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

華東政府進攻上海租界的消息,在世界範圍內也引發了不小的波瀾,雖然在此之前,華東政府己經收回了天津租界,但一來是那時中國正處於戰爭期間,二來是天津租界在中國的地位也要弱於上海租界,因此沒有引發太大的轟動,但上海租界是中國時間最長,面積最多,影響最大,各國利益最集中的租界區,自然引起的反響也是最大的。

青島的各國領事也都紛紛向華東政府提出抗議或表示關注,不過華東政府的態度則是軟強兼施,一方面堅稱進攻租界的合理;一方面也表示會保證各國在租界的利益,由其是對德國、美國,外事委在私下裡和兩國的領事進行了單獨的會談,而且外事委員李三傑還和徳國軍事觀察團團長海因裡希親王進行了單獨的會唔,就租界問題進行了溝通。畢竟由於戰爭原因,日俄二國在青島的領事館早就關閉了,而英法兩國的外交人員也在幾天前歸國,因此現在的中立國家中,只有德國、美國纔是有份量的大國,只要把德國、美國擺平,其他的國家也就無關緊要了。

雖然德國在公共租界工部局裡有1個固定的董事席位,但在上海租界的利益並不多,而華東政府承諾,不僅可以繼續保證德國在上海的利益,並且可以將一部份英法日俄四國在上海的利益轉讓給德國,海因裡希親王對這個結果也十分滿意,雖然現在德國對戰爭結局的判斷還是偏向於英法聯軍,因此到未必敢收英法兩國在租界的資產,但對日本、俄國到沒有什麼顧忌,日本當然重來沒有被德國放在眼裡,而俄國先後被日本、華東政府擊敗,被逐出了東北三省之後,也不足爲懼了。儘管日本、俄國在上海的利益也不多,但在德國看來也不算少了。

不過相對於容易滿足的德國,美國就不是那麼好打發了,畢竟美國在租界的利益是僅次於英法兩國的,而且美國在公共租界工部局裡有1-2個固定的董事席位,因此有較大的發言權,華東政府收回租界,對美國的利益確實有一定的損害,儘管華東政府提出會將英法兩國在租界的一部份利益轉讓給美國,但在戰爭未有明顯結局之前,這個建議更像是一個空頭支票,實際意義並不大。而日本、俄國的那點利益,美國還真看不上眼。但美國領事也沒有輕易的拒絕華東政府的建議,只是表示會向美國國內報告,由國內決定。

對華東政府進攻租界的行動,英法兩國的反應自然是由爲激烈,因爲英法兩國無疑是損失最大的一方,因此兩國的國會裡也是羣情激昂,紛紛要求國家嚴厲的報復華東政府。甚致還有人大叫要對華東政府宣戰,好在是有人提醒,國家己經宣戰了,纔沒有鬧出大笑話來。

但兩國的政治精英們冷靜下來之後才發現,至少在4-5個月的時間內,英法兩國都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反制華東政府。因爲現在兩國正在內組建聯合軍隊而進行着的博奕。

儘管兩國己經就聯合出兵達成了共識,但還有諸的細節還需要進行協商,但兩國都希望自己能夠用最小的代價,收穫到最大的利益,首先就是聯合軍隊的司令官人選,因爲那一國得到這個職位,無疑將有更大的發言權,英國認爲這次遠跨重洋,當然是以海軍爲主,英國自然是獲得司令官的職位;但法國認爲軍艦沒有裝輪子,最終的戰鬥還是要在陸上解決,另外還要指揮日、俄兩國的軍隊作戰,法國應是當仁不讓;而海軍雖然是以英國爲主,英國要求法國至少要出動一個戰列艦分隊,一個裝甲巡洋艦分隊;而陸軍方面則是以法國爲主力,但法國也要求英國出動一個整編陸軍師,但英國只要出一個團,去要求法國出3個師。

除此之後,還有軍費的分攤,中途停靠的港口,戰後的利益分配等等,雙方都希望讓對方多出血,而自已少吃虧,因此自然就要進行激烈的討價還價。但兩國都沒有想到華東政府會主動出手。

但華東政府進攻租界的行動,將還在爭吵中的兩國驚醒,英國、法國才意識到,華東政府可不會給英法兩國從容準備的時間,而且英國、法國在中國的利益太多,可不至上海一地,現在則全部都在華東政府的威脅之下,甚致還可以擴到東南亞地區,目前基本都沒有能和華東政府抗衡的軍事力量。

不過英國、法國畢竟是現代國家,發現問題之後就立刻着手改進,經過了緊急的協商之後,兩國迅速的達成了4項決議:1兩國必須在一週內協商好出兵的各項事宜,並再用1周的時間準備,2周以後,聯合艦隊必須出發;2組織兩國在東南亞的軍艦、軍隊,組成聯軍,如果華東政府要對兩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用兵,至少能夠抵當一陣;3力爭多拉隴其他國家加入由兩國主導的對付華東政府的聯軍,擴大聯軍的聲勢,並分擔兩國的負擔;4想盡一切辦法給華東政府施加壓力,讓華東政府的行動有所顧忌。

其中前2項是英法兩國的內部協調,而後2項則需要其他國家的協助,但現在有份量的國家只有德國、美國,其他國家最多隻能捧個場,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德國和華東政府的關係較好,而且現在因爲摩洛哥危機,和英法兩國的關係都鬧得很僵,不大可能加入英法這一方來,因此英法兩國將主要的目標放到美國身上。

於是英法兩國聯合向美國提出了邀請加入由兩國主導的對付華東政府的聯軍,同時也希望美國能夠出面向華東政府施壓,迫使華東政府停止對租界的戰鬥。

英法兩國的邀請,也讓美國國內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因爲華東政府進攻上海租界的行動確實也激怒了不少美國人,因此有一批美國軍官向政府建議出兵參戰,加入由英法兩國主導的對付華東政府的聯軍。

現在美國的gdp值、經濟規模、工業製造力均爲世界第一,國力的增強也助長了國民的信心士氣,而且羅斯福總統上任之後,也在積極發展軍事,增加軍備,並且大造軍艦,近年來的對外用兵也明顯大膽了許多,右1898年美國挑起了美西戰爭,擊敗西班牙,獲得了古巴、菲律賓等殖民地,1900年又加入八國聯軍,對清廷作戰,而這一戰如果不是海外華人的橫空出世,也將取得勝利。

這兩次對外的用兵也極大刺激了美軍,儘管這時美國國內的孤立情緒還很重,但美軍卻頗有些信心爆棚,不少美國軍官都希望能出國去打一仗,顯示一下美軍的實力。當然美軍並沒有輕視人民軍的戰鬥力,但這一次是有英法兩國牽頭,一些美國軍官都認爲英法聯軍必勝無疑,如果美國也加入英法兩國主導的對付華東政府的聯軍,不僅可以輕易取勝,並獲得一定的利益,並且還可以向全世界展示美軍的戰鬥力。

不過美國的首腦人物、軍方的高層在這個時候還保持着較清的頭腦,知道在這時候,美國還不宜參戰。在普茨茅斯三方會談破裂之後,美國軍方高層又對華東政府對英法日俄四國聯軍的戰鬥進行了5次兵棋推演,表明儘管從實力對比上說,華東政府處於明顯的劣勢,但也並非完成沒有反擊之力。由其是瀋陽的俄軍被人民軍殲滅之後,更讓美國軍方高層對這場戰爭持謹慎態度,因爲有三次軍棋推演是以人民軍在英法聯軍到達遠東之前殲滅了瀋陽的俄軍,對華東政府最差的結果也是保住了山東地區和遼東半島的部份地區,而最好的結果是維持現狀,因此美國絕不能在這個時候站隊,於是對英法兩國的邀請,美國也只能挽言謝絕。

美國的拒絕也有些出乎英法兩國的預料,同時也讓兩國更爲警惕,美國自然不會無緣無故的拒絕英法兩國的邀請,顯然是並不看好兩國,這也說明英法兩國主導的對付華東政府的聯軍還有弱點。英法兩國的政治精英、軍人可不是無端的狂妄自大,看來有必要擴大聯軍的規模與實力。

但也不是沒有好消息傳來,俄國和荷蘭就響應英法兩國的號招,決定加入英法兩國主導的聯軍,對華東政府作戰。俄國的加入到並不意外,因爲俄國本來就已與華東政府爲敵,雖然俄國的3支太平洋艦隊都己被殲滅,但在歐洲地區,俄國還是能夠湊出幾艘軍艦來的。

而荷蘭參戰,則是爲了報復1903年的華東政府爪哇護僑行動。這幾年裡,荷蘭也耗費巨資加強了海軍的建設,從英國購買了兩艘戰列艦,向意大利購買了兩艘裝甲巡洋艦,自己還建造了2艘大型防護巡洋艦,4艘中型防護巡艦。當然這樣的兵力還不足以對華東政府造成威脅,但這次英法兩國主導組織對付華東政府的聯軍,讓荷蘭看到了復仇的機會,於是荷蘭政府立刻義無反顧的加入進來。

俄國、荷蘭的加入,雖然不能讓英法兩國主導組織的聯軍實力有質的提升,但也是差強人意,聊勝於無,而要戰勝華東政府,還是要靠英法兩國自己的力量。

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四二八章 空中偵察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三十八章 談判(中)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一八七 封存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五二零章 叛逃事件(上)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一)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作者發言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亂(五)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