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奴賊大虐

此時距離壽春得知羯奴將要大舉南侵,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如果再加上消息傳播的時間,那麼距離羯奴發佈檄文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此時北地傳來的消息是,羯奴石虎仍然在洛陽集結大軍,據說已經集衆二十餘萬,同時各地郡國仍在加緊徵集丁壯、民財。

當然這並不足以說明羯奴效率低下,事實上依照古代這種條件,類似規模的兵員徵發,籌備數月乃至年餘之久都是正常。哪怕在後世,這種程度的調集也不是短期之內能夠完成。

如果不考慮在檄文公告之前的籌備,羯奴能夠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調集二十餘萬軍力,已經是非常高的效率。

當然,一方面這也與胡虜政權的特色有關,往往熱衷於將大量民衆徵集起來安置在統治區域的腹心地帶,直接施以人身控制,一旦有大戰發生,這些民衆自然便會丁壯俱被招募入伍,成爲穩定的兵員。

而另一方面,能夠再這麼短時間內調集起二十萬大軍,再加上大軍所需要的資糧械用。憑羯奴對地方州郡的掌控情況,可以想見這根本不可能是正常的徵發調集,而是應該建立在劫掠清掃地方上!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更遠的河南、兗州等地是個什麼情況,沈哲子眼下並不清楚。但是單就淮水北岸近側郡國情況來看,羯奴今次大舉南來,對地方上的搜刮之烈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點!

最近這一段時間以來,隨着淮南軍在淮水北岸展開活動,南下過淮涌入壽春的流民人家便已經達到了兩千餘家、萬餘丁口!

這些人鄉籍多在左近汝南、譙、沛之間,距離羯奴徵發中心地帶還比較遠。但即便是如此,擄掠之甚,都已經達到了極點。

按照徵令,地方郡國民戶要三丁一役,不拘男女,凡盛年者俱在徵發之列。五戶一車,同時要各備穀米,以車載入官倉。

如此嚴苛的徵發,哪怕是如今尚算富足安定的江東吳鄉,都能將小民之家逼迫的家破人亡,更不要說在久亂不治的淮水北岸!

所以,左近州郡民戶大多離家潛逃,根本難以在如此暴政之下維持生計。而淮北那些奴兵們,在於淮南軍作戰時表現雖然不佳,但是在欺凌手無寸鐵的小民時,卻是積極得很。

所以,哪怕沒有淮南軍的出擊,這些地方鄉野之間也早已經大亂失序,民多遁逃於野。至於能夠過淮而來的,僅僅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而已。

歸鎮之後,沈哲子便召來一部分淮北鄉宗人家,詢問一些情況。在聽到這些人描述如今淮北各郡亂象之後,心情可謂惡劣到了極點。

他不是沒有想過加大舟船投入,以接應更多流民南來,但又不得不面對一個無奈現實。淮南軍雖有舟船之盛,但也並不意味着能夠肆無忌憚的沿江浪行。如果太小覷了北境奴兵,很有可能吃上一個大虧。

更何況眼下淮南舟船使用也是吃緊,相當一部分戰船要維持水軍的規模。另有一部分也要保持資貨運輸,後勤補給,根本抽調不出來太多的船隻投往淮水北面。

而且,早前沈哲子與杜赫商討事務時,已經感覺到如今淮南內政運行已經達到一個臨界點。更多流民南來,會更大程度的加重內事負擔。

這些流民,當中也是有着鄉宗組織的,一旦得不到妥帖的安置,很有可能會發生騷亂,繼而與淮南本地人家發生爭執,會令得剛剛恢復秩序的淮南再次變得混亂起來。

但如果對此置之不理,近在咫尺的同胞們受於胡騎踐踏都不理會,那麼北伐的意義又在哪裡?況且,這些人一旦大量被奴騎擄掠,無論是否出於自願,都將要爲奴所用,反而殺向王師,給淮南軍帶來更大的壓力。

一人計短,於是沈哲子便將如今尚在鎮內的諸將召集起來,共同商討該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如今淮南的軍力安排,仍是以原樑郡人馬前線佈防,如郭誦、毛寶、路永、徐茂等能夠獨當一面的宿將皆都領兵在外,分守各處。

至於本地鄉人新建成的數軍,則作爲第二梯隊,分守於淮南各地。眼下大敵當前,類似凌卓、李倉、馮舉這三名獨立性極強的塢壁軍主,也都各遣家人子弟分領一部分部曲,在鎮聽命助戰。

當沈哲子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就任從事同時兼以領軍的喬球便說道:“使君入鎮,普立倉儲於津,大饗久疾鄉人,此境幾十年未有之溫飽。仁義大治,鄉人們無不感恩戴德。如今淮上動盪,民不聊生,我等鄉人自然也不願獨善專享,願將厚澤分潤其餘。但是眼下兵事如火,若是大開江防,極有可能引亂於內啊!”

“江防絕不可開,當此時,唯以軍務當先,餘者都要靠後!”

沈哲子當然知道輕重緩急,絕不會善心濫發以至於招惹到更大的禍端,今次集衆議事,也是希望能夠討論出一個能夠在維持眼下軍防事務的同時,儘可能多解救淮北民衆的方法。

“強奴頃刻既至,若是壽春不守,受害者只會更多。但耳聞目睹,淮北民衆水火煎熬,也實在痛徹心扉。我是新入出鎮,對此境形勢瞭解終究有淺。諸位不乏久居此鄉,不知在壽春之外,可否另擇旁地將那些可憐之衆稍作安置?”

沈哲子這問題,主要還是問的當地鄉人,類似韓晃、胡潤等人,對地方的瞭解還不如自己,問也白問。

聽到這問題後,衆人也都各自沉默,開始思忖起來。奴賊在淮北強徵之烈,令人髮指,也讓他們不乏慶幸,幸在王師收復壽春,他們才能遠於禍外。否則,眼下壽春的形勢未必就能好過淮北各郡。

他們雖然也未必就是舊籍淮南,但因爲先來後到的問題,對於後繼來者其實是不乏警惕。可是駙馬既然已經保證不會擅動壽春當下的局面,自然也就願意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一下這些同胞。

少頃之後,席中一人便開口發聲:“壽春之外,倒也不是沒有選擇。我是一點淺見,使君既然有問,便稍作一論。至於取捨如何,是否可行,還要請使君並諸位共商。”

1295 虎將待用0216 甘糖之飴1175 河東謀略0199 吳中商盟0663 江河水沸0854 鄉射之禮0519 奸邪難誅0937 都下民潮1058 勇奪關道0883 不負烈氣0167 施恩不求報0990 庸計累事0670 身陷絕地0726 祖氏識奸完本感言及番外計劃0571 佳婿難得0426 情深難得1123 鷹犬過江1452 危城難入0121 潛流268 報仇0294 老樹難爲器0231 不效宣文之虐0399 太保有信0934 封王可期1434 罪無可恕0513 無米難爲炊0926 色厲內荏1191 夫妻賢愚0308 誰的大局1440 無人能免0748 姑妄言之0644 四方皆可獵功1178 出入忠勇0008 洪桐縣裡無好人0151 兵圍沈宅0996 兵發合肥0871 禍國者死0517 玲瓏心竅0419 賑濟0936 幸生都督0654 妙計難施0407 王郎魂飛0430 都中米貴0430 都中米貴0822 一刀之烈1125 千金途行1163 大將軍炮1041 樑公歸都1107 至死不悟1164 亂世宿將0612 王舒之亡1156 行臺霸府0914 不堪一擊0837 向險而行0408 財大器粗0560 冒進必殃1082 大義在吳0335 膏粱子弟行0202 百戲園0314 弄權1280 古韻難求0194 肅家風1441 朕不負卿0587 監中論律0557 鄉人一心1249 自取死路0431 文法高義0219 北地娘子1147 河東鄉困0333 曲阿事變0361 委曲求全0548 滿城失色0086 燒窯制器1147 河東鄉困1355 城下之盟0820 榮辱與共0310 議爵0879 誅殺鄉賊1038 胡主難爲0885 十敗十勝1321 樹大難伐0341 大風起0256 僑居多艱0616 高升在即0432 南鄉可居0772 奴主歸天1377 坑陷強敵1003 劣子禍端1167 行臺四軍0710 鄉義豪傑1329 襄國宮變0914 不堪一擊1147 河東鄉困0860 荊徐之困1457 鄉情殷切0057 宅鬥0232 老朽無恥1146 天中學府0697 取用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