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

第二天上午,德國首相畢洛接見了徐濟超和李三傑,並舉行了會談。在會談當中,畢洛代表德國,表示接受華東**的建議,締結夥伴關係,並希望從此以後,雙方能夠近密合作,互助互利;而徐濟超也代表華東**,表示願意和德國建立良好關係,互相扶助,共同應對各種國際挑戰的意願。

雙方的會談氣氛相當融洽,而且在會談結束之後,雙方正式簽定了締結夥伴關係的協議,並且發表了共同聲明,這也像徵着華東**和德國的關係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雖然還不及徳國與奧匈帝國這樣己經簽定了軍事同盟,並有共同防務的國家關係,但比起一般的國家關係,還是要近密得多。

會談結束之後,畢洛還設工作午宴,招待華東**的會談代表,工作午宴要比正式的宴會簡單,也隨便一些,畢競正式的宴會雖然豐富,但氣氛過於拘警,因此只有足關係親密的國家,纔會這樣隨意,畢洛這樣安排,也是有意向華東**表示近密的意思。

雖然華東**和德國的外交來往並不多,但在近幾年中,雙方的合作卻並不少,由其是在軍事方面合作的層級還比較高,有些軍事合作的內容連德國和奧匈帝國之間都沒有過, 因此也算是達到了比較近密的程度了。

華東**在遠東戰爭中擊敗了俄國陸軍,在海戰中又擊敗了以英國艦隊爲主力的聯合艦隊,這份戰績,既使是德國,也要給予足夠的尊重。

午宴之後,徐濟超一行回到居住的公寓,在下午三點的時候,德國海因裡希親王來到公寓,請接徐濟超、李三傑等使團的主要成員進皇宮去參加聖誕晚宴,而且德皇威廉二世還打算在晚宴前,接見使團成員。

在還保留君主的國家中,君主接見外國使臣,由其是一個非君主制國家的使臣,當然是極大的榮譽,特別還是在訪問的第一天接見,並且是由一名皇宮成員親自來接請。當然海因裡希親王己多次訪問華東**,和大部份華東**的主要官員都認識,和徐濟超也算是老熟人丁,因此這次也是他主動請纓,來請接使團成員。而威廉二世爲了向使團表達善意,也同意了。

徐濟超、李三傑帶着五名使團的主要成員隨親王一起來到了柏林城市宮裡,面見威廉二世。

柏林城市宮雖然無憂宮卻麼出名,但做爲德國最古老的皇宮之一,而且又是德皇在柏林的住所和處理政務、接見大臣的場所,因此也是金碧輝煌、幾近奢華之及。

威廉二世一身軍禮服,在皇宮大廳接見了使團成員。徐濟超帶着李三傑等人,向威廉二世鞠躬行禮,道:“皇帝陛下,我謹代表中國華東**,向陛下示意。”

威廉二世也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微微欠了欠身,道:“從東方來的尊貴客人,歡迎你們來到德國,希望你們在德國的時間,能夠感覺到舒心愉快!請座吧。”

徐濟超等人又向威廉二世鞠了一躬,這才都坐下。

在這個時代,大部份的皇宮還保留着一定的權力,而且儘管科技已經發達到了一定程度,但大部份皇室對外仍然是以神或神的代理人自居,因此皇宮國家還保留着一些尊卑的禮節。歐洲國家雖然不像亞洲國家那樣,普通實興跪拜禮節,但在正式的場合,君主在場的時候,只有君主有座位,而其他大臣只能站着對答回話,以示尊卑。

但這就給非君主制國家和君主制國家的交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爲非君主制國家奉行人人平等,上下級之間的對話在形式上也是平等的,至少是能夠面對面坐着。因此一般非君主制國家和君主制國家的交往,皇室都不會出面,由大臣來應對,但關係特別好的國家,皇室也不能不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套非君主制國家和君主制國家的交往,皇室接見的禮儀,先行禮,然後由皇室賜坐,當然陪同君主接見的大臣也會有座位,以示平等,但君主的座位會高出幾步臺階,又顯得更爲尊崇。

徐濟超落座之後,威廉二世笑道:“我記得還是在1896年的時候,貴國的李鴻章首相訪問過徳國,這是德國曆史上第一次接待來自東方中國的訪客,當時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我還記得他當時被稱爲東方的俾斯麥,想不到再次迎接中國的客人,我們足足等了12年啊!”

一邊陪同威廉二世接見的海因裡希聽了,卻是隻翻白眼,雖然李鴻章和現在的徐濟超等人都中國人,但這是一個總稱,李鴻章是淸廷的官員,而徐濟超等人卻是來自華東**,這是兩個敵對的政治體,因此威廉二世將李鴻章和徐濟超等人進行對比,或許是出於善意,但實在是有些不倫不類,而且從外交禮儀上說,也是很失禮的。不過海因裡希也知道,自己這位皇兄做事喜歡心血來潮,想到一出是一出,大臣們對這一點也相當的頭疼,這也算是正常的操作。

徐濟超道:“李鴻章先生雖然和我們屬於敵對陣營,但他在世的時候,和我們有良好的關係,而且我們對他的學識,以及對中國做出的貢獻也十分尊重,也聽說過李鴻章先生訪問德國時的經歷,我想隨着我們中國華東**和德國的合作不斷深入,關係不斷的加強,互相之間的訪問來往一定會頻密起來,相信下一次有中國人訪問徳國,就用不着在等12年了。”

他說完之後,畢洛、海因裡希也都鬆了一口氣,還是對方會說話,這下算是將皇帝的不當言論給化解,也避免了互相之間的尷尬。

而威廉二世還沒覺得自己說錯了話,不過徐濟超的回答還是令他頗爲滿意,笑道:“是啊,我也希望徳國和中國這一次能夠永遠的友誼。”

徐濟超道:“我們認,中國和德國雖然相隔很遠,但卻有很多相似之處,理應成爲好朋友,好夥伴。”

威廉二世也有些意外,他到真想不出中國和德國有什麼相似之處,坦白說如果沒有華東**,他根本就不會正眼看這個時代的中國,這句話甚致會當成是對德國的污辱,但是由華東**的使者說出來,威廉二世纔會注意,道:“是嗎!徳國和中國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呢!”

徐濟超道:“中國和德國都是有悠久歷史的國家,而且各自都創造了燦爛文化,中國是東亞文明的中心,而德國是歐洲文明的中心,這不是很相似嗎?”

威廉二世哈哈大笑起來,道:“還確實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啊!”

其實德國的歷史並不長,從建國算起,到現在還不到40年,就算是把現在霍亨索倫王朝的全部歷史都算進去,也只有近500年,不過德國一直是以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這樣算起來才免強達到千年,雖然和中國比起來仍然是不夠看的,但在歐洲確實算是歷史悠久的國家了;當然德國確實可以算是歐洲文明的中心,而且歷史上涌現出大量的文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因此說創造了燦爛文化,到也不是吹虛,而威廉二世聽了,自然會高興。

徐濟超接着道:“而且德國在歷史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分裂期,並受盡了欺辱,而最終德國靠自已的堅韌、努力,終於實現了國家統一、民族復興。而現在的中國,那時的德國非常相似,落後,國家分裂,遭受外敵的欺辱,而我們也正在努力的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而且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向德國學習。”

威廉二世聽了,也連連點頭,心裡非常受用,因爲實現德國統一、民族復興,正是霍亨索倫王朝的最大功績,也是威廉二世引以爲自傲的地方,被徐濟超提到,自然是高興,而對中國多少也有些同仇敵愾之意,道:“我們德國會盡力幫助中國,早日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

而一邊的首相畢洛也嚇了一跳,生怕皇帝被徐濟超這幾句捧得找不着北,又胡亂做出什麼承諾來。

好在是徐濟超欠了欠身,道:“我謹代表中國華東**,感謝陛下的好意。” 就這樣輕輕將這一段揭過來了,而畢洛也鬆了一口氣,對徐濟超的印像不覺又好了幾分。

原來威廉二世只准備接見30分鐘左右,說幾句客氣話,意思意思也就夠了,但徐濟超的應對得體,捧人又不露痕跡,不覺心情大好,因此一談起來就收不住,足足談了1個多小時,還不見有結束的意思。畢洛不僅又着急起來,因爲今天的重頭是聖誕晚宴,皇帝還要很多事情要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來準備,那能談個沒完呢?於是以目示意海因裡希親王,讓他提醒皇帝一聲。

海因裡希親王會意,趁着談話的空檔,建議皇帝還有聖誕晚宴的事情,不如這次接見就到這裡,等聖誕晚宴之後,再找合適的時機接見徐濟超,進行詳談也不晚,威廉二世纔有些意猶未盡的結束了這次接見。而畢洛也鬆了一口氣,侍奉這樣的君主,確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

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二零四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十)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隊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二一七章 青島戰役(二)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五六四章 陰謀(二)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應(六)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區(六)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三九三章 全面開戰(二)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四四一章 進京(八)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五零二章 清廷出兵(二)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