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

“噗呲”

劉錫命這番關於黃宗羲忠君的言論說完,連他自己都忍不住被逗笑了。

會場上原本還有些緊張情緒的復社衆人瞬間也都被逗樂,大家心中的心結彷彿又少了一些。

在場的復社官員本來就是江南士人中的開明派,無論是見識還是學識都要高出其他人許多。

如今劉錫命將民族大義和國家興亡的大旗擺在前頭,忠於王室一下子就變成了笑話。

國都沒有了,還忠於什麼王室。

“哈哈哈,太沖兄,你不光是智謀比不上無疆兄,看來連口才都比不上啊。”

陳子龍大笑着從自己座位上走了出來,到了黃宗羲身邊輕拍他肩膀笑道。

劉錫命看到陳子龍終於說話,頓時眼前一亮。

張溥死後,陳子龍纔是真正的復社領袖,如果他能牽頭的話,今天這事便要好說多了。

陳子龍內心也是掙扎良久,此刻才定下心來。

他轉身面向會場衆人,“此前無疆兄針對東虜剃髮一事,曾在中原報上大加抨擊,我記得第一句話就是,孔子曰,微管子吾其被髮左衽矣。”

“夫子一生所求,爲的是弘揚我華夏文明,在他眼中,保存了華夏文明的管子,哪怕數易其主,仍不掩其閃光之處,可見國家民族大義高於忠君之義。”

“陳某又忍不住想,無疆兄親手打造呂宋一系,我等雖不能知曉其中明細,但是也大致知道一些明面上的東西。”

“陳某自己總結的就是,無疆兄此舉大有非先聖、非古今、非儒學之意,如果我等全都遠避江湖,將來這朝堂上還有誰來爲我儒學說話呢。”

“因此,不管是爲了我心中所學能否造福於民也好,亦或是爲我儒學保留根底也好,陳某願意投效,當然了,這是我一家之言,大家可以自行決定。”

陳子龍這話如同炸彈,頃刻在會場上掀起了思想風暴。

會場中的嗡嗡聲頓時大作。

顧炎武年輕,相較其他人卻沒有這麼束縛,一旦心結解開,他當即第一個舉手。

“小弟願扶保無疆兄。”

“譁”

有人開頭,會場中的氣氛再次變得熱鬧起來,一衆復社官員紛紛拱手示意。

只有黃宗羲依舊站在臺前有些爲難。

劉錫命嘿嘿一笑再次走下臺來到他面前,“太沖兄不必太過爲難,令師那裡我會親自去說,保證讓他留下來。”

黃宗羲聞言鬆了口氣,原本強撐着的肩膀也軟了下來。

“但憑無疆兄差遣。”

“啪啪啪啪”

隨着黃宗羲服軟,會場裡頓時響起了激烈的鼓掌聲。

杜良驥、謝文樂、許衛等人興奮的滿臉通紅,用出吃奶的力氣拼命鼓掌。

待掌聲一聽,陳子龍一臉好奇地朝劉錫命問道:

“但不知無疆兄打算如何發動?”

此時大家雖然說定,但畢竟還未正式效忠,陳子龍等人還有些不知道如何稱呼,也只好將就原來的叫法。

劉錫命微微一笑並未在意這些一細節,但是他卻沒有開口。

竇玉泉上前說道:

“事關重大,不宜久拖,我們打算的是今天開會說通大家,明日便直接上金鑾殿向朝臣攤牌,畢竟東南和山東等地拖一天就苦一天啊。”

說起東南,陳子龍等人心中還是難免有些疙瘩。

劉錫命等人這是爲了自己的利益選擇放棄了東南啊,可惜了其中死難的百姓。

黃宗會一眼瞧出陳子龍神色不對,當即抱拳道:“人中兄不必介懷,古來成大事者必然會有抉擇,我等也不是什麼都沒做,至少江南百姓受損不大,只要國家穩定,這些都能夠補救。”

陳子龍長嘆一聲朝劉錫命躬身道:

“自有明開國以來,江南便被朱明壓榨甚重,江南百姓早已苦不堪言,還望無疆兄看在今日江南百姓犧牲的份上,能夠善待江南百姓。”

“正是如此,還望善待我江南百姓!”

陳子龍此話一出,復社官員無不垂淚。

大家之所以轉變這麼快,老朱家對江南太狠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吶。

劉錫命當即正色拱手:“劉某建國,爲的便是建設公平公正之國家,正興朝初立,我便廢除賤民制度,這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未來的華夏,不論是農人、商人、官員還是軍人,在個人權利上都將一視同仁,至於稅務方面,當然是多得者多交,少得者少交,如此才能保持社會公平發展。”

一說起將來治國,顧炎武有些興奮地湊上來。

“這個,主公,不知道我等國號如何確定?總不成要叫呂宋吧,這難免有些掉份啊。”

相比起其他人,顧炎武叫起主公來毫無顧忌,他說出的話更是讓大家精神一振。

在場衆人全都產生了一種見證歷史的宏大感覺。

劉錫命負手而立。

“漢雖舊邦,其命維新。我劉氏出自川中,當初所據有之地也大多是圍繞漢水而建,我當受命漢王。”

“漢王?”

顧炎武眼睛一亮。

“好,這個好,劉氏爲漢已然深入人心,如此一來,國朝鼎立便更加名正言順了。”

陳子龍、夏允彝等人也紛紛點頭稱讚,當此韃虜入侵之時,沒有比“漢”這個旗號更能激發佔領區百姓民族意識的了。

陳子龍想了想躬身道:“無,主公,敢問欲定都何處?”

“武昌連同三江五湖,交通確實便利,但是其地悶熱潮溼,又兼湖泊衆多,恐怕不是建都的好地方。”

陳子龍說完眼珠一轉接着笑道:“我以爲南京建都不錯,只要我軍能夠及時將其從建虜手中光復,南京百姓必定全心擁戴,還請主公三思。”

“對對對,南京有王氣相佐,確實是建都的好地方。”

陳子龍這話一出口,在場的復社官員全都醒悟過來,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建言在南京建都。

其他大同社社員隨即反應過來,杜良驥當即大聲道:

“成都也不錯啊,至不濟順慶也得給個陪都稱號。”

“哈哈哈,行了行了,此事我已經有打算了。”

看着一下子變得羣情洶涌的大同社衆人,劉錫命趕緊哭笑不得地揮手製止道。

三百多人刷地安靜下來,靜待劉錫命公佈決定。

“南京確實是好地方,江南富庶,未來也可以預見快速發展,加上有大江作爲天然防線,安全方面也算不錯。”

陳子龍等江南人士面色一喜。

誰曉得劉錫命話鋒一轉。

“但是”

“正是因爲江南經濟太過發達,很容易造成全國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如果建都南京,將會更進一步促進這種不均衡。

尤其是南京遠離中原,距離西北、西南等地輻射太遠,對於咱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有些過於偏遠了。”

陳子龍、顧炎武神色一黯,衆人不得不承認,劉錫命這話有些道理。

但是此事又不得不爭,建都何處必然關係到未來數百年當地的發展,如果後人知道陳子龍等人現在不爭,只怕將來要被人罵死了。

杜良驥、謝文樂等人嘿嘿一樂。

只是劉錫命很快轉頭看向他們,跟着搖頭道:

“至於建都成都這種話就不用多說了,蜀道難可不是笑話,自古哪有在成都建都的全國政權?別回頭國是建了,關中、關東天下皆反。”

“那主公心儀何地?”

一衆人等全都奇道。

劉錫命看了一眼竇玉泉笑道:

“我屬意竇行德曾經主政的地方。”

“南陽!”

“譁”

會場內一片譁然。

大傢什麼都想到了,可是萬萬沒有能想到南陽的。

就算武昌不行,那也可以定都京師啊,紫禁城還在,也不用費大功夫營建宮室。

這南陽在衆多城市裡面算什麼。

第五十五章 張家陰謀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恐嚇清軍(三)第三百零五章 再見總兵第四百二十九章 謀劃佈局(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中頭名(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謀劃佈局(一)第二百一十章 玉落錢票第四百九十一章 盧象升死(二)第八十二章 城鎮規劃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明丞相(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房計劃第四百零八章 籌建教堂第六百四十九章 聯姻公主(二)第一百八十章 再遇盧家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鮮安南(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佔領呂宋(十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五百八十二章 救時司徒(五)第六百五十五章 清軍南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府城來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穌會士第三百二十二章 漢中風雲(五)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四百八十三章 武當來訪(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崇禎問策(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蘇州香君第二百八十三章 府城角力(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呂宋漢王(十九)第五十三章 師出以律第五章 發現空間第二百九十四章 錦衣生變第四百四十章 英國商人第六十一章 定計奔襲第四十二章 老師良才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明覆滅(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俘獲闖王(四)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第一百一十章 陣前交涉第五百零五章 賑濟京城(七)第三百五十二章 義憤填膺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覆滅(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接楚黨(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三百三十九章 討要屯田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海權(十二)第三百零二章 獻忠兵至(八)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明丞相(四)第四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三)第三十三章 去除羽翼第五百八十二章 救時司徒(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龍驤升格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五百零八章 治理呂宋(三)第七百零五章 登基稱帝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覆滅(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新朝氣象(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佔領臺灣(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日本開關(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家舊宅第六百九十八章 驅逐韃虜(十)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第六百五十七章 改換衣冠(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名振府縣(九)第三百一十四章 名振府縣(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救疫河南(二十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村中秀才第四百零九章 劉家大婚(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再次擴張第五百零五章 賑濟京城(七)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敲打第四十二章 老師良才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明覆滅(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佔領呂宋(二)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一百八十四章 怒不興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鼓舞技能第四十二章 老師良才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場掃尾第六百二十四章 吏治改革(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四百一十七章 武當山上(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事情始末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離火(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府城角力(十)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鬥(四)第九十章 整頓村莊第一百三十七章 順流而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場掃尾第二百四十章 商業聯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