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

隨後衆人又針對這兩份談判的條款提了一些其他問題,秦錚和李三傑也都一一的進行了解釋和說明,不過從總體來看,這兩份條款大的改動基本沒有,只是有些細節性的地方作了一些修正。其實這兩份談判的條款是秦錚和外事委的工作人員一起經過了精心的思考,並充份考慮了三方的實力對比、優劣、主客觀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制定,內部就進行了三次修改,拿出來的實際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方案,真正可改的地方也確實不多。這次會議主要是讓其他的行政院成員瞭解,並對他們進行解釋說明,衆人統一思想,並最終確定下來。

而赴美國談判的代表團也在會議上正式成立,由外事委員會的委員李三傑親自帶隊,擔任代表團團長,全權負責這次的談判工作,隨行人員共計有23人,其中穿越者13人,10名本土人;另外這次一起去美國的還有一個經貿團,由商業委員會負責籌辦,由副委員何漢東任代表團團長,而商業委員會下屬的商務部、對外經貿部均各派出一名副部長譚其宗、李志鬆擔副團長,隨行人員共計16人,而穿越者有10人,總計39人,穿越者23人,本土人16人,而本土人全部是年輕人,都是希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經過了數年的培養,現在有一批學生已經走上了工作的崗位,由於這是穿越者們在這個時代自己教導出的第一批人員,因此也都是重點培養的對像,這次一起去美國的16個人,就是這些人中較出色的一批,算是帶他們出去開開眼界,歷練歷練。

經貿團的負責人都是副職,主要是因爲這次赴美的經貿活動主要是以宣傳爲主,能夠達成意向協議就算不錯了,畢竟來中國投資都不會是小數額,就算是有投資興趣的人,也會對投資目進行多方考査、評估、談判,沒有幾個來回是不可能決定下來,自然也就不可能當場簽約了,這樣也就沒有必要讓商業委員會的一把手出面,畢竟在國內同樣也有不少事情。

3天以後,華東政府的談判代表團從青島乘船出發,駛向美國。而華東政府也特意撥出一艘5000噸的客船,送代表團一行去美國,畢竟這一次在海上大約要航行20天左右,希望代表團的成員能夠休息好,並且還安排了一艘3000噸級的巡洋艦護航。而在美國談判期間,這兩艘船也就在美國等候。

等到談判代表團離開之後,秦錚纔會見了金昌洙,而這時金昌洙己經在青島等了6天。

當然在這6天時間裡,金昌洙也沒浪廢,不僅參觀了軍營、訓練,並且還遊覽了青島的街道、商店、廣場、景區等地方,對華東政府也有比較直觀的認識。

由於戰爭的原因,華東政府的經濟受到較大的影響,明顯要比戰前蕭條得多,但青島畢竟是華東政府的首都,影響要比其他地區小些,市面上看起來還是十分的繁華熱鬧。

其實純粹從繁華熱鬧來說,平壤雖然還比不上青島,但也相差不太多,畢竟平壤是韓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但給金昌洙等印像最深刻的卻是青島的現代文明氣息,道路寬闊,行人車輛來往有序,街道乾淨整潔,兩側高樓林立,線條簡潔明快,除了馬車之外,還可以看到不少汽車行駛往來,道路兩側都裝了路燈,商鋪裡也安裝了電燈,晚上也是一派的燈火通明。

青島本來就是一座新興的城市,而有德國殖民近三年的底子,再加上華東政府五年的經營,現在的青島確實和中國傳統的城市不同,而更接近於近現代的城市風格。而且民衆的精神風貌更是清廷所不具備的,充滿了欣欣向上的蓬勃之氣。在這個時代的韓國本質上還是一個封建王朝,社會環境與清廷沒有什麼區別,不僅僅是建築風格古樸傳統,而且整個社會氣氛都是死氣沉沉,因此這一切都讓金昌洙等人如同鄉下佬進城一樣,什麼都覺得新鮮。

金昌洙到底是看過一些介紹新時代的書籍,因此感概也更深了一層,這纔是現代國家,現代城市的樣子。

除了參觀遊覽之外,金昌洙其餘的時間就是閱讀。青島已經開設了幾個大型圖書館,收藏着各式各樣的書籍,其中也包括大量中外學者所著,關於近現代哲學、政治、經濟、文學、藝術類的書籍。當然也還有介紹穿越者的歷史,以及思想理念的書籍。

金昌洙在韓國時看過一些類似的書籍,不過這個時代的韓國仍然十分封閉落後,相比於中國,缺乏向上海、廣州這樣的開化城市,因此進步的書籍有限,而且由於翻譯的水平不足,內容也參差不齊,而華東政府的藏書不僅種類齊全,而且翻譯清晰、簡單易懂,還附有說明和解釋。無不令金昌洙愛不釋手,每天參觀遊覽回來,就泡在圖書館裡,廢寢忘食的閱讀。這短短六天的經歷,已讓金昌洙眼界大開,大有不虛此行之感。同時也更期待和華東政府的官員會面。

得知接見自己的是秦錚,金昌洙的心裡也十分激動,一來現在他知道,秦錚是華東政府的二把手,又是羅嶽的岳父,自己不過韓國的一個普通百姓,竟然能得到這樣位一大人物的接見,也頗有些受寵若驚之感;二來是這幾天裡,他也讀了兩本秦錚的著作,對於世界大勢以及工業革命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而且有不少能夠引起金昌洙的共鳴,因此他對秦錚的學識也十分敬佩,當時到是想過,如果能和秦錚見面,可以當面向他請教許多問題,卻沒有想到竟真的可以見到秦錚。

不過真正見到秦錚時,金昌洙卻頗有些拘緊,手足無措。儘管金昌洙經歷過大陣仗,但現在畢竟還是一個30歲的年輕人,社會經驗和閱歷都還比較有限,而且在瞭解了華東政府的底蘊之後,也難免會有些緊張。

來到這個時代己進入第6個年頭,秦錚也見過了不少舊時空的成名人物,但年輕時代的名人到是不多,因此金昌洙有些窘迫的樣子,也讓秦錚有些好笑,心裡也小小的虛榮了一把,,畢競這也是舊時空裡的韓國國父,在自己面前確像學生一樣手足無措,這種感覺也不錯。

秦錚先請金昌洙坐下,道:“這幾天我們正忙着和俄國、日本的談判工作,因此讓金先生等了好幾天,實在是很抱歉啊。”

金昌洙趕忙道:“那裡,那裡,秦議長日理萬機,能在百忙之中抽時間見我,實在是我的榮幸,應該是我打擾了秦議長的工作。”

秦錚呵呵笑道:“金先生客氣了,不知道金先生喝什麼,茶還是咖啡?”

金昌洙道:“就喝茶吧。”

秦錚點了點頭,叫秘書去倒茶來,又遞給金昌洙一支菸,笑道:“金先生抽菸嗎?”

金昌洙到是抽過這種捲菸,因此從秦錚接過了煙,而秦錚又拿出火柴,給他點上,這時秘書也端上了茶來,而秦錚這些平易近人的舉動也讓金昌洙放鬆了不少。

秦錚吸了一口煙,道:“金先生的事蹟,羅少將都跟我說過了,想不到金先生年紀輕輕,有這樣的熱血壯舉,我國的著名學者梁啓超寫過一篇文章,叫【少年中國說】,裡面有幾句‘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如果韓國的少年都有金先生這樣的勇氣,獨立復國當然是指日可待了。”

【少年中國說】金昌洙到是看過,也爲裡面的豪邁文章所感動,畢竟金昌洙正當少年時候,因此秦錚用【少年中國說】裡面的辭句稱讚他,也頗有激動,道:“秦議長太過獎了,讓韓國獨立復國一直都是我的願望,不過我們的力量實在太弱,這幾年來成就有限,希望華東政府能夠幫助我們。”

秦錚點了點頭,道:“當然,中韓兩國自古以來就是友好鄰邦,兄弟之國,在歷史上,中國在唐、明兩朝都曾幫助過朝鮮抵抗外敵,而且這兩次侵略朝鮮的敵人正好都是日本,而近代以來,中韓兩國又都飽受外國的欺辱殖民,因此就更應該同仇敵愾,互相幫助,我們現在算是在戰場上擊敗了日本、俄國,收復了我國的東北三省以及海參崴等地,正在逐步的走向獨立復興,而我們也會盡力幫助韓國,擺脫日本的控制,走向獨立復國。”

金昌洙立刻站起身來,向秦錚鞠了一躬,道:“感激華東政府對韓國的支持。”

秦錚道:“不過我們的情況,金先生應該也清楚,老實說打贏這場戰爭,己經用盡了我們的全力,現在己經沒有進攻朝鮮半島的能力,另外我們還要推翻清廷的統治,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我們確實沒有直接幫助韓國獨立復國的能力,希望金先生能夠理解。”

這一點羅嶽也曾對金昌洙說過,因此金昌洙也有思想準備,而秦錚則說的更爲深刻,華東政府不僅僅是這次的戰鬥,還有自己建國的任務,金昌洙當然也沒什麼好說的,他也沒指望華東政府能出兵朝鮮半島,趕走日本,於是道:“這一點我們能夠理解。”

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三章 制度(二)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三三六章 李鴻章來訪(十三)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五七四章 談判(二)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隊第一三八章 合肥見聞(二)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六八五章 結束戰爭(六)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三九七章 談判(五)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