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步規劃

張繡等人急於出兵的心情劉徵當然理解。可是想要出兵,卻也不是小事情。這第一步一定要走的恰到好處,而要走的恰到好處,除了詳細掌握河東情況,更重要的便是等待時機。

“諸位將軍!你們知道接下來天下將要發生什麼大事嗎?”劉徵沒有回答張繡的話,反而問衆人道。

張繡、李樂等人避居白波谷,對於此時的天下其實瞭解的並不多,而羅奎則是根本就想不到這一層。徐晃、張遼等人倒是隱隱約約能夠知曉些端倪,但是卻並不能準確推算。

劉徵見衆人無人應答,於是看了看荀彧,二人心領神會。

荀彧出來說道:“漢王之所以埋頭白波谷中練兵,乃是爲了等待時機,這個時機對我們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借助這個時機,憑我們這點力量是斷難佔得一城一地。”

“是什麼時機?荀先生就別賣關子了!”羅奎趕緊問道。

“羅奎兄弟,那曹操爲什麼急於攻打徐州啊?”荀彧問道。

“當然是想要致漢王於死地啊!”跟着劉徵經歷了這麼多,羅奎也看出來曹操容不得漢王在這世上。

荀彧笑了笑說道:“那你可把曹操看的太簡單了,羅奎兄弟對這天下權謀之事所知不多,也可以理解。這曹操一年之內,連徵袁術、陶商,與其說是雄心勃發,不如說是憂思深重。這河北袁紹早已據有冀州、青州、幷州,所憂者不過幽州公孫瓚,一旦拿下公孫瓚,勢必要舉兵南向。曹操如不能打敗袁術、陶商,那就無法與袁紹抗衡。如今袁、曹二人各自安定了後方,接下來便要交鋒了!”

衆人聽了荀彧的解釋,都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劉徵補充說道:“此番袁、曹之戰,二人勢必傾盡所有!當袁紹將兵馬主力全部調集起來對付曹操的時候,便是我們出白波谷的時候!因爲只有此時,袁紹無暇它顧,我們才能夠在河東站住腳。否則,一旦起事,袁紹揮大軍西進,我們能夠抵擋袁紹百萬之衆嗎?”

經劉徵這麼一解釋,衆人這才明白!

劉徵畢竟是未來人,依據眼前的行事,官渡之戰勢必要爆發,他可能打亂了這大好機會,眼前最好還是蟄伏爲妙。

沮授寬解衆人道:“潛龍在淵,與時偕行。諸位將軍稍安勿躁,漢王不發則已,動則必功。”

衆將點了點頭,張遼問道:“那依漢王所說,袁紹與曹操將在何時開戰呢?”

這個問題,恐怕就沒有人能夠準確回答了,賈詡、荀彧也難下定論,雖然都知道爲時不遠。

所有人都盯着劉徵,劉徵倒是並不疑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明年初春是袁紹出兵的最好時機!”劉徵肯定的說道。

賈詡雖然能夠猜到大致的時間,但卻也沒有辦法預測的像劉徵這麼明確。

“漢王爲何斷定會在明年初春?”賈詡不解的問道。

“袁紹初定公孫,整備兵馬尚需時日,但卻也不會給曹操太多的時間,所以定然要趁早。而眼下已將入冬,袁紹尚不見動靜,可見冬下並非袁紹選擇。但如果時間推至明年夏時,雨水來臨,那便會成爲袁紹的阻礙,所以最好的時機是初春動兵,趕在夏雨之前將兵鋒推至兗州境內,如此方爲有利!”劉徵對賈詡詳細說道。

衆人聽了無不歎服!

觀大局者,果然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這一點,劉徵所擁有的現代地理學識正好派上了用場。

“那就是說,我們要等待明年開春,才能動兵咯?”羅奎有些失落的問道。

“諸位莫要着急,如今已然入冬,行軍本也不便,再等個二三月豈不更好?”糜竺也出來安撫將軍們道。

“我已經告知了諸位起兵時日,還望諸位將軍認真操練兵馬,莫要懈怠,現在操練之苦皆是將來救命的本領。我可不希望這些人再有損傷!”劉徵對衆將交待道。

衆人紛紛拱手稱是,先前按捺不住的心情此刻終於平復了下來,於是紛紛告退,又繼續操練兵馬去了!

安撫了衆人,劉徵又對賈詡、沮授二人說道:“現在是時候派出斥候了!一定要將河東郡的情況摸清楚,以便咱們決定具體行軍計劃。”

賈詡、沮授擔當軍師從事之職,這些事情自然在二人職責之中,而且賈詡在河東呆了這麼多年,也更爲熟悉河東情況。二人領命而行。

除此之外,劉徵也督促了荀彧、陳羣、糜竺三人,務必要安排好白波谷糧餉供給與分配,當然也要安頓好谷中婦孺,這寫畢竟是自己手下的家小。

平日裡,劉徵時常在趙雲、羅奎、馬雲祿的陪同下在白波谷四圍查看山川地形。

派出去的斥候很快便源源不斷的將情報送來回來,這些斥候賈詡已經訓練多時了,這幾年也正是靠着這些斥候,賈詡才能僅靠着白波谷這丁點兒人馬數次打退前來圍剿的袁軍。

此時的河東郡太守乃是高柔。

高柔,字文惠,是幷州刺史高幹的從弟,以善於法治聞名,處法嚴明,不徇私情,治理郡縣倒還確實有些能耐。

高柔坐鎮河東郡治安邑,其手下又有都尉二人,一名竇禮,隨高柔在安邑。另一人姓焦名子文,駐地在安邑之北的聞喜縣。

這竇禮、焦子文二人都是高柔從軍中提拔,但是二人似乎並不是很合得來,這也是高柔將二人分處兩地的原因之一。

除了郡府,河東最重要的兩處便是絳邑和皮氏邑二處。絳邑乃河東要道,南可至郡治安邑,東可去往上郡、冀州,往北則是去往晉陽必經之路,往西則與皮氏邑控守河津。

絳邑長姓賈名逵字樑道,是本郡襄陵人氏,頗受郡民愛戴。賈逵此人,當有一筆可書!其人文武兼備,雖不說精達事機,但治民治政,也算是恩威並著,且爲人有義節。

賈逵擔任絳邑長數年,治下百姓安居樂業,賈詡、張繡也不曾以兵相犯。

賈逵手下另有一縣尉,乃是河東世家衛氏族人,名固,字仲堅,與衛覬、衛寧同族。衛覬字伯儒,在曹操司空府任職掾屬。

衛寧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說衛仲道可能就有人知道了。正史中衛仲道是蔡琰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可惜得病早死。不過現在可沒有這一段了!蔡琰成了趙雲的妻子,已經死於華陰之變。

第八十九章 典韋出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軍相會第四百四十九章 荀彧請罪第三百八十二章 遙祭英才第七百三十四章 答雍闓書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意在罷兵第七百零二章 醫者仁心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蔣濟探營第七百六十五章 不亞養叔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一百六十六章 朱王二公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度叛主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敗宋建第八章 皇甫嵩與皇甫寧第三百八十四章 江東拒曹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備壽宴第八百二十六章 安然歸來第六百二十章 三面合圍第五百七十七章 風雨如晦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五百九十七章 衆人求情第一百一十三章 六石神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復收下邳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張嶷脫險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化爲烏有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虎豹精騎第八百四十三章 周旋諸部第二百七十七章 西城觀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君子一諾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來我往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五百零五章 嫁禍賊胡第四百九十一章 婁圭不仁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豹中伏第四百五十四章 或喜或憂第八百六十五章 有何妙計第九百四十九章 孔明論局第九百三十一章 平反漢王第七百四十二章 逆賊合流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舊盟第三百零五章 白羆之論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度夜襲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四百零八章 自尋死路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西風蕭索第五十一章 兗州賊起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四百六十六章 關黃之鬥第五百九十章 夏侯伯仁第八百七十八章 提議鬥將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離宮遠觀第六百四十八章 厚祿水鏡第二百五十六章 既縱且殺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洛陽使臣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帳論功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豹中伏第二十六章 張文遠陳倉試身手第五百零五章 嫁禍賊胡第二十章 士孫瑞說王允第九百七十五章 兩道檄文第八百二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六百二十四章 黃忠駐防第七百三十四章 答雍闓書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南陽報危第四百九十章 否決夜渡第三百五十章 時局糾纏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呂蒙罷兵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二百章 外科手術第九百六十一章 魯肅之憂第一百七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假道南陽第九十一章 馬失前蹄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忠請罪第九百三十五章 消耗之大第二十六章 張文遠陳倉試身手第七百一十七章 異想天開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三百四十五章 雲祿見釋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將弒主第三百二十九章 定軍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軍突襲第七百七十一章 許靖上表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黑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拔刀相向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斬殺李興第八十二章 劉豹反戈第九百三十四章 定策休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拔刀相向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進軍新城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已成孤軍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罷兵而去第七百九十九章 無妄之禍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鄴城決斷第七百三十章 俞元李恢第五百一十三章 夏侯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