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呂宋漢王(十九)

蘇謹治理呂宋這麼多年,對於集議院的作用也漸漸摸了個明白。

在呂宋的政治體系中,推行的是民主議政而不是民主政治。

百姓有參與討論政治的權力,但是政治走向本身是控制在呂宋將軍府手中。

劉錫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民主是可以買賣的。

一個社會中無論何時都是吃瓜羣衆佔絕對多少,想要指望這幫人選出最合適國家發展的領導人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只要資本或是其他政治勢力稍微聰明的一誘導,這幫吃瓜羣衆就會跑偏。

所以呂宋上下對此早有共識,百姓可以參政議政,這具體的施政還是要有精英來決定。

隨着他的講述鋪開,金鑾殿上一衆朝臣對於呂宋集議院的政治實踐漸漸有了極爲清晰的認識。

這下子,不只是劉宗周了,包括孫傳庭、黃道周等人全部被吸引了過來。

劉錫命索性讓禁衛軍找來墊子,讓大家席地而坐專門討論此事。

“根據我呂宋上下的實踐經驗來看,集議院對於國家政治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一點,他提高了全體百姓對於自己公民身份的認知,大家做官不再是爲了君王和自己謀取利益,還包括作爲公民爲社會謀福。”

“其次一點,有集議院的監督,政府的各項收支計劃完全要受到百姓監督,你想多收稅,百姓不同意便不成,再也不會出現明國胡亂加稅的做法。”

蘇謹說着說着瞥了劉錫命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劉錫命有些好笑道:“你看孤做什麼,有話你就直說,無非是限制君權的事吧。”

“嘿嘿嘿”

蘇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漢王專門指示,將來君王的開支也要列入集議院審議範圍,如此一來就將中國以往的士大夫制衡君權變爲了百姓制衡君權,這才能真正達到讓君王賢明的目的。”

劉宗周、黃道周等人這下子是真的震驚了。

何止是震驚,心中還升起了無比的疑惑。

劉宗周再也顧不得對劉錫命的鄙視,直接看向劉錫命道:

“劉,漢王,自古爲君者無不爲了加強君權費盡心機,太祖更是直接廢除丞相,爲何您卻專門讓人來鉗制君權?”

黃宗羲聽到劉宗周的稱呼忍不住心中雀躍,看向劉錫命的目光更是崇拜。

沒想到啊,沒想到,漢王竟然如此輕易地就將自家老師折服,這份能耐實在令人驚歎。

黃宗會碰了碰黃宗羲的手臂,低聲說道:

“此乃不世聖君之道也,兄長可理解小弟了嗎?”

黃宗羲猛地點頭,眼中飽含熱淚。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是千百年來中國士人最大的心願啊。

眼見這個心願就要在當下達成,黃宗羲哪裡還有其他想法。

御座上,面對劉宗周的疑問,劉錫命深吸一口氣沉思一下答道:

“因爲我愛我的國家和人民,超過愛我自己的家族。”

“轟”

這句話超過了所有的震撼,凝聚成了最樸素的愛國主義長槍和民族主義利劍,直接刺穿了在場所有人的內心。

“漢王!”

原本坐着的大臣們,包塊殿內外侍立的禁衛軍全都熱淚盈眶地跪倒在地俯首下拜。

劉錫命乾脆起身負手而立,臉上是如同聖徒一般的光輝。

“天之降我華夏,必叫我光耀人類。然歷朝君王莫有能解天意者,一意貪戀私利,以致華夏幾經磨難。”

“孤不才,得天之道,意在使我華夏文明永立世界之巔,爲天下百姓照亮文明之光,使普天生靈不受離亂之苦。”

“要想行得此道,必須要克己復禮,只有能夠剋制住自己的慾望,才能實現天下大同,還請諸位助孤一臂之力。”

說道最後,劉錫命垂手躬身施禮。

皇極殿內響起了一陣響徹雲霄的喊聲。

“臣等誓死追隨!”

劉宗周、黃道周等人老淚縱橫,心中芥蒂悄然消失。

君臣數百人經此一遭,只覺心暢神怡,神氣合一。

這時大家在環顧四周,不覺發自內心地大笑起來。

此後的皇極殿幾乎變成了劉錫命君臣的政策問答會了,數百名大臣拉着劉錫命一問一答,直接將整個大漢朝的國策和思想弄了個清楚。

客觀來講,劉宗周、黃道周等人對於劉錫命後來所說的依法治國、格物興邦等內容還是有些不認同。

不過在這樣的場合下,哪怕是不認同,但是也不如此前那般無端厭惡牴觸了。

至於竇玉泉、陳子龍等人更是心中信念堅定。

大漢朝君臣的第一次融合竟然就在這悄無聲息之間完成了。

寢宮中,被攙扶回來的朱慈烺、朱慈炯幾人突地聽到宮外一陣動靜。

打開門一看,一羣身着呂宋直排軍服、頭戴圓桶帽的士兵走着正步朝宮禁處走來。

這隊士兵中領隊那名將官一走到宮門前,立刻啪地一聲立正,右手捶胸行禮。

“呂宋陸軍,曲長魏逸誠奉命換防接管宮禁。”

宮門外負責守衛的禁衛軍將領楊飛也跟着立正行禮。

“收到,按照指令,准予換防。”

說完之後,楊飛馬上指揮士兵列隊,近三百名士兵從各處關卡出快步跑來,在宮門口集結成一個方陣。

楊飛猛地喊出口號:

“全體都有,向後轉。”

“唰”

三百人齊齊轉身,朝向朱慈烺幾人站立的宮門處。

楊飛幾個正步走到隊列前,深吸一口氣朝朱慈烺朗聲道:

“陛下,禁衛軍使命達成,今日撤離,請陛下保重。”

“敬禮!”

三百名禁衛軍將士咚的一聲整齊劃一地朝朱慈烺行了一個軍禮。

朱慈烺眼眶中的淚水忍不住再次奪目而出。

那個曾經輝煌存在的大明真的不在了。

隨着禁衛軍的整體換防,李彪帶領的親衛營從江德參手中接管過了武昌皇宮的防衛。

武昌城的百姓突然發現,各大城門處原本負責守衛的明軍將士竟然在悄無聲息間換成了一隊隊身着不同軍服的軍人。

雖說軍服都是紅色,但是明軍的軍服明顯比不上這幫新換防的軍人軍服帥氣威嚴,一下子引得不少百姓議論紛紛。

這一年來,曹變蛟等人帶領的部隊也算和百姓拉近了關係。

仗着這個,當即就有不少人前去詢問。

“軍爺,你們這是從哪兒來的?原來的人呢,朝廷換軍服了?”

被問到的那名年輕士兵一絲不苟地保持着立正的姿態,頭也不轉地說了聲:

“請大家看明天的中原報就知道了。”

這下子全城百姓更加好奇了,可是四處問來問去就是問不出個什麼東西來。

結果等到第二天一早,中原報纔剛剛開始叫賣,一幫人蜂擁而至直接將其買了個精光。

“賣報啦,賣報啦,呂宋國主劉錫命正式辭去大明丞相、博望侯職務,定於七月十六日於黃鵠山舉辦稱王大典。”

“快來看啊,五軍都督府曹變蛟、邵德榮、鄭敬纔等人發文向呂宋宣誓效忠,前太師孫承宗、吏部尚書楊一鵬、兵部尚書孫傳庭等人發文效忠。”

沒錯,孫傳庭等人在劉錫命一通說教下終於也頂不住了。

面對再造盛世這一前景,沒幾個文人能夠抵擋的住誘惑。

中原報上的這些消息如同一道驚雷,直接在華夏大地上猛然響起。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全都掀起了一陣陣的驚濤駭浪。

原本看起來還算強盛的大明朝就這麼亡了?

也不對,畢竟人家呂宋人說了明國還在,呂宋打算依靠驅逐韃虜自取天命,與明國無關。

“天變了”,武昌城裡,不少百姓喃喃自語。

第三百一十九章 漢中風雲(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開關(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永凱當官(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漢中風雲(五)第六十五章 立功受賞 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準備院試(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督師中原(十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救疫河南(十五)第七百三十一章 南明離火(三)第三百九十章 劉家變故(一)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師中原(十九)第三十三章 去除羽翼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戰而破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五百零九章 爭奪海權(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龍驤升格第二百八十七章 府城角力(九)第一百六十二章 永凱當官(三)第一百二十章 再生波瀾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本色盡顯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業聯盟(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十三章 賣菜衝突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明覆滅(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中頭名(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六百六十七章 呂宋漢王(八)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呂宋(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村中秀才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三十四章 做戲全套第三章 惡客上門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二百二十一章 高中頭名(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師中原(十六)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六百一十七章 督師中原(十八)第六百七十三章 呂宋漢王(十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復社衆人第三十六章 求學鄉里第三百六十二章 怒爲紅顏(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頭名(六)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四百八十章 縣令雷洪(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六百零八章 督師中原(九)第三百八十四章 京城盤桓(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劉家生變(三)第六百一十二章 督師中原(十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凱當官(五)第三百三十章 尋路藍田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幕不斷(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呂宋漢王(六)第五百零一章 賑濟京城(三)第一百五十章 打道回府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一百零六章 紡織工坊 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府城角力(三)第五百一十九章 爭奪海權(十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建船廠(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到達成都第二百四十八章 長腿美女(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仲春三月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換衣冠(三)第四百八十章 縣令雷洪(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漢中風雲(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斷博弈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無疆第五百九十五章 朱仙之敗(二)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九十七章 學子聚會 三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七百二十一章 征服蒙古(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另立新君(六)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四百零四章 鄉試期近第二十三章 脫身逃命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二百八十七章 府城角力(九)第五百零八章 治理呂宋(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救場之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恐嚇清軍(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紛至沓來第六百四十章 另立新君(七)第三百八十章 崇禎問策(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五十二章 家丁亂戰第六百一十七章 督師中原(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