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皆大歡喜

淮安官場上消息也還算靈通,朝中早就有消息傳來,陛下論罪之時本欲將楊一鶴斬首示衆,還是周皇后說了一句皇陵畢竟未破,這纔將他的腦袋救了下來。

是以今日楊一鶴屈尊降貴率衆官前來迎接劉錫命,爲的就是報這一救之恩。

不只是他,劉錫命這麼一出,不知道活了多少南直隸的官員,可以說他雖然還未入朝爲官,但是這香火情卻是結下了不少。

“漕帥,折煞學生了,學生微末之功,何敢勞煩漕帥帶諸位上官相迎。”

劉錫命本以爲楊一鵬等人是爲曹變蛟大軍而來,孰料馬車一停,他竟然帶着衆官直奔自己而來,驚得劉錫命趕緊上前躬身參拜。

至於曹變蛟等諸將,前來迎接的衆官彷彿視若無睹一般。

曹變蛟、左良玉等人早就習慣了文官的這副做派,對此自是不以爲意,只是這心中羨慕之情卻是難免的。

楊一鵬滿是溝壑的臉上發自內心地笑了起來,伸手將劉錫命扶住。

“無疆客氣了,老朽承你大功,得以保住性命,這淮安府衆官也多有承你情之人,你當得起今日相迎。”

劉錫命倒吸一口涼氣,“楊公,此事是如何說法?”

楊一鵬先逐一替劉錫命介紹身後諸官,一邊向劉錫命解釋道:

“朝中已有消息,陛下怨我路遠不得救,已下旨將老朽貶爲崖州知州了。”

劉錫命突地停住腳步,“這對楊公而言太過不公了吧,淮安遠離鳳陽,倉促間如何能救,況且楊公事務繁據,陛下理當體諒纔是。”

“哎,誰叫老夫還兼着鳳陽巡撫一職呢。”

楊一鵬嘆了口氣,不過他的臉上卻並未見到多少悽慘之色,反而笑着看了看劉錫命。

“所以說此事還是託了你的福,若非你及時救援,老夫此時只怕已經人頭不保了。”

劉錫命略顯惶恐,“楊公這玩笑開得有些大了,學生萬不敢貪此功。”

“哈哈哈”,楊一鵬見劉錫命不驕不躁,心中也升起一股賞識之意。

“走吧,欽差估計也快到了,你能得什麼封賞,老朽便先賣個關子。”

劉錫命趕緊回頭看了看被冷落在一邊的曹變蛟等人,楊一鵬瞬間瞭然,跟着回頭對幾人笑着點了點頭,示意他們一起跟上。

左良玉等人此時還不知道眼前這個漕運總督馬上就要被貶官流放,陡然見到楊一鵬回頭示意,一個二個都覺得與有榮焉。

入城之後一衆官員迎接宴飲自不用替,劉錫命等人上午到達了淮安,下午時分天使便攜聖旨也抵達了淮安。

讓劉錫命頗爲驚訝的是,崇禎派出的宣旨太監竟然是時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後世大名鼎鼎的王承恩。

這下子劉錫命可算是知道崇禎對鳳陽一事有多重視了。

王承恩面闊鼻挺,單眼皮的眼睛顯得他整個人都頗爲面善,劉錫命甚至覺得王承恩似乎對自己有着別樣的關注。

當然,這只是劉錫命自己的看法,對於楊一鵬等官員來說可沒這樣的心思去觀察。

除了楊一鵬早已得到消息以外,其他人還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牽連,因此一個個都是滿頭大汗、滿面惶恐。

“諸位,咱家還有聖旨要宣,就別在這兒杵着了,去總督衙門吧。”

王承恩下得船來,也不與衆人客套徑直便開口道。

楊一鵬頗爲淡定的躬身行禮,“王公公貴爲天使,旅途已然勞頓,何不先行歇息歇息,也不差這麼半天的功夫。”

“楊漕臺倒是心中想的開”,王承恩的白臉上浮起一絲笑容看向楊一鵬。

他隨即揮了揮自己帶着的拂塵,“算了吧,咱家一個奴才,有什麼辛苦不辛苦的,皇爺的差事要緊。”

說到這兒他又瞥了一眼楊一鵬身後的劉錫命,笑道:“楊漕臺自然不急,可皇爺還等着咱家帶某些人回京呢。”

劉錫命心頭一喜,趕忙低頭行禮。

王承恩說完便不再多說,楊一鵬見他態度堅決也不再建議,一行人徑直往漕運總督府衙門而去。

照例是擺案、焚香,王承恩直接在漕運總督衙門宣讀了崇禎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自繼大統以來,念及祖先創業之艱,是以日夜匪懈,不敢有半點惰怠……”

“南直隸諸官,深受皇恩,卻不能保朕宗廟,以致中都失守,皇陵受辱,着令罷黜楊一鵬都察院僉都御史、漕運總督、鳳陽巡撫等職,貶爲崖州知州,即刻上任……”

“四川生員劉錫命,忠勇非常,以一己之力挽危局於城下,朕親封爲新安伯,賜蟒袍、宅邸,以彰保衛社稷之功。”

“副總兵曹變蛟,克敵定難,功勳卓著,今升爲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賜蟒袍。參將左良玉……”

王承恩不急不緩的聲音在衙門正堂上響起,堂下跪聽聖旨的衆人卻在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新安伯!

如此年輕就受封爲伯爵,而且還是以文人之身。

從開國至今,文人封爵者能有幾人。

一衆淮安的官員看向劉錫命的眼神都變得怪異,大家恨不得能以身相替。

但是更多人的眼神隨之又變得熱切起來,區區生員便得受大功,若非簡在帝心,誰又能有如此際遇。

衆人彷彿都已經看到了眼前這少年閃閃發光的未來,想到一個未來的政治明星就在眼前,不少人都已經在盤算着如何套近乎了。

聽到對自己的處置,楊一鵬也心頭放下了一塊大石。

這結果對於自己來說還算是好的,除去已經全部殉國的鳳陽諸官,南直隸共計有三十餘名官員受到牽連,不過大多都是如他這樣的貶官,真真是燒了高香了。

想到這兒,楊一鵬看向劉錫命的眼神再次變得感激。

劉錫命心頭狂喜,顧不上身邊衆人的想法,帶頭叩首道:“臣等領旨,謝陛下隆恩。”

王承恩面無表情地宣讀完畢收起聖旨,看向楊一鵬道:“楊知州,若非有新安伯等人拼死在前,只怕你等早已身首異處,這份恩情你可得記着才行。”

楊一鵬苦笑着點頭,“公公不說,下官也是知道的,新安伯於國有大功,於我等也有救命之恩,下官自然醒得。”

王承恩點點頭,他也是臨時起意,想幫劉錫命攢下點兒香火人情。

楊一鵬雖然被貶官,但是他貴爲漕運總督,以往的人脈依然還在,有他幫襯着,劉錫命將來便能得上不少助力。

安排完這些,王承恩臉色從木然一下子變得和藹可親,看向劉錫命的目光裡都帶着親切。

“咱家還在京中時就聽說新安伯乃是少年俊才,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公公客氣了,劉某年方弱冠,只能徒逞血氣之勇而已,萬幸有陛下洪福、太祖庇佑,才能僥倖立下此功。”

劉錫命站起身來趕忙面色謙虛地行禮道。

王承恩笑的更加歡暢了,這位新任新安伯可真是會說話。

“新安伯過謙了,你幾次立下大功,皇爺早就想見見你了,這次你便隨咱家一同返京吧,正好你也應該去京師謝恩。”

“臣領旨”,劉錫命躬身而立,心中卻是一陣舒坦,總算不用見人就稱學生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巡按御史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業聯盟(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德榮從軍(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取道湖廣(四)第五百零三章 賑濟京城(五)第四百七十章 佔領呂宋(十三)第一百零八章 突發警情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房計劃第五百五十章 救疫河南(十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另尋他法第六百七十九章 稱王建國第二百九十八章 獻忠兵至(四)第四百九十四章 嶽託被俘第七百零二章 驅逐韃虜(十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第四十三章 教學相長第五百一十七章 爭奪海權(九)第五百五十章 救疫河南(十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雜學之士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京城盤桓(一)第四十章 私塾同窗第三百七十四章 拯救皇陵(四)第三章 惡客上門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第二百三十七章 終除禍患第五百四十一章 救疫河南(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拯救皇陵(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圖謀宗室(八)第七百零七章 新朝氣象(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兵入關第一百五十四章 玉泉入村第二十四章 收留乞兒第四百二十三章 彈劾天官(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爭奪海權(八)第六百一十六章 督師中原(十七)第三百三十四章 德榮從軍(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南明離火(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終除禍患第四百三十二章 聯結楚黨(二)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爲紅顏(一)第四百三十章 謀劃佈局(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五十章 明軒不明第五十九章 趁夜殺賊第三百六十五章 董家小宛(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略安南(七)第三百五十一章 復社大才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換衣冠(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幕不斷(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朱仙之敗(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七十六章 老劉救美第四百九十九章 賑濟京城(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龍歸大海(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中頭名(五)第七百三十章 南明離火(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中販布第五百六十三章 救疫河南(二十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轉道向東第四百零九章 劉家大婚(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佔領呂宋(十四)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彈劾天官(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請戰建虜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明覆滅(六)第五十二章 家丁亂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六十六章 立功受賞 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時司徒(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場掃尾第三十一章 貴客來訪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爭奪海權(十)第五百六十四章 救疫河南(二十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覆滅(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建立船廠(二)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氣象(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名深陷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敲打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六十三章 拯危救難第三百五十五章 復社衆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驅逐韃虜(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五百零六章 治理呂宋(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武當山上(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西商人