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龍歸大海(三)

聽到劉錫命說起吏治改革,崇禎努力回想了一下,總算是記起了這麼個事情。

那還是崇禎九年,劉錫命剛剛受封伯爵初入官場之時。

當時崇禎向劉錫命詢問足兵足食之計,劉錫命便建議對官吏中的吏員制度進行改革。

他提出來的理由是官員們治理百姓必須通過吏員去進行管理,然而現在胥吏貪污腐敗橫行,不僅上吃朝廷的好處,還要下佔百姓的便宜。

因此他便提出要將胥吏正規化,並且將其中的奸猾之輩剔除出去。

只不過當時是溫體仁當政,此獠首先想到的便是利用吏治改革排除異己,結果在朝中大臣的反對下不了了之。

如今又聽到劉錫命舊事重提,崇禎思索一番謹慎問道:

“愛卿覺得這吏治改革真的有助於現在的形勢嗎?”

“陛下”,劉錫命拱手道,“天下間的事情都是從小做起,這吏治改革聽起來微不足道,但是若是能夠一直堅持下去,那麼將來必定能夠改善施政。”

“如今朝廷能夠用的法子不多,想要快速改變局面更是不大可能,陛下何不一試呢,如果成功的話,省出來的錢糧便可以招募更多兵馬,如果不成功,那便取消就是了。”

崇禎聞言有些心動了,他忙碌了十幾年,無不是想的儘快將天下平定下來。

所以當年袁崇煥獻策五年平遼,他信了。

楊嗣昌獻策三年剿賊,他又信了。

如今回頭想想,崇禎心中一片唏噓,或許,自己的方略真的錯了?

這天下就得一步步慢慢來治理?

深思一番之後,始終想不通透的崇禎也只得在心中承認,起碼目前來看,只有劉錫命說的東西還算有條有理,就有操作性。

好,那朕便信你又如何。

“朕同意了,中原十省的胥吏你可任意改革。”

劉錫命一臉欽佩地拱手道:“如此,臣即便是明知山有虎,也敢偏向虎山行了。”

“哎,全靠你了。”

劉錫命不像一幫老臣資歷深厚,崇禎直接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嘆氣道。

“你入閣的事情朕還要同首輔商量一下,說不得還要廷推,卿家先去準備,等明日朝會,朕再安排。”

說起首輔,劉錫命閃過一個人影。

周延儒。

崇禎十四年底,在東林復社的大力推動下,周延儒終於得償所願地再次復相,成爲崇禎朝唯一一個兩次擔任首輔的大臣。

也不知道東林黨人抓到了周延儒的什麼把柄,整個朝政竟然被張溥等人把持了一段時間,如東林黨人、吏部文選郎吳昌時等人更是囂張一時。

不過正如劉錫命此前對陳子龍等人所說的那樣,周延儒既然復相,怎麼可能再甘於充當張溥等人的傀儡。

三個月後,張溥莫名其妙的因病去世,此事還引得東南士林震動,無數人爲之奔走號泣。

想了想此公的德行,爲了保險起見,劉錫命向崇禎主動請纓道:

“臣畢竟年少,首輔恐怕也有所憂慮,不如陛下先讓臣去向首輔奏明今後方略,也方便陛下召見於他。”

崇禎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果然是好臣子,能夠解君之難,真是難得。

“好,朕準了,你先去吧。”

劉錫命當即躬身後退出了乾清宮。

七月的天氣正是最熱的時候,等劉錫命到達文華殿時,已經熱得前心後背都是汗了。

找文華殿當值的宮人要了快溼毛巾擦了擦汗,劉錫命馬不停蹄地找到了周延儒的院子。

周延儒今年也不到五十歲,由於保養的好,一張國字臉上不見多少皺紋,他首度出任首輔之時更是隻有三十六歲,從這方面看來,崇禎也真的算是敢於用人了。

“新安伯怎麼有空到本閣這裡來了,莫非是爲了今日軍報之事不成?”

周延儒一聽說劉錫命求見,馬上親自出門將他迎了進去,一邊略帶愁色地試探起劉錫命的來意來。

劉錫命回頭看了看房門,周延儒馬上會意地讓人將門關上,只留他二人在房中。

“下官正是爲了此事而來”,劉錫命這才朝周延儒施禮坐下。

“陛下方纔已經找下官談過,想讓下官接任丁性如的位置,前往中原督師。”

周延儒心中一動,看向劉錫命的目光變得複雜起來。

這毛頭小子是真愣頭青還是假愣頭青,中原現在纔剛剛戰敗,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那裡就是一個大坑,你竟然還敢往裡面跳?

不過周延儒已然老於世故,當下反而面帶讚賞道:“不懼危難,無疆真乃少年英雄也,老夫倒是從你身上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真是後生可畏啊。”

個不要臉的東西。

劉錫命心中吐槽一句,馬上笑着謙虛了幾句,順帶將自己在乾清宮內和崇禎的對話挑着說了一些。

“明公,陛下既然有打算讓下官入閣,又準了下官吏治改革之策,明公乃是首輔,下官便想着先來徵求一下您的意見。”

聽完崇禎答應劉錫命的條件後,周延儒心中就已經掀起了掀然大波,如今又聽到劉錫命這般說話,他馬上思考起劉錫命的來意來。

“無疆所獻之策都可謂良言,但不知道你是需要老夫做什麼嗎?”,想了片刻沒有找到答案,周延儒當即含糊其辭起來。

劉錫命本就沒打算和他彎彎繞,直接說明來意道:“下官此來是有兩件事相求,一來自然是陛下所說入閣之事,此是若是明公能夠點頭,朝中便不會有太大阻力。”

“劉某求得此職位並非爲己,因此心中光明正大不怕人說。二來嘛便是爲了這吏治改革一事,雖然不涉及官吏,但是朝中百官肯定會議論紛紛,此事也需要明公首肯才行。”

知道這種話不足以打動周延儒,劉錫命做出一副直言直語的性子笑道:

“下官是個直性子,在朝中又素來獨來獨往,就怕下官離京之後朝中百官又千方百計攻訐此事,因此便想求得明公答覆。”

“明公放心,下官自知年紀輕,資歷淺,是斷然不敢對其他多想的,如今只求多位朝廷做事,以後明公在朝,下官在地方,許多事情明公交代一聲便是,下官自然馬首是瞻。”

這話一出口,本來還在猶豫的周延儒頓時笑了。

劉錫命可是皇帝面前的大紅人,如今專程來見面,這話中已經有了投靠的意思,正愁黨羽不夠的周延儒怎麼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他當下哈哈大笑起來:“新安伯年輕有爲,更兼敢於任事,老夫老矣,如果能爲朝廷培養一兩個棟樑之才,即便是與百官爲敵又如何,你且放心,方纔所說老夫都知道了,定不負你。”

“多謝明公成全”,劉錫命一臉大喜地起身拱手致謝。

七月十二日的朝會如常舉行,但是每一個參加朝會的官員都感受到了這次朝會的與衆不同。

中原和遼東的消息如同病毒一般在百官口中傳播着,引來紛紛擾擾的各式猜測和揣摩,嘆息聲、哀嚎聲更是不絕於耳。

好不容易熬到上朝,羣臣還未從王承恩尖利的聲音中清醒過來,龍椅上的崇禎便直接開口了。

“昨日的軍報諸位卿家都看了吧?”

皇極殿中一片寧靜,數百朝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生怕自己觸了黴頭。

整個大殿中只聽得崇禎冷漠的話音在皇極殿上空不斷飄蕩着。

“丁啓睿等人喪師辱國,着令有司儘快商討善後事宜,既不能讓前線文武寒心,也不能沒了朝廷法度。”

大殿中還是一片安靜。

崇禎漠然地看了看一衆縮頭烏龜一般的文武大臣,口中的語氣加重幾分。

“有鑑於中原形勢,朕今日便任命新安伯、戶部尚書劉錫命爲次輔、建極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拜爲太子太傅,賜尚方寶劍、王命旗牌,督師天下兵馬,專事剿賊之任。”

第二百二十九章 臨機應對第一百一十八章 處理俘虜(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振府縣(七)第二百五十章 長腿美女(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誘惑第一百九十章 出餿主意第六百八十二章 攻取江南(二)第四百零三章 開始造船第三百五十四章 蘇州香君第三百七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八十一章 再教子弟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四百一十七章 武當山上(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府城角力(九)第六百六十一章 呂宋漢王(二)第五百四十章 救疫河南(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復社大才第三百三十九章 討要屯田第三百七十一章 拯救皇陵(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髮衝冠第六百六十五章 呂宋漢王(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一百三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戰建虜(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五百二十四章 佔領臺灣(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家中日常(二)第一百八十章 再遇盧家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武當來訪(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德榮從軍(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六百四十九章 聯姻公主(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救疫河南(八)第二百六十章 無心之禍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三百零二章 獻忠兵至(八)第五百五十一章 救疫河南(十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復社衆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援趕到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五十九章 趁夜殺賊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一百零二章 再鬥黑虎 四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九十一章 編練曲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突襲莊園(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縣試張榜第七百一十三章 新朝氣象(八)第三百八十二章 京城盤桓(二)第十四章 縣學疏通第四十三章 教學相長第六百六十五章 呂宋漢王(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崖州基地(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中頭名(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救時司徒(二)第二十五章 家中安頓第三百八十四章 京城盤桓(四)第一百零二章 再鬥黑虎 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二百五十一章 長腿美女(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董家小宛(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救疫河南(十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襲莊園(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換衣冠(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準備院試(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第五十二章 家丁亂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四百六十八章 佔領呂宋(十一)第七百一十二章 新朝氣象(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京城盤桓(一)第五十三章 師出以律第四百八十八章 京營點兵(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鎮內大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二十七章 轉讓交易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戰建虜(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四處擴張(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攻打水寨第六百二十四章 吏治改革(五)第八十四章 理念衝突第五百零六章 治理呂宋(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鮮安南(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大亂(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稱王建國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開關(四)第八十九章 製作火器 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中風雲(七)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五百一十二章 爭奪海權(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頭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