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

肖建軍離開沒多久,王雲鵬和徐濟超一起來找夏博海。

見兩人一起來找自己,夏博海就估計到肯定是有事情,於是將兩人領到自己的接待室就坐,夏博海道:“王主任、徐主任,有事嗎?”

王雲鵬道:“有啊,不是向東北增派幹部的事情。”

夏博海有些意外,道:“不是己經在行政院裡確定好了嗎?還有什麼事情。”

原來就在一週以前,擔任東北管理委員會委員的秦錚發回來一份報告,向行政院詳細的彙報了現在東北地區的情況,以及自己對東北地區發展的一些建議。

這時秦錚己在東北上任了5個月的時間,基本將東北的情況瞭解清楚,在人民軍取得滿洲里戰役的勝利之後,俄軍己經完全退出了東北地區,而經過了差不多一年的剿匪工作,共計殲滅了大小土匪107夥,擊斃土匪14547人,抓捕7386人;收編其中的12支,收編人員7926人,還有相當一部份土匪也因在東北地區沒有立足之地,而撤到蒙古地區,因此東北的匪患情況也大幅的好轉。可以說除了黑龍江省之外,遼寧、吉林兩省目前基本不會面臨大的軍事危脅,社會基本穩定下來。

而且在這時,己有近10日本勞力也都運到了東北地區,正在對這些人進行篩選,培訓,分配等工作,並己有一批被送到黑龍江,開始了在中國的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秦錚認爲遼寧、吉林兩省可以全面移交給地方政府管理,並以發展社會經濟爲主要的任務,而軍隊應該大量的退出地方管理事務,只用保留少量的軍隊,維持地方的安全既可。

當然遼寧、吉林兩省現在雖然不會受俄國的軍事威脅,但均與蒙古有交界,由於有相當一部份土匪逃到蒙古,另外部份蒙古勢力在俄國的唆使下對華東政府採取敵視態度,在滿洲里戰役中,就有一部份蒙古勢力幫助俄軍作戰,而且東北的土匪中,也有一部是蒙古人,如著名的陶克陶胡,因此遼寧、吉林兩省也並非就是太平無事,還是存在是一定的其他軍事威脅。但秦錚認爲這樣的軍事威脅畢竟不大,沒有必要採用全軍管,只需要在兩省與蒙古交界的地區設立軍事管理區就行了。

另外秦錚提出兩個建議,現在無論是在山東還是東北,人民軍都有維持地方治安的任務,但讓軍隊過的介入地方事務,並不是良策,應該成立專門的地方治安軍,這樣就形式人民軍主要負責保衛國家、對外作戰;治安軍負責維持國內的安全、反恐等;警察則是負責維持社會安全、以及日常秩序。

其實成立專門的國內安全軍隊,在舊時空裡是各國的慣例,在美國叫國民警衛隊,中國叫武警,而在華東政府內部也不是沒有提起過,但由於以前是華東政府的地盤小,就只有一個山東看,自然沒必要分得太細,由人民軍一肩挑了,但現在華東政府的地盤實際己包括山東、河南、遼寧、吉林、黑龍江5個省,面積約爲150萬平方公里,因此還是用正規軍維持國內的地方安全顯然就不合適了。

這樣一來,在東北地區,由其是遼寧、吉林兩省,就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員,由其是需要大量的基層管理人員,雖然從長遠來看,應該是在東北本地進行培養,但也需要從山東抽調一部份人員,畢競培養還需要時間,也需要有人來傳幫帶。

行政院收到這份報告之後,也十分重視,進行了專門的討論,而討論的結果也基本認同秦錚的觀點,也準備按照秦錚的建議執行。當然,由於現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由其是英法遠征軍正在靠近中,因此這些事情將在戰爭結束以後,至少是在擊敗英法遠征之後進行,由其成立國內安全軍隊的事情,畢競現在軍隊還都有重要的任務,不宜進行大規模的調整改變。

不過向東北地區增派行政管理人員,到是可以先期準備選拔、培訓的工作。當然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基本都是本土人,只有少量穿越者,畢竟這時大部份從政的穿越者至少都己晉升到了中層。而這時有人提議,可以將一批20歲左右的穿越者派到東北去工作,讓他們積累基層工作的經驗。

穿越到現在,己經進入第7個年頭,而在穿越的時候,穿越者中以20-30歲年齡斷的人居多,大約佔到全體穿越者的7成左右,因此在穿越發生時,穿越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左右。雖然從歲齡分佈上說,非常不合理,但從當時來說是非常好的,畢競以青年人居多,勞動力當然也多。

而7年過去之後,現在穿越者的平均年齡己達到34歲左右,30歲以下的不到總人口的一半了,雖然從現在來說也不算差,但年齡結構失衡的問題,己經開始顯露了,而到了15-20年以後,是穿越者的年齡結構最惡化的時候,因爲那個時候9成以上的穿越者都進入40歲以上的中年,而穿越者的下一代基本在20歲以下,在20-40歲這個年齡層之間存在着一個巨大的斷層,要彌補這個斷層,至少需要10-15年的時間。

其實在華東政府的成立之初,就有不少人認識到這個問題,也提出了不少解決的辦法,收養孤兒就是其中之一,在華東政府還沒有成立時,穿越者就創辦了希望學校,當時主要的學生就是收養的孤兒,但隨着華東政府成立,局勢穩定下來,孤兒當然是越來越少,因此希望學校的生源也改爲以華東政府的公務員及人民軍士兵的子女爲主。

不過當時華東政府收養的孤兒超過了3000人,主要是10-15歲之間,現在絕大部份人都己經畢業,其中有1000人被選入人民軍,還有1000人被分配到各工廠企上,其餘則進入政府機構工作,由於這一批人都是孤兒出身,又是由穿越者收養長大,並培養成人,因此當然都是最可以信任的,也是解決穿越者的年齡斷層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穿越者畢競不能將解決穿越者的年齡斷層的希望全放在收養本土人,自身內部挖潛也是極爲重要的措施,也就是在穿越時,10-20歲這個年齡段的穿越者,將是讓穿越集團平穩的度過年齡斷層期中,要承擔重要的責任。

這個年齡層的穿越者共有362人,在華東政府成立之後,穿越者對他們進行了嚴格而系統的教育,除了傳統的語數外物化等知識外,還有政治經濟學、國際關係學、管理、金融等知識,另外對他們的身體素質也有系統嚴格訓練,畢競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承擔重要的責任,就必須有一個好身體,而且身體素質訓練是和軍事訓練相結合的。

對穿越者進行的軍事訓練可不是什麼練隊列、走正步之類,而是真正的軍事化訓練,主要是擒拿格鬥、器械格鬥、各種槍械的射擊等等。

現在這一批穿越者中,有317人的年齡都超過18歲,並開始工作。當然其中有一部份人己經工作了相當的時間,而工作經驗在3年以下的,還有126人。這一次建議派到東北地區去的年輕穿越者,基本就是這一批人。

在行政院討論時,基本所有人對此都是支持的,因爲這是關係到穿越者將來的命運,當然也有人提出這批人的安全問題,畢竟現在東北地區還並不算絕對的安全。但也有人認爲安全問題可以用加強他們的安保來解決,而且這批穿越者也受過軍事訓練,並不應成爲否定這個建議的理由。

而夏博海又專門發電給秦錚,諮詢他的意見。秦錚對這個建議是絕對的支持,並保證這批人在東北地區的安全,可以儘管放心。於是行政院也最終通過了這個建議,並正式公佈名單。

王雲鵬道:“有一批人不願去東北,由其是他們的家長,認爲東北太危險了,還有人覺得自己的孩子以後並不打算從政,因此沒有必要去東北工作。”

夏博海道:“安全問題不是專門說過嗎?他們去的只是遼寧、吉林兩省,這兩個省基本己經恢復了和平,而且還有專人保衛他們,安全是有絕對的保證,再者說了,我們當年上岸,可是沒有現在的安全保障,不也過來了,而且還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至於從不從政,當初就定好了規則,在24歲以前,由政府統一安排,滿24歲之後可以自由選擇。”

徐濟超道:“夏司令,安全問題其實就是個藉口,說白了就是不想去東北受苦,有的家長是這種態度,也有的當事人是這種態度,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山東的各方面條件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因此在山東的生活條件肯定是要比東北好得多,當然想留在山東享受生活,不願意去東北受罪。”

夏博海皺了皺眉頭,道:“我們雖然基本算打贏了這場戰爭,但加上東北三省,我們也才擁有5個省,而面積也不到150萬平方公里,離統一全國還差得遠,星辰大海更是沒摸到邊,難道這就開始不思進取了嗎?”

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四三五章 進京(二)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第一七八章 德國之行(十)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三五零章 上海警戒(三)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二十六章 接管濟南(十九)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二零四章 正面進攻(中)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六五零章 撤僑(二)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一三六章 海軍假期(七)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