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沮授再請

連日宴請,劉巴問之以公義,徐庶問之以忠志,魯肅可謂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臨機應變,並無絲毫差錯!

徐庶問及孫權是否有成帝王霸業之心,魯肅卻將孫權撇的乾乾淨淨。不過,若徐庶只是將目光集中在考校孫權的志向之上,那就太過小瞧徐庶了!

魯肅言罷,徐庶順勢說道:“原來鳳雛之入江東,並非吳侯本意,那是在下謬誤了!不過,聽子敬之言,庶更有疑慮啊!”

魯肅方纔品了幾口徐庶珍藏的桃花美酒,已知徐庶機鋒未消!

“元直還有何疑慮?不妨說來,肅知無不言!”

魯肅心裡一百個不願意在這些事情上糾纏,但卻也無可奈何,這是要見漢王必經的考驗。徐庶故作深沉之狀,連連唏噓道:“那鳳雛素有王霸之策,今不爲吳侯所闢,卻爲大都督周公瑾所闢,莫非存有王霸之心的乃是周公瑾乎?如此豈不與吳侯志存兩端?近日聽聞吳侯下令將周公瑾調去江北,

不知可有此事?”

徐庶這話顯然是要探聽孫權與周瑜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至少也希望從魯肅口中得到一點點端倪。

論臨陣設謀,兵法韜略,徐庶自是要比魯肅更勝一籌,但在觀局大略以及言語應對之上,魯肅卻又長於徐庶。徐庶的話剛說完,魯肅已經警覺。“哈哈哈哈!元直此話問的可謂刁鑽吶!”魯肅反笑對徐庶說道:“世之才士,心志本就各有不同,擅用人者,取其優而抑其劣,用其長而避其短!公瑾乃我江東柱石,海內大才!鳳雛雖有逆志,倘若馭之得當,爲世祥瑞!人主或棄之,或用之,棄之不爲不智,用之不爲不忠!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豈能以一人而污用人者乎?至於公瑾調任,本我江東內事,既然元直出言相問,肅不敢不答,確有此事!近來

江北擾亂,曹操似有渡淮之意,是以調其鎮之!”

徐庶心中暗道,此人果然江東智士!言語應對,無懈可擊!

“席間笑談,子敬切莫當真!此酒可還滿意否?”徐庶只好轉開話題。

魯肅拱手笑答道:“桃花美酒,世間醇釀!元直待我厚矣!”

其實此刻魯肅內心想的是,這哪裡是厚待我啊!哎……

徐庶觀魯肅應對無差,神色自若,果然名士風範,大才氣度,心中倒是對魯肅稱讚不已,於是當即便也不再以言語機鋒相待,只談古論今,述經儒故事,敘風雅之情!

又是一日痛飲,出徐庶府時,魯肅已經有酩酊大醉之狀。徐庶親自將其送上馬車,遂望驛館而去。

那魯肅回到驛館,立刻便從酩酊大醉恢復了清醒,十分酒量,三分便顯露醉意,魯肅哪裡會真的讓自己酩酊大醉,這都不再話下!

“先生辛苦了!”顧邵由衷的對魯肅拜道。

“不礙事!劉巴以公義相難,徐庶以忠志相問,只不知明日沮授問的什麼!待我仔細思慮一番,勿叫人擾我清靜!”說罷便回到了自己房間,閉門無聲。

顧邵不敢打擾,嚴令手下不得靠近,自己則跪坐魯肅門外,隨時聽候指示。

依舊如魯肅所料,第三日來請的正是漢王帳下中監軍沮授!本來若是賈詡在此,該當時賈詡宴請。不過賈詡遠在關中,此事便交給了沮授。

荀彧、劉巴主政經,沮授、徐庶主軍事,各自問的自然也與自己的職在相關。漢王帳下,論資歷,其實沮授最豐富!早在漢靈帝年間,沮授便已經舉茂才,歷二縣令。中平年間,董卓尚未進京,沮授便已爲冀州別駕,爲一州之副貳。彼時,除了劉徵爲越騎校尉,爵祿在沮授之上之

外,其餘人,包括荀彧都還不如沮授。

“沮公盛情相邀,肅不勝惶恐!”

魯肅與劉巴、徐庶都只以字相稱,到了沮授這裡,已稱呼沮授爲“沮公”,可見對沮授的恭敬。

沮授則笑而相迎道:“魯子敬江表才俊,吳侯重臣,今既入蜀,授豈能錯過,願與子敬有一樽之會!以窺江表多俊!”說到底還是宴飲。

江表即江東,所謂表裡山河,中原爲裡,江外爲表,便是代指江東。

二人交飲數樽,寒暄一番,談及荊襄一役,沮授稱讚道:“素聞江東周公瑾,有不亞淮陰之才,去歲荊襄一役,大破曹軍,江東何多能人乎!”魯肅舉酒答道:“江淮之地,古來多士,我主任賢舉能,不避賢愚。肅爲駑士,尚且得闢,況乎公瑾!荊襄一役,曹軍挾虎豺之師,窺視南顧,然其逆天道而行,背信義而暴,爲我江東子弟所破,不亦宜乎

?此天道之勝,非江東之勝,我主不敢居功,更增爲國除賊之志!願與漢王戮力同心,共鑲王事,掃除天下兇慝!沮公漢王重臣,願沮公忠言以進,使兩家永結盟好,此爲漢室之幸!天下之幸!”

魯肅三句之內必有示好之意,始終不忘此行任務。

沮授微微頷首,對魯肅頗爲讚賞,舉酒道:“吳侯麾下有子敬這般賢士,江東可以無憂!”

一連三人,劉巴、徐庶、沮授對魯肅都是稱讚不已!可見魯肅實乃公認賢才!到哪兒都會讓人刮目相看。

當日劉徵出迎十里,衆人還有些不解,即便知漢王有示曹之意,也都認爲城門相迎便已經足夠隆重。如今衆人才知道漢王慧眼,早已識得人才,只是不免有些嘆息,可嘆魯肅未能爲漢王所用!

劉徵雖然有“先知”之明,但這亂世可不是想要什麼人便能得到的!當初事情緊急,劉徵只能盡力的將洛陽城中大才收爲己用,此後天下諸侯各據其土,想要求取人才就更加困難了!爲了找諸葛亮、龐統等人,劉徵還損失了一個司馬懿,可見有些事情強求不得,還須機緣,畢竟這天下招賢納士的可不止劉徵一人!並不是人人都能像沮授這樣,早早的就看到了漢王能成大事,竟不惜千里跋涉,遠涉江湖,入漢中以自許漢王。由此觀之,沮授也算是個極有眼光之人!

第一百零七章 高順斬將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冊封魏公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搶佔先機第三百二十七章 四將斬帥第二百零四章 劉徵退敵第八百九十六章 初見郭照第五百八十一章 計施陳倉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魯肅復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臥龍鳳雛第九百八十四章 凌操冒進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死而無憾第四百六十八章 何須來日第十二章 自己想象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高覽被圍第一百九十三章 遁出長安第四百零三章 視死如歸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馬超無怒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司馬坦誠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三百二十六章 倒行逆施第八百七十二章 孟優逃生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宴請劉艾第四百八十八章 犛牛騾馬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降一逃第九百三十三章 衣帶密詔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兩軍僵持第一千章 江東之魂第九百一十三章 昨夜歡暢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曹操汗顏第六百二十章 三面合圍第七百八十一章 賜婚趙雲第二百三十四章 兩線告急第九百七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七百三十六章 黃權聚兵第七百一十章 秘遣二將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拉開帷幕第八百七十三章 黃忠出馬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照貓畫虎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高士大名第二百四十八章 起兵白波第七百三十五章 廣漢變局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不肯罷手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李肅毒計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司馬論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本事不大第三百六十七章 三才賀壽第二百零五章 合縱之計第四十九章 小馬雲祿第七百三十九章 粗陋計謀第五百零四章 二馬殞命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進逼許都第九百一十九章 曹洪大怒第四百一十九章 合擊江夏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劉備意圖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張郃求情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惡戰伊始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板楯出擊第六百五十章 仇人見面第二百六十九章 伊籍通劉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西南塵起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冊封魏公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樂進囑託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張飛出兵第五百九十七章 衆人求情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將弒主第五百六十章 濫殺無辜第五十九章 韓暹進獻通天徑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李業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馬公孫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馬超厲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劉備止步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線對峙第五百二十三章 二馬同謀第三百零七章 西城之行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斥退趙諮第一百五十三章 驅虎猛將第八十五章 高順滅患第六百一十七章 漢王下馬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親而結之第八百四十九章 三江對語第四百一十二章 借道武都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醉敘往事第六百一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進軍新城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毫無長進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讓出江夏第七百一十二章 上中下策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架空孫靜第九百二十二章 重金贖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兄弟離別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邀請周瑜第四百四十一章 人心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