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

兩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在此期間,租界又派出一批代表和人民軍進行協商投降的條件,仍然還是希望能讓租界保持一定範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且這一次的租界談判代表中,加入了3名在租界裡經營的中國人,希望能夠利用同民族的感情,讓華東政府作出讓步。

其實在租界中經營的中國商人確實是大多都不希望發生改變,因爲能在租界裡經營的中國人,都是有相當的資產,並且和外國商人的關係良好,即然現在的環境可以讓他們獲得利,當然就不想發生改變,同時他們也怕戰爭對租界造成大的破壞,因此這一批人也是發自內心的極力反對人民軍進攻上海租界。

於是在後兩次的談判中,租界方基本是由中國商人爲主,他們極力的向羅嶽、李鬆晨陳情,戰爭只會破壞租界的和平與繁榮,會損害在租界的中國商人的利益,而且租界的工部局、工董局也都做出了讓步,表示可以讓中國人加入工部局、工董局,參與租界的管理等等。

不過這些要求、讓步在羅嶽、李鬆晨面前根本就沒有用,儘管3名商人大多都和李鬆晨有一定的交情,但李鬆晨也毫不客氣的拒絕了這些商人的要求,直接指出華東政府的要求是徹底取消租界,將租界完全併入華東政府的管理之內,並完全受華東政府的控制,並且表示在華東政府的統治之下,租界地區不僅能夠繼續保持繁榮和發達,而且原來租界裡的中國商人的利益也可以得到保障,並可以徹底擺脫外國資本的控制,獨立自主的發展。

而聽了李鬆晨的話之後,3名中國商人也都默然不語,他們當然聽得出來李鬆晨的話中之話的含義。租界裡的中國商人的身家或許不算,也不乏家資鉅富的豪商,但在本質上都是屬於買辦商人。

在中國近代史上,買辦是一種特殊的商人羣體,其職能主要是擔任外商在中國進行貿易活動的中間人和經理人。儘管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大門被西方的槍炮打開,但由於語言、風俗習慣、環境等方面的原因,在中國經營的外國商人都需要一批中國人協助自己進行經營,一方面將西方各國的工業產品銷售到中國各地,另一方面又要從中國收購各種資源、礦產,甚致是地產、不動產等等。

而這些中國人由於得到外國勢力的庇護,可以不受中國法律的約束,另外在中外的貿易之間收取僱金,有的甚致自己獨立經營,因此其中一部份人也積累起了豐厚的財富,於是就形成了買辦羣體。

從總體來看,買辦羣體對中國的民族資本發展是有相當大的破壞性,他們將西方各國的工業產品銷售到中國各地,擠壓了中國自已的產品發展;而在幫助外國採購中國產品時,又極力的壓低價格,有些人不惜採用坑蒙拐騙的惡劣手段。造成中國財富被掠奪,民族資本被壓制,人民生活日益貧苦。因此在舊時空裡,穿越者的先輩們將買辦與封建官僚、資本家稱爲舊中國的三座大山。

不過也不能說每一個買辦商人都是賣國賊或反面派,畢竟買辦羣體的形成主要還是由於清廷自身的無能,無法保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民族資產。而且買辦羣體也還是有一定的正面意義,並非完全負面,由於買辦長期與外國人接觸,對外面的世界更爲了解,眼界更爲開闊,在政治上也更爲進步,有人甚致成爲思想家,還有一部份買爲商人在積累了財富之後,開離脫離外國資本的控制,獨立經營,發展實業成爲民族資本,對中國的民族資本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上海租界裡經營的中國商人大多都是獨立商人,其中也有的開辦了實業,但主要的經營還是幫助外國商人在中國進行貿易活動,因此在本質上還是屬於買辦商人,他們的利益和租界的利益基本是捆綁在一起的,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完全依附於外國商人,當然希望租界會永遠的保留下來,而租界方也十分清楚這一點,才願意讓這些買辦商人進入工部局,參與租界的管理。

但對華東政府來說,買辦羣體和地主一樣,是必須被消滅的,不是一點點的讓步可以改變的,當然如果有買辦商人願意轉型成實業商人,華東政府也是願意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不過如果拒絕改變,還要阻止華東政府,自然是不會接受。

而兩天的時間過去之後,租界方仍然沒有向人民軍投降的意圖。原來在第二批代表團回到租界之後,兩個租界的管理者也都明白,人民軍是不會妥協的,租界要麼無條件投降、要麼誓死抵抗。於是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工董局也聚集在一起討論租界的選擇。

但在這個時候,租界內部也發生了嚴重的分歧,一批人主張接受人民軍的條件,向人民軍投降,這樣不僅可以保住所有人的生命,也可以保證租界不被破壞,而且英法兩國己經決定出兵,因此等聯軍到了遠東,擊敗了人民軍,就可以重新恢復租界的秩序。當然這個主張的潛在說法就是如果英法聯軍都不能擊敗人民軍,那麼租界的滅亡也就是無法避免了,還是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說。

還有一批人則堅決反對投降,主張堅守租界,和人民軍決戰。這一批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1900年之前,中國軍隊不甚一擊,而且白種人要比黃種人,當然不能投降。雖然租界的軍事指揮官弗蘭克上校對戰爭的態度十分悲觀,但英軍的指揮官馬丁上校則是充滿了蜜汁自信,認爲中國的軍隊根本就不堪一擊,租界的軍隊是完全能夠抵抗住人民軍的進攻,甚致他還宣稱,自己不僅要擊敗人民軍的進攻,而且還將率領租界的軍隊,攻佔上海新區。

而馬丁上校的態度也成了主戰派的支柱,結果兩派在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大樓裡爭吵了一整天,但誰也沒能說服對方,而就在雙方的爭吵中,人民軍留給租界的時間己經用完了。

租界裡發生的事情,通過華東政府佈置在租界裡的潛伏的情報人員傳到了指揮部,羅嶽得知以後也頗爲無語,這都9160年了,居然還有外國人將華東政府和清廷等同起來。不過這樣看來想要和平解決租界是不可能的了,不打一仗是不可能佔領租界了,雖然戰爭一開,對租界肯定會造成一定的損壞,但那也是難以避免的。

於是羅嶽下令,命南西北三面的人民軍向租界發動進攻。

這時三面的人民軍都己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收到了羅嶽的命令之後,立刻向英法軍隊的防線展開了炮擊。雖然這一次人民軍上岸並沒有攜帶火炮,但帶了迫擊炮,因此這次向英法軍隊轟擊的都是用的迫擊炮。

雖然迫擊炮的威力不如常規火炮,但對付英法軍隊還是足夠的,畢竟英法軍隊組成的防線都是臨時佈置,主要是以砂袋,木架以及部份建築組成,在人民軍的炮火轟擊之下,英法軍隊頓時被炸得死傷無數,除了少數以建築爲掩體的士兵之外,其他的士兵都紛紛向租界裡撤退,而防線也土崩瓦解。

在炮擊進行了10餘分鐘之後,人民軍向英法軍隊發動了進攻,趁着英法軍隊的退勢,殺入租界,雖然這時也有一部份退回到租界裡的英法士兵奮起抵抗,和人民軍展開了白刃作戰。

不過人民軍的士兵都是經過了東北戰場的厲練,雖然不能說是身經百戰,但也都是見識過血和火,而英法軍隊的士兵本身都是國內的二、三流士兵,在租界裡也不可能經歷什麼大戰爭,甚致連正常的訓練都不能保證,當然不可能抵擋人民軍的進攻。而且英法軍隊的人數也遠遠少於人民軍,因此戰爭開始僅僅30分鐘以後,租界的有組織抵抗力量基本被人民軍消滅或打散。而人民軍一面向租界的縱深地區發展,一面也留下少量士兵,守住已佔領的街道地區。

羅嶽在指揮部裡,不斷的收到戰場上反饋來的消息,不是佔領了那條街道,就是奪取了某個關建的建築,而參謀們也都忙碌着按照收到的消息,將標誌佔領的紅色小旗放在租界的沙盤模型上,而且還不斷有人小聲道:“快,再拿兩個紅旗來,**街己經被佔領了……”“這裡也被佔了,好快啊。”

偶爾還有擺錯了紅旗的位置,但馬上戰場上就有新的消息轉來,原來這個位置巳經被人民軍佔領了,因此不用改了。

羅嶽和李鬆晨兩人並排站在沙盤的邊緣看着參謀們忙碌的在沙盤裡擺放紅旗,到是都沒有說什麼。雖然李鬆晨不懂軍事,但從沙盤模型上可以看出,這時租界的外邊緣區域己大部份都被人民軍佔領,同時還有2股人民軍己深入租界的腹地。因此李鬆晨也基本可以確定,這場戰爭己經勝券在握了。而他再看了看自己的手錶,戰爭纔開始了1個多小時的時間。

第六一一章 滿洲里戰役(四)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四章 會議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三四四章 歐洲危機(上)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戰(二)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六十七章 德國使團(七)第八十一章 陸軍編制(五)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五一八章 突擊行動(上)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七章 移交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五七九章 進攻瀋陽(三)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四零五章 旅順攻略(二)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五九四章 濟南衆態(四)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五七五章 力排衆議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三九四章 全面開戰(三)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