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

黑龍江原爲中國內河,是僅次於長江、黃河,爲第三大河流。但沙俄迫使清**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之後,黑龍江的上中游被劃爲中俄兩國界河。哈巴羅夫斯克(伯力)以下的下游則全部成爲俄羅斯的內河,並由尼古拉斯耶夫(廟街)流入鄂霍次克海峽,俄國稱其爲阿穆爾河。

而阿穆爾城是位於俄國境內的阿穆爾河中段,距離伯力約280公里,距離廟銜約380公里。不過在舊時空裡,阿穆爾城有另一個廣爲人熟知的名字,就是阿穆爾畔共青城。是原蘇聯及俄羅斯重要的軍用飛機生產基地,著名的蘇霍伊飛機設計局就位於這裡,蘇27、蘇30、蘇33、蘇35、蘇37、蘇57等舊時空的知名戰機均是從這裡起飛的。

雖然在這個時代,阿穆爾城其實還只是一個數千人口的小鎮,但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是控制阿穆爾河流域的中心樞紐,因此人民軍必須攻佔阿穆爾城,才能穩住伯力,並進一步威脅了廟街。

不過等人民軍沿着阿穆爾城進軍,到達阿穆爾城的時候,卻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之力,俄軍在兩天之前就己經從阿穆爾城撤離,現在阿穆爾城完全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原來馬卡維奇退到阿穆爾城之後,身邊的士兵己不足百人,而俄軍在阿穆爾城也只派駐了一個連,加起來也不過200多人,如果人民軍進攻阿穆爾城,只靠這一點兵力,是根本抵擋不住的,因此當馬卡維奇得知人民軍果然向阿穆爾城發動進攻時,立刻率領剩餘的軍隊,從阿穆爾城撤退,逃往尼古拉斯耶夫,其實俄軍在尼古拉斯耶夫也沒有多少兵力,只有兩個連駐守,如果人民軍真的打到了尼古拉斯耶夫,一樣是守不住的,但也是能躲一時是一時,留在阿穆爾城則完全就是找死,逃到尼古拉斯耶夫,也許還有一條生路,說不定人民軍打到阿穆爾城就收手了呢?

人民軍兵不血刃就佔領了阿穆爾城,劉鐵也確爲感慨,不知道在這個時空裡,還有沒有蘇霍伊設計局的出現,那些舊時空裡聞名遐邇的飛機還會不會有呢?

劉鐵雖然不是空軍,但對蘇霍伊飛機設計局還是有十分特殊的感情,因爲在舊時空的中國空軍的作戰飛機帶有濃厚的俄式血統,可以說是一脈傳承下來,不過在建國的前30年是走的米格系列的道路,而後30年則轉投到了蘇霍伊的門下,並從購買、學習、仿製再到自我研發,不僅完成了對蘇霍伊的逆襲,而且也趕超了世界先進水平,達到顛峰,至少是顛峰之一。因此劉鐵站在這塊舊時空裡,中國空軍起飛的土地上,自然是思緒萬千,也許當年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蘇27戰機就是從自己腳下的土地飛起,飛向南方的中國,從而開啓了中國空軍的新時代。

但不管怎麼說,在這個時代,這一塊土地己經被穿越者奪回,也不會再被丟掉了。

而拿下了阿穆爾城,這一次出兵的目標己經都達到了,是否繼續進攻廟銜,還要聽候戰區司令部的進一步指,因此劉鐵下令,就在阿穆爾城駐軍休息,並向司令部發電,請示下一步的行動。

當然,不僅僅是東路軍的進攻,西路和中路的進展也同樣都取得了戰果,不僅完成戰前制定的目標,並且成功渡過了黑龍江,在黑龍江的北岸,也就是俄國的領土內建立了幾個據點。而且各自的兵力也都沒有多少損失。

儘管人民軍建立的據點都並未深入俄國境內,但由於俄國在這一帶地區駐守的兵力極少,因此人民軍隨時都可向俄國境內的縱深地帶發展。

而東北戰區司令部見各路部隊均完成了各自的作戰任務,儘管各路部隊幾乎都沒什麼損失,但考感到天氣因素,因此司令部還是決定,結束這次收關計劃的作戰,只是叮囑各路部隊自行分派好兵力,守衛好佔領的地區。

東北戰區司令部的決定也得到了軍委的認同,畢竟這次作戰的主要目地是向俄國施壓,迫使俄國回到談判桌上來,並接受華東**的條件,並不是一定要奪回多少土地。而仗打到這個樣子,己經完全足夠了,現在就看俄國是如何反應。

就在1月20日,華東**收到了德國的外交公文,希望派出一支代表團,對華東**進行正式的國事訪問,與華東**協商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的事宜。同時也向華東**轉達,希望調停俄國與華東**的戰爭。而擔任國事訪問的代表大臣將由正在青島的海因裡希親王擔任。

海因裡希親王原來是德國軍事觀察團的團長,在遠征軍出擊之後,軍事觀察團都返回了德國,但親王卻一直留在青島,負責華東**和德國之間的聯絡,溝通。己經在青島停留了快一年的時間。

原來在臺灣海峽之戰結束之後,德國也引起了極大的反應,因爲在戰爭開始之前,德國參謀總部也對這場戰爭進行了多次的兵棋推演,華東**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放棄制海權,退守陸地和遠征軍打長期消耗戰,最終各讓一步,握手言和。但誰都沒有想到,華東**竟然取得了大勝,幾乎全殲了遠征軍的艦隊。

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震驚之餘,卻又大喜,因爲在普茨矛斯談判之前,威廉二世就有與華東**結盟,以對抗法俄及英日同盟的想法,只是普茨矛斯談判破裂,英法兩國決定組織聯軍赴遠東參戰,德國才暫時終止了這一計劃,但現在華東**已大敗遠征軍,如果德國能與華東**結盟,不僅可以在遠東地區獲得一個強大的盟友,還可以在俄國的背後埋下一把利刃,徹底瓦解俄法同盟對德國的威脅。

但就在威廉二世打算和華東**進行結盟談判的時候,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又一次打斷了實施這一計劃的進程,原來是爲了解決摩洛哥危機,英法兩國決定在西班牙的阿爾赫西拉斯舉行國際會議,討論摩洛哥問題,參會的國家除了當事的英法德西摩五國之外,還有美俄奧意荷比葡瑞,共計十三個國家。

由於這次的摩洛哥危機本來就是德國主動挑起,而且威廉二世打算利用摩洛哥危機向英法施壓,並試探俄法同盟的底線,當然也想在摩洛哥佔到一些便易,自然是要認真的應對,因此只能暫時將與華東**進行結盟談判的計劃暫時放下。

不過阿爾赫西拉斯會議的進程卻大大出乎威廉二世的意料,與會的十三個國家中,只有奧匈帝國支持德國的主張,其他國家都支持法國,由其是與德國、奧匈帝國同爲協約國的意大利競然也在這次會議中反水,支持法國的主張,而奧匈帝國雖然支持德國,但卻反對用戰爭解決摩洛哥危機,而是應該談判解決。

在這樣幾乎衆叛親離的局面下,德國也不得不作出了讓步,放棄了自己的要求,最終會議決定,承認摩洛哥獨立,但規定:摩洛哥的警察組織和治安權力交由法國和西班牙管理;對摩洛哥財政實行國際監督。由與會的幾個大國提供資金,成立摩洛哥國家銀行,但法國佔較多股份,因此銀行的業務活動受法國法律的管轄。

結果德國拆騰了半天,不僅什麼都沒有撈到,反而讓英國、法國走得更近,連意大利都與自已離心離德,可以說是成爲這次摩洛哥危機的最大書架。

阿爾赫西拉斯會議結束之後,威廉二世立刻決定啓動與華東**進行結盟談判的進程,這到不是要把在摩洛哥危機丟掉的面子找回來,而是在摩洛哥危機之後,德國的外交環境相當惡化,俄法同盟不僅沒有解除,英國還在與法國走近,加上意大利的反水,威廉二世發現,德國除了奧匈帝國之外,竟然再沒有一個朋友了,在這個時候與華東**結盟,是緩解德國戰略壓力的最好方案。

而皇帝的決定,首先得到了海軍大臣提爾皮茨的全力支持,因爲就在1906年12月,英國宣佈,最新建造的無畏號戰列艦正式加入皇家海軍服役,併爲此舉行了盛大的入列典禮,並且稱其爲世界最強的戰列艦,一艘戰艦的實力是任何一艘老式戰艦的兩倍。

原來遠征軍艦隊全軍覆沒之後,雖然海軍大臣費舍爾引咎辭職,內閣也宣佈集體下臺,英國將重新舉行大選,但民衆的憤怒卻並沒有平息,因此在這個時候,需要有新的事件來刺激民衆,以轉移民衆的視線,並且最好是能夠提振民衆對海軍的信心。

而無畏號戰列艦的入列,顯然是具備這些所有的條件,因此英國內閣、海軍部才決定對無畏號戰列艦的入列進行盛大的宣傳。

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四一九章 北京攻略(十五)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三四四章 歐洲危機(上)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二零九章 奇襲庫倫(三)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一五二章 新農村建設(三)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三六九章 餘波未平(六)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六七零章 大獲全勝(一)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三十四章 年度總結(四)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三十四章 導彈戰術(上)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三章 尖刀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