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

且說江東這邊,周瑜率十二營人馬,乘坐戰船,溯水西進。從水陸而進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晝夜行軍!而且行蹤相對隱秘,這比在陸上要好多了!

陸上行軍,若是數萬大軍,步兵爲主,每日快行不過六七十里,南方多山,通常只能達到三四十里的速度。

水陸行軍則不同,帆船若是順風順水,每小時便能達到二三十里的航速。後世有詩“朝發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並不算是誇張。

當然,周瑜是自下游往溯上游,但江夏地界,江水平緩,因此即便是溯流而上,每日也能達到一二百里的速度。

從蘄春起兵,用去三日,行軍又用去三日,不過短短六天時間,江夏夏口便已在望。

劉表在夏口的駐軍本來不少,但現在大部分都被蔡瑁調走,眼下夏口雖然有舟船不少,但卻無兵。

駐守夏口的張南,接獲周瑜來犯的消息,當時便嚇了一跳!趕緊令人急報襄陽和南征的蔡瑁,自己則領兵登船,欲在江中與周瑜周旋!

天下水軍,以江東爲最,張南又如何是周瑜對手,不過略施小計,張南便被周瑜艦隊包圍!就在夏口外二十里的江面上,張南全軍覆沒!張南也戰死江中!

戰敗張南,周瑜船行不輟,立即就於夏口登岸!

前文說過,夏口既是夏水入江口。夏水是古水名,既漢水下游河段。

周瑜船大,難以順漢水而上,且不宜孤軍深入,以此搶先拿下夏口,而後再自陸路進軍。三日之內便拿下了江夏要地安陸!

劉表坐守襄陽,正等着蔡瑁平定荊南的捷報,首先送來的卻是夏口軍情!

聽到江東周瑜率率軍直取夏口的消息,劉表一下子便坐不住了!不單是劉表,襄陽一衆官吏都被嚇了一跳!

蔡瑁出兵前還說江東無力再戰,已經退回蘄春,這會兒怎麼又突然殺了回來,而且來的這麼迅猛!

劉表慌了!急忙問道:“夏口有多少兵馬?”

堂堂荊州之主,在這樣的時候,竟然連自己的重鎮夏口有兵多少都不知道,可見蔡瑁已經將兵權牢牢掌控!

軍校回報道:“都督抽調了大部兵馬,眼下夏口守軍不足五千,由張南將軍率領!”軍校怕劉表不清楚,於是連守將是誰也說了一遍。

“主公勿憂!夏口易守難攻,周瑜疾行而來,手下兵馬必不過二三萬!五千守軍足以抵擋月餘!只要張南將軍避戰不出,再派兵馬去援,必可令周瑜無功而返!”

說話的乃是從事中郎韓嵩。

“德高所言恐怕過於樂觀了吧!”韓嵩剛說完,便有人站了出來。

“主公!江東都督周瑜實乃極善領兵之人!此次必是有備而來,夏口情勢不容樂觀!當急令蔡瑁將軍分兵救援夏口!如此荊襄方保萬無一失!”蒯越出來說道。

“異度此言差矣!都督領兵南征,眼下正與劉備膠着待戰,此時若令都督分兵,其一,必令劉備猖狂,更傷我軍士氣;其二,取回荊南四郡,乃是我荊州當下要務,豈能半途而廢?區區江東兵馬,十餘年來,皆不能奈何我荊州,此番又如何?”東曹掾傅巽出來反駁蒯越道。

近年來,隨着劉表年事越高,天下割據大勢越發明朗,荊州文武之間也逐漸分崩離析,不似當初那般和諧。

荊州四大望族,蔡、韓、蒯、龐之間的利益爭鬥也漸漸開始浮出了水面。

蔡、韓兩家漸漸走到了一起,而蒯氏兄弟卻與之隔閡越來越深,至於龐家,自兩年前龐季死後,便退出了荊州政局。當然,荊州還有一箇中立派,便是以劉先、劉闔爲首的荊南劉氏。

這傅巽便是唯蔡、韓兩家是從,因此當蒯越出來反對韓嵩時,傅巽便站了出來。

蒯越見傅巽出頭,於是冷笑問道:“公悌言之鑿鑿,既不令蔡都督分兵救援,夏口當如何?”

傅巽笑了笑說道:“荊襄還不至於無兵可調!主公可令南陽文聘引軍南下,救援夏口!如此,則夏口之危自解!”

傅巽這話,看似不錯,是實際上卻是個十足的餿主意!就連中立派的劉先也看不過去了!

“公悌是何言哉!文仲業鎮守荊北,豈能隨意調動!眼下曹仁駐軍魯陽,以我觀之,其必有趁虛之意!焉能拆東補西,此授曹操以機也!實在荒唐!”

韓嵩跟劉先的關係還是維持在表面的平和,因此出來何解道:“始宗大可不必如此動肝火!如今我荊州與曹操兩相和睦,並無齟齬,此前曹仁引兵南來,早已致書申明援助之意。主公乃漢室宗親,朝廷藩鎮!曹操既爲大漢丞相,焉能不顧公議,興兵來犯?南陽實萬全之地,不必憂心!如若始宗放心部下,可令文聘分兵一支南下便是,不必令其親自引軍南援!”

韓嵩曾奉劉表之意,去往許都,曹操對其禮敬有加,因此對曹操,韓嵩是很傾心的,當然,這不是指韓嵩就暗通曹操了,只是韓嵩心裡真的認爲曹操不會明目張膽的對荊州動手。

在韓嵩看來,曹操對荊州動手是沒有道理的,因爲名義上,劉表是向許都稱臣的。哪裡有朝廷出兵攻打自己藩鎮的道理呢?

迂腐之人自有迂腐之見,可怕的是往往迂腐之見,表面上看起來卻是那麼的冠冕堂皇。

韓嵩的話令傅巽更加得意,見劉表猶豫不決,傅巽於是說道:“德高先生此言甚是有理!如今曹操用兵洛陽,正欲與漢王開戰,豈有南顧之意?曹仁不過兩萬兵馬,縱使其真有南圖之意,難道要用兩萬兵馬攻下偌大個荊州麼?夏口情勢有水火之急,主公當早決斷!”

劉表所圖者,收回荊南四郡,所憂者,江東兵馬。聽了韓嵩與傅巽的話,劉表心裡也認爲即便曹操真對荊州有意,至少眼下是不會動手。待得擊退了周瑜,蔡瑁也該平定荊南,如此即便曹操騰出手來,也決計不能奈何荊州。

於是不待蒯越、劉先等人勸阻,劉表當即決定道:“傳我命令,令文聘分兵一萬南下,馳援夏口,限令十五日趕到,不得有誤!”

第三百零五章 白羆之論第九百二十章 精密機器第九百四十五章 廬江兵亂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親迎周泰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宜陽桑谷第五百九十章 夏侯伯仁第三百二十六章 倒行逆施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陳倉隕將第五百零八章 馬超之怒第四百一十七章 復叛汝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七將齊出第九百六十八章 編練水軍第九百一十二章 畢恭畢敬第七百八十八章 捷報遲來第四百章 鄭度獻計第七百七十章 叛軍俱滅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二百零七章 仲德善斷第三百四十八章 劉徵再婚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六百四十五章 事態失控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得償所願第九百七十七章 陽奉陰違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頓首陳書第七百六十二章 三將來援第九百五十九章 漢王惜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前路抉擇第四百六十章 關中實情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夫人不見第一百六十七章 關張之怒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勝負之辨第五百七十一章 番須大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賈逵效命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痛貶曹操第六十三章 古川口張任顯威第四百八十六章 樸胡破關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虞勸和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函谷告急第三百八十五章 二士崛起第三百八十章 許都之會第六百五十章 仇人見面第三百七十三章 劉磐劫道第六百九十九章 衆論洶洶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無荊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節操全無第三十五章 荀彧諫言用賈徐第八百八十六章 追與不追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搶佔先機第一百七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黃韓發兵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薊城反水第八百七十一章 二將立功第一千零三章 血染徵袍第二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二百五十章 冀亭伏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馬公孫第七百一十一章 真假消息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兵解圍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張飛出兵第一千二百章 周瑜悵惘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暫罷兵戈第八百九十六章 初見郭照第三百五十九章 二荀相見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八章 皇甫嵩與皇甫寧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換將甘寧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頓失代郡第九百四十八章 質問劉備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張飛出兵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申儀遲疑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一劍封喉第六百六十八章 考問龐統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八百七十四章 祝融認父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精疲力竭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九百五十八章 沮授再請第三百六十六章 拜訪水鏡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揚帆東進第六百二十六章 驅虎吞狼第九十八章 進圍牛輔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六百八十一章 陸遜諫言第三百二十四章 火燒走馬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獄中說客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龐出山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龐統出山第五百五十七章 攻守異勢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一飯斗食第一章 老套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