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

這時,人民軍的炮擊己持續了30多分鐘的時間,向俄軍的陣地傾泄5000餘發各種炮彈,而在此期間內,俄軍並沒有還擊一炮。

不過***己從固定翼飛機的報告和無人機拍攝的影像中確定,人民軍的炮擊已經達到了效果,因此下令陸軍向俄軍陣地發動地面進攻。

於是負責擔任突擊隊的人民軍士兵紛紛跳出自己的戰壕,向俄軍的陣地衝去,而人民軍的大口徑火炮也停止了炮擊,但還是有大約150餘門中小口徑火炮仍在發射,這是爲進攻的部隊提供最後的火力掩護。

而就在這時,俄軍的火炮終於開始發威,炮彈落到進攻的人民軍羣中爆炸,因此造成了人民軍的傷亡,不過人民軍的進攻隊型分得很散,而且俄軍的炮火也並不密集,對人民軍的殺傷力有限,不過對人民軍的進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另外俄軍也試圖對人民軍的炮兵陣地進行打擊,不過俄軍沒有空中偵察,僅僅只能從炮彈的落點、軌跡來計算人民軍炮兵陣地位置,但這種計算的誤差相當大,因此炮擊都遠離預定的目標。

不過俄軍的火炮一響,人民軍的飛機立刻偵察俄軍的炮兵陣地,雖然現在人民軍的飛機不俱備對地掃描和直接定位的能力,但在開戰之前,人民軍就將戰場進行了精細的方格式劃分,因此只要確定俄軍的炮兵陣地是在那個方格內,人民軍的炮兵就可以對其進行打擊。

當然這種方式雖然可以代替現代的高精偵察設備,但缺點是精度較低,而且反應的速度會慢了不少,但在這個時代,這己經是相當先進的技術了。不過這樣一來,也就給俄軍留下了一絲生機。由於吸取了以前戰鬥的教訓,俄軍不僅將火炮陣地分得極散,而且炮擊的時間極短,時間嚴格控制在1-2分鐘內,儘量將多的炮彈打出去,打完之後就立刻撤退,重新躲進樹林或掩體裡,不給人民軍留出精準打擊的時間。

果然,儘管人民軍連續對俄軍的炮兵陣地進行精準打擊,但由於俄軍的行動太快,因此只捕捉到了一個俄軍的炮兵陣地,不過俄軍這樣的操作雖然讓自己的炮兵免受人民軍的打擊,但也造成了炮兵的反擊火力不足,對人民軍的進攻兵力造成的殺傷有限。而隨着人民軍的進攻部隊逼近俄軍的防線,雙方都減少了火炮的射擊,以免誤傷己方的士兵。

雙方的這一輪攻防,在小山觀戰的觀察團都看得十分清楚,魯登道夫對人民軍的炮兵戰術、以及步炮的協同配合給予了十分高的評價,認爲這樣協作配合水平,己經達到了歐洲一流陸軍的水準。看來人民軍在前期戰鬥中的勝利,並不是偶然的。

其實現在人民軍的戰術素質、協作配合水平和歐洲一流陸軍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之所以能夠組織得這麼好,一方面是有飛機在空中監控,讓人民軍的指揮部能夠極時的掌控全局的戰鬥進程;另外人民軍的指揮部和各作戰部隊之可以直接聯絡,也有利於指揮部能夠極時瞭解各作戰部隊的情況,並將命令極時傳達給作戰部隊。而這個時代的通訊基本是靠人力完成,信息從指揮部到戰場之間的傳遞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戰場的情況瞬息萬變,因此也許當信息從一端傳到另一端的時候,戰場就己經發生了變化。

而就在這時,俄軍的陣地中響起了密集的槍聲,己快衝鋒到俄軍陣地的人民軍士兵頓時倒下了一片。而剩餘的人民軍一面繼續進攻,一面尋找掩體,和戰壕裡的俄軍展開對射,一時槍響如密雨一般。

舒斯特爾怔了一怔,道:“在這麼猛烈的炮擊下,競然還有這麼多守軍能夠存活下來嗎?”

魯登道夫皺了皺眉,道:“我不這麼認爲,俄軍應該是將大部份的兵力都佈置在陣地的後方,等人民軍進攻上來,才進入到陣地裡佈防阻擊。”

舒斯特爾道:“這麼說俄國人是學聰明瞭,那麼剛纔人民軍的炮擊豈不是白廢功夫了嗎?”

魯登道夫道:“俄國人本來就不笨,愚蠢的國家是不可能打敗拿破崙的。而人民軍的不一定就白廢了,我認爲人民軍從來就沒有將希望寄託在前期的炮擊上,他們炮擊的目地應該是將俄軍佈置的鐵網、拒馬都摧毀,並且給俄軍的陣地造成一定的毀壞,爲後面的步兵進攻提供方便。” 頓了一頓,又道:“不過這樣也好,讓我們來看看人民軍的進攻能力如何。”

舒斯特爾聽了,也連連點頭,道:“那麼您認爲這場攻防戰,誰會獲勝。”

魯登道夫道:“如果不出意外,一定是人民軍了。”

其實魯登道夫的判斷沒有錯,俄國人雖然表面粗魯,但決不是魯莽之輩,相反還是十分狡猾而精明,他們針對人民軍的炮兵強大,制定了巧妙的戰術,在第一道防線上只佈置少量的兵力,以躲避人民軍的炮擊,而將後備的軍隊佈置在交通壕裡,人民軍的炮擊停止之後,俄軍就立刻進入陣地,阻擊人民軍的進攻。

而人民軍炮擊的目地也確實不是打算一口氣將俄軍的防線擊潰,畢竟俄軍的防線佈置己經有6、7分人民軍的水準,很難只靠炮火擊潰,因此只要是能爲地面進攻掃平障礙就行了,歸根到底還是需要陸軍上陣解決戰鬥,不過人民軍對陸軍的攻堅能力也充滿了信心。當然這樣一來,人民軍必然會付出相當的傷亡代價,但只要是戰爭,傷亡就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必須承擔的損失。

這時一部份人民軍士兵冒着俄軍的火力繼續向俄軍陣地進攻,一部份則在俄軍陣地前架起機槍,迫擊炮、擲彈筒等火力支援武器,向俄軍陣地進行打擊,壓制俄軍的火力。

而這時雙方的距離被壓縮到200米以內,展開了互相對射,雖然俄軍的戰術成功保存了大部份兵力,但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在陣地裡佈置完全,而且陣地遭到了人民軍猛烈的炮擊之後,確定被損毀了多處,防禦力大減,再加上還有進攻的人民軍戰士牽制俄軍的注意力,因此人民軍投入進攻的火力支援兵力雖少,但卻和俄軍一時打了個旗鼓相當。而這時人民軍的迫擊炮己架好,向俄軍的陣地展開了炮擊。

迫擊炮的威力雖然不大,但畢竟是炮,而且炮道是大麴線,可以直接打到戰壕裡,因此給俄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和殺傷,俄軍的好幾個機槍火力點都被迫擊炮給打掉,火力頓時大減,也爲人民軍的進攻掃清了不少的障礙。

趁着俄軍被人民軍的支援火力壓制住,一支擔任突擊的人民軍部隊也趁勢殺入俄軍的戰壕中,和俄軍展開了白刃戰,而隨後又有幾支人民軍突擊隊殺入陣地裡,有的是沿着前面同伴突破的缺口殺入,有的則是新撕開俄軍的防線,打開新的缺口,雙方在戰壕裡、陣地裡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而火力支援部隊有的將彈道向俄軍陣地的中後方延伸,有的則是隨着部隊一起向前移動。

而這時後方見己經在俄軍的陣地中打開了幾個缺口,於是立刻下令,向俄軍陣地發動全面的進攻,同時炮兵部隊也再度開火,不過這次目標不在是俄軍的陣地,而是俄軍陣地的後方,這是爲了截斷俄軍的增援部隊。因爲這時人民軍己經發現了,俄軍挖掘的交通壕,並在利用交通壕不斷的向陣地裡輸送兵力,於是立刻通知給指揮部。

指揮部得知以後,也不由得有些稱讚俄國人到是還有幾分小聰明,於是立刻下令給裝甲列車炮和自行火炮,將彈道延伸到俄軍的陣地後方,展開轟擊。大口徑火炮的威力果然不同尋常,俄軍的交通壕不過是用木板蓋頂,並覆上了一層浮土草皮,根本經不住炮彈的轟擊,10餘輪轟擊之後,4道交通壕也全部都被炸開,交通壕裡的俄軍士兵趕忙紛紛爬出壕溝,四散逃竄。不過這時人民軍的其他100毫米以上火炮也都調整好了自己的射擊參數,紛紛開火轟擊,俄軍頓時被炸得死傷無數,屍橫遍野。而援軍也很難再增援上去了。

這時在俄軍的主陣地裡,隨着人民軍全面進攻的展開,俄軍也放棄了以火力禦敵,除了少數士兵之外,大部份的俄兵都上好了刺刀,有的衝出了陣地,有的守在戰壕裡,和人民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作戰。而在這個時候,戰術的優劣、武器的好壞已經關係不大了,起決定因素的是士兵的白刃戰能力和一往無前的勇氣,人民軍自然是士氣高昂,畢竟在前期的戰鬥中,己經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俄軍不過是自己的手下敗將,而俄軍是從歐洲部份調來,儘管知道俄軍前期慘敗,沒有經歷以前的戰鬥,到也沒有多少心理負擔,因此雙方一時殺了一個勢均力敵,難解難分。

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八十三章 成師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二七五章 戰爭開始(四)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五十三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四)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一)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三章 制度(二)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應(二)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六五三章 撤僑(五)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六零二章 應對計劃(下)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