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否決夜渡

面對劉徵王師即將到來的局面,漢陽太守韋康召來衆謀士商議軍情,經過一番分析之後,楊阜拋出了一個令韋康難以抉擇的問題。

現在擺在韋康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服從曹操,然後涼州繼續保持目前的局面,這樣的話其父親韋端還是許都朝堂的太僕。

而另外一條路,則是選擇漢王,助漢王一臂之力,儘快的結束涼州混亂的局面,使得涼州百姓重新過上安寧的生活。但是這樣一來,毫無疑問,其遠在許都的父親必然會受到牽連,這無疑也是韋康不想看到的。

本來是韋康問策於衆人,但是聽了楊阜的話之後,韋康自己卻陷入了猶豫之中。

“容我再想想!”韋康對楊阜說道。

楊阜當然明白這個抉擇對於韋康來說有多難,於是便識趣的和趙昂、閻溫退了下去。

過了兩日,果然韓遂遣人要從漢陽調兵,韋康尚在猶豫之中,於是也便沒有拒絕。

漢陽是涼州核心所在,也是隴右核心所在,本來有常駐兵馬兩萬,如今被韓遂調走六千,整個郡的防務便大打了折扣。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更何況是韓遂?這會兒韓遂認定漢王是準備從故道散關進襲關中,因此也顧不得其他地方了!

韓遂進軍槐裡之後,被馬超所阻擋,當時便折了李堪、程銀二將,於是韓遂便令張橫、樑興二人駐軍槐裡,令馬超不得動彈。而韓遂則帶着自己部下和侯選一部兵馬繞道往左馮翊而去。

馬騰這邊令馬玩輔佐馬休領三千兵馬留守長安之後,自己帶着三子馬鐵渡河往迎夏侯淵兵馬而去!

馬騰騎兵神速,很快便到了臨晉。

所謂臨晉者,鄰於晉地也!河東爲晉地,而臨晉正是與河東隔河相望之地。

馬騰雖然行軍很快,然而終究是慢了一步!

夏侯淵自鄴城領着曹操分給的兵馬一路奔往河東,當到達河東蒲阪津後,夏侯淵立即便就地收攏舟船木筏,搭設浮橋。

至第二日近晚時分,總算是備齊了渡河用具,於是夏侯淵便準備下令第二日渡河。

副將張郃正在檢驗浮橋是否牢固,聽到小校傳主將夏侯淵之命,當即便驅馬來到中軍帳中。

“將軍!聽說你準備讓大軍明日渡河?”張郃抱拳問道。

張郃本是袁紹部下,自官渡之戰時才降於曹操,而夏侯淵是跟隨曹操起家之將,因此對於張郃這些降將,夏侯淵並不是很看得起。

不過這張郃卻是是個人才,夏侯淵不識得,但是曹操識得!

在曹操看來,夏侯淵堪稱天下驍勇,倒是在臨機設謀方面卻還有待長進。而張郃則心思縝密,用兵巧變,作爲夏侯淵的副手,很是恰當,因此曹操才安排了張郃爲夏侯淵副將。

見張郃來問軍令,觀其意似乎是有不同意見,夏侯淵於是傲然道:“張將軍莫非有不同意見?”

這一路來,夏侯淵對張郃都是不冷不熱,張郃自然也感覺的道,不過既然身爲副將,自然也是要盡職盡責。

張郃不卑不亢的對夏侯淵抱拳道:“將軍!末將以爲,渡河之事宜早不宜遲!關西兵強,猶善騎事,若馬騰據河西而守,則我軍恐難便渡。如今浮橋已成,馬騰未到,正應趁夜渡河安營!”

夏侯淵聽了張郃的話,不以爲意的說道:“張將軍何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戰在我,非在賊也!關西兵雖強,於我卻也不過區區耳!且夜渡與明日渡,須臾之間事,安可未戰而令士卒疲弊?”

正當夏侯淵否決張郃建議之時,隨行參軍婁圭也走進軍帳中來。

婁圭對夏侯淵拱手道:“將軍是否下令明日渡河?”

婁圭字子伯,荊州南陽人。當初關東聯兵共討董卓之時,婁圭便聚衆在南陽,暫時依附劉表。

後來曹操據得兗州,婁圭便投靠了曹操,因此也算是曹營元老。

夏侯淵對待婁圭的態度顯然與對待張郃的態度有差別。

見婁圭進來詢問,夏侯淵言語還是比較恭敬,對婁圭回答道:“子伯先生來的正好,某正要尋你,這大軍將渡,渡河之後該當如何,某正想聽聽你的意見。”

婁圭年長於夏侯淵,甚至比曹操年紀還要大一點,因此夏侯淵對於婁圭一直都是敬稱。

“如今浮橋已成,將軍爲何要等待明日渡河?行軍求速,何不夜渡?以免馬騰據河而守。”

婁圭的話與張郃的話如出一轍。

夏侯淵聽了婁圭的話,不禁一拍手笑道:“子伯先生莫不是與張將軍早就商議好了?”

婁圭不明就裡,看着一旁佇立的張郃,回過頭來一臉不解的問夏侯淵道:“將軍此言何意?”

夏侯淵哈哈笑道:“方纔張將軍也建議今日夜渡,原來是跟子伯先生想到了一塊兒去了!”

婁圭雖然對於張郃能夠想到這些稍有些驚訝,但是現在重要的是知道夏侯淵到底怎麼想的。

“將軍意下如何?”婁圭詢問夏侯淵對也夜渡的看法。

夏侯淵嗤笑一聲道:“我軍日夜兼程,十日之內便趕到了此處!馬騰豈能這麼快便來相據?且士卒勞頓,再行夜渡,萬一馬騰趕到,豈不是自找麻煩?二位不必再說,今夜與明日,不過區區幾個時辰而已,不足礙事!我意已定,大軍今日好好休整,明日一齊渡河!”

婁圭見夏侯淵主意已定,只好不再多言。

二人走出帳來,張郃問婁圭道:“夏侯將軍對參軍頗爲敬重,參軍爲何不力諫之?”

婁圭看着張郃無奈的笑了笑說道:“妙才任勇而不知怯,今其決意已定,多說無益,但願渡河之事無有變故吧!”

婁圭太瞭解夏侯淵了!也只能是嘆了一口氣,便自顧而去。

張郃見婁圭如此,當下心中也只能是期望不會有什麼變故。

然而往往越是擔心的事情,越是要發生。

第二日一大早,前期渡河探查的哨騎便來回報,馬騰昨夜已經進據了臨晉王城!

這個消息頓時便令夏侯淵軍中騷動起來。

夏侯淵怒目問道:“你莫不是看錯了!那馬騰昨日尚且悄無聲息,爲何一夜之間便進據河西?”

哨騎哪裡知道,但是確確實實是看到了王城樹立起了馬騰軍旗,這如何會有錯?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線對峙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孔明斷言第九百八十八章 斬殺陳勤第七百五十五章 王累狡黠第六百二十九章 邀得鳳雛第三百五十八章 袁紹吐血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南陽報危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四百六十章 關中實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子之約第八百四十一章 錯失邛都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蔣濟探營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九百一十四章 弄巧成拙第八百零五章 糊塗雍闓第四百四十九章 荀彧請罪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放棄下雉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發南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初戰告捷第七百七十四章 荀彧之威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三十四章 死生禍福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水鏡餘暉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四百六十三章 老當益壯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閻韓相鬥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用人制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引虎攻狼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本來同道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線對峙第十四章 關東兵馬吃癟第四百五十九章 周舒遺物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敗宋建第四百零五章 板楯勇士第三章 剛來就想坑我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蠱惑人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一十三章 韓晞遇伏第九百六十八章 編練水軍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旌旗北飄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一千零六十章 一戰揚名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有膽有識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八百一十四章 三江失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風鈴渡口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另立新君第四百二十六章 犄角之勢第三百二十五章 誘敵天蕩第四百六十五章 高臥長沙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拉攏全柔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既薦才第三百三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六百九十三章 猇亭夜談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收押二公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換將甘寧第七百六十章 殺進城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荀彧請罪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七十一章 袁術命門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高士大名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曹劉再會第二百六十九章 伊籍通劉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東出武關第九百七十九章 戲要唱真第一百六十九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五十八章 雲祿退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蠻兵復來第五百二十一章 雲祿北奔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憂成現實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五百二十九章 奮威將軍第六百六十二章 追殺黃蓋第九百七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五百一十六章 韓遂質問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歃血之盟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另立新君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秘不發喪第六百七十五章 秋汛如期第四百三十六章 成都之誤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兄弟離別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板楯出擊第八百三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三百三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零三 彭城糜芳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南湖鏖戰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六十七章 潁川三才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落井下石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郃圈套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厚賞樂進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懲治馬超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守軍分歧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假道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