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

“嘶”

張三異一聽譚鳳禎這話,心中震撼更甚。

不過隨即他又心中哀嘆起來,自己這幫好友真他孃的是人精啊,這麼看來莫非只有自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努力將這些雜念甩出腦海,張三異苦着臉不恥下問道:“還請明進兄替小弟解惑,你這話是說劉閣老也有異心?”

譚鳳禎聞言搖頭,“說劉閣老有異心到不見得,但是此刻的實際情況就是如此,河南和湖廣一帶唯一的官方力量都在劉閣老手中,若是天下有事,他即便不能大敗流寇,也至少能割據一方。”

譚鳳禎臉上露出一絲微妙的笑意,他直接拍了拍張三異的肩膀衝他笑道:

“這下你懂漢侯兄的意思了吧,這劉閣老既然進退兩全,我等要是現在投了他,將來就算有事也可以保全自身,何樂而不爲呢。”

“至於應考胥吏一說,現在是胥吏,真要等到天下大變,那時候胥吏還能是胥吏嗎?”

一說完這些,譚鳳禎馬上又面色肅然道:

“當然了,這些全都是從利害關係分析,我等讀書人還是應當有些抱負才是,我觀這位劉閣老行事,麾下軍旅對百姓秋毫無犯,卻不像左良玉此賊一般縱兵劫掠,顯然此人還是有底線的,在他手下做事,即便不能如意,也不會讓我等愧對百姓。”

“明進兄說的好”,熊伯龍聞言拊掌輕聲大笑。

“方纔劉閣老在鼓樓下一通慷慨激昂,我觀其面色不似作僞之徒,而且還有一點細節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

熊伯龍故作神秘的表情引得張三異和譚鳳禎兩人好奇心大起,“什麼細節?”

“這位劉閣老手裡有錢有糧!”

熊伯龍一臉肯定地低聲道:“招考吏員是不是得花銀子,他還說要給各級衙門確定吏員人數,這是要把胥吏納入官府財政範圍啊,除此之外,他竟然還能給考上吏員的生員單獨發錢,這裡面的東西可就有意思了。”

“嘶”

這下子,連譚鳳禎都開始倒吸冷氣起來。

“走,走,走,你們都這麼說了,那咱們還閒着幹什麼,趕緊去總督衙門看看去吧?”

“哈哈哈,不急,既然要去投奔,那何不送上一份見面禮呢?”,熊伯龍大笑着將着急忙慌的張三異攔住。

“你忘了,咱們尋社可是有不少同伴的,若是能一起去,必然可以讓劉閣老注目,這不是比其他人快捷的多嗎。”

張三異頓時恍然,一行人扔下三文錢的茶錢,直接去尋城內好友去了。

兩天後,湖廣總督衙門。

劉錫命一直鎮守在衙門當中,時刻關心着吏員招考的事情。

這天一早,他便又將負責招考的羅永壽叫了過來。

“子期,這幾天過去了,前來報名的人有多少?其中生員又有多少?”

羅永壽乃是劉家嫡系,早在崇禎八年就到了劉家村,眼下已經接受完六年教育,便被拉出來四處鍛鍊了。

“閣老,現在一共有372人前來報名,但是大多都是讀過一些書的,生員只有不到10人。”

“哎,這幫子生員”,劉錫命聞言一臉恨鐵不成鋼地拍在一旁的茶几上。

“閣老,衙門外來了幾十位生員,說是要報名參加吏員招考!”

正在劉錫命生悶氣的同時,一個小廝急吼吼地跑了進來,一邊興奮地大聲喊道。

“什麼?”

劉錫命和羅永壽兩人全都一臉驚喜地看向門口。

總督衙門大門口,張三異轉頭看了看自己身後三十多號尋社好友,用不確定的語氣看向前方的熊伯龍道:

“漢侯兄,咱們當真要去,這進去可就不好說了。”

熊伯龍年輕張揚的臉上露出一抹堅定的笑意,“哈哈哈,既來之則安之,魯如兄,且去且去。”

幾十人纔剛剛跨入總督府衙門大門,身着書吏服飾的羅永壽便大笑着迎了出來。

一見到熊伯龍,羅永壽當即便記起了這個當日在鼓樓不斷詢問的士子。

“原來是熊生員,你們這麼多士子前來,莫非都是前來報考吏員考試的嗎?”

熊伯龍連忙見禮道:“正是,還請羅書辦指點到何處辦理。”

羅永壽臉上一抹喜意閃過,他一把拉住熊伯龍衣袖就朝總督衙門正堂走去,一邊還朝後招呼道:

“走走走,大家請隨我來,劉閣老聽說衆士子前來,特意邀請大家正堂相聚。”

“譁”

譚鳳禎、張三異等人看向熊伯龍的目光充滿了讚許,果然如漢侯兄所說,方一進來便得了劉閣老的青睞。

當下,一羣人全都喜滋滋地跟着來到總督府正堂。

正堂之上,劉錫命高坐書案之後,一見到這位年輕的不像話的同齡人,熊伯龍等人心中一邊感慨一邊齊齊躬身行禮。

“武昌府士子拜見閣老。”

“諸賢才免禮,來人,賜座。”

劉錫命顯然頗在興頭上,竟然破天荒地爲這些秀才賜座,引得一幫生員更加興奮,這總督衙門還真是來對了。

才一坐定奉茶,劉錫命便捋須笑看向衆人:

“方纔羅記室說汝等士子全都是來報考吏員考試的?”

熊伯龍顯然是衆人之首,他被大家推薦坐在左下手首位,此時便趕緊起身拱手:“正是。”

“哦?汝等姓甚名誰,可有家學,且先一一報來聽聽。”

熊伯龍謙虛朝後拱了拱手,率先笑道:“末學後 進漢陽縣生員熊伯龍熊漢侯,晚生曾祖曾任楚王府典寶,先父爲武昌府孝廉。晚生和一衆好友一起結社尋社,此次便一同前來報考。”

劉錫命聞言心中一動,一直等到譚鳳禎等人全部自我介紹完之後才忽地笑道:

“可是墨汁糖包的熊伯龍?”

“哈哈哈”,跟着一起來的一衆生員悄然輕笑。

熊伯龍臉色有些尷尬地拱手道:“正是不才,不想賤名竟然傳入閣老耳中。”

“哈哈哈”,劉錫命當即大笑起來,沒想到竟然還捉的一位賢才。

這熊伯龍在歷史上頗爲有名,不僅僅是因爲他是韃清順治六年的狀元,更因爲他所著的《無何集》一書。

這本書與一般文人所寫的酸腐文章不同,全書通篇竟然講的都是無神論,乃是中國自《論衡》之後集大成的無神論思想大作。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劉錫命心中才有些印象。

他督撫中原,到了湖廣難免要打聽一下當地賢才,如今見着本人,他纔將記憶中的情況和現實結合起來。

一想到熊伯龍的身份,劉錫命心中更加興奮,這人可不是一般的書呆子,據說此人尤通西洋天文算法,放在哪裡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不過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明末士人並非如大家所想的那樣全都是思想僵化之輩。

對比韃清末期從皇帝到士大夫到民間的愚昧無知,此時的明末士人還是很有包容開放之心的。

不然如何解釋熊伯龍一個湖廣內地生員,竟然還能學習在韃清看來實屬夷人之學的西學。

念及此處,劉錫命臉上露出一抹讚賞道:“本閣也素知惟楚有才,此前聽聞何巡撫等鎮撫談及湖廣賢才,知爾精通西學算經,這是與不是?”

熊伯龍沒想到劉錫命對自己這麼知根知底,當即有些吃驚地躬身拱手道:“晚生不敢談精通二字,不過是課餘時學來打發時間罷了,卻不敢耽誤功課。”

原來熊伯龍還以爲劉錫命要興師問罪,畢竟這年頭還是以理學爲主,在任何關心學子的官員看來,不學經學那便是胡作非爲。

卻沒想到,主坐上的劉錫命直接哈哈大笑起來。

“你不必擔憂,本官這是誇你呢,你能夠用心去學算學等知識,可見是個知道政事的,這樣的人才在本官看來纔是真正的人才。”

嗯?

包括熊伯龍在內一幫生員張大了嘴巴,這位閣老也太過語出驚人了吧。

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洪承疇第六百一十七章 督師中原(十八)第三百八十一章 京城盤桓(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中頭名(一)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五百八十八章 圖謀宗室(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救疫河南(二十五)第三百九十章 劉家變故(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縣試消息第二百六十八章 街頭械鬥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擊逃賊第七百二十六章 朝鮮安南(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龍驤升格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一百九十章 出餿主意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府城角力(六)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大亂(一)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呂宋(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獻忠兵至(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朝鮮安南(四)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吏治改革(五)第十一章 府城見聞 三第二十五章 家中安頓第三百一十五章 訂親謝家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宋漢王(九)第二十章 崇禎七年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探唐府(一)第四十九章 縣丞巡縣 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永凱當官(四)第二百八十五 府城角力(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救疫河南(二十九)第五百四十章 救疫河南(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四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驅逐韃虜(九)第三百四十一章 賄賂中官(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大亂(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換衣冠(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鮮安南(二)第四百八十章 縣令雷洪(二)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八十三章 製作石漿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下廣東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四百四十章 英國商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救疫河南(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村排查第九十章 整頓村莊第六十章 義救老師第三百六十一章 怒爲紅顏(四)第三十七章 拜師入學第三十一章 貴客來訪第一百五十三章 擊退賊寇第二百六十二章 浙江宗羲(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吏治改革(五)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六百八十四章 攻取江南(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漢中風雲(二)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一百五十章 打道回府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中頭名(五)第二章 鄉村見聞第三百三十四章 德榮從軍(二)第二百二十章 高中頭名(三)第二百六十章 無心之禍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西商人第五百九十章 圖謀宗室(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七十三章 定計未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四十章 私塾同窗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頭名(六)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換衣冠(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敗(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爭奪海權(十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呂宋漢王(十九)第三百七十一章 拯救皇陵(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戰而破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四百九十七章 勾結流寇第二百四十二章 實力威嚇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五百七十章 圍攻武昌(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府城角力(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呂宋漢王(十八)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接楚黨(一)第一章 魂入明朝第二十章 崇禎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