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鮮安南(一)

元武二年十月初四,北京城。

“哈哈哈,穆敬難和周遇吉這一仗打的好。”

乾清宮中,劉錫命接到北伐軍的戰報開懷大笑,整個乾清宮中都能聽到他的笑聲。

“皇兄碰到什麼喜事了,笑的如此開懷?”

韓嗣王劉錫賢和越嗣王劉錫安兩人大笑着走入乾清宮中。

劉錫命笑的眼睛眯成了兩道縫直朝兩個弟弟招手:

“你們來看,八月二十七,穆敬難和周遇吉兩人在呼倫 貝爾大勝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聯軍,斬首十二萬餘人,漠南蒙古十七萬族人全數被俘,如今已經在就地分牛羊安置了。”

“確實是可喜可賀,不過如果只是這個,皇兄應該也不用這麼高興吧?”

劉錫賢看出了劉錫命眼中的大喜之意,立刻會意地問了出來。

劉錫命嘿嘿笑道:

“還是穆敬難這小子敢打,趁着漠北蒙古也被我漢軍一舉擊潰,哲布尊丹巴戰死,他帶着4萬兵馬直奔烏蘭巴托,將哲布尊丹巴的敖爾告盡數攻佔,整個漠北蒙古也已經被收服了。”

劉錫安有些擔心道:

“這哲布尊丹巴號稱法王,漠北蒙古最是敬服,如今被我軍擊殺,會不會對我大漢統治漠北造成阻礙?”

劉錫命連連冷笑:

“這些Z傳佛教在蒙古呼風喚雨,魚肉蒙古人民,以往的蒙古部落首領爲了自己的私利大多配合,但是我大漢卻不同,我們是真正爲了蒙古人民着想的。”

“打王公分牛羊,已經讓蒙古百姓徹底認可了我們,現在如果不能將這些活佛除去,那麼蒙古早晚還要落入到封建奴隸社會中去,因此朕已經下令讓穆敬難、邵德榮等人在草原開展大清除行動了。”

劉錫命這話說的輕飄飄的,劉錫賢和劉錫安兩人卻能想到這話背後的沉重。

草原上只怕又要人頭滾滾了。

不過兩兄弟一細想也是,爲了讓蒙古百姓最終解脫,這些東西確實應該一一剷除。

反正也與自己無關,兩兄弟甩了甩腦袋將這件事扔在腦後。

劉錫賢有些尷尬地看向劉錫命,一臉猶豫又不知道怎麼開口。

劉錫命看出了自己弟弟眼中的神色,“怎麼,你們兩個一起前來,莫非是有什麼事情不成?”

劉錫賢嘿嘿嘿地笑了笑,搓了搓自己的手不知道該怎麼說纔好。

“哎呀這事有什麼不好說的。”

劉錫安性子急,直接張口道:

“二哥,我們家裡兩個媳婦兒都在鬧彆扭了,說是想問問二哥之前說的朱慈烺安置一事,這都兩年多了,一直也沒個音信。”

“哈哈哈”

劉錫命捧腹大笑,一臉戲虐地指了指劉錫賢。

“你小子啊,老四說的對,跟我有什麼不能說的。”

劉錫賢眼睛一亮,“皇兄,那這事?”

劉錫命招了招手讓宮人搬了三個凳子過來,三兄弟像以往一樣坐在一起。

“這事你們不問我也快找你們了,朝鮮和安南的事情你們聽說了嗎?”

“是說朝鮮使臣和安南使臣前來朝廷請求歸附和求援一事嗎?”

劉錫賢想了想問道。

劉錫命滿意點頭,“正是此事。”

“多爾袞和張獻忠兩人在朝鮮和安南都乾得很不錯啊,聽說諸申光是在朝鮮就殺了幾十萬人,兩班貴族更是被追着殺。”

“張獻忠就更狠了,不止莫氏、武氏被殺絕,後黎朝也被殺的差不多了,鄭梉這小子跑的快,在張獻忠打下升龍的時候跑了出去,但是現在也只剩下殘兵敗將,阮氏也只剩下了一口氣。”

劉錫命臉上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我也沒想到他們兩人能夠幹得這麼出色,那我大漢朝廷也是該提前出手了。”

“兄長說這話的意思是?”,劉錫安偏頭問道。

劉錫命一個響指扣在劉錫安頭上,“還不是爲了你們兩個混球。”

“你們是我的親弟弟,朝中大臣都能得個世襲罔除世代傳家,滿清更是有鐵帽子王一說,朕總不能虧待了你們兩個吧。”

“兄長”

劉錫賢、劉錫安兩兄弟感動地朝劉錫命大喊一聲。

劉錫命擺擺手,“別搞這一套,直說吧,這兩個地方就是朕給你們準備的封國,同樣的,朱慈烺的事情也就一併解決了。”

“你們不記得朕以前說過可以考慮把朱慈烺封到濟州島去嗎,如果朝鮮還在李氏手中,那這個怎麼封?”

劉錫賢和劉錫安兩人已經激動得不知道該怎麼說話了。

雖然說知道自家兄長肯定不會虧待自己,但是現在親耳聽到劉錫命給出承諾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劉錫命見狀指着兩人笑道:

“你們兩個也不要得意,將朝鮮和安南封給你們也不是沒有條件的。”

“但憑皇兄吩咐”

兩兄弟興奮抱拳。

“朕決定重建我中華朝貢體系,以後這漢星上的所有國家都必須要向我華夏朝貢,所有國王、頭領、酋長亦必須要得到朕的冊封才能繼位。”

“嘶”

劉錫命宏大的目標讓兩兄弟倒吸一口涼氣。

“我中華的朝貢體系還是按照藩國的形式來進行分封,你們兩人分別就任朝鮮王和安南王之後,整個國家主權依舊在你們手中,國王以下的爵位、官職也都互相公認。

但條件是,第一必須奉我大漢爲皇帝,你們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只能稱國王,第二相互之間不許擅自攻伐,外交口徑必須與我大漢保持一致。

第三必須使用我大漢華元作爲統一貨幣,作爲補償,我大漢中央錢莊中會給你們各自按照國家實力安排一定的收益權和話語權。”

劉錫命開出來的這三個條件中,第一個是面子問題,也是他設計的中華朝貢體系的基礎,我華夏理當爲天下共主。

第二條和第三條則是爲了徹底控制住這些藩屬國。

但是不同於米帝的資本家那般心黑手辣,劉錫命深知只有利益共享才能共同發展,所以他還在中央錢莊中讓渡了部分權益。

這個做法不僅有利於朝貢體系,實際上對於大漢王朝本身來說也是一個保險措施。

劉錫命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麼,是自己死後的繼位者看中華元的金融霸主地位濫印鈔票。

雖說大漢已經有集議院來監督和管控中央錢莊,但是劉錫命對於這種內部防範手段終究有些擔心。

如果能夠將朝鮮、安南以及以後各藩屬國全都拉進中央錢莊的盤子裡的話,那麼發行多少貨幣就成了一個國際問題,必然受到多方牽制。

有點類似歐元區的感覺。

當然了,這種方法也不是沒有損失的。

損失的就是中央錢莊對於本國經濟調控的靈活性。

比如原本A國需要央行放水,那央行直接放水就行,但是現在多出了B國和C國,甚至H國,這些國家的國情都不一樣,那央行的政策就要經過多方博弈。

但是與原本存在的問題相比,劉錫命覺得這種方式已經是他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聽完劉錫命的解釋,劉錫賢、劉錫安兩兄弟的熱情再次被點燃了。

劉錫命笑着示意兩個弟弟平靜下來。

“這一年多時間裡,朕將你們派到各部門去總管某方面工作,又給你們派了這個多王府長史、典簿之類的人,爲的就是給今天做準備。”

“至於軍隊你們更不用擔心,現在漢軍多重體系互相制約,只要朕任命你們爲主帥,忠誠問題你們不用擔心。有我大漢在,將來你們有充足的時間建立軍隊。”

劉錫賢、劉錫安兩人鬨然起身抱拳:“多謝二哥厚愛,我等終身不忘。”

劉錫命呸了一聲笑道:

“你我兄弟還說這些,只要咱們能夠互相扶持,保得我劉氏江山穩固就好了。”

“哈哈哈”

乾清宮中一陣陣爽朗的笑聲響徹宮城。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事情始末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戰建虜(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凱當官(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朝堂爭鬥(二)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盧象升死(四)第六百二十章 吏治改革(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攻取江南(一)第一百零九章 整備禦敵第五百九十二章 圖謀宗室(九)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十二章 明確志向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略安南(七)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四百八十九章 京營點兵(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打鳳陽第二百五十一章 長腿美女(四)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呂宋漢王(二)第十章 府城見聞 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取道湖廣(四)第八章 府城之行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盧象升死(三)第六百章 督師中原(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開關(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倉皇而逃(一)第七百零四章 驅逐靼虜(十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賊漁利第六百八十七章 攻取江南(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穫豐富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中風雲(七)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南明離火(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再次擴張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呂宋漢王(十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彈劾天官(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守株待兔(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驅逐韃虜(十)第二百七十一章 返回順慶(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錦衣衛所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縣(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日本開關(六)第三十八章 張氏子弟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彈劾天官(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場掃尾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二十四章 收留乞兒第五百六十三章 救疫河南(二十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佔領呂宋(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明覆滅(二)第一百零三章 事後處理第五百零一章 賑濟京城(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開關(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一百三十六章 貴人相助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五百零一章 賑濟京城(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村大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九十章 盧象升死(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追兵又至第三百五十二章 義憤填膺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宋漢王(九)第六百零八章 督師中原(九)第一百三十四章 吃相難看第五百四十二章 救疫河南(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明覆滅(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穌會士第二百四十章 商業聯盟(一)第二十九章 穩定人心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三百五十四章 蘇州香君第三百一十七章 動身北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怒爲紅顏(五)第三十一章 貴客來訪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一百一十七章 處理俘虜(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中亂起第二百八十章 府城角力(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守株待兔(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權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裝交易(二)第十四章 縣學疏通第六十八章 招攬人手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