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欽點狀元(三)

四月二十三日,禮部再次將衆多貢士召集起來,一起到皇極殿聽候傳臚唱名。

皇極殿就是後世的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一衆貢士心情複雜,有激動難耐的,有心懷忐忑的,世間衆生百態在此地一一上演。

朝中百官全都已經到齊,列於殿前廣場前方,三百貢生便站在朝官的最末端。

皇極殿殿前兩邊鹵簿高懸,樂部和聲署設中和韶樂於皇極殿檐下兩旁,設丹陛大樂於皇極門內兩旁。

劉錫命嘴角含笑站在最前排第三名的位置,他此刻心中有底自然沒有那些雜念干擾。

反而他還有空端詳了此前的會試第一名劉同升和第二名陳之遴。

劉同升至少已經是四、五十歲的模樣,完美詮釋了皓首窮經的意思,雖然穿着挺拔的進士服,但是依然難掩其已然步入衰老的實情。

劉錫命不由再次感嘆,四、五十歲的年紀才踏入仕途,人生中最美好的數十年就浪費在故紙堆中,即便爲官又能有何作爲。

這科舉是得改了。

陳之遴這幾天劉錫命已經聽陳子龍說起過了,此人基本也屬於東林一脈,跟錢謙益、陳名夏等人結交甚密。

見劉錫命看過來,陳之遴還含笑朝他點了點頭。

劉錫命趕忙點頭回禮。

這檔口,皇極殿前已經有鴻臚寺的官員出來在殿前擺了一個黃案,首輔溫體仁手捧一冊黃榜從殿中邁步而出,將其置於黃案之上。

又等了一陣,這纔有禮部官員前往乾清宮請崇禎到皇極殿升座,三跪九叩大禮之後,鴻臚寺卿持聖旨而出。

清朗的聲音傳到丹陛,再有一羣羣太監分別傳聲到廣場中。

“制曰:崇禎十年四月二十一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這鴻臚寺卿宣制完畢,馬上又將黃榜捧起,大聲念道:

“第一甲第一名,四川順慶府劉錫命。”

“謝吾皇恩典。”

“譁”

貢士之中響起一陣竊竊私語,殿試狀元竟然不是會試第一,不少人都看向臉色不太好的劉同升。

“啪”

幾聲清脆的甩鞭聲在兩側響起,一旁的糾儀御史低聲呵斥道:“御前不許喧譁。”

馬上便有鴻臚寺官員走到劉錫命面前,將他引領到皇極殿前左邊御道跪立。

“第一甲第二名,江西吉水劉同升。”

“第一甲第三名,浙江海寧陳之遴。”

中榜進士有三百人之多,因此唱名之唱第一甲前三名和第二甲、第三甲的第一名,但是隻有狀元、榜眼和探花三人能夠出列在丹陛之下下跪。

劉錫命有些無奈地撇了一眼身後持笏站立的衆官,合着下跪還成了自己的特權了。

唱名已畢,丹陛大樂奏起絃樂,諸生再行三跪九叩跪謝皇恩,這纔算完成唱名大典。

如此隆重的場面,即便劉錫命是見過世面的人,依舊有些激動不已。

等到崇禎和衆多朝臣散去,一衆新科進士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走出午門、承天門,在長安左門臨時搭建起來的龍蓬內觀看黃榜。

此時劉同升和陳之遴兩人已經變成了劉錫命的小跟班,亦步亦趨地走在他身後,不敢超越半步。

殿試的榜單與會試相差不大,除了劉錫命這個怪胎後,其他人基本還是會試的排名。

劉錫命掃視一圈心下大喜,如此一來,二甲之中加上黃宗會大同社有三人,三甲有四人,當真是難能可貴。

“狀元公,恭喜,恭喜。”

“以後還請狀元公多加指教。”

出了長安左門,跟着的一幫進士不斷有人大聲朝劉錫命道賀。

不過馬上又有鴻臚寺的官員過來干涉,一幫人看完榜之後,又被帶到鴻臚寺中學習各種面聖禮儀,同時參加禮部的賜宴。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四月二十四日,崇禎專門給狀元賞賜的狀元服冠帶和朝服終於到了。

狀元服非常大氣,包含有二道樑的朝冠,緋紅色羅袍朝服,白絹中單,大帶、錦綬,玉佩,此外還有紗帽,圓領,光銀帶,黑色朝靴,白色氈襪等。

就連劉錫命換上之後都有點兒捨不得脫下來,更是把陳翊定、任元嘉等落榜的大同社社員看得眼饞不已。

三百人中只有狀元有此殊遇,劉錫命還當着竇玉泉等人調侃大明朝這是爲了省錢才如此這般。

唱名之後的第四日,劉錫命便身着這套狀元服帶領三百進士前往皇極殿中上表謝恩。

表詞劉錫命早已寫好,皇極殿內,羣臣畢至,更加顯得朝廷威勢隆重。

不過今日的主角不是他們,而是劉錫命等人三百進士。

上表謝恩已畢,崇禎笑着朝曹化淳揮揮手,讓他上前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家取材,重在道德文章,丁丑科狀元劉錫命者,克躬謹身,得堪大任,以祖制授其爲翰林院修撰,初授從六品承務郎。”

溫體仁眼觀鼻鼻觀心地站在羣臣最前列,聽到曹化淳念出來的詔書心無波瀾。

這些都是有定製的東西,不是他能管得了的。

哪曉得曹化淳接下來的幾句卻讓他身體一震,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色。

“另表述新安伯劉錫命擒獲闖賊大功,升授翰林院侍讀,正六品承直郎,伴太子讀書。”

“臣謝陛下隆恩。”

“譁”

這下子,皇極殿內的數百大臣全都譁然了。

“啪”、“啪”

“肅靜,肅靜”

“不可君前失儀”

負責禮儀的御史們不斷低聲朝朝臣們吼道。

溫體仁終於忍不住了,他轉頭看了一眼吏部侍郎汪慶百,見他同樣滿臉驚訝的表情,知道崇禎應該沒有同吏部商量過,當下便朝他眨了眨眼。

汪慶百立刻會意,他馬上手持笏板走出隊列,朝龍椅上的崇禎行禮道:

“陛下,一甲頭名授翰林院修撰乃是常例,只是陛下升授新安伯爲侍讀,於理不合,還請陛下三思。”

“還請陛下三思。”

隊列裡跟着走出來御史史範、高捷等數名浙黨成員,同樣躬身持笏道:“請陛下三思。”

劉錫命此時跪在殿前面無表情,對於朝堂上的這種反應他倒是可以理解。

翰林院侍讀是什麼概念?

明清兩朝,往往是第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直接授官翰林院修撰和編修,而二甲的進士們還要在進行一次考試。

其中優異的才能被選入翰林院作爲庶吉士,由於明清兩朝的內閣大學士基本都是從翰林院出來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殿試沒有考好,想憑自己混到閣臣這個位置幾乎沒有可能。

進了翰林院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入閣,你還得經過庶吉士-修撰、編修-侍讀、侍講-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郎-尚書這樣的官路歷程進行磨鍊。

二三十年後,如果運氣、聖意、名望等各方面都到位了,那時纔有可能入閣。

而這一段歷程裡面,自然是最底層的庶吉士、修撰等職務最爲磨人。

君不見堂堂復社首領張溥,自從崇禎四年中榜以來,還一直待在翰林院編修的位置上磨礪嗎。

所以看着劉錫命坐直升飛機一般從翰林院修撰直接升爲翰林院侍讀,一衆朝臣當然不幹了。

不過劉錫命相信崇禎如此做法自然有他的道理,因此便靜靜跪在一旁,聽從安排。

果然,崇禎對朝堂上的表現閃過一絲不滿。

“列位臣工,朕今日升授新安伯,自然有朕的道理和打算,如今朝政日蠹,正需任事之臣,新安伯屢次替朝廷解決大患,又是新科狀元,正可替此屆諸進士引爲表率。”

他擡頭看了看曹化淳,示意他將準備好的東西拿出來。

“曹大伴,你把陝西巡撫孫傳庭的摺子都念一念。”

“老奴遵旨”,曹化淳從袖子裡拿出兩個摺子,抑揚頓挫地念了起來。

第七百二十一章 征服蒙古(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建船廠(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救疫河南(四)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三百二十章 漢中風雲(三)第一百五十章 打道回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河西巡檢第四百七十一章 佔領呂宋(十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購買軍械第四百七十章 佔領呂宋(十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六十九章 招攬人手 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督師中原(十八)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兵入關第七十六章 老劉救美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六百零四章 督師中原(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欽點狀元(三)第七百一十三章 新朝氣象(八)第三百零二章 獻忠兵至(八)第六百五十二章 恐嚇清軍(二)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門第一百八十一章 紛至沓來第二百二十七章 河西巡檢第二百八十四章 府城角力(六)第四百五十八章 佔領呂宋(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漢中風雲(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清理行動(二)第八十九章 製作火器 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鎮內大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南明離火(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南明離火(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四百五十九章 佔領呂宋(二)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三百一十六章 臨行安排第一百零八章 突發警情第七百一十三章 新朝氣象(八)第五百九十五章 朱仙之敗(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鮮安南(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藩日本(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呂宋漢王(十六)第六百三十七章 另立新君(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雜學之士第三百零七章 名振府縣(二)第七百章 驅逐韃虜(十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督師中原(十七)第二百六十六章 準備院試(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穫豐富第二百四十九章 長腿美女(二)第一百一十章 陣前交涉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權第七十八章 有女倩兮第一百四十章 其間緣由第六百四十六章 佔領山西第三百一十六章 臨行安排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斷博弈第十八章 還清欠債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六百六十一章 呂宋漢王(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獻忠兵至(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四十六章 長槍突擊第二百五十一章 長腿美女(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六十四章 佔領呂宋(七)第二百八十章 府城角力(二)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縣(四)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三十九章 打架鬥毆第一百一十八章 處理俘虜(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蘇州繡莊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鮮安南(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實力威嚇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二百五十七章 錦衣衛所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一百九十章 出餿主意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第九十五章 學子聚會 一第七百零二章 驅逐韃虜(十四)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中風雲(八)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二)第四十章 私塾同窗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四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一)第四百章 建立船廠(三)第九十五章 學子聚會 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拯救皇陵(三)第八十六章 煉製鋼鐵 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追兵又至第五百一十一章 爭奪海權(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四處擴張(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俘獲闖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