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關於治理(三)

“李知府,在下此來只有兩件事相與諸位相商。”

趙敬勇說的客氣,只是說出來的話卻不容置疑。

“其一是爲我家與鄭家的協議而來,自今日起,鄭家將退出兩廣商貿,十三行等也將由我家來接手,所有從廣東出口的貨物都必須經過我家。”

李興發臉色一苦就欲分辯,趙敬勇趕忙揮手製止住他笑道:“請李太守放心,我呂宋也不願兩廣大小官員難做,原本鄭家給你們多少銀錢,我呂宋一分也不會少。”

“呼,哈哈哈,呂宋做事講究,本官代替我兩廣百姓多謝了。”

一聽到每年的孝敬不變,李興發一下子臉也不苦了,心也不用痛了。

趙敬勇嘴角一揚揮手製止住道:“太守莫急,本將話還沒說完,爲了便於貿易,我家打算在新安縣購買一塊地皮修建海港,這件事想必不難吧?”

新安縣?

李興發仔細想了想,那個鬼地方全都是漁村,便是全給呂宋人又如何,何況人家還說的是買。

現在能把這些大神打發走纔是正理。

“好,此事易而,本官做主賣給你們了。”

“哈哈哈,李太守深明大義,我等佩服,我呂宋位居海外,多有些特產之物,這次順道給太守帶了一些,還請太守笑納。”

趙敬勇拍了拍手,在衙門院子裡等候的一衆呂宋官兵馬上便有人擡了兩個大箱子走了進來。

李興發徑直走過去揭開箱蓋看了一眼,馬上便喜笑顏開地將蓋子扣上。

“好,好,好,這個特產好,既然只是些特產,那本官不收也不太好,不過下不爲例啊,哈哈哈。”

什麼狗屁特產,裡面分明是白花花的銀子,兩箱子加起來至少有兩千兩之多,李興發如何拒絕得了這種誘惑。

趙敬勇笑了笑沒有多說,反而向李興發討了個人情,請他幫忙告訴城內大小官員,請他們夜間各派家人,到碼頭上領取呂宋送給各位官員的“土特產”。

眼下呂宋主要是要打通商路,對於兩廣地方事務並沒有什麼染指的慾望,能夠用銀子開路自然是最省事的。

呂宋上下對於大明這幫官員的德行都一清二楚,只要天沒塌下來,大明官員向來是能瞞報就瞞報,這個確實合了呂宋的心意。

至於廣東十三行那裡更是不用說,趙敬勇帶着兵馬到西關轉了一圈,十三行的主事,也就是此前請廣東水師追擊英國商人威廉的吳國棟和白石等人早已經在那兒點頭哈腰地等着了。

照例宣示了一番呂宋對於兩廣海貿的控制權,並且宣佈十三行原本的地位不變,吳國棟等人就差跪地謝恩了。

呂宋的這一番操作下來,一日之間,鄭家在廣州的佈置便全數消散,自此以後兩廣的貿易便都要由劉家接手了。

當天夜裡,劉家派遣在廣東的商房副執事李大富帶着漢元商號和恆順商號駐廣州的幾個掌櫃悄悄登上了吳起號。

“敬勇,多日不見,你更顯英武了啊,哈哈哈。”

伏波師出海已經有近兩年,李大富作爲商房管理人員,本就與遊德高他們相熟,此刻再次見面,更是萬分激動。

跟着的漢元商號掌櫃鄭剛打趣道:“執事,現在應該叫趙副都督了。”

“哈哈哈,是極是極。”,吳起號艦長室內,一片鬨然調笑之聲。

眼看着呂宋一點一點地不斷壯大,劉家衆人自然都是與有榮焉。

尤其是呂宋開府之後,劉家一幫管理人員心裡有了奔頭,一個個心氣勁正是處在最高點的時候,做起事來那是幹勁十足。

畢竟,有這麼一個可以封妻廕子的機會擺在面前,而且似乎跳一跳就能摘到,有誰能夠不動心呢。

一番敘舊之後,趙敬勇輕咳一聲將衆人的情緒拉了回來。

“諸位叔伯,我等小輩,往日承蒙諸位照顧,我等感激不盡,不過咱們以後有的是機會敘舊,現在還是談正事吧。”

趙敬勇面色一正,坐姿陡然拔高,“蘇相有令,爲了便於控制兩廣貿易,也便於我呂宋引進大陸人口,我方已決定在新安縣開港。”

“開港事宜已經和廣州知府衙門談妥,新安縣即名新安,顯然與我家二哥有緣,因此此港便命名爲兒港,以後我劉家貨物全數從兒港出貨,避免被人探知。”

新安縣實際就是後世深圳香港一帶,這裡是難得的良港,劉錫命帶領遊德高等人出海時便是在這裡啓航,所以他就惦記上了。

至於兒港一名嘛,嘿嘿,沒叫不孝港就不錯了。

李大富等人一臉喜氣洋洋,這可是劉家勢力再次返回大陸的歷史性時刻。

“早該如此了”,李大富一巴掌拍在自己腿上大笑,“敬勇可知道因爲沒有自己的外銷渠道,咱們家每年要損失多少銀子嗎?”

“至少八十萬兩”,李大富一臉誇張地用右手比了個八字出來。

隨着許衛對盩厔縣的控制進一步加強,劉家的棉布生意也在急速擴大當中,從一年前的年產6000萬匹飛速擴展到了8000萬匹。

因爲海貿還控制在鄭家手中,劉家的這麼多棉布只能轉而向內陸銷售,但是西南六省加起來也就四千多萬人口,劉家的貨源又只能達到一些府縣城市,因此銷售也說不上多順利。

爲此劉家不得不採取降價銷售的策略,正是因爲他家,整個西南和中南的棉布售價又被打回了細棉布一匹一錢六分、粗布一匹八分的零售價格。

在當下這個棉花成本大幅上漲的時期,劉家這一手簡直就是妖孽。

也正是從崇禎十二年開始,產自江南的棉布逐漸失去了西南六省的市場,在整個大明朝野都沒有發覺的情況下,江南破產的小商人和農戶正在悄然增加。

便是江南的各家富戶豪紳都已經隱約察覺到了日子開始過得有點兒緊了。

爲此,江南等地不得不加大了對日本、朝鮮等地的貨物出口,同時各地官紳也開始加大了土地的兼併過程,江南百姓的日子開始變得不好過了。

趙敬勇此前在臺灣就聽克利夫這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高級商務員抱怨過,眼下荷蘭在日本的商館已經堆滿了貨物,整個日本全都充斥着中國布料,爲此不得不跟着降低價格。

劉家的工業體系已經開始悄然影響到了東北亞一帶。

當然了,東南的官紳還不知道更恐怖的一件事,隨着鄭家被呂宋打服,劉家馬上就要親自涉足日本和朝鮮貿易了!

這些事情別人不知道,但是劉家可是有軍情局的。

加上因爲數學和統計學的初步普及,這幾年時間裡,隨着各方面數據被彙總起來,李大富等人對於經濟體系運行倒是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李大富誇張地表情讓艦長室內衆人俱是開懷大笑,趙敬勇臉上笑開了花道:

“從今以後便不會如此了,荷蘭人佔據臺灣就是爲了控制東北亞貿易,眼下這個關鍵節點已經在我們手中,遊都督已經決定,最遲下個月便要前往日本開關,到時候還希望李叔你們能夠密切配合。”

“那是自然”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事情,移民問題要趕緊提上議程,蘇相也想知道,眼下家中對這一塊準備的如何?”

“請你轉告蘇相”,李大富面上容光煥發,“家中一切齊備,因流寇再次反叛,眼下河南和湖廣已經聚集了大量流民,鄧州、光華等州縣已經有些不堪重負,就等着向南轉送呢。”

“只要兒港一開,半年時間裡咱們至少可以轉送五到七萬人過來。除此之外,我等經營兩廣也有近一年時間,至少可以在這裡招募三到五萬無地流民。”

“好,回頭我等一定替大家向二哥請功。”

“哈哈哈”

福建鄭家早就想要從福建移民到臺灣,但是數年來工作進展一直不太順利。

這其間的原因主要還在於,雖然熊文燦等文官招撫了鄭芝龍,然而在他們眼中鄭家依舊只是一個海盜頭子而已,屬於要嚴加提防的對象。

但是換成劉家這麼做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一來呂宋和劉家的關係沒有曝光,招攬流民都是漢元商號和恆順商號這些中間人去做,大明官府的警惕性大降。

二來嘛,也是因爲劉錫命的關係。

現任正三品大員,詹事府詹事的劉錫命,儼然已經成了朝中大臣關於下一任天子首輔的熱門人選,加上他又與洪承疇等廣東籍官員交好,漢元商號這些商家既然專門借他的名頭行事,這兩廣地面上,誰不賣一個面子。

第二百零五章 過年準備第六百五十章 新式科舉第四十一章 打擊報復第四百七十六章 四處擴張(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處理俘虜(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府城來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五百四十六章 救疫河南(八)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六百一十章 督師中原(十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武當來訪(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擊逃賊第五百七十四章 天下大亂(三)第二百四十章 商業聯盟(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怒爲紅顏(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鬥(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救疫河南(二十一)第四百零八章 籌建教堂第九十章 整頓村莊第二百六十七章 城內暴動第六百五十二章 恐嚇清軍(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盧象升死(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懲大誡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八章 府城之行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四百九十章 盧象升死(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驅逐韃虜(九)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六百零八章 督師中原(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設第五十七章 今事急矣第三百八十一章 京城盤桓(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佔領呂宋(十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舅老爺第四百二十四章 同道中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一百二十三章 事情始末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六十三章 拯危救難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頭名(六)第二章 鄉村見聞第四百六十三章 佔領呂宋(六)第六百零七章 督師中原(八)第五百零四章 賑濟京城(六)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開關(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彈劾天官(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四百九十章 盧象升死(一)第三十二章 真假難辨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五百三十八章 日本開關(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跟蹤迷影第二百七十四章 入讀縣學第五百八十章 救時司徒(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董家小宛(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鮮安南(二)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二百四十四章 第二基地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戰建虜(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擊逃賊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第二百七十四章 入讀縣學第一百七十章 突襲莊園(三)第四百七十章 佔領呂宋(十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五百九十七章 龍歸大海(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二百七十三章 清除隱患第五百二十五章 佔領臺灣(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爭奪海權(十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離火(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樓遇險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明丞相(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六百七十七章 呂宋漢王(十八)第二百八十五 府城角力(七)第四百九十七章 勾結流寇第九十章 整頓村莊第四百一十一章 俘虜闖王(一)第六百四十章 另立新君(七)第三百零二章 獻忠兵至(八)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明丞相(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六百七十六章 呂宋漢王(十七)第六百六十一章 呂宋漢王(二)第二十五章 家中安頓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三百一十七章 動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