累下來的巨大威信力,令山縣有朋依然對日本陸軍有着巨大的影響力,甚致可以說是一言九鼎也不爲過。

這次的勝利確來之不易,這幾天來在日本多地都爆了民衆大規模的聚集,抗議政**府,形成了巨大的輿論風潮,最終壓跨了山本權兵衛內閣,這一方面固然是日本民衆對山本權兵衛內閣在處理長崎事件時的軟弱表現的不滿;而在另一方面,也是陸軍派駐在各地的情報人員不斷的鼓動、引導、操弄着民意,由其是將長崎事件刻意的引向華東政**府身上,從而民衆對華東政**府的仇視引發了對山本權兵衛內閣的憤怒,終於形成了巨大的民意,迫使山本權兵衛內閣下臺,也被陸軍系視爲在這場博奕中關建的神來之筆。

爲了讓衆人盡歡,另一方面也是鼓舞士氣,畢竟現在奪回了首相的寶座,接下來還有更爲嚴酷的挑戰。於是山縣有朋還專門請了幾名藝伎到府裡,爲衆人彈唱祝興。雖然衆人己經歡飲了近4個小時,也都有幾分醉意,但氣氛依然熱烈。由其是寺內政毅,喝得滿面紅光,因爲在陸軍中己經內定了新一任的首相就是由他出任,因此寺內政毅的心裡也十分高興,畢竟能夠當上首相這可是光宗耀祖的榮耀

這時山縣有朋舉杯道:“來,讓我們爲新首相,寺內君喝一杯。”

衆人聽了,也都紛紛舉杯,向寺內政毅致意。寺內政毅也是樂得嘴都合不隴,也舉起酒杯連聲道謝。

這一輪飲罷之後,山縣有朋又道:“寺內君,你這次出任首相,可是任重道遠啊,因爲海軍那邊,還有政友會恐怕都不會甘心失敗,必然會找尋你的錯處,伺機再奪回首相之位,因此你可千萬不可大意啊。”

寺內政毅呵呵笑道:“山縣君,你儘管放心好了,我不會向山本權兵衛那麼傻,主動爲敵人制造機會。這一次我無論如何也要守住首相的位置,不能再讓海軍或是政友會輕易的奪去了。”

山縣有朋也點了點頭,道:“很好,寺內君,我們就應該這樣,不給海軍、政友會任何機會。”

而一邊的前首相桂太郎卻聽得有些不是滋味,這樣萬衆矚目的榮耀過去也是屬於自己的,但現在卻輪到了寺內政毅,桂太郎心裡自然有些不平,道:“寺內君,這一次的首相可不好當啊,我們日本現在雖不算是內外交困,但也確實差不了多少,因此你上任之後,這擔子可真是不輕啊。”

雖然這時候說這些話有些不大合宜,但桂太郎所說的也是實情,現在日本的情況確實不大好,而且寺內政毅也多喝了幾杯,一時到也沒有多想,道:“桂君,多謝你的提醒,這還需要諸君多多協助,大家齊心協力,共赴難關。”

話聲未落,隱約只聽“砰砰”的幾聲槍響傳來。

桂太郎到沒喝多少酒,頓時一驚,道:“你們聽到沒有,槍聲,有槍聲。”

寺內政毅還沒反應過來,道:“槍聲,那裡來的槍聲!”

這時有人聽到,也有人沒有聽到,正在衆說紛雲之際,只聽“砰砰砰砰” 又連續傳來了數聲槍聲,而且這次的槍聲明顯要清楚得多,衆人也都聽明白了。

山縣有朋的臉色大變,道:“快,出去看看出了什麼事情。”

就在這時,一個僕人急匆匆的趕了進來,臉色煞白,道:“老爺,兵變,兵變了。”

而這個時候,衆人也都聽到在連續的槍聲中,還夾雜着“”尊皇討奸”、“”七生報國”、“天誅國賊”“天誅、天誅、天誅……”等呼喊聲。

山縣有朋也不禁打了一個寒蟬,做爲一個基本全程經歷過“倒幕”時代的人,他十分清楚,“天誅”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含義。

“倒幕”時代是一個秩序徹底失衡的時代,各種倒幕派、維新派、幕府派紛紛粉墨登場,而且每一個派系都認爲自己代表着正義,並且可以以正義之名,奪敢他人的生命,因此各種暗殺事件層出不窮,無論是幕府的高官,還是維新的大佬,無不紛紛倒在刺客的刀下。

誰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在成功刺殺了目標之後,會留下一張用硃砂所寫有“天誅”字樣的白紙,表示自己殺人是代天行事。這個舉行很快就被其他各方所仿校,因此伴隨着硃砂書寫有“天誅”字樣的白紙漫天飛舞,帶來的是一陣又一陣的血風腥雨,而倒在血泊中的,無一不是聲名顯赫之輩。

有倒幕期間,山縣有朋不止一次的見到過倒幕、維新陣營中的干將被敵方的刺客殺死,留下硃砂書寫有“天誅”字樣的白紙,只不過當時山縣有朋在倒幕、維新陣營中還並不顯山露水,但“天誅”這兩個字,給山縣有朋留下了極爲深刻,但絕對不美好的回憶。而現在又聽到“天誅”的呼叫聲音,難到那段歷史又要重現了。

――――――――分割線―――――――――分割線――――――――

原來這段時間以來,山本權兵衛由於己經做好了辭職的準備,因此對兇涌的民意根本沒有采取任何的安撫態度,而是聽之任之,結果自然是使民衆的怨氣越來越大,而且陸軍的情報人員爲了逼迫山本權兵衛儘快辭職,又不斷推波助瀾,另外山本權兵衛爲了儘快了結長崎事件,向美國做了大量的妥協,這下不僅僅是民衆,連許多士兵也對政**府極爲不滿。

其實日本民衆這次生出這麼強烈的怨氣,除了日本政**府平素在民間鼓動民意,陸軍的情報人員推波助瀾等因素之外,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民衆的生活疾苦,早就憋足了怨氣,這次不過是借這個機會,爆發出來。

遠東戰爭對日本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儘管已結束了一年半,但還是遠沒有恢復到戰前的生活水平,大部份的民衆都只能免強度日,但日本的財團,高官卻依舊可以過着花天酒地、窮奢極侈的生活,社會矛盾嚴重激化對立,因此在民間對政**府的怨氣極大,只是日本人的服從性很高,同時政**府也有意將華東政**府豎立成靶子,也算是分散了部份民間的怨氣,免強保持着穩定。但怨氣終究沒有徹底化解,只要一個適當的契機就會爆發。

正好這時發生了夜襲華東政**府艦隊的事件,雖然沒有成功,但參與這次事件的人員卻被民間視爲英雄義士,這也激發了一些人的膽大妄爲之心。因此有些極端激進社團、中下層軍官士兵在私下裡交流時,都認爲現在日本的上層社會己完全腐化,官員對外軟弱無能,對內卻殘酷的壓窄百姓,財閥貪得無厭,完全有負於天皇的期望,甚致是欺瞞、架空了天皇。

日本人的性格中,有容易衝動走極端一面,受這些英雄義士的光榮事蹟所激勵,於是有人決定挺身而出,爲國家誅殺這些誤國的官員、財閥,爲天皇清理君側,最後還大權於天皇。並借聚衆抗議之機,招集同道之人。本來對日本政**府不滿的民衆極大,其中也不乏有性格衝動、思想極端之輩,因此很快就招集到了1500餘人,其中士兵也3、400人,其餘大部份都是激進社團的成員,另有少部份是社會成員,有社會遊民、閒雜人等,也有窮困潦倒的貧苦人家,總之是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領頭的自然是激進社團的首領、以及少量的中下級軍官,於是計劃行動路線,以及要誅殺的名單,要誅殺的對像共列出35人,而爲首就是伊藤博文,第二個就是山縣有朋。

伊藤博文是在遠東戰爭之後,和華東政**府簽定條約,賠款求和的代表,後來又出訪華東政**府,並主動邀請華東政**府的艦隊訪日,這些自然都是賣國求榮的行爲,因此許多激進者早己將伊藤博文恨之入骨,除之而後快,於是名列誅殺名單的第一位。

山縣有朋到是沒有明顯的賣國行爲,但他也算是日本的高官,在激進者的眼裡,這就是原罪,因此將他列在第二位。

而名單上其餘的人員要麼是政**府的高官要員,要麼是財閥鉅商,總之個個都是聲名顯赫之輩。

同時爲了表示自己行爲的正義性,因此這些人根據倒慕時代的故事,給這次行動取名爲“天誅行動”,並且製做了大量硃砂書寫有“天誅”字樣的白紙。並於這一晚開始行動,分頭奔向各個目標而去。

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四十六章 錦州之戰(四)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二零九章 奇襲庫倫(三)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戰(五)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六七零章 大獲全勝(一)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四零五章 旅順攻略(二)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七十九章 水災(四)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戰(下)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七章 移交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一九四 訪問天津(六)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五四七章 鎮南浦登陸(七)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四三一章 進攻北京(十)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五八二章 青島密約(二)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