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兔死狐悲

話說韓晞爲什麼會突然提及要處置吳巨,原來是吳巨早年間曾與其有過一些過節,這就不細述了。蓋因韓晞乃是荊楚大族,行事不似其兄文雅,對下常有些跋扈,因此便與吳巨有過齟齬。

現在因爲吳巨的輕敵,造成首戰大敗,韓晞當然要趁此機會,狠狠的整治一下吳巨。

蔡瑁的軍令送到江南的時候,劉磐已經渡河。

王威接到軍令是萬分不解。

雖然此前王威還恨不得一劍殺了吳巨,但畢竟那只是因爲大敗而一時氣憤,無干私人恩怨。

而現在蔡瑁令王威強並吳巨兵馬,這等於是將王威至於不仁不義之地,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爲是王威挾怨報復。

於是王威便至吳巨軍中,吳巨正在交代事宜,準備跟王威進行交接。

見王威到來,吳巨於是上前抱拳道:“王將軍!你來到正好,一應事務,末將皆已安排妥當,就等你來接收了!”

“末將”兩個字出口,吳巨已經將自己置於於次一級了。

王威聽到這話,臉上極盡尷尬,更多是慚愧。

“子卿之言,折煞我也!此事某着實不知啊!”王威抱拳對吳巨說道。

吳巨無奈的笑了笑,而後對王威說道:“不必如此!將軍素來公義,絕非讒慝小人,此吳某所知!今日之事,是另有他人,與將軍無干!既軍命頒下,我等領命便是!”

本來王威對吳巨是還有些怒氣,這會兒卻是心懷愧疚。雖然並非自己所爲,但好處卻是是自己得到了,這令王威有一種深深的負罪感。

見吳巨如此說話,王威心裡方纔好受一點,於是追問道:“到底何人與子卿不睦?竟要奪兵降職?”

吳巨苦笑了笑道:“還是不說爲好!免得將軍爲難!好了!此處我已整頓完畢,這就去往劉將軍營中聽命,告辭了!”

王威還欲挽留,吳巨已經飛身上馬,帶着二三親隨離營而去!

高翔、陳式搖頭嘆息不止,畢竟說到底二人也在這裡面起了關鍵作用。

勝敗本兵家常事,若是稍有失利,便要得此重罰,那還打什麼丈?而且此一戰說到底無關痛癢,於大局並未有損,怎麼着也不至於剝奪吳巨的兵權。

看着吳巨遠去的身影,王威不免一聲嘆息道:“今日之事,威愧於子卿啊!”

吳巨一路來到劉磐軍營,劉磐這邊早已經接到了蔡瑁的軍令。

吳巨來到劉磐帳下,劉磐親自出帳迎接,將其迎入帳中,一番寒暄,劉磐神秘的問道:“子卿此番獲罪,恐有內情吧?”

劉磐對自己禮敬有加,這令吳巨很是感激。按說吳巨這也是“寄人籬下”了,但劉磐並沒有絲毫盛氣凌人,反而以禮相待。

面對劉磐的細問,吳巨連忙道:“將軍多心了!孱陵之敗,確實是吳某不察!都督如此責罰,並不爲過!”

劉磐聽了這話,不禁哈哈大笑道:“世間安有小敗而奪兵之禮!子卿即便不肯明言,某也知曉一二!這荊州的天遲早要變!今日是子卿,明日便是我劉磐了!”

兔死狐悲,從吳巨的遭遇,劉磐已經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說到底,劉表能夠坐穩荊州,靠的就是荊州本地大族勢力,其中尤有蔡、韓兩族爲首,蒯氏雖然出謀劃策也不少,但畢竟在軍中沒有勢力存在。

莫說是劉磐,就是劉表本人也算是“外來戶”!如今天下割據態勢已明,朝廷命令不達,這也讓原本只是企圖在背後掌握州郡的地方大族有了站上臺前的想法。

只是如今劉表尚在,民望有所歸,因此才相安無事,但這勢頭,劉磐卻是已經看明白了。

劉磐的話令吳巨很是震動,他沒想到身爲荊州之主親侄的劉磐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將軍這是何言?荊州還能改姓不成!”吳巨慨然道。

劉磐不禁搖頭嘆息,吳巨雖然明白自己是被誰下絆子,可他哪裡看得到荊州大局?畢竟吳巨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識,不過一輕悍武夫,稍有信義而已。

但劉磐身爲劉表從子(侄子),自然一開始便處於荊州的權力鬥爭漩渦之中,以此劉磐所感受到的,吳巨是不能體會的。

劉磐也知道吳巨不能體會,剛剛也不過是有感而發罷了!不過吳巨既然不見容與蔡瑁那邊,倒也正好爲自己所用。

劉磐於是便分一部人馬,令吳巨率領,對吳巨也示以寵信之意。

吳巨本來以爲自己恐怕是已經廢了,然而卻又得到了劉磐的重用,這也是不幸中的幸運,至此便更加勤謹帶兵,一切唯劉磐之命是從。

劉備這邊,得到蔡瑁軍的情況,卻是欣喜不已。

“二位一石二鳥,果然妙計!如此一來,蔡瑁軍中必定人心不一!此攻心爲上之計也!”劉備由衷的佩服陳宮、法正道。

雖然計謀得逞,但陳宮、法正二人還是比較憂慮。

“主公啊!此亂軍之計雖成,但蔡瑁已經下令提前渡江,接下來行事不容樂觀!只不知江東現下是否已經動兵。如果江東不能及時動手,恐怕我等難以抵擋。”陳宮憂心道。

“先生不須憂慮!那蔡瑁不過仗着人多勢衆,他比那曹操如何?我大哥自有皇天護佑!區區蔡瑁能奈大哥何!”張飛豪氣壯語,根本不把蔡瑁放在眼裡。

法正笑讚道:“翼德將軍這話不假!我等本是一無所有,如今卻也據有連郡!荊南山水間橫,即便蔡瑁一時得逞,只要我軍依山之險,傍水之利!不待蔡瑁取下江南,其勢必窮!”

法正深知不能所有人都憂心忡忡,因此便作樂觀狀,以鼓舞衆將士氣。

衆人聽了法正的話,紛紛點頭稱是,倒也對蔡瑁大軍不再那麼畏懼。

爲了防禦蔡瑁的進攻,劉備沿油水自西向東,每個數裡便設下哨所,以防蔡瑁別道南進。

蔡瑁這邊很快也將數萬大軍渡過江來,就在油水之北數十里,紮下營盤。王威、劉磐、劉虎、韓晞並蔡瑁自己,五路兵馬一字排開,大有橫掃荊南之勢。

第七百三十二章 金蘭之義第八十一章 落井下石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五百四十三章 李肅毒計第二十九章 劉徵兵臨長安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二百零八章 新陽奪權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三百五十章 時局糾纏第二百八十九章 獻計附曹第八百九十八章 七個同夥第七章 脫身洛陽第九百九十二章 孫權大怒第五百四十章 四郡出兵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追回夫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降趙衢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東門之戰第二百零九章 子由劫獄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閻行逃生第六百九十八章 再斥馬超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頓失代郡第三百六十七章 三才賀壽第八百五十二章 接風酒宴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想到一處第四百五十二章 蜀中四賢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意外叢生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馬岱調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許定斷後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難以安心第八百三十章 犀羣反衝第七百一十二章 上中下策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呂蒙罷兵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張昭質問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八百五十一章 朵思回營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陸渾大火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五十九章 韓暹進獻通天徑第四百四十四章 戛然而止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水名士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杖責蔡揚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一百八十二章 墜龍潭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五章 典韋護主拽奔牛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王入府第九百八十八章 斬殺陳勤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小小幼麟第九百三十五章 消耗之大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互相試探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董蒙之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六百一十八章 轉攻江陵第一百一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拔刀相向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九百九十章 張飛不忿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呂蒙顧慮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賢被拒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全柔大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八百三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劉備意圖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九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二百五十四章 河東俠士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八角伏兵第一百零二章 再論禍福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龐統到來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虎豹精騎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曹操病篤第九百零九章 一言九鼎第一百一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六百零八章 烏合之衆第三百二十五章 誘敵天蕩第八百一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九百六十三章 再見魯肅第五百零八章 馬超之怒第一百三十四章 美夢方醒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漢家天威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張遼被困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四十七章 典張大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