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禪讓之詔

洛陽一役,司馬懿證明了自己。既然有功,總是需要獎賞的。不過曹操的獎賞卻是有些與衆不同,非但沒有大讚司馬懿,反而是先責其有失地之過,然後又命其將來爲自

己奪回兗州、青州兩地。當然加官進爵總還是免不了的。

司馬懿來洛陽之前已經被曹操任命爲西中郎將,但只有參議軍事之職,卻無統兵之權。如今曹仁、樂進已經死了,二人還留下有一些部下,無從歸屬。在召見司馬懿之前,曹操就已經知道曹仁部下牛金、樂進部下王雙等人跟司馬懿走的很近,似乎很合得來。如今二人無所歸從,夏侯惇手下已經掌管了衆多營部,曹操於

是便將牛金、王雙兩部人馬劃歸司馬懿,並任命司馬懿爲魏公長史,以魏公長史身份令督軍中郎將之職,由司馬懿來統領牛金、王雙,跟隨曹操左右。

由此,司馬懿也算是半隻腳踏進了軍中,半隻腳踏進了曹操的中軍部隊。得到這個任命,司馬懿便知道自己是不可能久在洛陽,曹操遲早是要回到鄴城的,到時候自己也肯定要跟在曹操身邊。這既是曹操對自己的信任,也是曹操對自己的監視

。當然,曹操將牛金、王雙二人安在司馬懿麾下也是有所考慮的,此二人原爲曹仁、樂進部下,可以說是曹氏死忠,因此曹操不會擔心司馬懿亂來,因爲司馬懿但凡有任何

不合規矩的行動,必定不能指揮的了牛金、王雙二人。

用人也防人,這是曹操一貫以來的行事風格。司馬懿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安,總之,現在他終於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

天子喪報加上新君繼位的消息很快便傳到各處。

劉徵這邊方纔回師長安,剛剛纔安頓下來,消息便已經傳了過來。

當時被困在洛水河谷時,胡昭和龐統便跟劉徵說了帝星隕落一事,現在終於得到了印證,令劉徵還是傷懷不已!

雖然與劉協十餘年未見,但是劉徵卻依舊還清楚的記得當年小劉協的模樣!

也是在這長安城,當年劉徵率軍殺入城中,率部進宮第一眼見到才十二三歲的劉協時的情景依稀就在眼前。

一個被亂兵嚇的瑟瑟發抖的小皇帝,見到自己便毫不猶豫的撲到了自己懷中,彷彿自己就是他唯一的依靠。事實上當時的劉徵也的確是小劉協唯一的依靠。

劉徵兵如長安之後,身邊也曾有人問過打算如何對待這個小皇帝。當時小劉協那一抱,讓劉徵放棄了廢帝自立的想法,也由此造成了劉協這十餘年來的苦難。這些年來,劉徵也時常會想,若是當時自己做出的是另外的一個選擇,現在是不是也大不同了!以當時的情勢,劉徵並不是沒有能力稱帝。甚至就連關東聯軍討董時,袁

紹都起過擁立劉虞爲帝的想法。然而世事不可回頭,沒有誰能夠預料到會出現現在這樣的局面。就劉徵所知的劉協的結局,本該是善終,如今卻早死在洛陽宮中,旁人不知道其中差別,劉徵卻是深以爲

遺憾。

正在劉徵爲此而傷感之際,漢王府外,荀彧、周羣、沮授、龐統四人已經來至了府門前。

“漢王,中書令荀彧、侍中周羣、中監軍沮授、參軍校尉龐統求見!”

聽到來的是這四個人,劉徵基本上已經知道了四人的來意。

“請他們進來吧!”劉徵收起了傷感,整理了一下衣袍,隨後對門校令道。

很快,荀彧等人便進入了漢王府,來至了劉徵面前。衆人見劉徵臉上略有悲哀神色,都明白劉徵此時心中哀傷所在。可是有些事情卻不得不說,拖延不得。四人上前參拜,荀彧開口言道:“天子之喪,舉國同哀!漢王擔當砥柱之任,還需有所舉措纔是!如今大戰方休,正當鼓舞士氣,重振雄風,示天下以有所望!曹操構陷,

推罪漢王,漢王不可無動於衷!若是,則天下洶洶之口,不知是非曲直,是使宵佞得志於外!”

曹操向天下頒佈了劉協的死訊,卻將罪責都推給了劉徵,荀彧正是建議劉徵要有所動作迴應曹操。

劉徵已然還沉浸在劉協之死的傷感之中,對於曹操的構陷,一時根本沒有在意。被荀彧這麼一提醒,劉徵倒是想起來自己現在還是一身的污水。

劉徵看了看其他幾位,最後將目光停留在了龐統身上。

“士元,你以爲本王該如何應對?”劉徵問道。龐統的主張一直都沒有變過,當即便出列答道:“臣以爲,方今局勢已經十分明朗,沒有什麼需要藏着掖着!曹操不是指責漢王有不臣之心嗎?臣建議漢王立即進位九五,

昭告天下,改元建號!東都衰朽,不堪爲天下之望!今漢王坐擁關右,此高祖建漢之地也!漢室再興,其由漢王始也!”

龐統一貫認爲不破不立!與其打着鋤奸護國的名號,不如推倒重建一個大漢!

“如此只怕本王將成衆矢之的呀!”

現在的情況對於劉徵來說,稱不稱帝都是其次,關鍵是稱帝之後的得失問題,這是劉徵考慮的重點。

見劉徵有些猶豫,荀彧站出來提醒道:“漢王何須擔心天下議論?據臣所知,漢王手中當有一道天子禪位詔書,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龐統一聽,頓時訝異,急忙問道:“漢王竟有天子禪讓之詔?”龐統並不知道,其實早在劉徵還在成都時,劉協便讓邴原帶着衣帶密詔送到了成都。當時曹操正是氣盛之時,還未與東吳開戰,劉徵覺得時機尚未成熟,因此密下不言,

此事除了荀彧等幾人,再無人知曉。

龐統很是驚訝,自己一直在勸漢王進位稱帝,原來漢王早就有了天子禪位的詔書!劉徵點了點頭,對龐統道:“本王手中確有禪位之詔!本以爲此番出征洛陽,能夠光復朝廷,那樣的話便可以親手將此詔書送還陛下,不想終究還是不能如願!哎!天意弄

人呀!”

劉徵十分感慨,龐統卻是喜出望外!“如此可就再好不過了!漢王將此詔書頒佈天下,正可駁斥曹操!如此也是名正言順!漢王復有何憂?”

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七百一十二章 上中下策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憂成現實第二百九十八章 吾非董卓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晾曬三日第二百六十九章 伊籍通劉第四百零六章 死且壯矣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郯城合兵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東出武關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懲治馬超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圖謀荊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韓晞遇伏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不用魯肅第一百七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八百七十八章 提議鬥將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陸渾大火第八百八十五章 賊心顯露第六百六十一章 荊兵暴起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魯肅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三十五章 荀彧諫言用賈徐第六百四十九章 道遇綸巾第三百九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九百一十八章 二曹逃脫第七百一十五章 鎖定主謀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離心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夫人不見第一百四十章 白登之圍第五百零七章 婁圭提醒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百九十六章 傳信許昌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馬超無怒第四十三章 壽春獻寶第六百一十三章 韓晞遇伏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才知上當第六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胡綜覆命第三百六十五章 臥龍鳳雛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六百三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零三十章 再出王駕第七百零六章 又得賢才第一百八十五章 喜憂參半第七百五十七章 尹異找死第一百零八章 再退強敵第六百零三章 我不負人第六百九十四章 張飛挑戰第九百六十六章 自請罪責第九百六十五章 錦帆截江第七百五十二章 殃及滿門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幷州擾動第七百九十章 音信始通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圖謀荊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戰則已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降一逃第五百零六章 長安生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婁圭不仁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曹植回鄴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放棄下雉第三百四十二章 狐篤故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將易幟第九百七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二百四十九章 玩弄心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水鏡苦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真假營寨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怒而殺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駐守陽平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降趙衢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精疲力竭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拉攏全柔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羣解難第四百零六章 死且壯矣第七百八十二章 妻妾初見第四百七十八章 荊州分歧第四百四十六章 希望破滅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劉備意圖第一百四十章 白登之圍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還治其身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興兵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意外又生第二百八十二章 箭矢無情第九百二十四章 見面不識第六百五十四章 霍峻心思第四百六十五章 高臥長沙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宴請劉艾第五百一十六章 韓遂質問第六百五十九章 霍峻出擊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諸葛出使第一百零八章 再退強敵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劉備意圖第五百五十七章 攻守異勢第二百九十六章 三棄之策第九百五十八章 沮授再請第一百五十三章 驅虎猛將第七百一十二章 上中下策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再窺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