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縣令雷洪(三)

隨着夜幕降臨,李家寨內漸漸亮起了點點火把,幾十個莊丁開始在城牆上四處巡邏起來。

因爲流寇肆虐的原因,殘餘的地主鄉紳們紛紛修建鄔堡自保,不過他們修不起劉家那樣的石漿鋼筋城牆,只能用木質城牆來替代。

這樣的建築在劉家軍眼裡簡直就是不堪一擊。

等到夜幕完全落下,還不到戌時的時候,魏敬國直接就下令發起了進攻。

十幾個士兵抹黑潛伏到了城牆下方,直接用火藥包將城牆炸出了幾個大口子。

高呼着投降不殺的劉家軍如同黑夜裡的幽靈一般從缺口蜂擁而入,但凡有敢抵抗的莊丁便是直接擊斃。

爲了掩人耳目,魏敬國等人沒有全部使用火槍,而是竹槍長刀等一起配合使用。

饒是如此,精良的訓練依舊讓他們在李家寨內所向披靡。

這些地主莊丁如何能夠抵擋的住,沒過兩刻鐘的功夫,李家寨便徹底被攻陷。

李家寨的主人,內鄉縣有名的官紳人家李明鈺一家子全部被拉了出來。

當着全寨百姓的面,蒙着臉的魏敬國宣佈了李家的諸多罪證,直接將其男性親屬47人全部當場處死,老幼則任其自生自滅。

至於李家的財貨,那當然是一併搜刮乾淨,下手麻利的魏敬國等人走的時候直接一把火將李家等大宅全部付之一炬,連個毛都沒有留下。

雷洪等人早已經商量過細節,爲了保證革命成功,眼下也顧不得什麼仁義道德了。

至於無家可歸的這些內鄉百姓,到時自會有劉家來收拾局面,也便於他們收攏人心。

一夜之間,南陽府和襄陽府境內彷彿出現了一大股流寇一般.

劉家三個營的人馬分成三波,四處攻擊地主豪紳的寨子,只用了大半個月的功夫,就已經將鄧州、內鄉、光化等三個縣城和州城外的鄉紳據點拔除的差不多了。

一時之間,三個地方人心惶惶。

內鄉縣衙裡,前來哭喊伸冤請求出兵剿賊的鄉紳已經擠滿了縣衙大堂,原本還抱着看雷洪笑話的士紳們現在卻把雷洪當成了救世主一般。

身着綠色官服的雷洪做出一副焦頭爛額的模樣不斷安撫衆人:

“大家放心,本官現在就派人去南陽府裡求援,一定要將大家的莊子救回來。”

“大老爺,咱們縣城裡不是有兵嗎,趕快派他們去啊。”

一個急的跳腳的士紳當場大呼道,引得一衆士紳跟着哭喊應和起來。

雷洪面色一板,“胡說什麼,這些兵是本縣求來保衛縣城的,如果派出去了,流寇來攻打縣城怎麼辦。”

“再說了,人家都是我借過來的,哪有道理爲了咱們內鄉就去拼命。”

“我等願意出錢出糧,只求老爺趕快派兵。”,堂下士紳跟着哭喊道。

“雷知縣,你再不派兵,小心我讓我兒子參你一本,他可是在京裡當差的。”

雷洪氣得面色鐵青,“不行,這些兵馬必須留在城裡,來人,快馬加鞭馬上去府裡報信。”

姜保林抱拳走入正堂,“小的這就去安排。”

在內鄉縣一衆鄉紳的目光裡,姜保林麾下的三名親衛帶着雷洪的親筆手書直奔北門而去,讓一部分擔憂縣城的鄉紳稍稍放下了心。

可惜這些人不知道的是,這三名親衛帶着書信沒有前往府城,而是繞了一大圈又找上魏敬國等人,直接將雷洪的命令傳達給了他們。

當天夜裡,魏敬國帶着兩千兵馬悄悄潛伏到了內鄉縣城外。

如今的內鄉縣城,早就被雷洪帶過來的這一千民團收攏了城防。

亥時剛到,守門的劉家民兵直接將縣城東門打開,沖天的喊殺聲頓時響徹縣城。

“流寇進城啦!”

一時間內向縣城內哭喊聲、廝殺聲響徹天空。

內鄉縣衙裡,雷洪和姜保林等人早早地將剩餘的民兵集中到了縣衙內,等到魏敬國帶的人殺到,雙方立刻演起大戰一場的樣本戲來。

自然,在這場大戰之中,存放內鄉縣全縣資料的各房庫房全部被火燒的精光。

進了城的劉家軍專門挑城裡鄉紳的宅子攻打,一夜下來,整個城內的豪紳人家男丁被全數屠盡,真是讓內鄉縣人覺得慘不忍睹。

好在新來的知縣老爺英勇,帶着召集起來的民團拼死抵抗,總算是將流寇全數逐出城去。

等到天亮之後一清點,原來不止城中鄉紳們被殺,便是縣衙內的許多胥吏人家也全都被殺的乾乾淨淨。

當然了,這些在內鄉官府向南陽府呈報的公文裡就變成了流寇趁夜攻城,知縣雷洪帶人拼死反擊,終於擊退流賊,但是內鄉縣城受損嚴重,良善人家被屠四百餘戶。

孫平一家也在這場流寇大亂中倖存下來,雖然有些奇怪爲什麼自己身邊的平民百姓都沒幾家被劫掠的,但是眼下他和縣裡其他人一樣,注意力全部被內鄉縣衙發佈的告示給吸引了。

一片狼藉的縣城內,姜保林帶領着民兵團的人四處巡邏,一邊維護城內治安,一邊拿着銅鑼四處叫喊。

“父老鄉親們,流寇已經被知縣大老爺帶兵打退了,大家不用擔心,因爲縣衙庫房被大火燒燬,從下午開始,大老爺要對全城情況進行重新登記,到了的人,每人都能領十文錢。”

這也是劉錫命和雷洪等人商量的結果,眼下縣衙各種資料都已經成了虛假資料,索性一把火將其付之一炬,再對全縣進行重新登記。

魏敬國帶領的劉家軍搖身一變,又成了官府下轄的民團,一衆平頭百姓只覺得城裡怎麼多了這麼多民團,卻不知道一下子翻了幾倍。

兩天之後,一羣打着漢元商號和恆順商號名頭的人來到內鄉縣城,在劉家安排的各級書吏配合下,直接將全縣土地盡數收入囊中,並且進行登記造冊。

同時城中也開始臨時搭建粥鋪、醫館等場所,幫助城內百姓恢復生計。

一隊隊人馬開始散到全縣各處,四處收攏縣中各地的流民,並且集結起來修建村莊。

內鄉地處南陽盆地,大部分土地都是平原,劉家因此一下子暴增了一百多萬畝上好的土地。

劉家的制度早已成熟,這些村子全部按照固定的規制修建城牆和城內建築,簡直就如同一個個小型縣城一般。

雷洪等人的這套打法迅猛而隱蔽,加上有各地的地方官配合,這幾處的上級衙門竟然一直都被蒙在眼裡。

畢竟在大明朝廷眼中,只要縣城還在控制之中,還有知縣等正印官坐堂,那便不算失土。

到了崇禎十一年二月,鄧州、內鄉、光化、洋縣、盩厔這五個州縣基本上已經被劉家悄無聲息地控制在手裡。

五個州縣加起來,共計有百姓70餘萬人,土地450餘萬畝。

如果加上劉家本來有的36萬餘人,劉家在中原大陸下轄的百姓首次突破了百萬,更何況呂宋還有幾萬漢人和數十萬土人呢。

更爲關鍵的是,因爲劉家軍對當地鄉紳無差別的攻擊,總共掠得軍資300餘萬兩,糧食200萬石。

這又讓雷洪等人瞠目結舌,可見這幫士紳家財積累到了如何地步。

當然了,大明朝廷對此到也不能算是一無所知,畢竟有那麼多家鄉紳滅門。

但是一來劉家是打着流寇的名頭,行事又十分隱秘,官府查來查去也查不到什麼詳情。

畢竟誰都知道這些地方流寇肆虐,好在縣城沒有丟,而且連各自的掌印官都沒有專門上報,那各地官府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最爲關鍵的是,等到年底的時候,這幾個受災嚴重的州縣,竟然還上繳了全年半數的糧稅。

這下子可把南陽府、襄陽府以及戶部衙門等上級部門樂壞了,對於上級衙門來說,能夠完成自己頭上的任務纔是關鍵。

等到年底考績時,剛剛纔走馬上任的雷洪、竇玉泉等五人還在黃宗會這個吏部主事的幫助下得了個上上的功勞。

第三百零二章 獻忠兵至(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街頭械鬥第五百零五章 賑濟京城(七)第四十章 私塾同窗第二百九十八章 獻忠兵至(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第五百零四章 賑濟京城(六)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第六百零四章 督師中原(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裝交易(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日本開關(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呂宋漢王(十九)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九十三章 村中風貌第五百零四章 賑濟京城(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三十二章 真假難辨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房計劃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六百四十六章 佔領山西第二百八十八章 府城角力(十)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安之行第六百九十八章 驅逐韃虜(十)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疫河南(十)第四百零三章 開始造船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諸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三百七十三章 拯救皇陵(三)第三百零三章 獻忠兵至(九)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四十二章 老師良才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六十七章 購買田地第二十八章 製作火藥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四百五十二章 攻略安南(四)第九十一章 編練曲兵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擊逃賊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奪海權(十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巡按御史第二百一十六章 場外閒事第九十六章 學子聚會 二第二十三章 脫身逃命第一百零一章 再鬥黑虎 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漢王(四)第三十七章 拜師入學第六百三十四章 另立新君(一)第四十三章 教學相長第五百六十章 救疫河南(二十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長腿美女(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日本開關(六)第六百七十章 呂宋漢王(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救疫河南(二十六)第三章 惡客上門第五百一十五章 爭奪海權(七)第九十五章 學子聚會 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朝堂爭鬥(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彈劾天官(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京城盤桓(一)第七百零七章 新朝氣象(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結社!結社!第四百零三章 開始造船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驅逐韃虜(十一)第三百八十章 崇禎問策(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八章 府城之行第一百七十章 突襲莊園(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明覆滅(二)第五百零一章 賑濟京城(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接楚黨(一)第三百零五章 再見總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院試(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西商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開關(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四百八十八章 京營點兵(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救疫河南(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龍驤升格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幕不斷(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明丞相(四)第六百一十一章 督師中原(十二)第四百零一章 安撫後院(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本色盡顯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賄賂中官(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穌會士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明覆滅(六)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怒不興師第七百一十六章 繼續北伐第三百七十三章 拯救皇陵(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永凱當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