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

劉錫命怎麼也想不到,千里之外的武當山上會有一幫人對他生起了莫大的興趣。

雖說十二月時從漢川村傳來了消息,說是遇到了一個言行頗爲怪異的道士,此人竟然能一眼說出魏敬國的生平,似乎極其善於算命。

不過這條消息只是引起了劉錫命一時的興趣,隨即便被他扔進了公文堆裡。

前世他經歷的這種騙局多了去了,加上這裡和襄陽遠隔千里,他總不可能叫人把人綁回來看看,因此當個新鮮看了看便沒放在心裡。

這個時候,他正專心致志地研究着即將到來的會試。

剛剛過完春節,劉錫命安排好家中擴張等諸多事宜,和陳翊定、竇玉泉、許衛等人帶着五百親衛,再次踏上了東去的船隻。

崇禎九年的鄉試對於劉家和大同社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劉家村裡,一下子多出來了四位舉人,大同社中更是還有13人中舉,這麼大場面當時便將順慶府的官紳百姓震的頭腦發暈。

那些之前沒能加入大同社的士子無不捶胸頓足,大同社已然演變成了衆人眼中文運所鍾之社,一時間前來報名的士子有如潮水。

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劉錫命等人到順慶府城匯合上了謝文樂、杜良驥、趙向陽、任元嘉、雷洪等另外十幾位舉人,一起浩浩蕩蕩地沿江而下。

劉錫命早已估算過路程,當初他逆流返程,用了一個多月,現在順流而下,應該能在二月前趕到京師。

有明一朝,會試都是安排在鄉試的第二年舉行,因爲舉辦時間定在二月,所以又被稱之爲春闈。

有親衛營的護送,一行人一路順利。

經過武昌時,雖然心中有所懷疑,但是劉錫命和竇玉泉兩人還是去唐修遠府中拜訪了一番。

這次倒是沒有遇見什麼奇怪的事情,劉錫命和竇玉泉兩人還要急着趕考,只能先將此事放下,再次朝京城而去。

崇禎十年一月二十八日,劉錫命一行終於抵達了通州碼頭。

在京城留守的兩個親衛營小隊早已安排好車馬,一行人直奔新安伯爵府。

見到佔地不小的伯爵府,謝文樂、杜良驥等人免不了又將劉錫命拿來打趣一番。

大同社諸人也習慣吃住在劉錫命這兒,一行人便就此安頓下來,準備十二日後的會試。

劉錫命前腳剛進京城,後腳曹化淳就得到了消息。

他一路疾行趕到乾清宮找到了正在審閱河南兵事奏摺的崇禎。

“皇爺,新安伯到京城了,您說的等他一進京就像您稟奏,還請皇爺示下,可是要老奴差人將新安伯請來?”

滿臉都是疲態的崇禎放下手中奏摺揉了揉眉頭,擡眼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想了想搖搖頭。

“算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召見他吧。”

曹化淳躬身而立,“是,老奴遵旨。”

“等等”,沒等曹化淳退走乾清宮,崇禎看了一眼手上的奏摺,滿臉都是厭惡之色,最終又將他叫住道:“中原事急,你還是去將他召來吧。”

才經歷了漫長旅途的劉錫命此時正在府中和謝文樂等人吐槽。

“鄉試八月舉辦,會試卻要定在二月,如今往來不便,對於我等士子而言實在是有些緊迫了,若我爲官,定然要向陛下請奏,將時間往後挪上一挪。”

梳洗一新的謝文樂咧嘴一笑,“你這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多少中舉士子求到京城而不得,你卻嫌來的早了,真是怪哉。”

“哈哈哈”,杜良驥等人聞言大笑。

“二哥,宮中有人來了”,李彪的出現打斷了衆人的交談,劉錫命心中一驚趕忙起身出門迎接。

來人正是曹化淳的乾兒子小太監林安,他一見到劉錫命就堆着笑迎了上來。

“小的給伯爺請安了。”

劉錫命一副親暱的樣子上前拉住林安就要朝正堂裡走,一邊笑道:“什麼風把林公公吹到我府上了,走,咱們正堂敘話。”

林安趕忙擺手笑道:“不敢不敢,皇爺還在宮裡等着呢,還請伯爺快隨小的進宮。”

劉錫命臉色一肅,看到林安來了他自然知道是崇禎召見,卻不知道爲何這般急切。

“林公公稍待,容本伯更衣。”

宮中早已安排好了馬車接送,劉錫命換上自己的伯爵常服,在林安的帶領下一路疾行。

戒備深嚴的乾清宮內,沒有從林安那兒打探道什麼有用消息的劉錫命心中有些忐忑,直到看到崇禎露出的笑臉時才心頭一鬆。

“臣劉錫命拜見陛下。”

“愛卿免禮”,此時已是酉時,乾清殿內已經點起了香燭,崇禎在一片光影之中放下了手中的奏摺。

“愛卿方到京城,朕便召你前來,你可是心有怨言?”

崇禎略帶調笑的話讓劉錫命心頭一緊,趕忙再次俯首道:“陛下有召,乃是臣的榮幸,如何會有怨言。”

“哈哈哈,朕調笑爾,新安伯不必緊張,聽聞你鄉試高中第二名,朕還沒來及祝賀你呢。”

劉錫命笑着接話:“若非承蒙陛下洪福,臣驥尾之才安能高中,如今有機會爲陛下效力,臣喜不自勝。”

“說的好,朕看你不像其他只知清談之臣,闖賊高迎祥一事你便做的很好,朕已於年前將其明正典刑,可惜愛卿不在京中,不能一觀盛況。”

劉錫命敏銳地聽出了崇禎對於流寇的憤恨,不過這也是理所應當。

“全賴陛下盛德,將士用命,方纔能擒獲賊首,如今高賊身死,流寇勢頭必然大受打擊,想來不日便可將其平定。”

崇禎啪地一下將手中奏摺扔在桌上,臉上帶着微怒。

“按說應該是這個道理,可是洪承疇、盧象升等人連番來奏,言道流賊裹挾日衆,中原數省滿目瘡痍,十幾萬官軍竟然不能將其剿滅,真是氣煞朕也。”

他擡頭用充滿希冀的眼神看向劉錫命,“卿家先是救得鳳陽,又助孫傳庭擒獲高賊,想來頗爲知兵,如今這困局,愛卿可有良策助朕?”

劉錫命心中嘆息一聲,崇禎這已經是心力交瘁了,竟然問策到自己這麼一個還未入朝臣子身上。

他沉吟了幾分鐘,思考之後才躬身說道:“陛下,臣才疏學淺,更兼身無官職,本不該對朝政妄議,只是陛下垂詢,爲臣不得不殫精竭慮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上次面聖,臣便向陛下名言,流寇之所以肆虐,原因不過兩點,一爲地方官吏無德,以至百姓流離,這便是流賊剿之不盡的原因。”

“二爲流寇居無常所,今日在河南,明日在湖廣,官軍忙於追擊,往往顧此失彼。”

崇禎輕身從御座上站起,捋須細想一下,覺得劉錫命所說頗有道理。

他走下御座來到劉錫命身邊,盯住劉錫命臉龐問道:“卿家可有剿匪良策?”

劉錫命低頭微躬,“臣以爲,欲剿滅流賊,必先捆縛其手腳,使其不能四處流竄,如今流賊專害中原,可使河南、湖廣、四川、陝西、山西等省巡撫專剿各自下轄之賊,並使兵將堵塞各省關隘。”

“同時再任命五省剿撫大臣,於流賊受困於中原之時專行剿滅,如此則賊必可擒。”

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疫河南(十)第一百零一章 再鬥黑虎 三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五百九十九章 龍歸大海(三)第二百六十章 無心之禍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一百九十五章 守株待兔(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盧象升死(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城內暴動第二百五十一章 長腿美女(四)第五百四十章 救疫河南(二)第五百六十章 救疫河南(二十三)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明丞相(五)第三章 惡客上門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戰(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戰建虜(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佔領呂宋(七)第七十三章 定計未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五百零五章 賑濟京城(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六十四章 浙江宗羲(三)第七十五章 再臨府城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四百四十一章 武裝交易(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開關(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裝交易(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戰建虜(二)第十二章 明確志向第三百一十九章 漢中風雲(二)第三百零一章 獻忠兵至(七)第四百六十章 佔領呂宋(三)第一百章 再鬥黑虎 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七十二章 裝神弄鬼第四百七十五章 四處擴張(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督師中原(十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洪承疇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嚇清軍(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開關(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獻忠兵至(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擊退賊寇第六百四十九章 聯姻公主(二)第五百一十章 爭奪海權(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征服蒙古(五)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道湖廣(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佔領呂宋(六)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二百零四章 思想問題(三)第一百六十章 永凱當官(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驅逐韃虜(十一)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穫豐富第三百章 獻忠兵至(六)第六百九十三章 驅逐韃虜(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明覆滅(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同道中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打鳳陽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院試(一)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攻略安南(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家舊宅第三百八十四章 京城盤桓(四)第七百二十六章 朝鮮安南(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武裝交易(三)第一百五十章 打道回府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覆滅(五)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傳檄京師第六百六十四章 呂宋漢王(五)第七百零二章 驅逐韃虜(十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征服蒙古(五)第二百八十七章 府城角力(九)第六百九十二章 驅逐韃虜(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戰建虜(二)第十三章 賣菜衝突第五百九十二章 圖謀宗室(九)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僕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八十一章 再教子弟第六百八十七章 攻取江南(七)第八十四章 理念衝突第四十九章 縣丞巡縣 二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五百章 賑濟京城(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新朝氣象(七)第七十三章 定計未來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五百九十五章 朱仙之敗(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盧象升死(三)第三百五十章 夜探唐府(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