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折服樂進

劉徵的目的是奪去洛陽,作爲轉戰中原的跳板,但中原之地並不只有曹操一家,孫權也在其中!雖然眼下孫權與劉徵是合作關係,可是當劉徵得到洛陽之後呢?這個問題可就只得思考了!

孫權自然是知道終究難免與劉徵一戰,現在與劉徵合作,不過是爲了趁火打劫,從曹操手裡先奪得青州和兗州。至於其他事情,都在之後考慮。

而司馬懿提出的建議,雖然並沒有改變孫權意圖佔有兗州、青州的事實,但是卻將這個時間提前,將這個過程變得更加順利!

如此以來,孫權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接下來首先要擔心的便是劉徵奪去洛陽之後,會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如此一來,孫權的心態必然發生變化,轉而與劉徵反目也就理所當然了!

原本三方實力大致差不多,地盤大小也差不多。而曹操送出青州、兗州之後,立刻便退居到第三位置!此消彼長,曹操的主動削弱,造成孫權的強大。

分歧最大的永遠是老大和老二!無論古今,皆是如此,爲了爭奪第一,或者抱住第一,老大和老二之間必然勢同水火!

孫權已經佔有兗州、徐州、豫州以及荊州半壁,若是再添上兗州、青州,光從地盤上來說,已經是處在了老大的位置!曹操只剩下冀州、幷州、一半的幽州還有一個洛陽,立刻便退居到了最下的位置。

劉徵最是尷尬,地盤既沒有擴大,也沒有縮小,反而成爲了孫權打壓的目標!

孫權若是得到了黃河以南幾乎全部的地盤,那劉徵攻下洛陽之後,就成了孫權最大的威脅!孫權必然不能坐視!

這便是司馬懿篤定孫權必定會答應這個條件,甚至主公背棄漢王,向漢王用兵的理由!

柙門頓開,豈獨傷魏公一家。這句話實在要命!

當然,其實劉徵本意是先將曹操徹底拿下,然後再來考慮與孫權的關係。但孫權不會這麼想,他一定會懷疑劉徵是不是有可能拿下洛陽之後,便轉而拿下潁川、南陽。

就是這之間的微妙差別,勢必將造成巨大的分歧。

樂進聽罷司馬懿的話之後,不禁問道:“如此說來,仲達是斷定孫權必與漢王反目?”

司馬懿肯定的回話道:“不錯!孫權必與漢王反目絕不僅僅只是因爲得到二州之利!而是因爲只有在此時與漢王反目,孫權才能最大程度的重傷漢王!”

“你說什麼?重傷漢王?漢王少說也有二十萬雄兵!”樂進驚訝的問道。司馬懿卻是淡淡一笑道:“漢王東出武關,借道南陽,一單孫權與魏公何解,其呂蒙所部便可空閒出來,孫權可立調呂蒙入潁川,加上南陽程普兵馬,其衆可不下十萬!以十萬之兵,斷漢王后路,若籌畫得

當,必可一擊制勝!烏林故事,或將重現!”

司馬懿不但是爲曹操這邊謀劃了保全洛陽的辦法,還爲孫權謀劃了重傷漢王的計策!

樂進聽完後,不禁嘖嘖稱奇,連連說道:“仲達隻言片語之間,竟能改天換地!真奇人也!”

洛陽之圍是解了,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可以接受失去兗州、青州的局面!

“仲達此策可解洛陽之圍,然兗、青二州,久爲魏公所有,一朝盡失,豈非得不償失?”樂進再次提出疑問道。

司馬懿早知道樂進會提出這個問題,換做是誰都會問出這句話,不過司馬懿早就有了答案。

“將軍只見得不償失,豈不知亦有失而復得?”

“仲達請賜教!”樂進伸手道。

樂進的無論是資歷、功績還是年紀都比司馬懿大,卻對司馬懿說出請教之語,可見樂進對司馬懿這一番言論是十分的佩服,現在就看司馬懿如何解答這個疑問了。

司馬懿趕緊拱手拜道:“賜教不敢當!將軍折煞我也!區區淺見,願請將軍指正!”“魏公失卻兗州、青州之地後,孫權一家獨大,必重傷漢王,然孫權之於中原州郡,根基尚淺。若欲深根固本,非數年之功不可!若不深根固本,則無進取之資!是以魏公可安坐河北之地。漢王若受禍與孫權,又豈能善罷甘休?在下可以斷言,漢王敗退之後,旋踵必復起關、隴、川、蜀之兵以東向!孫權與漢王大戰必可避免!如此,二雄相爭,孫權不利,則魏公趁勢復青、兗、徐、豫四州,乃至跨江取揚

州!漢王不利,則魏公發河東之兵,乘勢取關隴!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於中取利者,魏公也!”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若不與孫權較兵於青、兗,則魏公可保夏侯二部,嗣後正可爲用,此蓄勢之法。一旦復出,必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司馬懿將所有的一切都想到了!這一番話說下來,樂進已經是徹底心服口服!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眼下正當依此辦法!仲達前番與曹將軍所言,便是此意否?”“正是!曹將軍意欲以伊闕一地決洛陽得失,絕非遠見!在下以爲,伊闕自然要保,但不可強保!若戰不利,徒死無益!伊闕雖失,尚有伊洛二水爲屏,足以滯敵!最次可將所有兵馬退守洛陽城中!洛陽爲

都二百年,城高池深,自魏公北退之後,洛陽糧資積蓄充盈,可作長遠之計!據城堅守,遷延時日,亦未必不可行!待漢王敗走,復收八關,何失之有?”

司馬懿的論述足夠細緻,樂進聽得仔仔細細,一字不漏。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樂進認爲司馬懿這個大膽的計劃或許真的可行!於是便說道:“仲達此可謂廟勝之策也!何爲上書魏公,以成其事?”

樂進這句話終於問道了關鍵處,司馬懿笑了,就等着樂進這句話。“方纔二位曹將軍對在下說的話想必將軍還記得吧?在下不過區區一中郎將,人微言輕,此等大事,豈是在下能輕易言之?便是魏公能察納雅言,諸上將必以在下爲輕浮!”司馬懿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第一百四十四章 兩線追擊第七百五十五章 王累狡黠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離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奮威將軍第六百一十二章 用兵洈山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四十不惑第八百四十八章 拖延戰略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周泰披創第六百七十章 諸葛對策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成德陷落第四十九章 小馬雲祿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連續設伏第一百七十三章 家庭糾紛第四百九十二章 繞道而走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東南風至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四十六章 壯士獻刀第六百四十八章 厚祿水鏡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邀請周瑜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意外叢生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莽撞二曹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轘轅告急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頒佈新詔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諸葛出使第八百九十八章 七個同夥第三百二十三章 鴉鳴之兆第三百九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七百八十四章 妻妾情深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黑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萬金購首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留守魯陽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八百四十八章 拖延戰略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扣下郭淮第八百零七章 祝融請纓第五百六十九章 一時悲涼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劉封弒母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孔明斷言第二百六十八章 二劉隙牆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怒而殺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痛貶曹操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于禁被擒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許諾東征第九百五十七章 徐庶又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殿上交鋒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頒佈新詔第九百五十六章 赴劉巴宴第五百二十三章 二馬同謀第七百二十七章 成都解危第六百三十九章 居中調停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三百一十四章 成都之謀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繼子黃襲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君子一諾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豹中伏第四百七十九章 嶽婿鬥法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馬岱脫險第四百九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八百二十七章 未能得勝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帶刺玫瑰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四百八十二章 腹背受敵第七百一十章 秘遣二將第九百三十七章 功曹龐統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劉備家底第一百四十六章 坐山觀虎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時也命也第十四章 關東兵馬吃癟第六百三十五章 二路援軍第六百八十四章 倨傲不恭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下新冢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三百八十二章 遙祭英才第六百零四章 二子交鋒第九百四十五章 廬江兵亂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懲治馬超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夏侯出兵第八百二十六章 安然歸來第八百七十八章 提議鬥將第四百八十六章 樸胡破關第四百八十五章 宜加褒獎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戰破城第六百五十九章 霍峻出擊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離心第九百六十五章 錦帆截江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退出洛陽第九百零八章 致書曹操第八百八十一章 張郃讓功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連續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