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換衣冠(三)

中原報上關於孔府剃髮的報道持續而廣泛地引起了觸動。

天下間,各地有中原報發行的地方都看到了這樣一條信息,就連被韃清封禁的京師附近,依舊有不少人在私下傳遞中原報的報紙。

待看到中原報上的那副圖片之後,中國上下近百萬讀書人全都憤怒了。

尤其是劉錫命還專門在第二篇實名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名就叫“儒家除了禁錮思想,還對中國做了什麼?從孔府剃髮產生的反思。”

“事實證明,儒家已經變成了君王和特權階級用來奴役全國人民的工具,儒家已經偏離了他原本的意義。

以本朝爲例,孟子一書被大加刪減,其中關於民本思想的語句更是全部剔除……”

“除此之外,儒家只關注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卻對具體層面缺乏指導,進而導致國家出現如孔衍植、方大猷、陳名夏等毫無禮義廉恥之人混入官員隊伍……”

“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當前我國鬥爭的主要矛盾,一是民族 矛盾,二是階級矛盾……,爲了推進革命事業的順利開展,現在是時候對於儒家思想進行深刻而全面的剖析了。”

山西永寧州,州學明禮堂內。

一個濃眉大眼、面色堅毅的生員拿着一份中原報在州學中朗聲高頌,眉目間一會兒緊蹙,一會兒舒展,情緒也不斷在憤怒和思索中轉變。

等到將中原報上的全文讀完,州學明禮堂中頓時沸反盈天起來。

“劉無疆不當人子!”

“這是什麼狗屁博望侯,我等要去官府申訴。”

……

就在這羣生員變得激動萬分之際,羅永壽身着正六品知州官服,在衆多警察的護衛下推門而入,聽到衆生員的這話立刻便呵斥道:

“混賬,你等都是讀書明理之人,說起事來怎麼和潑婦一般,你們覺得劉丞相說錯了,大可以舉例來論證,爲何只知道一力攻訐?”

見到羅永壽,州學裡的衆學子無不眼神一縮。

羅永壽雖然才上任幾個月,但是知州衙門帶給整個永定州的變化卻放在大家眼裡。

首先是衙役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羅永壽身後身着黑色直排扣上衣下褲的警察,州內治安爲之一肅,連帶着的州內官吏的風氣也大變,變得不再高高在上起來。

其次便是州內物價得到平抑,糧食回落到一兩銀子一石,其他如棉布等物資也大幅降價,頗有萬曆年間的景象。

更爲關鍵的是,知州衙門各項政務變得讓全州數十萬百姓陌生起來,但也更親切起來。

這數月裡,知州衙門不止組織招募人手修建水利設施,還開始對全城進行規劃,說是要搞什麼城市建設。

關鍵是這些動作竟然全都面向州內公示,甚至提前徵求州內讀書人和百姓的意見。

州學士子哪裡受到過這種待遇,往常其他州官對於生員們雖說客氣幾分,但要說待見也說不上。

羅永壽爲人又和藹可親,全無官僚氣息,這才上任幾個月,已然成爲了全州百姓心目中的青天父母官。

他這話說完一會兒,方纔那念報的生員趕緊拱手道:

“刺史,我等並非惡意攻訐丞相,只是這中原報上說的也太不堪了,難道我等所學數十年,便全都是糟粕無用之物嗎?”

羅永壽微笑着看向眼前這生員,“我記得你,你是叫于成龍吧,你此前給州里上的一道建議很有用,言之有物,我很看好你。”

年輕的于成龍臉上閃過一絲激動,“刺史”,他趕忙再次拱手示敬。

羅永壽笑着點點頭轉而看向其他人,“你們覺得中原報上說的過分,那我來問你們,報紙上說的這些孔衍植、方大猷等民族漢奸,他們所學的難道就不是儒學嗎,孔衍植難道不是衍聖公嗎?”

“自去年李自成攻入京師,天下官紳的醜態你們還見得少?他們這些人哪一個不是飽讀四書五經,又有幾個能夠真正將其貫徹到底?”

說着說着,羅永壽的語氣變得更加懇切起來。

“同學們,我就這麼叫大家了,我以爲,劉丞相之所以在報紙上發表如此言辭激烈的文章,爲的就是喚醒我們這些國人,如果沒有刺骨錐心之痛,哪裡會有深刻難忘的記憶呢。”

“你們好好想想吧,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朝政開始變得庸庸碌碌、黨爭不斷,從什麼時候開始,官吏之間貪贓枉法大肆橫行,如今連關外的野人打進關內,讓他們剃去髮髻他們都答應下來了,我們此前所提倡的教育真的一點錯誤都沒有嗎?”

“中原報上第一句便是‘微管子吾其被髮左衽矣’,孔子維護一生的只有華夏文化,孔穎達曰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如今連我們的文化都要滅絕了,難道我們還不該反思嗎?”

州學內,只聽得羅永壽悲嗆的聲音不斷響起,包括于成龍等一幫學子全都沉默了。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其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現在我華夏民族已然面臨大難,我們不去像孔子一樣保衛文化,想的卻是去保衛他那幫不要臉的子孫,你們自己想想,孔子他如果在世,會希望你們如此去做嗎?”

“嗚嗚嗚”

此詩一起,明禮堂內衆生員無不動容,于成龍等人眼眶含淚瞬間哭了起來。

羅永壽拱手朝衆學子長身施禮,面上飽含深情。

“同學們,請你們相信我,丞相是我最敬重之人,他的所作所爲一定是爲了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強盛,請你們理性思考,再結合州內新政好好想想州里打算推廣的大同論和格物新學,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所獲。”

“請你們記住,你們所學不是爲了自己,不是爲了光宗耀祖,而應該是爲了天下百姓的幸福,爲了我華夏的基業長青,文明永駐。”

“我等必定痛定思痛,學成報效國家!”

明禮堂內,于成龍爲首的一幫學子紛紛激動抱拳。

不止永定州,山西省內,太原府、大同府、潞安府等州府,甚至更遠的河南、四川、湖廣、江西等地。

劉錫命派遣的衆多官員全都按照統一的口徑向地方進行宣傳,並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劉錫命精心佈置這麼久的局面終於起到了絕佳的效果。

以樑益智、羅永壽等劉家人爲主的官員團隊憑藉着劉家強大的商業體系和組織體系,在正興朝第一屆科舉之後迅速地接管了正興朝麾下數省的政務,並且取得了遠超前明的政績。

這些東西全都被百姓看在眼裡,進而轉化爲樑益智、羅永壽等人的個人威望。

憑藉着程泰定推動的孔府剃髮事件,劉錫命一方面利用輿論抨擊舊思想陣地,一面又發揮樑益智、羅永壽等地方官的威望。

總算是在沒有發生大型動 亂的前提下,成功引起了正興朝內上下的思考,也爲下一步徹底推廣新學打下了基礎。

武昌府中,對於劉錫命如此近乎批判的話語自然也引得掀然大波。

劉錫命爲此又專門舉辦幾場朝野辯論之會,趁機宣傳自己的理念,進一步打擊舊勢力。

現在幾乎是大明數百年裡最好的時機,利用關東舊官紳們天然的道德缺陷,劉錫命得以一舉突破程朱理學對於華夏的思想束縛。

長達十幾天的辯論中,中原報幾乎是原封不動地將劉錫命和衆臣辯論的情形進行如實報道。

吸引熱點,操縱輿論,這些一系列的現代宣傳組合拳打下來,劉宗周等人爲首的舊式大儒敗的一塌糊塗。

普天之下,劉錫命的聲威近乎達到頂點。

在這一刻,他已經成功掌控住了全天下的話語權。

真正可謂天下只知丞相,不知皇帝。

第一章 魂入明朝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攻略安南(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賊漁利第四百三十三章 聯結楚黨(三)第二章 鄉村見聞第四百九十八章 流賊再起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師中原(十六)第一百九十章 出餿主意第一百六十章 永凱當官(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四處擴張(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中亂起第七百零七章 新朝氣象(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救時司徒(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開關(七)第四十五章 軍事理念第三百四十三章 流賊聚首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次相遇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時司徒(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蘇州香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取道湖廣(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處理俘虜(一)第一百九十章 出餿主意第五十七章 今事急矣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朝鮮安南(三)第三百八十章 崇禎問策(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嶽託被俘第一百一十七章 處理俘虜(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第七百零五章 登基稱帝第二百三十七章 終除禍患第二百二十八章 細細查訪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一百零二章 再鬥黑虎 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爭奪海權(十一)第六百七十章 呂宋漢王(十一)第二百六十章 無心之禍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洪承疇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南明離火(三)第七十四章 母族長輩第三百一十章 名振府縣(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二百九十八章 獻忠兵至(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呂宋漢王(十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第三百二十二章 漢中風雲(五)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覆滅(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中風雲(七)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開關(七)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中風雲(七)第三百六十五章 董家小宛(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錦衣生變第五百七十一章 圍攻武昌(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縣試開始第一百一十一章 村莊激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拯救皇陵(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勾結流寇第一百零八章 突發警情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頭名(六)第一百四十章 其間緣由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襲莊園(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凱當官(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聯結楚黨(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呂宋漢王(十八)第三百一十五章 訂親謝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佔領呂宋(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佔領呂宋(十)第四百零八章 籌建教堂第一百五十章 打道回府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樓遇險第一百四十一章 追兵又至第一百二十章 再生波瀾第五百五十章 救疫河南(十三)第七百零八章 新朝氣象(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三百一十章 名振府縣(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返回順慶(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四百零三章 開始造船第六百六十六章 呂宋漢王(七)第四百零九章 劉家大婚(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漢中風雲(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四章 賺錢想法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鬥(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無疆第二百零九章 金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