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

會見結束之後,徐濟超一行人被帶到一間休息室裡,等着晚宴開始。

這間休息室是有50多平米,佈置得到是十分優雅,地上鋪着暗紅色的羊毛地毯,牆上掛着流紗的幔帳,屋頂繪製着彩色的繪畫,牆邊柱角,襄着巴洛克風格的裝飾線條,室內四角分佈着4套組合沙發,在茶几上還擺着荼壺和點心,造牆的書架上放着各和報紙,還有撲克牌和國際象棋,可以供休息的人打發時間。

不過使團成員大多看不懂德文,也不會下國際象棋,撲克牌到是都會,但在這個場合,也不適合玩,因此分成2、3羣,坐下來聊天,李三傑道:“不是說威廉二世是一個很傲慢的人嗎!我看他還是很客氣的。”

徐濟超道:“他對我們客氣,一來是現在德國有求於我們,要和我們建立夥伴關係;二來是靠我們的軍隊在戰場上打出來的底氣,如果我們不是打贏了遠東戰爭,看德國人還會不會對我們這麼客氣。這就和舊時空裡,真正讓中國贏得世界尊重的是朝鮮戰爭。再說白了,尊嚴也好,面子也好,都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

這時江勇濤道:“就是,當初我來到德國任領事的時候,能夠感覺得出來,德國人對我們只是表面上客氣,在心裡還是瞧不起我們,但在遠東戰爭結束之後就完全不一樣的,無論是德國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見了我們都會恭恭敬敬,而是絕對可以看出來,這種恭敬可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確實發自內心的尊重。”

徐濟超點了點頭,道:“所以說畏威不畏德,這句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要不是我們打贏了遠東戰爭,就算是德國有求於我們,威廉二世也不會對我們這麼客氣的。”

江勇濤道:“可不是嗎!就拿剛纔威廉二世提到的李鴻章訪德,當時德國也給了李鴻章非常高規格的接待禮儀,什麼儀仗隊、閱兵式都用上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對李鴻章十分尊重了,當然目地也是想通過李鴻章,向清廷多賣一些武器軍火,但在李鴻章會見俾斯麥時,還是暴露了德國人對李鴻章的輕視態度,當時李鴻章對俾斯麥說,自己在亞洲被稱爲‘東方的俾斯麥’,但俾斯麥的回答是,沒有人稱自己爲‘西方的李鴻章’;後來李鴻章又在俾斯麥面前說自已的功績,鎮壓太平天國、捻軍什麼的,結果俾斯麥亳不客氣的回懟他,德國人是以屠戮本民族人恥,以消滅異族爲榮。根本沒有顧忌李中堂的面子。可笑的是,在我們舊時空裡,還有人將李鴻章和俾斯麥的見面吹成是兩位偉人之間對話,實際李鴻章在見俾斯麥時,將姿態放得很低,完全是一付向俾斯麥請教的態度,也算他還有點自知之明。”

李三傑道:“可惜俾斯麥已經死了,如果俾斯麥還在,我到是真想去拜訪拜訪他,不知道他見到我們,會是什麼樣的態度啊!”

徐濟超笑道:“老李,只怕是你想在俾斯麥面前去顯擺顯擺吧。”

幾人正說着的時候,這時一個侍從進來,說是宴會的時間到了,請他們入度參加。於是一行人跟着那名侍從,離開了休息室,穿過了幾道走廊,來到一間足有數百平的大廳裡,只見這間大廳裝飾的堂皇富麗,繪着彩色壁畫的穹形屋頂,吊着數盞精美的水晶宮燈,燈上微微顫動的流蘇,配合着發着閃光的地板,和窗邊低低垂下的天鵝絨紅色帷幔,給人以迷離恍惚的感覺。

在大廳的左右兩個角落,樂隊演奏着爵士樂曲抑揚疾緩不同的響起,兩則靠牆站立着穿着禮服的侍從和長裙的侍女;在大廳的中部,放置着10餘張鋪着白色桌的長條餐桌,桌上擺放着銀製的燭臺,兩側擺放着高背宮庭靠椅,這時己有大約半數的座位上已有人入座,並且還不斷有人陸續在侍從的帶領下入席,而且不少人都帶着女伴,男士衣冠楚楚,風度翩翩,女士精心打扮,珠光寶氣,並且不時有熟人招呼寒喧,十分熱鬧。

侍從將徐濟超一行人帶到他們的座位上落座,這時也不斷有人向江勇濤打招呼,基本都是各國駐德國的外交人員,或者是德國**的官員。而江勇濤也都一一向徐濟超、李三傑等引見介紹。

華東**派出使團訪問德國的事情,各國的駐徳使館也都知道,同時也都十分關注,因爲在年初的時候,徳國訪問華東**,當時就和華東**達成了一系列的意向協議,這次華東**的回訪,自然是引人關注,當初的意向,有多少會落到實處。因此現在江勇濤向衆大使引見徐濟超、李三傑等人,衆大使們當然也都是一一招呼寒喧,有些國家還表現得十分熱情,如奧匈帝國、意大利、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奧斯曼帝國等國。

奧匈帝國是徳國最鐵桿的盟友,和華東**也沒有什麼利益衝突,因此德國和華東**結好,奧匈帝國自然也不會落後;而意大利雖然也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盟友,但早就懷有二心,不過表面文章還是要做足的,何況意大利和華東**也沒在利益衝突,結好關係還能擴大意大利在遠東地區的市場,當然沒必要和華東**鬧不愉快;至於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現在都是三流國家,在國際關係中基本都持中立態度,誰都不願意輕易得罪,自然是更不會去得罪剛剛在遠東戰爭中獲勝的華東**。

這裡面只有奧斯曼帝國有些特殊,奧斯曼帝國就是後來的土耳其,雖然從地域劃分看,奧斯曼帝國橫跨亞歐兩個大洲,但歐洲視他爲亞洲國家,亞洲又視他爲歐洲國家,兩頭都不討好。當然在歷史上,奧斯曼帝國曾橫強一時,橫跨亞非歐三個大洲,全盛時期的國土近600萬平方公里,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裡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蘇丹與也門,而且由於其橫亙在亞歐大陸之間,截斷了古絲綢之路,才迫使歐洲國家從海上尋找新的通向亞洲的路線,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大航海時代其實是被奧斯曼帝國給逼出來的。

不過進入近代以來,奧斯曼帝國也逐漸衰弱,被歐洲列強輪番欺負,由其是歐洲、及非洲部份的領土,均己喪失大半,歐洲免強維持在巴爾幹半島一帶地區,而在非洲己退到埃及、蘇丹一帶,不過奧斯曼帝國的核心地區尚在,依然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19世紀初期,俄國崛起,頻頻侵佔奧斯曼帝國在亞洲地區的領土,共計發動了10次俄土戰爭,奧斯曼帝國輸多贏少,先後失去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高加索等地,俄國一直擴張到黑海沿岸。不過俄國的擴張也引起了歐洲國家警覺,而這時奧斯曼帝國也學聰明瞭不少,懂得玩一些以夷制夷的手,因此在第九、十次俄土戰爭中,英法德等國都或明或暗支持土耳其,由其是在第9次俄土戰爭,英法甚至親自參戰,才使奧斯曼帝國雖然也付出了一些代價,但還是免強扼守住了博斯普魯斯海峽, 封鎖住俄國進入地中海的出口。

但現在英法兩國爲了對抗德國,與俄國結盟,雖然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問題上並沒有像俄國鬆口,但也讓奧斯曼帝國深感不安,說不定那一開就被英法給賣了,因此奧斯曼帝國繼續保持和英法的關係,又積極發展與德國的關係,以防不測之時,而德國爲了平衡英法兩國與俄國的關係,並擴大自己在巴爾幹及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很積極的迴應奧斯曼帝國,因此雙方的關係上升很快。

而奧斯曼帝國在各國之間合縱連橫的同時,自身也在努力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改革,以求改變自己落後捱打的局面,由其是在軍事改革中,奧斯曼帝國採取陸軍靠德國、海軍靠英國的模式,提升自己的軍事力量。不過這1、2年來,英國對奧斯曼帝國的態度明顯消極了許多,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建設也敷衍多了,好在是英國還接奧斯曼帝國的造艦單子,算是還沒有徹底放棄奧斯曼帝國,但這也讓奧斯曼帝國產生了極大的危機感。

就在這時,華東**在遠東戰爭中重創俄國,又全殲了以英國軍艦爲主的遠征軍艦隊,頓時讓奧斯曼帝國看到了新的希望,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華東**距離奧斯曼帝國遠達數千裡,當然不會對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感興趣,而華東**又和俄國接壤,因此只要是他們願意幫助奧斯曼帝國,就可以阻止俄國對奧斯曼帝國的進攻。

另外華東**擊敗了以英國軍艦爲主艦的遠征軍艦隊,說明華東**的海軍也有獨到之處,或許可以取代英國,幫助奧斯曼帝國建設海軍,至少也可以給自己留一個後手,萬一英國真把奧斯曼帝國賣給俄國了,也有個後備,因此奧斯曼帝國也決定可以嘗試和華東**發展關係,

只是奧斯曼帝國和清廷並未建立外交關係,一時找不到和華東**聯絡上的機會,正好這時華東**派使團訪問德國,而這時奧斯曼帝國和德國的關係也進展到十分近密的程度,又聽說德國和華東**的關係不錯,於是奧斯曼帝國的現任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指示駐德國大使伊爾迪拉伊阿克曼和華東**的使臣接洽,試探華東**的態度,同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向德國求助。於是在這次的聖誕晚宴上,阿克曼大使以打招呼爲由,積極的和徐濟超、李三傑等人套近乎。

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二零四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十)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三六二章 大戰之前(九)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五章 上岸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八十三章 成師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二零四章 正面進攻(中)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六零一章 應對計劃(上)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六四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二)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二)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一五八章 天津見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