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離火(四)

對於南海艦隊的鐵甲艦來說,從巽他到南洲不過是幾天的路程而已。

加上有經緯儀的幫助,元武八年八月初七,一隻龐大的艦隊出現在了偏居一隅的南明離火洲海岸。

看着古老的海岸線起起伏伏,南海艦隊的全體官兵自豪感油然而生。

這一片土地從此以後就屬於我大漢了。

“全軍聽令,向啓州港前進。”

大漢先遣軍已經在南明離火洲北岸建立了一個據點,名字就叫啓州,目前人數有一個團500人左右。

行進了大約一個小時,啓州城的身影躍然於海岸線上。

象徵漢家的高闕聳立在港口兩側,連片的飛檐翹角讓海軍官兵因爲長時間航海變得有些疲憊的心靈感到一陣陣平和。

這就是回到家的感覺。

“嘟”

鐵甲艦猛地發出一聲巨響,一股濃煙隨即從煙囪中噴射而出。

啓州城裡顯然也早就注意到了這隻龐大的艦隊,看到艦隊上飄揚的大漢旗幟,整個小城都沸騰了。

“萬歲,萬歲,萬歲。”

艦隊纔剛剛靠岸,早已經等候在碼頭上的數百將士全部歡呼起來。

海軍將士一見這種情況,也全都跟着衝上甲板瘋狂招手,連帶着那十二艘運輸船上的移民也都不斷歡呼。

“衛將軍,大漢南明離火洲駐啓州部隊團長張波向您報道,歡迎海軍將士來到南明離火洲。”

啓州碼頭上,身着海軍軍服的姜保林帶着一衆將官和啓州駐軍見上了面。

啓州團團長張波皮膚曬得黝黑,但是一張年輕的臉上卻充滿了朝氣和幹勁。

這種精神狀態讓姜保林很滿意。

“立正,稍息。”

“張團長,我代表大漢皇帝陛下向你團駐守啓州致以崇高的敬意,帝國不會忘記你們的功勳。”

姜保林說完挺胸擡頭啪地一聲立正大吼。

“宣讀皇帝陛下詔書。”

吳奇立刻高昂着頭顱,邁出堅定有力的步伐走到隊伍前列,他手裡還捧着一份黃色的聖旨。

作爲曾經的期門郎,他有資格代表皇帝宣旨。

“奉天承運,佑我華夏,大漢皇帝陛下詔令,我漢軍啓州將士,不畏艱險,勇挑重擔,守土開疆有功,着令全軍將士各升兩級,曲長及以上將官另行聽用,另賞啓州將士南明離火洲田產……”

“譁”

“萬歲,萬歲……”

吳奇聖旨一宣讀完畢,啓州將士全都瘋狂歡呼。

全軍官升兩級,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喜事,更不用說還有田產賞賜。

平均下來,每個將士至少都能獲得50畝土地,不枉費自己等人在此不毛之地駐紮了數年之久。

雖說南明離火洲現在還是不毛之地,但是現在大漢全國都知道皇帝陛下要大力開發南洲,這裡終將成爲一片沃土。

“張團長,不,以後應該叫你副將了,哈哈哈。”

姜保林大笑着拍了拍張波的肩膀,摟着他朝港口裡走去。

“這次我帶了5000名移民過來,你這裡的安置工作做好沒有?”

“這麼多人?”

張波驚喜大喊。

誰曉得姜保林笑着搖了搖頭。

“你別想太美,這5000人是要分到幾個移民點的,啓州城大概能分2000人,不過陛下已經下令,後續每個月都會有幾千人送過來,南明離火洲開拓勢在必行。”

“哈哈哈,那也不錯了,衛將軍放心,我啓州將士在此地數年,已經修建木房200棟,足夠讓他們先居住下來了。”

“好,好,好。”

姜保林大喜之下搓了搓手。

“你快給我說說南洲上的土著情況,你們接觸的如何了。”

“是……”

隨着張波的娓娓道來,南洲上的各種訊息一一展現在姜保林眼前。

作爲一片獨立的大陸,這裡的生態系統與漢地完全不同,不一樣的環境也就孕育了不一樣的居民。

南洲大陸上的土著現在還停留在原始部落層面,食人族等部落更是橫行其間。

這些土著十分兇殘,數年間早已經對啓州發動了數次進攻。

不過在漢軍兇猛的火力下,這些進攻自然是無功而返。

反而由於幾年的戰績,漢軍的威名開始在北大陸漸漸傳開,甚至開始有土人部落向漢人附近遷徙以尋求庇護。

目前,啓州城附近已經聚集了四個部落,大概2000多人口。

“好,你們的工作開展的很好,接下來就交給其他來做吧,你把這幾年的工作記錄移交一下,準備回國接受其他任命。”

“喏!”

張波臉色漲紅地敬禮。

姜保林的到來宣佈漢軍對於南明離火洲的開拓就此進入了高潮期,在國內生產力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大漢國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對外進行佔領。

元武八年,僅僅一年時間裡,移民到南洲的漢人總數便達到了3萬人,興建大小城市12個。

到了元武十年,漢人在南洲的總數便突破了15萬大關,整個南明離火洲的沿海地區都被納入到了漢人的統治中。

大漢可不像後世的不列癲國,由於距離太遠,自身人口和實力又有限,不列癲只能慢慢蠶食南明離火洲。

而漢人一上來就是火力全開,佔領的速度幾乎是不列癲人的數百倍。

這種速度南洲島上的土著第一時間感受到了。

在漢軍兇猛的攻勢下,配合着南洲都督府的懷柔工作,南洲土著死的死降的降,很快就融入到了漢國當中。

但是對比後世不列癲的屠殺政策,大漢已經儘量減輕了暴力行爲,並且很早就提出了對土著權力進行適當保護的政策。

因此相比在不列癲人以及土澳人麾下過着下等公民的日子,南洲土著現在的生活簡直就像是在天堂。

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一百五十三章 擊退賊寇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設第五百七十六章 天下大亂(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賄賂中官(三)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縣(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路遇盜匪第一百九十七章 守株待兔(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開關(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救疫河南(二十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俘虜闖王(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嶽託被俘第三百三十二章 鏖戰山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救場之人第五十八章 連夜遁逃第五百二十六章 佔領臺灣(三)第四百一十章 劉家大婚(二)第十章 府城見聞 二第六百九十章 驅逐韃虜(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佔領呂宋(十一)第五十八章 連夜遁逃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邊攻防第四百零三章 開始造船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取江南(六)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三百零二章 獻忠兵至(八)第五百章 賑濟京城(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三百七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八十二章 救時司徒(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圖謀宗室(八)第四百零一章 安撫後院(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佔領臺灣(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京城盤桓(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圖謀宗室(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村莊激戰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二百零四章 思想問題(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救疫河南(十六)第十一章 府城見聞 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攻略安南(九)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二百一十六章 場外閒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場外閒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開關(五)第五百七十九章 救時司徒(二)第六百零九章 督師中原(十)第四百五十一章 攻略安南(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開關(七)第一百一十五章 奪命時刻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下崖州第四百七十六章 四處擴張(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路遇盜匪第四百五十七章 轉道向東第五百章 賑濟京城(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俘虜闖王(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再次擴張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三百零二章 獻忠兵至(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董家小宛(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五百九十章 圖謀宗室(六)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師中原(十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業聯盟(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臨機應對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下大亂(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四百一十章 劉家大婚(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漢中風雲(九)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五章 發現空間第五百九十七章 龍歸大海(一)第二章 鄉村見聞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二百九十七章 獻忠兵至(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錦衣生變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鮮安南(一)第十二章 明確志向第三百二十九章 國之脊樑第一百七十二章 突襲莊園(五)第四百五十四章 攻略安南(六)第三百八十三章 京城盤桓(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安之行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覆滅(五)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二百七十章 倉皇而逃(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次相遇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救疫河南(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