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攻心爲上

漢王來勢洶洶,張郃自知難以抵擋,但此前街泉亭已經顏面盡失,如果棄番須而去,則是又見辱於人,於是便立意以死相守。

朱靈、路招二人拗不過,只得悄悄離城而去,對外名義是去回中調兵,如此纔不至於散了軍心。

且說劉徵這邊,定下攻城計策,當既命令軍中巧匠,就地伐木造車,不過兩日,便造出了數十輛憤溫車。

一應攻城器械準備完畢,劉徵於是下令明日大軍攻城!

旌旗獵獵,隴山蒼莽,入秋時節,無盡寒意始自西北而來!

秋風掃過番須城,張郃立於城上,目光堅毅,卻是滿腹憂思。

自初夏出兵,鏖戰連月,轉徙千里,要想順利進軍關中之地,便必須拔去韓遂沿路埋下的“釘子”,而這第一顆釘子便是番須,便是張郃!

劉徵親自領着大軍在番須城前排開陣勢,羅奎、楊昂、吳班、吳蘭四將各領兵馬從兩翼包抄,將番須城三面圍住。

劉徵坐鎮中軍,由楊任護衛,趙雲、馬超二將各領兵馬分立左右。

馬超馳至劉徵身前請命道:“漢王下令吧!”

劉徵並不理會馬超,徑自催動坐下飛羽,往城前走去,楊任立即帶領二十護衛跟上。

“偏將軍不必着急,害怕那張郃跑了不成?”賈詡對馬超說道。

馬超被降爲了偏將軍,無時不刻不想着再復原職,而此戰劉徵已經交代他與趙雲二人,務必要生擒張郃,馬超便有些急不可耐了。

被賈詡這麼一說,馬超只好耐住性子,又回到了隊列之中。

鮮紅的飛羽,在初秋的陽光照耀之下,愈加奪目。而比飛羽更加奪目的是坐在其背上的漢王劉徵!十餘年的征戰,早已將劉徵的氣質雕刻的不怒自威,三十出頭的年紀,卻有君臨天下的大氣!

神駒配英主,這氣勢足以令城上守軍望之心服。

張郃第一眼見到劉徵便不禁爲其雄氣所震撼,這種雄氣並非無雙武將的威猛,既不同於殺氣,也不同於傲氣,而是一種自內而外無時不刻不散發的王者氣質。

張郃初從韓馥,後隨袁紹,再歸曹操。韓馥庸碌無謀,膽小入鼠,不值一提。袁紹有霸氣,但剛中不足。曹操有梟雄之氣,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雙眼如鷹隼般銳利,舉動翻覆風雲,四海爲之一震。

但眼前的漢王,卻是氣定若崑崙,然其巍峨之勢,令張郃感覺到自己從未有過如此渺小。

劉徵駐馬城前,望向城樓之上,一將立於正當中,臉上毫無懼色。

“足下可是張郃將軍?”劉徵朗聲問話道。

張郃抱拳道:“正是在下!漢王雄踞巴蜀之地,何故非要染指關中?既爲大漢藩鎮,何不固守本國,保境安民?”

劉徵在成都祭祖遙奏天子,敦行漢初諸王制,以巴蜀漢中爲國,這件事情早已經傳遍四海。張郃的話既有承認漢王立國之事,也表露了自己的剛強之意。

聽到張郃的話,劉徵覺得眼前此人雖爲一武將,但其言語應對足見其心思縝密,不失爲棟樑之材。

劉徵回話張郃道:“本王立國巴蜀,本可安守富貴,然不避刀劍,親冒矢石,掃平不臣,豈爲一己之私?將軍歷事韓馥、袁紹,今又效命於曹操,所求者何也?”

所求者何?亂世之中,大凡人之所求無外乎功、名、利、祿、忠、孝、節、義八字。

劉徵一語相問,倒是令張郃陷入了深思,遲疑片刻,張郃慨然答道:“爲將求功,爲子求孝,爲臣以忠,爲命死節!爲人留清名於世!”

好一番慷慨之語!劉徵聽了張郃的話更不禁刮目相看。

“將軍豪言壯語,志氣可嘉!只可惜攻、孝、忠、節、清名或將一無所得,本王誠爲將軍惜之!”劉徵不禁笑道。

張郃對劉徵的話頓時起了疑慮,雖然兩邊現在劍拔弩張,但張郃還是問道:“漢王此言何意?”

劉徵勒了勒坐下飛羽,而後侃侃言道:“將軍先敗於街亭,今亦必敗於此番須,何以立功?將軍正當盛年,如若戰死,何以言孝?曹操挾制天子,威福由己,將軍聽命曹操,何以言忠?既爲不忠,死效亂逆,何以稱節?亂臣賊子,本王必爲大漢除之!待天下承平之日,將軍如何得留清名於世?此五德不存,是以誠爲將軍惜!”

張郃本來心中撐着一股氣,立意要決死相抗,但劉徵的一番言語,卻將張郃的精神支柱一一拆毀!這令張郃一時竟無言以對。

瞧見城上張郃神情憂思,默然不語,劉徵知道自己對張郃的心理攻勢起了作用,於是進一步道:“本王乃漢皇后裔,宗室血脈,漢道陵遲,實有錐心之痛!今舉雄兵,以戮不臣,終將匡扶漢室,澄清天下,使萬民得安,社稷得續,宗廟延祀。曹操起於閹宦,出於本王麾下,不思盡忠職守,反以刀兵相向。又劫天子,妄竊朝命,如此不忠不節之徒,如何可爲將軍上首?將軍實乃今世名將,何不棄暗投明,相助本王,以成不世功勳?何必助紂爲虐,身自污耳!”

劉徵的連番說辭,將張郃攪的心緒不寧。論帶兵,張郃是把好手,但論心理戰術,張郃在劉徵面前,卻是小巫見大巫。

論較計人心,當推賈詡爲首,賈詡隨侍劉徵多年,劉徵本也是個極聰慧之人,且二人常常心照不宣,可知劉徵察人心之微末,已不亞於賈詡。

被劉徵幾番言語刺激,張郃一時心煩意亂,自己本來一直以爲的忠孝節義,現在卻有傾塌之危。而且劉徵言之鑿鑿,皆有其據,令張郃無可辯駁。

“漢王巧言利舌,郃之不及。不過張郃既奉命守城,絕無輕棄之理!”張郃穩定心神,對劉徵慨然說道。

劉徵暗贊兩聲,繼而說道:“將軍不必急着拒絕,本王說過的話永遠作數!還望將軍深思。今本王陣列已畢,彈指可破番須!半個時辰之後,此城將化爲廢丘!將軍還宜早決!”

說罷,劉徵便勒轉馬頭,馳回了陣中,只留給了張郃半個時辰的時間思考。

第四百七十七章 曹操應對第八百六十三章 母子之情第六百三十三章 姐弟衷腸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三百四十五章 雲祿見釋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連續設伏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以一敵八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一百八十三章 雲霧谷中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折服樂進第二百六十八章 二劉隙牆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戰則已第八百八十八章 勸阻祝融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獄中說客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子龍來救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三賜上將第九百七十章 英雄無意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軍圍城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紙上談兵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矛盾激化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分軍定基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馬出城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迂迴千里第七百二十六章 三營起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杜微來歸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周泰披創第九百四十八章 質問劉備第七百二十九章 滇國之後第二百零四章 劉徵退敵第二百零三 彭城糜芳第九百二十五章 縮首如龜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八章 皇甫嵩與皇甫寧第九十六章 兵行險招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四十不惑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振旗鼓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九百八十三章 程普按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第九百三十三章 衣帶密詔第三百六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一百四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九十四章 爲何而來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荀彧決斷第二百三十三章 良成混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河東俠士第四百零九章 張任退敵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仲達攔路第七百二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會陸口第三十五章 荀彧諫言用賈徐第七百二十一章 二王殞命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收復幷州第四百八十三章 力戰四將第四百六十一章 冒險南進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能言善辯第二百五十八章 雲祿退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計決沂泗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表示決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袁術軍滅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五百七十七章 風雨如晦第九百八十五章 樂進豪氣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時也命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成德陷落第七百二十八章 蜀中豪族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山遇伏第五百八十七章 楊秋讓道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扣下郭淮第七百三十七章 合賊之議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七百七十一章 許靖上表第五百二十四章 樸胡護印第七十二章 驍將解圍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折服樂進第一百八十二章 墜龍潭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既薦才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湯藥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請回吳中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漢家天威第四百一十二章 借道武都第六十七章 潁川三才第五百八十一章 計施陳倉第三百九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八百八十九章 雍闓血書第八百七十七章 重回滇池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少年仗劍第一百一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八百三十三章 李恢出使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戲弄曹軍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七百二十二章 黃權離去第三百六十七章 三才賀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