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二曹不聽

樂進聽到曹仁的話,知道事情是不會再有任何轉機了,如今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守!哪怕是這些人都戰死,也要保衛洛陽的安全!洛陽一旦失去,中原便是是坦途,漢王之兵可以長驅直入!甚至危及到

河北。

曹仁、樂進、曹洪,三人駐足伊闕山上,一直眺望着遠方,良久都沒有說話。跟在後面的司馬懿已經感覺到了極大的危機,這危機不是因爲兵少,而是因爲眼前這些主事的將軍們已經走入了死衚衕。

“仲達在想什麼?”曹仁見司馬懿一直沒有說話,於是問道。

司馬懿淡淡笑了笑,對曹仁說道:“將軍立意死守,不知可曾想過如何破敵?”

司馬懿正點中的要害!往往在這種時候,人最容陷入迷思當中。因爲要不斷的抵禦對方的進攻,久而久之,腦子裡面想到的都只是如何防守!

但是,用兵之法,本該攻守兼備!即便是再危險的情況下,也永遠不要忘了還有伸出拳頭打人的可能!如果忘卻這一點,便等於自斷一臂!

而現在,曹仁等人便正是陷入了這個思維定式之中,只想着如何不被攻破城關,卻沒有想過如何退敵!這便是思維的“死衚衕”!

司馬懿思維比較另類,想到了曹仁等人沒有想到的地方。

見司馬懿出言怪異,曹洪不禁冷笑道:“敢問中郎將有何破敵良策?”

曹洪不比曹仁,司馬懿不過一介區區中郎將,初來乍到,便大言不慚,曹洪自然不賣司馬懿面子,當即便出言駁問。司馬懿知道曹洪本事稀鬆平常,雖然還算是忠勇,但見識實在是一般,在曹氏諸將裡面,曹洪算是末流人物!只是因爲其曾救過曹操的命,加上資歷深,因此纔得到了重用。若是光憑本事,恐怕不過一裨

將資質。

“破敵良策談不上,只是不解爲何諸位將軍都將伊闕關視同生死之地,難道沒了伊闕關就真的萬事皆休嗎?”司馬懿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這個問題令曹仁、樂進感到很是奇怪,曹洪聽了則是火冒三丈。

“你這是什麼話!伊闕乃爲洛陽門戶之地!門戶既失,豈不萬事皆休?”

曹洪似乎對司馬懿驚人的言論很是不滿!

曹仁雖然也對司馬懿的言論感到奇怪,但卻並沒有出言斥責,只是問道:“仲達到底何意?不妨明說!”司馬懿想了想,於是說道:“在下以爲,戰者,在我而不在敵!若處處受制於敵,則將陷於無計可施之地!若以我爲主,或可出奇制勝!伊闕險塞,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然既喪門戶,未必不可戰於城下!

更何況京畿尚有伊洛爲屏,足可滯敵!萬不可輕言生死於伊闕!今者,漢王大軍東出有日,其勢雖大而不能久!久必有變!將軍何妨多想一想拖延戰事以待變?”司馬懿的核心論點便是一個,不能將賭注都押在伊闕關上!對於目前的處境來將,這將會是下下之策!因爲伊闕關遲早是保不住的,若是再將兵力全部在此耗盡,一旦關破之後,洛陽就完全陷入了無兵可

守之地!那樣的話,漢王得到伊闕關就如同得到洛陽!

而司馬懿的建議就是要曹仁將伊闕關與洛陽分別開來,即便是失去了伊闕關,也可以退回洛陽,依據伊水、雒水屏障,阻滯漢王進軍速度!以此拖延時日,觀時待變!曹洪對此卻是不以爲然,不禁哼笑道:“中郎將認得趙括嗎?紙上談兵,空口白牙,你以爲這兩軍對陣是你三言兩語就能改變態勢?禦敵於外方纔是上策!漢王擁兵數十萬,一旦伊闕失守,便是縱虎下山,

洛陽必然無救!看你似飽學之士,或許讀過幾篇兵法,若論用兵,你上過陣嗎?”

曹洪的話十分刺耳,絲毫不給司馬懿留情面!司馬懿的確是沒有親自帶兵上過陣,這一點確是實情。曹洪以此來貶低司馬懿,司馬懿也無話可說。

對牛不可彈琴,夏蟲不可語冰,曹洪一輩子敗仗比勝仗多,他怎會知道自己短處在哪裡?若是知道,當年也不會被劉徵戲弄於芒碭山,也不會被羞辱於彭城!

可是曹洪畢竟是曹洪,這可是曹氏親將!曹操的堂弟!國明亭侯,位列左將軍!

司馬懿不過是一區區中郎將,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還大了這麼多級!

不過問題也在司馬懿沒有提出實質的計策,只是說了些理論性的東西,這令曹仁也難以相信他。

“子廉住口!仲達是大哥派來相助你我,即便言語有差,也不該受你譏諷!”

這一句話說出來,立刻便顯出曹仁與曹洪二人的高下!

不過司馬懿聽了,心裡卻依舊是不滿意。什麼叫“言語有差”,搞的好像是他說了胡話一樣!看來曹仁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得,又白說了!此前正有漢王贈金一事,令曹仁對司馬懿心生防範,現在這種情況之下,司馬懿也不好在多說什麼,只能是沉默無言。

不過一旁的樂進倒是聽進去了!囿於曹仁、曹洪二人,樂進不得言語,只好心中記下。

回到營地之後,樂進將司馬懿請至自己帳中,想要問個明白。

司馬懿起初很是謹慎,不想赴會,不過樂進再三派人相請,司馬懿只好隻身來到了樂進帳中。

看到司馬懿進來,樂進主動起身上前相迎,態度十分謙虛,二人各自落座,司馬懿拱手問道:“右將軍召在下前來,不知所爲何事?”

樂進也不遮掩,直接拱手問道:“正想細聽仲達高見!如何才能使漢王退兵!”

司馬懿完全沒有料到,兩個曹氏將軍,無一人聽進自己的話,而一向喜歡衝殺在前的樂進卻來詢問自己。

司馬懿不禁讚道:“世人皆以將軍爲先登之將,未審將軍竟也心細如髮!難能可貴是,將軍胸襟寬廣,竟能察納在下孤陋之言!”

終於有人願意聽自己的話,司馬懿不由得對樂進一番恭維!樂進不姓曹,自然也沒有曹氏孤傲的資本,他現在的地位,那可都是憑藉自己的真刀真槍拼殺而來!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馬岱東進第二百二十章 排兵佈陣第七百七十一章 許靖上表第八百八十三章 歹心尋死第一百零五章 兵分四路第八百八十六章 追與不追第九百九十六章 曹操增兵第五百四十章 四郡出兵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申儀遲疑第六十三章 古川口張任顯威第四百六十八章 何須來日第五百四十八章 再攻一次第三十一章 賈詡劫段殺胡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出鞘見血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帳論功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一千零三章 血染徵袍第六百八十五章 言外之意第七百二十二章 黃權離去第二百零三 彭城糜芳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九百二十二章 重金贖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遷往長安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馬出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八百六十一章 收留祝融第八百三十章 犀羣反衝第四百四十五章 截擊嚴顏第二百八十四章 以一換多第五百七十八章 退出關中第二十一章 朱儁大義興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徵甦醒第八百五十章 辯證源流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其安乎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想到一處第四百二十二章 東門之戰第二百零五章 合縱之計第四百五十六章 九品官制第七百三十九章 粗陋計謀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麒麟增援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三百四十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七十七章 馬超出手第七百零四章 廣漢賊起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五十七章 怨牛輔三董喪命第二百九十一章 計通江東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夏侯問策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六百一十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七十八章 荊州分歧第九百六十五章 錦帆截江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三百三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四十九章 狼居之盟第八百九十四章 班師凱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降服叛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斬殺李興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死而無憾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二姜戰死第八百五十二章 接風酒宴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二百一十三章 入府議事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潁川二荀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徵甦醒第七百章 人和爲重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周生進言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周生進言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陸渾大火第二百四十二章 東萊義士第九百二十一章 哀痛欲絕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已成孤軍第九百八十章 罷黜周瑜第六百四十七章 聚焦臥龍第二百九十一章 計通江東第三百三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七百一十四章 王商告假第五百八十三章 兵臨長安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許定斷後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秘不發喪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斬將立威第一百八十章 王允之死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黃相鬥第二百七十八章 連拔六寨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請回吳中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大會海昌第五百三十三章 劍走偏鋒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發南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四將斬帥第二百八十章 兩種心思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魯肅告病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各方罷兵第六百三十二章 暫罷兵戈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離宮遠觀第二百零八章 新陽奪權第五百一十三章 夏侯出兵第四百三十章 兵勢大漲第三十一章 賈詡劫段殺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