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

現在往回看,劉錫命不由得感嘆自己此前的決策。

有邵德榮等人在,龍驤旅朝官面上發展的進度陡然加快。

當然,劉錫命可沒忘記叫他們這幫人提前改名,不然以後官方文書裡一幫子人都是敬德保民的排行,只怕立馬就要露餡。

眼下朝廷雖然對兵將還有些管束力,主要是因爲錢糧這塊兒被文官捏的死死的,所以如左良玉、曹變蛟等軍頭不得不俯首聽命。

但是等到再過幾年,地方統治進一步崩潰,兵部無力承擔所有營兵的開支,那時纔是邵德榮這枚暗子真正發揮作用的時機。

劉錫命可沒忘記歷史上的淮南四鎮是如何崛起的。

王承恩得到的命令顯然頗爲急切,宣完聖旨之後竟然不打算停留,一直催促着劉錫命動身北上。

劉錫命只得向他討了個時間,專程和曹變蛟等人叮囑幾句。

誰曉得他才同曹變蛟等人說完,楊一鵬竟然也專門湊了過來。

“此番得新安伯恩情,老朽無以爲報,唯有京中還有不少老朽的至交好友和一些不成器的學生,新安伯走後,老朽自當手書給這些人,往後新安伯在朝中有什麼事情,大可以找他們幫襯幫襯。”

劉錫命大喜過望,一把將楊一鵬胳膊拉住:“楊公高義,晚生在此多謝了。楊公此去崖州可有什麼需要晚生做的?”

楊一鵬苦笑一下,“老朽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此去崖州煙瘴之地,只怕活不了幾年了。”

他遲疑了一下看了看劉錫命,“若是老朽介紹的這些人能幫的上新安伯,往後還望伯爺照拂我家人一二。”

楊一鵬說完從袖筒中掏出一本小冊子遞給劉錫命。

劉錫命接過來略略一看,發現裡面竟然寫着不少人的名字,想來都是楊一鵬方纔所說的那些人物。

小冊子上前面幾人赫然寫着的便是此時正在家中丁憂的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鎮總督,以及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福建巡撫熊文燦等人。

劉錫命有些錯愕地擡眼看向楊一鵬。

“老朽乃是湖廣人士,所交之人當中自然是以湖廣、四川人士爲主。”

楊一鵬有些藏頭露尾地低聲對劉錫命說道:“如今東林勢大,你我楚地、蜀中士人還是得同氣連枝才行,否則朝堂之上哪有我等說話的份。”

劉錫命這才恍然,原來楊一鵬竟然是楚黨一門,難怪此次竟然沒有多少人出來求情。

不過楚黨混的確實有些太慘了,不只內閣中沒有他們的人,就連六部要員也少有人才,難怪楊一鵬還會把主意打到自己這麼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身上。

劉錫命在這裡心頭嘀咕,楊一鵬何嘗不是心中淒涼。

說是楚黨,不過也就小貓兩三隻而已,如今楊嗣昌丁憂,自己再一被貶,只怕朝中勢力更加虛弱了。

好在四川人在朝中的勢力也很弱,川楚兩地也算是政治同盟,楊一鵬從王承恩的態度裡已經看出來當今陛下對眼前這少年很是看重,他也不介意先提前燒一燒冷竈。

“楊公放心,學,楊公心意在下知道了,往後定當回報。”,劉錫命識趣地點頭應是。

王承恩這會兒也適時地冒了出來,“行了行了,皇爺還等着呢,咱們趕緊走。”

“是是,馬上就走。”

劉錫命應和了一聲,揮手將李彪招呼過來,“親衛團跟在我後邊走,另外一個團派到南京去,護送香君她們回家。”

自從在松江解決了陳子龍和柳如是的事情後,劉錫命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南京,在復社衆人的配合下做了一場大戲。

包括向南京兵部上書等動作全都是這個時候完成的。

劉錫命率軍北上以後,李香君、董小宛以及劉錫命拜託陳子龍招募的造船匠當然只能留在南京待命。

他心頭估摸了一下,此去北京再返回四川,只怕至少要兩個月時間。

鄉試馬上就要臨近,他可沒有多餘的時間再回南京接上李香君等人了,索性便讓她們先回去。

安排完這些,劉錫命來不及和曹變蛟以及淮安諸官多說幾句,直接就被王承恩拉上了傳旨的大船。

要說欽差果然威風,京杭大運河上本來已經十分忙碌,船來船往時有堵塞。

但是在王承恩和劉錫命等人身上卻從沒有發生過來,一行人只花了兩天的時間便從淮安趕到了濟寧,比陸路快了不知道多少。

“新安伯穿上蟒袍果然姿態非凡”,大船之上,王承恩主動來找劉錫命攀談,讓劉錫命有些受寵若驚。

這位司禮監秉筆太監在歷史上留下的名頭足夠大,不過也正是如此,劉錫命對他也十分警惕。

“王公公謬讚了,不過借陛下之威而已,馬上就要到京城了,小子山野之人,難免不懂禮數,正打算向公公請教呢。”

劉錫命一臉謙虛低調的模樣讓王承恩微微有些好感。

他笑着點點頭,“這些好說,咱家回頭讓幾個下人給伯爺演練一番即可。”

客套幾句之後,王承恩隨即狀似隨意地問道:“新安伯籍貫四川,這次爲何不遠千里跑到南直隸,還能立下如此大功,實在是天佑我朝啊。”

劉錫命心中一警,這是崇禎已經起了疑心了嗎。

他自然知道這位爺是何等多疑,不過此次東南之行,他本也是臨時起意,況且流賊的行蹤也不是他能夠決定的,應該能順利過關。

只是這其中的關鍵處還需要掩飾一二才行。

劉錫命心中思緒閃過,臉上一副慶幸的模樣拍了拍胸口。

“恐怕也是太祖等列祖列宗在上,讓小子得立此大功吧。”

“不瞞公公,小子一直在關注流賊動向,如今天下紛擾,一爲流寇,二爲建虜,建虜遠在關外,雖有入關劫掠,然則不過疥蘚之疾,只待本朝國力恢復,滅之易如反掌。”

“以小子看來,真正的心腹大患還是流寇啊,其人無定所,每到一州則壞一州,每到一府則壞一府,長此以往,州府崩壞,朝廷便再無糧餉可用,其禍之甚遠超今古。”

見王承恩聽得津津有味,劉錫命長嘆一聲,“豈不聞攘外必先安內乎,是以小可一聽到流賊東侵的消息便大爲警惕,更是多次向南京兵部衙門上書,只可惜人微言輕不爲人所用爾。”

“新安伯確是大忠大勇之人啊”,王承恩一臉讚歎,泛白的麪皮上浮起一絲自己人的笑容。

“難得的是你不止心念皇爺,更是有深謀遠慮,咱家一個久居宮中的閹人都不如你對時事這般清楚,這可不像是個秀才能有的本事,依咱家看你比那些六部堂官還要經用呢,難得,難得。”

王承恩負手而立,想了想叮囑劉錫命道:“皇爺對伯爺也是恩寵有加,此番入宮必然有一番應答,伯爺最好乘做這幾天的時間好好想想,對你大有好處。”

劉錫命一臉欣喜地躬身行禮,“多謝公公提點,往後還要靠公公多提攜幫襯纔是。”

“難得伯爺看得起我等身殘之人,不似一般士人視我等如蛇蠍,咱家不過是討個好而已。”

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中亂起第四百七十八章 四處擴張(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四十五章 軍事理念第五百九十三章 圖謀宗室(十)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爭奪海權(八)第二百二十章 高中頭名(三)第三百零二章 獻忠兵至(八)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四百八十三章 武當來訪(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鏖戰山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二百五十章 長腿美女(三)第六百七十六章 呂宋漢王(十七)第二百零八章 工作計劃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開關(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援趕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第一章 魂入明朝第二百二十六章 仲春三月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明丞相(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四百二十章 實踐之事第六十五章 立功受賞 二第三百零六章 名振府縣(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略安南(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武裝交易(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佈局第五百四十三章 救疫河南(五)第六百零四章 督師中原(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府城角力(五)第一百八十章 再遇盧家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飛天乏術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權第一百九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縣試消息第一百三十章 恢復生產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第五百四十二章 救疫河南(四)第七十六章 老劉救美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賄賂中官(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該如是(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一百八十二章 路遇盜匪第二百零九章 金融問題第三百七十九章 崇禎問策(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傳檄京師第三百六十三章 蘇州繡莊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復社大才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株待兔(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俘虜闖王(二)第七百二十章 征服蒙古(四)第六百九十章 驅逐韃虜(二)第四百零二章 安撫後院(二)第五十八章 連夜遁逃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爲紅顏(一)第五十四章 戰後總結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明覆滅(四)第四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一)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縣(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取江南(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穫豐富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氣象(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株待兔(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長腿美女(四)第四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下廣東第一百四十七章 購買軍械第四百四十一章 武裝交易(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處理俘虜(二)第三十七章 拜師入學第九十章 整頓村莊第三百四十五章 取道湖廣(一)第十六章 小人潑婦第三十二章 真假難辨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鬥(四)第十四章 縣學疏通第五百零八章 治理呂宋(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中頭名(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德榮從軍(四)第六十六章 立功受賞 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第三百一十章 名振府縣(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五百八十五章 圖謀宗室(一)第十八章 還清欠債第六百五十章 新式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